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捡拾破碎打捆机及其打捆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1864发布日期:2019-10-15 19:43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秸秆捡拾破碎打捆机及其打捆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用打包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秸秆捡拾破碎打捆机及其打捆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产品的秸秆捡拾破碎方捆打捆机,通过托拉机牵引作动力,锤爪式回收机把物料收集起来破碎并送到压缩室,通过单向行程油钢行程压缩物料,推料钢推出压缩好的物料通过人工套袋后生产出一包打成包装好的秸秆饲料。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现有市场的打捆机生产效率低,在捡拾机破碎、压料仓压料完成后,需人工套袋打包、裁剪,不安全且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2、原有的压料仓压缩室内,其压缩物料的动力主要通过单向油缸推料压缩并推至出料口,压料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秸秆捡拾破碎打捆机及其打捆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破碎压缩后的物料需要人工套袋打包、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秸秆捡拾破碎打捆机的打捆机构,包括液压马达、旋转轮盘和打包辊,其中:

所述旋转轮盘固定于打捆机的出料口外围,所述液压马达能带动所述旋转轮盘以出料口为轴心在其平面内旋转;

所述打包辊固定于所述旋转轮盘上并朝向所述出料口一侧设置,且所述打包辊上缠绕有捆料件,所述打包辊在随所述旋转轮盘转动的过程中能释放所述捆料件并将物料缠绕包裹。

优选的,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上固定有齿轮,所述旋转轮盘的外围设置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圈,所述液压马达能通过所述齿轮带动所述旋转轮盘以所述出料口为轴心旋转。

优选的,所述出料口处还设置有裁断机构,所述裁断机构包括伸缩油缸和裁断刀,所述伸缩油缸位于所述旋转轮盘和所述出料口之间,且所述裁断刀固定于所述伸缩油缸的柱塞端,所述伸缩油缸的伸缩能推动所述裁断刀运动将所述捆料件裁断。

优选的,所述伸缩油缸与所述打包辊平行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秸秆捡拾破碎打捆机,包括打捆机机体、捡拾机和进料仓,所述捡拾机设置于所述打捆机机体上用于捡拾、破碎秸秆,所述捡拾机与所述进料仓相连通;还包括压料机构及上述打捆机构,所述压料机构位于所述进料仓中用于压缩物料并将物料推至出料口打包。

优选的,所述进料仓的数量为两个,且包括前进料仓和后进料仓,所述前进料仓和后进料仓之间通过压缩室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压料机构包括:一个双向主油缸,其位于所述压缩室内;第一单向油缸和第二单向油缸,分别位于所述前进料仓和所述后进料仓内;所述双向主油缸前后双向运动将物料压缩并推送至所述前进料仓和所述后进料仓中,第一单向油缸和第二单向油缸分别将进入所述前进料仓或所述后进料仓中的物料推出至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捡拾机包括捡拾机机体、传动机构和抛扔机构,其中:

所述捡拾机机体包括捡拾定刀、揉搓机构、搅笼和二次粉碎室,其中所述捡拾定刀固定于机体外壳内,所述揉搓机构与所述搅笼相通并将初次破碎的秸秆传送至所述搅笼内,所述二次粉碎室分别设置于所述搅笼两侧;

所述搅笼内设置有搅笼轴,所述搅笼轴上设置有关于中心对称且旋向相反的螺旋形叶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捡拾揉搓机构及所述搅笼轴通过皮带传动,所述螺旋形叶片的转动能将秸秆分别传输至两侧的所述二次粉碎室内;

所述抛扔机构与所述二次粉碎室相通,粉碎后的秸秆经所述抛扔机构运输至打捆机进料仓内。

优选的,所述搅笼轴延伸至所述二次粉碎室内,且两个所述二次粉碎室内设置有粉碎动刀,所述粉碎动刀固定于所述搅笼轴上并随搅笼轴的转动而旋转。

优选的,所述揉搓机构包括锤爪轴和多个锤爪,多个所述锤爪固定于所述锤爪轴上,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锤爪轴通过皮带传动,所述锤爪轴的转动能带动所述锤爪旋转。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秸秆捡拾破碎打捆机及其打捆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打捆机构设置于打捆机的出料口处,在原有人工套袋处加有液压马达带动旋转轮盘转动,通过打包辊随旋转轮盘转动,能够把打出的成品包用捆料件缠绕包裹,完成包裹后裁断,打出的包掉在地上完成动作,能够实现自动套袋,提高了打包效率,不用人工打包装,生产加工更加安全,降低了人工成本。

