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集约化养猪模式智能化养殖与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8658发布日期:2019-10-22 20:01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集约化养猪模式智能化养殖与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集约化养猪模式智能化养殖与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具有悠久的养猪历史,有发展养猪业的丰富资源,包括猪的品种资源、饲料资源和农村养猪的传统,但是在养猪技术方面比较落后,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等问题。近年,随着农村专业户数量逐年增加,养猪业科学技术日益普及,专业养猪业也逐步巩固和繁荣。但是,现有技术的养猪模式还属于非清洁环境全人工养殖模式,不仅劳动强度大,饲料配给也全人工模糊模式,干料饲喂,饮水分离,不仅浪费饲料,而且猪的发育不均衡;由于圈舍内粪污不能及时清理,猪生长在一个严重污染的环境,粪污会带入饲喂环节,病菌侵入猪之体内导致疾病发生,尤其夏天蚊虫滋生,严重影响猪的生长,甚至病死率增大,影响养猪效益。也正是传统养猪模式的病害严重,也导致了养猪户为了猪瘟及病害的发生,在饲料中大量使用抗生素等各种药物,使得人类的食物链中抗生素残留严重,被动进入人体,导致人类的抗病能力下降。猪肉是我国的基本肉食原料,食品安全严重影响国人的健康。因此,改变养猪模式是提高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开发智能化现代养殖技术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集约化养猪模式下的智能化养猪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圈舍、排污装置、栏圈装置、供料装置、供水装置、饲喂装置、空气调控装置、粪污处理装置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圈舍内设置地槽式排污装置,排污装置之上栏圈装置,所述的圈舍内高架设置供料装置,并对应于栏圈装置设置链接供料装置的饲喂装置,所述的圈舍内低位设置供水装置,所述的供水装置连接饲喂装置相配套的喂水装置;所述的圈舍内设置环控装置,所述的排污装置连接粪污处理装置,所述的排污装置、栏圈装置、供料装置、供水装置、饲喂装置、环控装置、粪污处理装置分别与控制系统联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集成控制的物联网模式,解决了粪污即时清理、环境调控,以及供水、供料问题,饲料定时定量供给,猪饮水与饲喂同步完成,湿料饲喂,既有利于猪的消化与吸收,更节省了饲料,改善了养殖环境。辅助互联网技术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时监控圈舍及各个系统的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实现了各系统的协同配合,优化了养殖环境,节约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半剖示意图;

图2为图1之AA向视图;

图3为图1之另一实施方式AA向视图;

图中:1~圈舍,2~滤污地板,3~栏舍,4~供料管路,5~供料斗,6~供水管,7~饮水咀,8~供料转盘,9~分料阀,10~供水阀,11~控制室,12~粪污处理池,13~控料装置,14~环控装置,15~水控装置,16~综合管路,17~监控中心,18~储料阀,19~集料装置,20~供料装置,21~料仓,22~提料管,23~供料管,24~饲喂槽,25~纳污地槽,26~汲污管,27~汲污泵,28~空调装置,29~卷扬机,30~排污装置,31~排风装置,32~喂水管,33~喂水阀,34~卷扬索,35~集污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基于集约化养猪模式智能化养殖与管理系统,包括圈舍、排污装置、栏圈装置、供料装置、供水装置、饲喂装置、空气调控装置、粪污处理装置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圈舍1内设置地槽式排污装置,排污装置之上栏圈装置,所述的圈舍1内高架设置供料装置,并对应于栏圈装置设置链接供料装置的饲喂装置,所述的圈舍1内低位设置供水装置,所述的供水装置连接饲喂装置相配套的喂水装置;所述的圈舍1内设置环控装置,所述的排污装置连接粪污处理装置,所述的排污装置、栏圈装置、供料装置、供水装置、饲喂装置、环控装置、粪污处理装置分别与控制系统联接。

所述的排污装置包括设置于圈舍1内的纳污地槽25,纳污地槽25上设置滤污地板2,滤污地板2下设置汲污管26,汲污管26连接汲污泵27。

所述的汲污管26与滤污地板2紧密配合,并汲污泵27共同构成负压抽吸系统,即时排除粪污进入集污沟25,进而进入粪污处理装置,进行深度发酵处理,并进行粪水分离形成液体生物肥和固体生物肥;或作为沼气原料生产沼气后,沼液作为肥料使用。

所述的排污装置包括设置于圈舍1内的纳污地槽25,纳污地槽25上设置滤污地板2,纳污地槽25内设置排污装置30,排污装置30通过卷扬索34连接卷扬机29,纳污地槽25通过集污沟35连接粪污处理池12。

