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缩短双孢蘑菇生育周期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62491发布日期:2019-01-18 23:03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缩短双孢蘑菇生育周期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双孢蘑菇又名蘑菇、白蘑菇等,属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作为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生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双孢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核苷酸、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所含多糖类物质具有抗癌作用,是具有良好保健作用的健康食品。

双孢蘑菇是中国食用菌生产的重要品种,该品种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及产量位居世界前列。近年来双孢蘑菇生产和其它传统农业生产一样,遇到发展瓶颈,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不足、用工薪酬上涨等原因致使传统种植方式成本加大,不能良好的适应市场的发展,工厂化种植已成为双孢蘑菇栽培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双孢蘑菇生长周期长,投入产出比率低,资源消耗大。另外,现有种植技术为了增加种植成功率,在覆土材料处理过程中使用有一定量的农药,生产出来的双孢蘑菇不符合绿色有机食品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缩短双孢蘑菇生育周期的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具有方法简单、原料易得、劳动强度低,且生产出的双孢蘑菇产量高、品质好,最重要的就是能够缩短双孢蘑菇的生育周期,使双孢蘑菇尽快进入市场,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缩短双孢蘑菇生育周期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培养料:将秸秆类培养料粉碎、预湿;将粪肥类培养料去杂、粉碎、预湿,然后将秸秆类培养料和粪肥类培养料加入搅拌装置中进行混合搅拌,搅拌过程中分别添加石灰、石膏、过磷酸钙、尿素,搅拌20~30min;

(2)培养料堆置发酵:采用二次发酵法进行发酵,选择好的发酵场地,将步骤(1)中搅拌后的培养料建堆,进行前发酵,前发酵一般翻堆3次,间隔时间为5天、4天、3天,第三次翻堆后两天,培养料含水量在60%~65%,ph=8,堆温70℃左右拆堆进房,之后进行后发酵;料温升到60℃保持24h,随后适当通风降温到48~52℃,保持5~7天,即完成后发酵;

(3)播种:取步骤(2)完成后发酵的培养料,料温降至25~26℃时,将培养料散布于床架,采用撒播加混播的方法进行播种,先将菌种的三分之二均匀撒在料面,用耙子松动培养料,使菌种拌入培养料上半层,再将余下三分之一的菌种均匀撒播在料面,轻拍料面,盖上一层报纸;将部分菌种低温保存,作为覆土菌种使用;

(4)发菌期管理:播种后控制温度25℃左右,湿度75%左右,18~22天菌丝长满培养料;

(5)覆土:覆土采用持水性、透气性均较好的草炭土,调节ph7.5~8,调节含水量至饱和,加入步骤(3)低温保存的菌种,并混合均匀,将混有菌种的覆土均匀覆盖于步骤(3)的培养料上部;

(6)出菇期管理:覆土调水后菌丝逐渐扭结形成原基,开始出菇,出菇期定时喷水和通气,促进蘑菇生长发育;

(7)采收:一般在菌盖直径4~6cm,尚未开伞时及时采收,采收后及时切去带泥的菇根。

所述步骤(1)中培养料原料如下,均为重量份:

秸秆56~60,牛粪36~38,石灰0.8~1.2,石膏1.5~2.5,过磷酸钙0.8~1.2,尿素0.9~1.1。

所述步骤(5)覆盖于步骤(3)的培养料上部的覆土层厚度为3~4cm。

所述步骤(3)低温保存覆土用菌种,保存比例为:每100m2栽培面积保存覆土用菌种50~100kg。

所述步骤(3)低温保存覆土用菌种,保存温度为4~6℃。

所述步骤(5)覆土用菌种按以下比例添加到覆土中:每立方米草炭土加入覆土用菌种10~20kg,调节含水量和ph后,覆土20m2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覆土时,覆土层中添加了与栽培料一致的双孢蘑菇菌种,可以加快覆土层中菌丝的生长,且能使覆土层中菌丝分布均匀,促使蘑菇提前出菇,可缩短生育期3~5天,优质菇率提高3~5%,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且栽培方式不使用农药,安全无残留,符合绿色有机食品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缩短双孢蘑菇生育周期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培养料:将秸秆类培养料粉碎、预湿;将粪肥类培养料去杂、粉碎、预湿,然后将秸秆类培养料和粪肥类培养料加入搅拌装置中进行混合搅拌,搅拌过程中分别添加石灰、石膏、过磷酸钙、尿素,搅拌20~30min;