上述打捆机的压料机构中采用双向主油钢,两头可出料,在原有人工套袋的处加有液压马达带动轮盘转动,把打出的成品包用打包辊捆网缠上、裁断机构切断,断开打出的包掉在地上,完成动作,解决了需要人工自动套袋、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自动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打捆机构的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打捆机构及裁断机构的结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秸秆捡拾破碎打捆机的整体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秸秆捡拾破碎打捆机的整体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捡拾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捡拾机机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传动机构中双轴变速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9传动机构与锤爪轴、搅笼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液压马达;102-旋转轮盘;103-打包辊;104-捆网;105-齿轮;106-伸缩油缸;107-裁断刀;201-双向主油缸;202-第一单向油缸;203-第二单向油缸;31-前进料仓;32-后进料仓;4-出料口;5-操作室;6-牵引架;7-皮带;8-捡拾机;

81-抛扔筒;82-风机;83-左侧皮带张紧机构;84-捡拾机壳体;841-捡拾定刀;842-锤爪轴;8421-锤爪轴输入轮;843-搅笼轴;8431-搅笼轴输入轮;844-锤爪;845-二次粉碎室;846-粉碎动刀;847-风机叶片;848-耐磨板;

85-防石子护板;86-前挡帘;87-右侧皮带张紧机构;88-皮带护罩;

9-变速箱;91-传动轴;92-动力输出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照图1-图2所示,图1是本发明打捆机构的结构结构示意图;图2是打捆机构及裁断机构的结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秸秆捡拾破碎打捆机的打捆机构,其用于打捆机进料仓的出料口处,将压缩好的秸秆物料进行打包;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打捆机构包括液压马达101、旋转轮盘102和打包辊103,其中:旋转轮盘102固定于打捆机进料仓的出料口4外围,液压马达101能带动旋转轮盘102以出料口4为轴心在其平面内旋转;其中,上述平面内指的是旋转轮盘102所在的平面,也即垂直于出料口4延伸方向的平面;旋转轮盘102可采用环形结构,为了能够实现其可在出料口4外围旋转,可通过轴承等结构将旋转轮盘102固定于出料口4外围。

打包辊103固定于旋转轮盘102上并朝向出料口4一侧设置,其可通过焊接或螺钉、螺栓或螺纹连接连接的形式固定于旋转轮盘102的侧壁上,且优选的,打包辊103的长度不小于出料口的长度,以便于能够全部包裹物料。

且打包辊103上缠绕有捆料件,打包辊103在随旋转轮盘102转动的过程中能释放捆料件并将物料缠绕包裹。

应当理解的是,打包辊103固定在旋转轮盘102上,因此能够随旋转轮盘102同步转动;捆料件可以为捆网104、捆绳等能将物料打包的常规设置,在此不做限定。捆料件的起始端固定在出料口4处,当打包辊103绕出料口4旋转时,捆料件不断释放并缠绕在压缩好的秸秆物料上呈捆状。如图2所示,在打捆过程中,捆网104、出料口4所在的打包室侧壁能够形成以打包辊103为顶点的三角构型,并随打包辊103的不断旋转,其顶点不断改变,完成捆网在秸秆物料上的缠绕包裹。

上述打捆机构设置于打捆机的出料口4处,在原有人工套袋处加有液压马达101带动旋转轮盘102转动,通过打包辊103随旋转轮盘102转动,能够把打出的成品包用捆料件缠绕包裹,完成包裹后裁断,打出的包掉在地上完成动作,能够实现自动套袋,提高了打包效率,不用人工打包装,生产加工更加安全,降低了人工成本。

为了实现旋转轮盘102的转动,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所示,液压马达101的输出轴上固定有齿轮105,旋转轮盘102的外围设置有齿圈,齿圈与齿轮105啮合,液压马达101能通过齿轮105带动旋转轮盘102以出料口4为轴心旋转。液压马达101的输出轮与旋转轮盘102通过齿轮105啮合传动,为旋转轮盘102在出料口4的外围旋转提供了动力。

在通过旋转轮盘102和打包辊103将秸秆物料缠绕打包后,为了实现自动裁剪捆网104,减少人工劳动力,降低人工成本,使秸秆物料呈方捆落下,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参照图2所示,出料口4处还设置有裁断机构,裁断机构包括伸缩油缸106和裁断刀107,伸缩油缸106位于旋转轮盘102和出料口4之间,且裁断刀107固定于伸缩油缸106的柱塞端,伸缩油缸106的伸缩能推动裁断刀107运动将捆料件裁断。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伸缩油缸106不固定于旋转轮盘102上,不随旋转轮盘102的转动而旋转,如图2所示,其固定于旋转轮盘102与出料口4之间的固定位置处,优选的,其与伸缩油缸106平行设置。

