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微生物复合生物杀虫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704阅读:6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病毒—微生物复合生物杀虫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病毒——微生物复合杀虫剂的生产条件、生产工艺、产品检测以及多点应用示范的数据,它属于生命科学中生物防治技术领域。
病毒——微生物复合生物杀虫剂是将昆虫病毒(Insect Virus简称IV)与苏芸金芽孢杆菌(Baciellns thuringiensis简称BT)在生产工艺流程中按不同组份科学复合精制而成的一种新型生物农药系列产品。
自1938年法国第一个BT杀虫剂商品问世以来,迄今已有几十个国家进行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并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唯一登记注册的生物农药[喻子牛《苏芸金杆菌》科学出版社,(1990)271—273]。它对人畜安全无害,不污染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有着良好的效益,深受各国的重视。我国自1959年和1961年先后从国外引进BT,经过30多年的研究,已进入一个旺盛的发展时期。据统计,1990年我国BT年产量约2000吨,至1992年仅两年已发展到约3000吨,1993年为6000吨,预计到1995年可达1.5万吨以上。尽管BT对鳞翅目害虫具有高效、广谱的杀虫力,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农药,但BT对夜蛾科的害虫不甚敏感,并且不能持续感染和不能形成流行病传播。近年来,美国专家发现某些害虫对BT产生抗药性,如田间的小菜蛾要比实验室纯化的小菜蛾种群对BT的抗性高20倍[Tabashnik.B.E.et.al.《J.Econ.Entomol》(1990)83(5)1671—1676],采用IV与BT复合,抗性可得以克服,IV的应用研究始于40年代,至60年代进入大田,1973年美国棉铃虫病毒杀虫剂问世[Granados et.al.《The Biology of Baculoviruies》vol.II232.CRC press.Inc.USA]。并通过政府登记注册,投入商品生产。FAO推荐用于大田,迄今各国已有20多种IV杀虫剂商品生产。[梁东瑞等《中国昆虫病毒图谱》(1986)1~5,湖南科技出版社]。IV杀虫剂的优点在于病毒具有特异性强,毒力高,持续效果长,安全无害,并能在害虫群体中引起病毒疾病的流行传播,导致相继的世代害虫持续感病致死,把害虫控制在最低水平,但IV杀虫剂也有其不足,一是杀虫速度比BT稍缓慢,通常3—4天潜伏期,病毒才予复制表达,有的潜伏期更长,作物也有轻度危害。二是宿主范围较窄,即一种病毒大都只防治一种害虫,而不同的作物往往几种害虫共存时,尚需辅以其它手段。
本发明的目的是吸取IV与微生物杀虫剂的精华,拟研制出昆虫病毒——微生物复合杀虫剂,它既保持了对抗性害虫的专一性、持续性,又获得高效、广谱复合的显著防治效果。并且能克服各自单独使用的缺陷。
为实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如下适用于本发明的病毒有菜青虫颗粒体病毒(PrGV),小菜蛾颗粒体病毒(PxGV),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广谱病毒(AcNPV);适用于本发明的微生物有苏芸金芽孢杆菌,自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一、标准化IV悬液生产其工艺流程是先配制人工饲料并将其分装于养虫盘中;将昆虫蛹置一定条件下让其羽化为成虫,成虫交配产卵,将卵片消毒后裁剪成一定大小并接种于分装好的人工饲料上;卵在一定条件下孵化成为幼虫,一部分幼虫继续生长、化蛹、羽化进入健康虫生长循环;另一部分幼虫用于病毒感染,病毒在幼虫体内增殖后,采收病死虫,从病死虫中分离提取病毒,然后制成病毒悬液,将病毒悬液定量制备成标准IV悬液。
病毒分离提取按水∶病虫重=5∶1的比例混合,磨浆,过80目尼龙纱网,500转/分离心10分钟,加入33%的硫酸铵(终浓度),1000转/分离心20分。
二、微生物发酵1.菌种筛选昆虫/土壤分离昆虫病原菌→纯培养→定性感染各种试虫→病死虫→回感验证→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符合柯克定律)→确定有效菌株(用选定试虫)→ ,田间效果试验)2.发酵 液三、复合 本发明的病毒一微生物复合杀虫剂的生产条件及设备如下整个生产场地面积5000m2,建筑面积3150n2,其中微生物车间2000m2,病毒车间1000m2,产品检验实验室150m2,为保证健康虫种,虫种室与病毒生产车间需间隔200—300m,健康虫种种源生产车间由更衣室、菜苗室、人工饲养分装室、种源室、产卵室、化蛹室、消毒间、配料间、保管室、洗涤室等12个房间构成,种源车间为平房结构,使用面积400m2左右,病毒车间由配毒室、病毒喷雾室、感染室、后处理室、贮藏室、洗涤间、消毒间、病毒产品检测分析室等9个房间构成;病毒生产车间为平房结构,使用面积400m2左右;微生物生产车间由菌种室、生测室、化验室、配料间、空压机房、锅炉房、发酵房、离心房、喷雾干燥房、包装房、原料仓库、成品仓库等构成。