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川牛膝的组织培养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6771发布日期:2019-03-22 20:34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生物技术中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川牛膝的组织培养技术。



背景技术:

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取其的干根。秋冬季采挖,除去泥土、地上茎及须根,烘干或晒至半小时,经发汗后再晒至全干,打捆即成。气微,味微甜。具有祛风湿,活血通经。用于风湿腰膝疼痛,血淋,尿血,瘀血经闭。川牛膝长期以来供不应求,加上人为的掠夺式砍伐导致川牛膝野生资源枯竭,因此有必要对其资源进行保护。近年来,川牛膝资源开发有了一定的规模,在云南、四川、湖南、湖北陕西等建立了gap种植基地,对川牛膝野生资源保护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川牛膝主要通过种子进行种苗繁殖,但由于种子繁殖后代性状发生分离,不利于优质种质资源保护,制约了优质川牛膝的推广种植。因此,有必要建立川牛膝的组织培养技术,为其良种快速繁殖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也为满足我国对川牛膝种苗的需求、加速其资源扩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比文件1,申请号:cn201010281983,发明名称:一种川牛膝与其易混物种的鉴别方法,涉及植物生物化学领域。为解决川牛膝生产用种混杂,以及川牛膝及其易混物种的鉴别往往只能在出苗或成株乃至收获后才能进行且实施复杂、成本高,目前尚无有效鉴别川牛膝与杂牛膝的方法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川牛膝与其易混物种的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川牛膝及其易混物种的种子中提取溶于稀酸的谷蛋白;(2)sds-page电泳,再染色、脱色、固定;(3)种子蛋白电泳谱带的分析与鉴定。本案与对比文件不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出一种川牛膝的组织培养技术,本发明以川牛膝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经过外植体消毒、丛生芽诱导、生根培养、炼苗移栽等过程从而建立了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一种川牛膝的组织培养技术,包括以下的步骤:

步骤(1),丛生芽诱导: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的幼树当年生的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用洗洁精水溶液浸泡20min,然后用自来水冲洗38min,擦干表面水分后备用,在超净工作台中以70%~80%乙醇浸泡20s,0.1%升汞溶液消毒28min,再用无菌水清洗10次,擦干后切成长度为2.0cm的茎段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先在24℃条件下全暗培养28天,然后置于每天光照19小时,光照强度为2000lx,培养温度为24℃条件下培养,直至诱导形成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8mg/l6-ba+4mg/lnaa+0.8mmol/lla(no3)2+3.8%蔗糖+0.6%琼脂+1.8%活性炭,ph值为5.3;

步骤(2),增殖培养:将步骤(1)所得的丛生芽转入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接种后先在24℃条件下全暗培养直至叶腋处萌生一个侧芽,然后置于每天光照20小时,光照强度为2000lx,培养温度为24℃的条件下培养直至各丛生芽伸长到8cm;增殖培养基为:ms+9mg/l6-ba+0.9mg/lnaa+3.9%蔗糖+0.8%琼脂+1.1%活性炭,ph值为5.3;

步骤(3),生根培养:将步骤(1)或步骤(2)所获得的高度约为8cm的丛生芽芽切割并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接种后先在24℃条件下全暗培养10天,然后置于每天光照15小时,光照强度为3000lx,培养温度为24℃的条件下培养至生根;生根培养基为:1/2ms+8mg/lnaa+5%蔗糖+0.9%琼脂+0.3%活性炭,ph值为5.3;

步骤(4),炼苗移栽:川牛膝瓶内生根35天后,置于自然光照下炼苗10天后,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由黄心土:河沙=2:1混合成的基质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通过离体快繁技术获得优质种苗的育苗方法。以川牛膝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经过外植体消毒、丛生芽诱导、生根培养、炼苗移栽等过程从而建立了川牛膝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加速川牛膝良种的推广和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1)丛生芽诱导: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的幼树当年生的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用洗洁精水溶液浸泡9min,然后用自来水冲洗14min,擦干表面水分后备用。在超净工作台中以75%乙醇浸泡9s,0.1%升汞溶液消毒14min,再用无菌水清洗7次,擦干后切成长度为3.0cm的茎段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先在28℃条件下全暗培养14天,然后置于每天光照8小时,光照强度为1500x,培养温度为27℃条件下培养43天即可诱导形成丛生芽,诱导率为70%。所述诱导培养基为ms+5mg/l6-ba+1.5mg/lnaa+0.2mmol/lla(no3)2+4.0%蔗糖+0.4%琼脂+0.1%活性炭,ph值为5.3。

(2)增殖培养:将步骤(1)所得的丛生芽转入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接种后先在27℃条件下全暗培养直至叶腋处萌生一个侧芽,然后置于每天光照18小时,光照强度为1500lx,培养温度为27℃的条件下培养30天各丛生芽即可伸长到4cm,增殖率为5.0。所述增殖培养基为ms+5mg/l6-ba+1.6mg/lnaa+5.0%蔗糖+1.3%琼脂+1.5%活性炭,ph值为5.3。

(3)生根培养:将步骤(1)或步骤(2)所获得的高度约为6cm的丛生芽芽切割并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接种后先在27℃条件下全暗培养7天,然后置于每天光照15小时,光照强度为2500lx,培养温度为27℃的条件下培养44天即可生根,生根率为74%。

(4)炼苗移栽:川牛膝瓶内生根22天后,置于自然光照下炼苗8天后,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由黄心土:河沙=2:1混合成的基质中。移栽成活率为88%。

实施例2:

(1)丛生芽诱导: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的幼树当年生的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用洗洁精水溶液浸泡14min,然后用自来水冲洗16min,擦干表面水分后备用。在超净工作台中以78%乙醇浸泡16s,0.1%升汞溶液消毒16min,再用无菌水清洗8次,擦干后切成长度为2.0cm的茎段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先在27℃条件下全暗培养24天,然后置于每天光照16小时,光照强度为1800x,培养温度为27℃条件下培养41天即可诱导形成丛生芽,诱导率为75%。所述诱导培养基为ms+7mg/l6-ba+1.0mg/lnaa+1.3mmol/lla(no3)2+4.0%蔗糖+0.5%琼脂+0.2%活性炭,ph值为5.3。

(2)增殖培养:将步骤(1)所得的丛生芽转入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接种后先在27℃条件下全暗培养直至叶腋处萌生一个侧芽,然后置于每天光照18小时,光照强度为1900lx,培养温度为27℃的条件下培养34天各丛生芽即可伸长到7cm,增殖率为6.0。所述增殖培养基为ms+2.0mg/l6-ba+0.8mg/lnaa+4.0%蔗糖+0.4%琼脂+0.8%活性炭,ph值为5.3。

(3)生根培养:将步骤(1)或步骤(2)所获得的高度约为7cm的丛生芽芽切割并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接种后先在28℃条件下全暗培养9天,然后置于每天光照17小时,光照强度为2500lx,培养温度为27℃的条件下培养36天即可生根,生根率为92%。

(4)炼苗移栽:川牛膝瓶内生根26天后,置于自然光照下炼苗11天后,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由黄心土:河沙=2:1混合成的基质中。移栽成活率为9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