所述的排污装置30采用导架式刮板清粪装置,刮板宽度视圈舍规格,即纳污地槽25的宽度确定,通常为90~240cm,纳污地槽的深度为20~40cm;清粪装置可由定时器控制刮粪次数,可以通过监控系统,监视粪污集聚情况即时清理,以保持清洁,避免臭味为度。

所述的栏圈装置设置于滤污地板2之上,包括一组规整设置的栏舍3和对应于栏舍3设置的饲喂槽24,饲喂槽24与饲喂装置之供料管23相对应;所述的栏舍3上还设置有喂水装置与饲喂槽24相配合。

所述的滤污地板2上均布设置平行滤污沟槽,所述的滤污沟槽宽度为1.5~2.5cm,长度15~25cm;滤污沟槽之截面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便于粪污的漏泄与清洗,防止沟槽堵塞,保持滤污地板的干净与栏舍的卫生。

所述的供料装置包括圈舍1内的供料管路4、供料管路4连接供料斗5,供料斗5通过供料管23为饲喂槽24供料;所述的供料管4通过供料转盘8连接供料装置20,供料装置20通过供料转盘8连接料仓21。

所述的供料装置为链条拖板管道输送方式,即链条上间隔均布圆形拖板,在链条的拖动下将饲料从供料装置依次拖送至每个供料斗5,由控制装置定时定量控制供料管23向饲喂槽供料。

所述的供水装置包括水控装置15、综合管路16和供水管6,供水管6连接喂水管32,喂水管32连接喂水阀33,喂水管32布置于栏舍3之低位,使喂水阀33与饲喂槽24相配合。

所述的水控装置15包括供水泵、水处理装置、供水管路和电控装置,物联管路及电缆通过综合管路16与圈舍1内的物联执行机构、电控机构及移动互联装置联接。

所述的空气调控装置包括设置于圈舍1之顶部的排风装置31、设置于圈舍1之墙壁的高位或低位分别空调装置28,所述的空调装置28、排风装置31与环控装置14一同构成空气调控装置。空气调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圈舍1内的温度、湿度及空气质量探测器,实时检测圈舍1的空气指标,并通过控制系统调控圈舍环境。

所述的粪污处理装置包括集污沟35和粪污处理池12,其中设置搅拌装置和排污泵,并连接控制系统。

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控料装置13、环控装置14、水控装置15、综合管路16和监控中心17,各装置之间电性连接,并控制各分系统的执行机构;所述的执行机构为电动执行机构由控制系统电性控制。

所述的控制系统为互联网+物联网系统,所述的控制系统为计算机程序控制和移动终端(手机APP)监测的双联旷职系统。移动互联装置包括互联通信装置、移动终端或蓝牙装置,包括控制系统、移动终端与物联执行机构的控制联接。

所述的排污装置还包括清洁装置,所述的清洁装置包括喷淋装置,用于圈舍的清洗与消毒,还可用于猪的淋浴和防暑降温;附设有冷热风装置,清洁装置既可对猪进行淋浴清洗或消毒,也可对沐浴后的猪进行烘干或调控圈舍温度,以防止冷激而引起感冒;也可酷暑天气,对圈舍进行防暑降温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基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圈舍内的饮水与饲料的供给及圈舍污染情况,适时启动饮水与饲料的供给系统,定时定量向各个栏舍的饲喂槽内供给饲料;同时可以饮用水配给到饲喂槽内,掺混到干料中形成湿料,便于猪的食用与消化,而且不易造成饲料泼撒至饲喂槽外,既不浪费饲料,也不会造成污染。一旦发现污染“超标”,适时或定时启动清洁装置,高压水阀被即时启动,对圈舍进行清洁处理;将污染物冲洗至汲污管、集污管,被汲污泵抽吸并送至粪污处理装置,进行后续处理。避免猪吃到污染过的饲料,减少疾病的发生。

系统工作前,待粉碎的饲料经粉碎后,输送到分储料仓中,或按配方比例混配后再提升至标准饲料仓中贮存备用。需要向圈舍配给饲料时,启动控制系统,根据圈舍饲喂猪的情况,设定每头猪的饲料配给量,启动控料装置,供料转盘转动,拖料链带动拖料盘将饲料从料仓取出并提升至供料管路中,随后依次分配到每个栏舍上方的供料斗中,进而落入饲喂槽。与此同时,控水装置将水供给到供水管、喂水阀。猪可边食干料边饮水,也可将水供给到饲喂槽中形成湿料饲喂模式。

本实用新型系统通过计算机程序或移动终端(手机APP)可以实时监测圈舍情况,远程启动上述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