其中菌种化验、生测、配料为三层结构,菌种化验及生测室要求水磨石地板。空压机房为平房,要求钢筋木架结构。喷雾干燥为17m高的水泥钢筋木架结构,其收集部分为单层一般水泥灰沙结构,包装房为一般二层楼水泥灰沙结构,锅炉房为单层一般水灰结构,原料及成品仓库为单层,一般水泥灰沙结构。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设备均为大型、定型化的机电设备,包括20m3空压机3台,4吨锅炉2台,1.2m3种子罐3台,20m3发酵罐3台,空气过滤系统—套,20m3配料罐1台,10m3打浆罐2台,20m3贮罐1台,500千伏安配电房一间,TF—400粉碎机2台,灭菌锅1台,菌种化验室仪器及玻璃器材若干,冷冻柜1台,四星级冰箱2台,甩干机(800型)1台,磨浆机2台,恒温箱2台,分析天平1台,LXT—II型水平离心机4台,扭力天平2台,水浴锅1台,烘箱1台,粗天平1台,组织捣碎机2台,人工饲料自动分装机1台,自动病毒喷雾器一台,空调25台,木架100个,塑料养虫合5000个。
复合杀虫剂产品检测利用BT杀虫时间快(一般1—2天),杆状病毒杀虫时间慢的特点,进行生物毒力测定,用单一剂型作对照,复合剂的共感致死率必须明显高于单一剂30%左右,采用Reed——Munch法进行数据处理。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较,已取得的效果本发明由于采取病毒与微生物复合的技术,复合产品既保持了微生物杀虫剂的广谱性和速效性,同时也保证了IV对抗性害虫的特异性和持续性,从而弥补了两者单独使用的不足。现将复合杀虫剂与单一杀虫剂持性对照于下表<
>实施例1992年我们与四川西南生物制剂厂合作,利用上述生产工艺及设备生产小菜蛾病毒——BT复合杀虫剂。通过植保部门检测产品质量、田间应用表明单一BT防治小菜蛾效果达50—58%,单用IV为68%,而用BT—IV复合产品其效果达90—100%。在广西南宁市等6个地区田间对小菜蛾、菜青虫、茶尺蠖、松毛虫、大衰蛾的防治效果均比单用提高25—34%,并兼治了其它害虫,显示了复合制剂的优越性。应用BT—IV复合制剂防治害虫,不仅保持了前后二个杀虫蜂,在杀虫谱前期效果、持续效果都有明显提高,从纵横水平上提高了总的防治效应。
权利要求
1.病毒——微生物复合生物杀虫剂,其特征是病毒——微生物复合杀虫剂是由昆虫病毒和微生物按所选择确定的生产工艺条件复合精制而成的一类新型生物农药;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生物杀虫剂,其特征是可由菜青虫颗粒体病毒(PrGV)、小菜蛾颗粒体病毒(PxGV)、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广谱病毒(AcNPV)和苏芸金芽孢杆菌(BT)、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选择复合精制而成的复合生物杀虫剂;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生物杀虫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IV是悬液生产,其流程是先配制人工饲料并将其分装于养虫盘中;将昆虫蛹置一定条件下让其羽化为成虫,成虫交配产卵,将卵片消毒后裁剪成一定大小并接种于分装好的人工饲料上;卵在一定条件下孵化成为幼虫,一部分幼虫继续生长、化蛹、羽化进入健康虫生长循环;另一部分幼虫用于病毒感染,病毒在幼虫体内增殖后,采收病死虫,从病死虫中提取病毒,然后制成病毒悬液,将病毒悬液定量制备成标准IV悬液;特别是病毒分离提取,按水∶病虫重=5∶1的比例混合,磨浆,过80目尼龙纱网,500转/分离心分离10分钟,加入33%的硫酸铵(终浓度),继续以1000转/分离心分离20分钟;
4.按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复合生物杀虫剂的产品检验,其特征是利用复合生物杀虫剂BT杀虫时间快(一般1—2天),杆状病毒杀虫时间慢的特点,进行生物毒力测定,用单一剂型作对照,复合杀虫剂的共感致死率必须明显高于单一剂型30%左右,采用Reed-Munch法进行数据处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病毒—微生物复合生物杀虫剂的生产条件、生产工艺、产品检测以及多点示范应用的数据。病毒—微生物复合杀虫剂是由昆虫病毒和微生物复合精制而成的一种新型生物农药,本技术所使用的大型设备和先进的检测手段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新型复合生物杀虫剂产品集昆虫病毒及杀虫微生物的优点于一体,弥补了它们单独使用的不足,既保持了微生物的广谱性和速效性,也保证了病毒对抗性害虫的特异性和持续性,经多年多地区试验表明,本复合生物杀虫剂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微生物杀虫剂和病毒杀虫剂。
文档编号A01N63/02GK1130021SQ9410530
公开日1996年9月4日 申请日期1994年5月6日 优先权日1994年5月6日
发明者梁东瑞, 孟小林, 朱应, 李广宏 申请人:武汉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