(2)培养料堆置发酵:采用二次发酵法进行发酵,选择好的发酵场地,将步骤(1)中搅拌后的培养料建堆,进行前发酵,前发酵一般翻堆3次,间隔时间为5天、4天、3天,第三次翻堆后两天,培养料含水量在60%~65%,ph=8,堆温70℃左右拆堆进房,之后进行后发酵;料温升到60℃保持24h,随后适当通风降温到48~52℃,保持5~7天,即完成后发酵;

(3)播种:取步骤(2)完成后发酵的培养料,料温将至25~26℃时,将培养料散布于床架,采用撒播加混播的方法进行播种,先将菌种的三分之二均匀撒在料面,用耙子松动培养料,使菌种拌入培养料上半层,再将余下三分之一的菌种均匀撒播在料面,轻拍料面,盖上一层报纸;将部分菌种低温保存,作为覆土菌种使用;

(4)发菌期管理:播种后控制温度25℃左右,湿度75%左右,18~22天菌丝长满培养料;

(5)覆土:覆土采用持水性、透气性均较好的草炭土,调节ph7.5~8,调节含水量至饱和,加入步骤(3)低温保存的菌种,并混合均匀,将混有菌种的覆土均匀覆盖于步骤(3)的培养料上部;

(6)出菇期管理:覆土调水后菌丝逐渐扭结形成原基,开始出菇,出菇期定时喷水和通气,促进蘑菇生长发育;

(7)采收:一般在菌盖直径4~6cm,尚未开伞时及时采收,采收后及时切去带泥的菇根。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培养料原料如下,均为重量份:

秸秆60,牛粪36,石灰0.8,石膏1.5,过磷酸钙0.8,尿素0.9。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覆盖于步骤(3)的培养料上部的覆土层厚度为3c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制备覆土用菌种,保存比例为:每100m2栽培面积制备覆土用菌种50kg。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低温保存覆土用菌种,保存温度为4℃。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覆土用菌种按以下比例添加到覆土中:每立方米草炭土加入覆土用菌种10kg,调节含水量和ph后,覆土20m2

实施例2

一种缩短双孢蘑菇生育周期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培养料:将秸秆类培养料粉碎、预湿;将粪肥类培养料去杂、粉碎、预湿,然后将秸秆类培养料和粪肥类培养料加入搅拌装置中进行混合搅拌,搅拌过程中分别添加石灰、石膏、过磷酸钙、尿素,搅拌20~30min;

(2)培养料堆置发酵:采用二次发酵法进行发酵,选择好的发酵场地,将步骤(1)中搅拌后的培养料建堆,进行前发酵,前发酵一般翻堆3次,间隔时间为5天、4天、3天,第三次翻堆后两天,培养料含水量在60%~65%,ph=8,堆温70℃左右拆堆进房,之后进行后发酵;料温升到60℃保持24h,随后适当通风降温到48~52℃,保持5~7天,即完成后发酵;

(3)播种:取步骤(2)完成后发酵的培养料,料温将至25~26℃时,将培养料散布于床架,采用撒播加混播的方法进行播种,先将菌种的三分之二均匀撒在料面,用耙子松动培养料,使菌种拌入培养料上半层,再将余下三分之一的菌种均匀撒播在料面,轻拍料面,盖上一层报纸;将部分菌种低温保存,作为覆土菌种使用;

(4)发菌期管理:播种后控制温度25℃左右,湿度75%左右,18~22天菌丝长满培养料;

(5)覆土:覆土采用持水性、透气性均较好的草炭土,调节ph7.5~8,调节含水量至饱和,加入步骤(3)低温保存的菌种,并混合均匀,将混有菌种的覆土均匀覆盖于步骤(3)的培养料上部;

(6)出菇期管理:覆土调水后菌丝逐渐扭结形成原基,开始出菇,出菇期定时喷水和通气,促进蘑菇生长发育;

(7)采收:一般在菌盖直径4~6cm,尚未开伞时及时采收,采收后及时切去带泥的菇根。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培养料原料如下,均为重量份:

秸秆58,牛粪36,石灰1.2,石膏2.5,过磷酸钙1.2,尿素1.1。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覆盖于步骤(3)的培养料上部的覆土层厚度为4c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制备覆土用菌种,保存比例为:每100m2栽培面积制备覆土用菌种100kg。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低温保存覆土用菌种,保存温度为6℃。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覆土用菌种按以下比例添加到覆土中:每立方米草炭土加入覆土用菌种20kg,调节含水量和ph后,覆土20m2

总体上,本发明具有栽培方法简单、原料易得,生产出的双孢蘑菇产量高、品质好,明显缩短双孢蘑菇的生育期,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产品符合绿色有机食品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