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类栽培袋高效扎孔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2635发布日期:2018-11-14 00:45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菌类栽培袋高效扎孔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菌类栽培袋加工技术,特别是一种菌类栽培袋高效扎孔设备。

背景技术

玉木耳、平菇、姬菇、香菇、黑木耳、毛木耳、金针菇、茶树菇、杏鲍菇、猴头菇、鸡腿菇、秀珍菇、双孢菇、草菇、榆黄蘑、银耳、姬松茸等等系列菌类产品的人工种植均采用栽培袋栽培技术。

通常,以原料来源较广的木屑、棉壳、麸皮等配比以其它原料,利用这些原料制作营养基的栽培技术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大等优点。

玉木耳或一些蘑菇类菌种接种之后连同营养基都装在栽培袋里面,培养一段时间之后将栽培袋周身打孔以便通气和菌株生长。

对于大规模菌类养殖基地的栽培袋需求量大、更替平凡,因此栽培袋周身打孔工艺加工是一个繁琐且劳动强度相对较高的工作,纯人工处理效率极低,且工人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菌类栽培袋高效扎孔设备,用于玉木耳或一些蘑菇类菌种接种之后的栽培袋周身打孔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菌类栽培袋高效扎孔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送料装置和扎孔装置;

所述送料装置包括下输送机和上输送机,所述下输送机的输送长度大于上输送机输送长度,所述上输送机与下输送机相对距离可调地平行设置在下输送机之上,且使下输送机和上输送机一端对齐;

所述扎孔装置设置在送料装置上的下输送机和上输送机对齐端位置,扎孔装置包括中间设置有圆孔结构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围绕圆孔结构圆周分布的扎孔单元。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扎孔单元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两端设置有分别设置有与之活动链接的导向轮,设置环形连接带连接两个导向轮,并在环形连接带外侧设置若干垂直于环形连接带的锥刺。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轮为链轮,所述导向轮串在连接轴上并通过连接轴与安装支架连接,所述环形连接带为环形链条结构,所述环形连接带的链条连接板为开口向内的c型,所述锥刺垂直于环形连接带地设置在链条连接板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锥刺可拆卸地设置在环形连接带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链条连接板底部设置有贯穿的螺纹孔,所述锥刺的底端设置有外螺纹结构,并将锥刺底端的外螺纹结构与连接板底部的螺纹孔咬合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轮和连接轴之间设置有轴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板设置在送料装置上并使连接板圆孔结构的轴心处于下输送机和上输送机间距的中间位置,所述扎孔单元的圆周分布中心与连接板圆孔结构的轴心同轴。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输送机上设置有若干支撑杆,所述上输送机设置在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设置有外螺纹结构,并通过与之配合的螺母调整上输送机与下输送机的间距。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输送机与下输送机之间设置有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的两个导向板的间距可调。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送料装置a和扎孔装置b连接位置设置有与连接板连接的导套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菌类栽培袋高效扎孔设备,用于玉木耳或一些蘑菇类菌种接种之后的栽培袋周身打孔处理,打孔均匀,处理效果稳定,除了扎孔外不会拉扯袋身;打孔处理时由上下两输送机配合提供打孔所需动力,运行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只需要人工将栽培袋放入输送机即可,使用方便且劳动强度低,高质量的加工效果、高效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劳动强度促使企业经济效益获得很大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菌类栽培袋高效扎孔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菌类栽培袋高效扎孔设备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下输送机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上输送机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扎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扎孔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未设置安装支架的扎孔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扎孔装置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导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a-送料装置、b-扎孔装置、1-下输送机、2-上输送机、3-连接板、4-扎孔单元、5-安装支架、6-导向轮、7-环形连接带、8-锥刺、9-连接轴、10-链条连接板、11-轴承、12-支撑杆、13-螺母、14-导向装置、15-导向板、16-导套结构、17-第一机架、18-第一从动滚筒、19-第一主动滚筒、20-第一电机、21-环形传输带、22-第二机架、23-第二从动滚筒、24-第二主动滚筒、25-第二电机、26-第二环形输送带、27-第二托辊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阅图1-9,一种菌类栽培袋高效扎孔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送料装置a和扎孔装置b;所述送料装置a包括下输送机1和上输送机2,所述下输送机1的输送长度大于上输送机2输送长度,所述上输送机2与下输送机1相对距离可调地平行设置在下输送机1之上,且使下输送机1和上输送机2一端对齐;所述扎孔装置b设置在送料装置a上的下输送机1和上输送机2对齐端位置,扎孔装置b包括中间设置有圆孔结构的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上设置有若干围绕圆孔结构圆周分布的扎孔单元4。