为了方便裁断捆网104,优选的方案是,伸缩油缸106回缩到最大限度时,裁断刀107位于捆网104宽度方向的第一端,伸缩油缸106伸出至最大程度时,裁断刀107位于捆网104宽度方向的第二端,通过伸缩油缸106的伸缩过程,带动裁断刀107划过捆网104并将其裁断。为了实现上述裁断过程的自动化,还可设置现有的控制器与伸缩油缸106和液压马达101电连接,其中控制器可采用现有的plc单片机等,通过程序设定,如液压马达101转动若干既定圈数后,即旋转轮盘102带动打包辊103旋转若干圈数后,控制器能够控制伸缩油缸106伸出来切断捆网104。

为了便于裁断捆网104,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伸缩油缸106与打包辊103平行设置。

参照图3-图5所示,图3是秸秆捡拾破碎打捆机的整体右侧结构示意图,图4是秸秆捡拾破碎打捆机的整体左侧结构示意图,图5是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秸秆捡拾破碎打捆机,包括打捆机机体、捡拾机8和进料仓,打捆机机体上设置有操作室5便于操作,其前部设置有牵引架6与拖拉机等牵引机构连接,将拖拉机的动力通过万向传动轴动力传输至变速箱,由变速箱分配给捡拾机8和液压泵站,其中打捆机的液压系统为本领域内成熟技术,采用现有液压系统即可,在此不做赘述。

捡拾机8设置于打捆机机体上用于捡拾、破碎秸秆,捡拾机8与进料仓相连通;还包括压料机构及上述打捆机构,压料机构位于进料仓中用于压缩物料并将物料推至出料口4。

将上述打捆机构应用于打捆机上,利用打捆机的捡拾机8捡拾、粉碎秸秆物料后,将秸秆物料输送至进料仓中,利用进料仓中的压缩机构对粉碎后的秸秆进行压缩并推至出料口4处,利用出料口4的上述打捆机构进行打捆,能够大幅度提高作业效率,不用人工作业打包装,加工生产更加安全化,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参照图3和图4所示,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进料仓的数量为两个,且包括前进料仓31和后进料仓32,前进料仓31和后进料仓32之间通过压缩室相连通;出料口4设置于前进料仓和后进料仓的侧壁上。

设置前后两个进料仓并合理配制压料机构,能够实现双出料口4同时出料,提高打捆效率。

为了实现前进料仓31和后进料仓32中的出料口4均可出料,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参照图5所示,压料机构包括:一个双向主油缸201,其位于压缩室内;第一单向油缸202和第一二向油缸203,分别位于前进料仓31和后进料仓32内;双向主油缸201前后双向运动将物料压缩并推送至前进料仓31和后进料仓32中,第一单向油缸202和第一二向油缸203分别将进入前进料仓或后进料仓中的物料推出至出料口4。

上述双向主油缸201和单向油缸均为现有的成熟技术,在此对其结构不再赘述。如图5所示,优选的,上述前进料仓和后进料仓平行设置,且压缩室连通并垂直于两个进料仓,上述双向主油缸201置于压缩室中,能够通过其双向动作实现前后两头压缩推料至两个进料仓内。进料仓中的单向油缸其作用是,通过伸缩运动将双向主油缸201传递的物料转而推向出料口4处,此时物料的运动方向由压缩室内的前后运动转变为左或右方向运动。

具体工作时,双向主油钢一端向后进料仓32一侧伸出,推料压料,后进料仓中的第一二向油缸203工作把料推出至出料口4,打出成品包,完成此动作后,双向主油钢回缩,回缩时其另一端开始工作,双向主油钢另一端向前进料仓31一侧伸出,推料压料,双向油钢行程到位后,前进料仓31中的第一单向油缸202正在压缩,工作推出料,通过打捆机构将物料缠网打包,裁断机构把打出的成品包切断,完成此流程。另外,可采用电控系统现有控制器与三个液压油缸电连接,实现三个液压油缸的自动控制,“半自动”、“全自动”、“手动”等三种工作模式任意切换。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在打捆机的压料机构中采用双向主油钢,两头可出料,在原有人工套袋的基础上,本发明在原有人工套袋处加有液压马达101带动轮盘转动,把打出的成品包用打包辊103的捆网104缠上、裁断机构切断,断开打出的包掉在地上,完成动作,解决了需要人工自动套袋、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自动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提高上述打捆机的捡拾、破碎秸秆效率,本实施例中在还将打捆机上的捡拾机进行改进,优选的,参照图6-图9所示,图6是捡拾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捡拾机机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传动机构中双轴变速箱的结构示意图,图9传动机构与锤爪轴、搅笼轴的结构示意图;

捡拾机8包括捡拾机机体、传动机构和抛扔机构,其中:捡拾机机体包括捡拾定刀841、揉搓机构、搅笼和二次粉碎室845,其中捡拾定刀841固定于机体外壳内,捡拾定刀841的作用是捡拾田间地面秸秆,并将秸秆进行初次粉碎。其中,捡拾定刀841为本领域内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为了保护捡拾机机体的内部结构,其外部还设置有捡拾机壳体84、防石子护板85和前挡帘86。

