异戊醇在引诱粘虫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2649发布日期:2018-10-16 19:37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异戊醇在引诱粘虫中的应用,属于昆虫引诱剂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粘虫mythimnaseparatewalker属鳞翅目夜蛾科(lepidoptera:noctuidae),是一种典型的远距离迁飞害虫,也是严重威胁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害虫。

根据植物挥发物对粘虫的行为调控作用,发现、制备粘虫引诱剂对于提升粘虫综合治理水平、农产品质量和减少粮食生产中的虫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异戊醇在引诱粘虫中的应用。所述异戊醇用于粘虫的防控与治理,减少目标农作物的虫害损失。

所述异戊醇的结构式为:

所述粘虫优选雌性粘虫,引诱效果更显著。

所述异戊醇的使用浓度为0.01-0.6mg/m2;优选0.25-0.4mg/m2。放置位置为离地面高为60-120cm适宜,优选100c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粘虫的引诱剂,包括:以异戊醇单独为活性组分,或者以异戊醇、叶绿醇为活性组分,或者以异戊醇、2-甲基丁酸叶醇酯为活性组分,或者以异戊醇、叶绿醇、2-甲基丁酸叶醇酯为活性组分。

所述叶绿醇的结构式为:

所述2-甲基丁酸叶醇酯的结构式为:

具体地,所述引诱剂中活性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40-100%。

所述引诱剂的活性成分为异戊醇、叶绿醇时,异戊醇与叶绿醇的质量比为1-3:1-3,优选1:1。

所述引诱剂的活性成分为异戊醇、2-甲基丁酸叶醇酯时,异戊醇与2-甲基丁酸叶醇酯的质量比为1-3:1-3,优选1:1。

所述引诱剂的活性成分为异戊醇、叶绿醇、2-甲基丁酸叶醇酯时,异戊醇、叶绿醇、2-甲基丁酸叶醇酯的质量比为4-8:1-6:1-6,优选2:1:1。

所述引诱剂除活性组分外,还包溶剂和载体,溶剂选自二氯甲烷,也可用正己烷代替。

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引诱剂包括:活性组分,载体;所述载体可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掌握的各类橡胶材料载体。具体地,所述每个橡胶材料载体中含有10-40mg活性组分,作为诱芯。

所述引诱剂的制备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掌握的常规引诱剂制备方法制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粘虫的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活性组分加入到载体内,制备诱芯;

(2)向载体内第一次加入溶剂,溶解活性组分;

(3)待溶剂挥发完毕后,第二次加入溶剂,使活性组分充分渗入载体内;

(4)待溶剂再次挥发完毕后,将诱芯放入昆虫诱捕装置中。

其中,活性组分选自异戊醇,或者异戊醇与叶绿醇,或者异戊醇与和2-甲基丁酸叶醇酯,或者异戊醇与叶绿醇、2-甲基丁酸叶醇酯。

其中,所述载体为橡胶材料载体,载体内异戊醇含量为10-40mg。

其中,所述溶剂选自二氯甲烷或正己烷,其每次加入量以50-150μl为宜。

所述引诱剂的使用方式为:浓度0.01-0.6mg/m2,优选0.25-0.4mg/m2。诱芯的放置位置为距地面60-120cm适宜,优选100cm。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引诱剂在制备粘虫引诱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以植物挥发物异戊醇、叶绿醇、2-甲基丁酸叶醇酯为引诱粘虫的活性成分,上述活性成分具有很强的引诱作用,利用上述活性成分制备引诱剂方法简单,条件可行,具有高效、廉价、对人畜无毒、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性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粘虫引诱剂诱芯的制备

将异戊醇、叶绿醇和2-甲基丁酸叶醇酯的标样加入到橡胶载体(每一个橡胶载体含药量10-40mg),制备诱芯,然后加入50-150ul二氯甲烷于橡胶载体中溶解化合物,待溶剂挥发完毕后再加入50-150ul洁净的二氯甲烷,使化合物物成分充分渗入橡胶。待溶剂再次挥发完毕,将诱芯放入昆虫诱捕器放置诱芯的装置中。

效果验证1对粘虫的室外引诱实验

时间、地点:2015年8月27日至2013年9月14日,在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北隍城乡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生试验基地进行对迁飞粘虫的引诱试验。

试验在基地的操场进行。

具体方式:在操场中央放置一个高空探照诱虫灯,将实施例1中制备好的诱芯放入昆虫诱捕器中,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随机排列,同时以渗透洁净二氯甲烷的橡胶载体为对照。每间隔5-15m设置一个昆虫诱捕器。昆虫诱捕器的诱芯离地面高100cm。设置后每两天调查引诱到的粘虫数量、雌雄比例以及雌蛾的卵巢发育进度和交配次数。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化合物对粘虫的引诱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活性成分异戊醇对粘虫的平均诱集量明显高于叶绿醇、2-甲基丁酸叶醇酯和对照。雌蛾的卵巢发育进度均为一级,且都未进行交配,说明本发明的活性成分异戊醇对初羽化的粘虫成虫具有极强的引诱活性。

效果验证2对粘虫的引诱活性测定

以1-2日龄的粘虫成虫(室内饲养)作为试验昆虫,采用y型嗅觉仪对本发明化合物异戊醇及不同配比的活性组合物进行了引诱活性测试。其中,对照为洁净的二氯甲烷。

将待测化合物异戊醇配制成0.1mol/l的供试药液。y型嗅觉仪的气流流速设定为0.4l/min。将单头粘虫成虫释放入y型管基臂观察,当粘虫成虫处于y型管基臂管长1/2处开始计时。当粘虫成虫越过左或右臂3cm处且在此区域内停留10s以上时,记为做出选择反应;当放入粘虫成虫5min后无明显选择趋向,则记为无反应。

每个处理测试59-65头粘虫,计算粘虫的反应率和对待测化合物的选择率,公式如下所示,测试结果见表2。

反应率(%)=100×(测试粘虫总数-不反应的粘虫数)/测试粘虫的总数

选择率(%)=100×选择待测试化合物的粘虫数/测试的粘虫总数表2化合物/不同配比的活性组合物对粘虫的引诱活性

表2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化合物异戊醇以及不同配比的活性组合物如异戊醇、1:1的异戊醇与叶绿醇和1:1的异戊醇与2-甲基丁酸叶醇酯对初羽化的粘虫具有极强的引诱活性,粘虫的选择率均在60%以上。因此,利用本发明的活性成分制成粘虫引诱剂对粘虫进行召集诱杀,将对提高粘虫的防控治理水平、农产品质量和减少粮食生产中的虫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