所述,下输送机1包括第一机架17,所述第一机架17上的两端设置有与之活动连接第一从动滚筒18和第一主动滚筒19,在第一机架17上设置第一电机20与第一主动滚筒19连接,设置环形传输带21连接第一从动滚筒18和第一主动滚筒19,在环形传输带21上下两侧之间还可以设置若干活动的衬托上侧输送带的托辊或托板装置,所述环形传输带21最好选着外面边橡胶材质的传动带,或选择其他与栽培袋的塑料袋子接触能获得较大摩擦力的材质的输送带;

所述上输送机2包括设置在第一机架17正上方的第二机架22,所述第二机架22的两端分别设置与第二机架22活动连接的第二从动滚筒23和第二主动滚筒24,并在第二机架22上设置第二电机25与第二主动滚筒24连接,设置第二环形输送带26连接第二从动滚筒23和第二主动滚筒24,还可以在第二环形输送带26的上下两侧之间设置若干承托下侧输送带的第二托辊装置27或托板装置。

栽培袋扎孔作业时,启动上下输送机,使上下输送机相向且向对齐端方向输送,操作人员将栽培袋放入下输送机1上,输送机带动栽培袋向扎孔装置b移动,并由扎孔装置b的扎孔单元4在栽培袋周身扎出整齐的破洞;所述上下输送机配合能够对输送中的栽培袋起到夹持效果,使输送带获得更大的推动力,为栽培袋在扎孔装置b中的移动提供更加充足的能力,下输送机1的输送长度大于上输送机2的优点在于操作人员投放方便,使其直接随手放在下输送机1上便能实现栽培袋投放步骤,简单便捷,并且上下输送机间距可调,使其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栽培袋处理作业,其中扎孔单元4的设置半径同样也是可调的。

所述扎孔单元4包括安装支架5,所述安装支架5两端设置有分别设置有与之活动链接的导向轮6,设置环形连接带7连接两个导向轮6,并在环形连接带7外侧设置若干垂直于环形连接带7的锥刺8;所述导向轮6为链轮,所述导向轮6串在连接轴9上并通过连接轴9与安装支架5连接,所述环形连接带7为环形链条结构,所述环形连接带7的链条连接板10为开口向内的c型,所述锥刺8垂直于环形连接带7地设置在链条连接板10上。扎孔处理时,栽培袋从连接板3的圆孔结构中进入由扎孔单元4组成包围内,并被后面继续被输送的栽培袋推动而继续移动,在其继续移动过程中,锥刺8扎入栽培袋并扎破栽培袋,并且本发明的锥刺8在随着栽培袋移动的过程中有一段直行区间,所以可以保证在整个扎孔作业过程中栽培袋的袋身不会倾斜,从而避免了破袋现象出现。上述结构的锥刺8和环形连接带7在于制作方便,除链条连接板10外其他可以采购标准件处理,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和生产难度。处上述设置方式外,还可以通过同步带配合同步轮或其他设置方式代替。

所述锥刺8可拆卸地设置在环形连接带7上;所述链条连接板10底部设置有贯穿的螺纹孔,所述锥刺8的底端设置有外螺纹结构,并将锥刺8底端的外螺纹结构与连接板10底部的螺纹孔咬合连接。

所述导向轮6和连接轴9之间设置有轴承11。可拆卸的设置方式一则增加了安装调试的便捷性,二则使得扎孔间距可控。

所述连接板3设置在送料装置a上并使连接板3圆孔结构的轴心处于下输送机1和上输送机2间距的中间位置,所述扎孔单元4的圆周分布中心与连接板3圆孔结构的轴心同轴。

所述下输送机1上设置有若干支撑杆12,所述上输送机2设置在支撑杆12上,所述支撑杆12设置有外螺纹结构,并通过与之配合的螺母13调整上输送机2与下输送机1的间距。上述设计特征调整上输送机2位置简单方便,只需要简单的调整螺母13位置即可实现。

所述上输送机2与下输送机1之间设置有导向装置14,所述导向装置14的两个导向板15的间距可调。

所述送料装置a和扎孔装置b连接位置设置有与连接板3连接的导套结构16。对栽培袋进入扎孔装置b导向,方便了栽培袋始终以正确的姿态进入扎孔装置b,进一步保障扎孔的整齐性,保障作业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菌类栽培袋高效扎孔设备,用于玉木耳或一些蘑菇类菌种接种之后的栽培袋周身打孔处理,打孔均匀,处理效果稳定,除了扎孔外不会拉扯袋身;打孔处理时由上下两输送机配合提供打孔所需动力,运行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只需要人工将栽培袋放入输送机即可,使用方便且劳动强度低,高质量的加工效果、高效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劳动强度促使企业经济效益获得很大的提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