上述揉搓机构与搅笼相通并将初次破碎的秸秆传送至搅笼内,二次粉碎室845分别设置于搅笼两侧;

其中,上述揉搓机构的作用是,将捡拾定刀841初次粉碎后的秸秆进行揉搓,并传送至搅笼轴843中进行除土,除土后的秸秆再进行粉碎能够保证秸秆的清洁。

其中,在搅笼内设置有搅笼轴843,搅笼轴843上设置有关于中心对称且旋向相反的螺旋形叶片,传动机构与捡拾揉搓机构及搅笼轴843通过皮带7传动,螺旋形叶片的转动能将秸秆分别传输至两侧的二次粉碎室845内;

如图7所示,上述搅笼轴843上的螺旋形叶片关于中心对称设置,且旋向相反,上述螺旋形叶片的作用主要是随着搅笼轴843的转动,为秸秆进入两侧的二次粉碎室845提供动力,初次粉碎后的秸秆在螺旋形叶片之间,并随其旋转向两侧推进。上述搅笼轴843及螺旋形叶片的设置,能够实现两侧同时送料,速度快、效率高,有效防止搅笼堵塞;再通过二次粉碎室845的工作来提高秸秆揉搓粉碎效率,增大了牲畜的适口性。

捡拾机机体中的抛扔机构与粉碎室相通,粉碎后的秸秆经抛扔机构运输至打捆机进料仓内,进行一下步打捆工作。参照图3所示,前进料仓31和后进料仓32分别对应捡拾机8左右两侧的二次粉碎室845,并通过二次粉碎室845上的抛扔机构分被将捡拾机两侧粉碎的物料传输至两个进料仓,同时进行压料、打捆。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7所示,在此提供一种二次粉碎室的具体实施例,搅笼轴843延伸至粉碎室内,且两个粉碎室内设置有粉碎动刀846,粉碎动刀846固定于搅笼轴843上并随搅笼轴843的转动而旋转。换言之,粉碎动刀846固定于搅笼轴843的两端,并随搅笼轴843的转动而旋转,粉碎动刀846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并与二次粉碎室845的内壁共同作用,对秸秆进行二次粉碎。其中粉碎动刀846可通过螺钉或螺栓等形式固定于搅笼轴843上,本领域内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再竹赘述。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7所示,在此提供一种揉搓机构的具体实施例,揉搓机构包括锤爪轴842和多个锤爪844,多个锤爪844固定于锤爪轴842上,传动机构与锤爪轴842通过皮带传动,锤爪轴842的转动能带动锤爪844旋转。

上述锤爪844的作用是通过锤爪轴842的高速运转将捡拾的秸秆进行揉搓并抛至运转中的搅笼内。上述锤爪844的具体形状可采用现有捡拾机中的锤爪,如图7所示。

捡拾机通常采用拖拉机作为牵引,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6、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捡拾机动力同样是利用拖拉机的动力牵引,传动机构包括双轴变速箱9,通过万向传动轴将动力传输至双轴变速箱9,其中双轴变速箱9为现有的成熟技术,本实施例主要利用现有的双轴变速箱9的双轴结构,通过两侧带动搅笼轴843及锤爪轴842转动,防止轴振动产生的断轴导致无法工作。

优选的,参照图9所示,双轴变速箱9的两侧传动轴91上均固定有动力输出轮92,锤爪轴842的两侧固定有锤爪轴输入轮8421,搅笼轴843的两侧固定有搅笼轴输入轮8431,动力输出轮分别与锤爪轴输入轮8421以及搅笼轴输入轮8431通过皮带7连接,拖拉机牵引动力经变速箱9传送到锤爪轴842和搅笼轴843。

上述变速箱9将动力通过皮带7传动分配给搅笼轴843和锤爪轴842,能够同时实现搅笼轴843和锤爪轴842的转动。优选的,参照图9所示,皮带31上还可设置皮带张紧机构,如图1,左右两侧的传动机构上分别设置左侧皮带张紧机构83和右侧皮带张紧机构87,如压带轮,保证皮带7的正常传动,参照图9所示。皮带7外部设置有皮带护罩88对其进行防护。

参照图6和图7,抛扔机构包括风机82和抛扔筒81,风机82固定于二次粉碎室845的侧壁上,抛扔筒81设置于风机82的上部并连接二次粉碎室845和打捆机进料仓;优选的,风机叶片847上设置有耐磨板848。

风机叶片847的高速运转为二次粉碎室845内秸秆进入抛扔筒81中提供了动力,经过二次粉碎后秸秆成为柔软的丝条状,继而进入抛扔筒81、打捆机料仓中进行打包,效率更高,同时提高了牲畜的适口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可实行的参数,其仅作为优选的方式,并不是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如下所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