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蘑菇的栽培原料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365171阅读:1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蘑菇的栽培原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蘑菇种植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白蘑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白蘑燕(学名:Agaricusbisporus),别名:口蘑,白蘑燕属于白色伞菌属野生蘑 菇,含有丰富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及钾、钙、铁和磷等,隶属于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 目伞菌科。
[0003] 白蘑菇是当前栽培和消费范围最广的世界性商业化生产和全球消费的食用菌,福 建省是国内白蘑菇的主产区之一。目前国内的白蘑菇种植几乎都是采取发酵料床栽模式, 栽培料一次发酵、二次发酵时一般需要一周甚至近一个月时间,期间还要多次翻堆,需要消 耗大量的人工,工作环境也比较差,同时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栽培料营养损失也比较严重。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蘑菇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 题。
[0005]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种白蘑菇的栽培原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比,包括:海鲜菇废料45-55份,牛粪 8-12份,过磷酸钙0. 4-0. 6份,轻质碳酸钙0. 2-0. 5份,石灰0. 04-0. 1份,含水量62-66 %。
[0007] 在本发明的最优实施例中,按重量比,包括:海鲜菇废料50份,牛粪10份,过磷酸 I丐0. 5份,轻质碳酸|丐0. 25份,石灰0. 06份,含水量64%。
[0008] -种白蘑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 1)采收后的海鲜菇菌袋经脱袋粉碎后晒干至含水量11-15%,或者直接采用新鲜 海鲜菇废料;
[0010] 2)配置原料:海鲜菇废料45-55份,牛粪8-12份,过磷酸钙0. 4-0. 6份,轻质碳酸 钙0.2-0. 5份,石灰0.04-0. 1份,含水量62-66%;
[0011] 3)原料混匀后装袋,装好袋后立即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0012] 4)灭菌结束后,将菌袋搬到洁净房间冷却,袋温冷却至28度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 接种;
[0013] 5)接种完毕后,将菌袋移入培养室养菌。
[0014]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步骤3)菌袋规格为17cm*37cm*0. 004,装料高度18cm。
[0015]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步骤5)中,初期室温为23°C,3天后室温调高到25°C, 一周后再将室温调低至21°C-23°C,确保袋温不高于26°C;接种后约32天菌丝基本长满菌 袋,再放置3天-5天使菌丝后熟;当日均气温稳定在25°C左右时即可开袋准备覆土,覆土 材料为当地红壤土与泥炭土的复合覆土材料。覆土后主要是调节土层水分,根据土层内菌 丝生长情况适当喷水,并注意通风,确保菌丝爬土并在土层形成足量菌丝,为蘑菇高产打下 基础;调好菌丝后,控制菇房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温度在16°C-18°C,自然出 菇。
[0016]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0017] 1、福建是国内工厂化海鲜菇生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仅顺昌县就有超过56家生 产厂家,全国海鲜菇市场占有率达到80%,是名符其实的"海鲜菇王国"。如此巨大的海鲜 菇生产量,必将产生大量的海鲜菇废料。工厂化生产海鲜菇,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为了提 高菇房利用率,一般只采收一潮菇,之后即立即清库不再利用该菌包进行出菇,因此菌包利 用率不高。本发明充分利用海鲜菇废料,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0018] 2、本发明无需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处理,同现有技术相比,可节省15天-30天的时 间、极大的减少工作量、降低劳动强度、改善生产环境、提高场地利用率;另外,常规二次发 酵需要5-7天,需要大量能源,而本研究采用高压灭菌,耗时很少,可以节省80%以上的能 源;
[0019] 3、生产相同质量的栽培料,试验栽培料不需要翻堆,可以免除大量的人工;同时 不用耗费大量的劳力将培养料一点点的人工搬到菇床上,只需要利用打包机即可较轻松的 完成装袋,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用工量都大大降低,保守估计可以节省60%以上的人工成 本;
[0020] 4、本发明方法栽培蘑菇时病虫害与常规方法处理的相比没有增加,一般常规用药 即可。
[0021] 综上所述,本发明海鲜菇废料短袋袋栽白蘑菇的优势非常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材料与方法
[0023] 白蘑菇品种选择
[0024] 选用福建省主栽白蘑菇品种'W192',该菌株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通 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优良品种,该品种具有耐肥、耐水、抗高温性能好、 转潮快、子实体成活率高、丛生菇少、产量高等优点。
[0025]白蘑菇菌种制作
[0026] 根据漳州地区气温变化情况,一般每年的11月前后是播种的最佳种植季节,栽培 量大的可适当提前或延后,因此向前推算,一般在8月后可以开始制作原种、栽培种。
[0027] 原种培养基:棉籽壳20斤、牛粪20斤、麦粒40斤,过磷酸钙0. 8斤、石膏0. 4斤、 轻质碳酸钙〇. 4斤,石灰0. 4斤。棉籽壳和牛粪预湿后混合建堆发酵约20天,期间翻堆2-3 次,建堆时加入过磷酸钙,第一次翻堆时加入石膏,第二次翻堆时加入轻质碳酸钙;麦粒用 1. 5%石灰水浸泡约24h,捞出稍沥干,与发酵好的牛粪棉籽壳混合,装瓶后高压灭菌2. 5h 即可。
[0028] 栽培种培养料:麦粒100斤、牛粪10斤、稻壳4斤、石膏2斤、石灰0. 5-1斤。麦 粒用1. 5 %石灰水浸泡约15h,沥干,蒸煮lOmin,然后与辅料混匀,加水至55 %即可装瓶、灭 菌、接种。
[0029] 海鲜菇废料的收集
[0030] 采收后的海鲜菇菌袋经脱袋粉碎后晒干(含水量13%左右),干燥的时间尽量要 短,干燥后可装袋存放于通风处保存,至使用前务必保持菌渣始终处于干燥状态,否则易受 潮霉变。若季节合适则可将采菇后的海鲜菇菌袋经脱袋粉碎后立即使用。
[0031] 配方
[0032] 本地通用菇渣栽培料(对照组):杏鲍菇菌渣45Kg,牛粪15Kg,过磷酸钙0. 5Kg,轻 质碳酸钙〇. 25Kg,含水量68%。
[0033] 试验栽培料I:海鲜菇废料50Kg,牛粪10Kg,过磷酸钙0. 5Kg,轻质碳酸钙 0? 25Kg,石灰 0? 06Kg,含水量 64%。
[0034] 试验栽培料II:海鲜菇废料60Kg,过磷酸钙0. 5Kg,轻质碳酸钙0. 25Kg,石灰 0.IKg,含水量 64%。
[0035] 试验
[0036] 试验地点设置在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蘑菇试验场内。对照栽培料仍采取常规的 床栽模式,需经过常规的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处理,(具体参照现有技术)。
[0037] 试验栽培料采取袋栽模式,即不经过常规的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处理,而是将原料 混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