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表面花纹香菇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728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表面花纹香菇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表面花纹香菇的生产工艺。
表面具有花纹的香菇,称之“花菇”(以下同),问世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采用“纯菌种接种栽培法”之后,以其个大、肉厚、美观、营养丰富、口感好、菇中上品等特点,至今成为国内外市场抢手货。
此法是将人工分离的香菇纯菌丝接种到适合的培养基质上,纯培养作栽培种,再接种到阔叶树段木的人工打孔穴中,然后经过养菌长菇、采菇工序,干制而成。由于此法缺少出菇前后期间的科学管理,以及没有在树种、树龄、砍树时间,选择适宜长度的段木作菌材,没有在菌种、时间、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接种,采用一场制(即在同一场地进行养菌和采菇)、多品种菌株、自然环境养菌长菇法和九成熟时采菇工艺,故有以下问题一是花菇(一等菇)只有10%左右,其余为板菇,菇质差;二是菇木寿命短,使用寿命仅为3-5年,三是产量低,一立方米菇木共产鲜菇仅120公斤左右,四是由于零星出菇,不仅增大了采菇劳动强度和时间,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菇木中菌丝吸收营养,致使菇质差。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表面花纹香菇的生产工艺,该工艺可使花菇产量提高到70%以上。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在段木菌材上接种、养菌、长菇和采菇工序,再干制而得成品菇。为了提高菇的品质和花菇产量,应在养菌长菇和采菇工序之间,增加从时间、光照、温湿度方面加强出菇管理工序,具体是从出菇时间上,应控制在冬、春季成批出菇,秋季少量出菇,夏季不出菇。从光照上,夏季应避免阳光直射,春秋季是六分阴凉、四分阳光,冬季则七分阳光、三分阴凉。从温湿度方面,出菇前,冬季时用农膜、春秋季时采用喷水措施,使昼夜温差拉大5-10℃,刺激出菇,出菇后,应保持温度一致,相对湿度70%-75%和空气流通,同时注意防止雨淋和露水进入香菇表面以及延长生长期到20天以上。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还可以从上述的方案中选用具有10-20年树龄的栓皮栎树,落叶后砍树,此时树内含有适宜香菇吸取的丰富营养成份,截为80厘米长的段木架起作菌材,此种菌材既便于栽培管理,又使整段出菇均匀。选用子实体形成温度为5-18℃的低温型香菇菌株,于每年11-12月份接种到段木菌材的人工孔穴中,以减少杂菌感染。为了杜绝杂菌从断面进入,菌材上的孔穴排列形状是两端呈梅花形,躯干呈“品”字形分布。可采用一处养菌、迁到另一处出菇的二场制,这样有利于菌丝成活和减少杂菌污染;品种分开管理(即所谓“一场一品种”),以提高菌种纯度,便于成批出菇;人工调节养菌长菇环境,以控制香菇菌丝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注意采摘还未形成铜锣边形状的七成熟香菇,以利保持干菇的形状圆整、美观。
本发明由于增加了出菇前后的科学管理工序和对其余工序作了上述有别于现有技术的改进,所以有如下优点其一,花菇产量高,约占总产量的70%以上,从而大大提高了栽培生产效益。每公斤花菇卖价约比板菇高60-200元以上。
其二,菇质好,低温季节生长的菇营养积累丰富,肉厚柄短,花菇个重超过板菇的60%,且口感好。
其三,人为控制生长,可延长出菇年限6-8年,同时增加出菇时间,提高了单位总产量。每立方米菇木增产干菇8公斤以上,从而增值超过800元。
其四,菇潮集中,成批出菇,致使采菇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和采摘时间减少,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总之,按照本发明生产香菇,有利于提高香菇的品质、产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以及栽培生产的经济效益。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有表面花纹香菇的生产工艺,即花菇的生产工艺,是由在段木菌材上接种、养菌长菇、出菇管理和采菇工序组成,采下来的鲜菇再经“光照脱水烘干法”制得干菇。整个花菇的生产工艺完全靠人为控制,是一种对传统的长期靠自然条件下生产香菇的栽培工艺的一次革命。具体工艺过程如下一、制备段木菌材选择10-20年生的栓皮栎树,于中国农历“进九”前20天左右(即落叶后)砍树。砍后7-10天截枝断料成80厘米长的段木,架起待段木含水量干到70%左右接种。
二、菇场选择栽培花菇的菇场要求地势平坦,背北朝南,东西通风,光照充足,有水源,无白蚁,宜排渍抗涝,周围环境卫生良好。
三、接种1、选择适应子实体形成温度在5-18℃的低温型段木香菇菌株作栽培种。
2、接种温度选择5-15℃之间,无雨天进行。
3、接种方法实行边打孔、边接种、边加盖流水作业。例如,四人操作即一人在菌材上用电钻或皮带冲打孔,所打的孔穴排列形状是,靠近菌材两端呈梅花形,躯干部位呈“品”字形,每穴深1.5cm,入木1cm,穴距10cm,行距8cm。二人接种,每穴填菌种八成满;一人盖树皮盖,松紧适中为宜,并且盖比孔径约大1-2cm。
4、码放将接种后的菇木采用“竖放式”堆放养菌,四周用农作物秸秆或茅草围好,脚边留隙,且勿用薄膜密封。
四、养菌长菇阶段管理将接种后的菌筒(即段木菌材)立即分品种在遮雨棚内堆放试养菌,堆高限一米内,保持温度20℃左右,湿度70-75%,注意通风换气,每隔7-10天上、下左、右翻堆一次,并酌情喷水,调节菌筒水分。经过14个月左右的养菌,菌丝已布满整个菌筒,菌丝相互纽结,此时若敲击菌筒可发出浊音,菌筒表面有多处隆起,表明菌丝发育旺盛,营养生长成熟,可将菌筒搬至已准备好的菇棚内出菇。
五、出菇管理应从时间、光照、温湿度方面加强出菇前后管理,控制香菇菌丝生殖生长,温度保持在8-16℃。
1、时间控制在冬、春季成批出菇,秋季少量出菇,夏季不出菇。
2、光照夏季避免阳光直射,春秋季是六分阴凉、四分阳光照射,冬季则七分阳光照射、三分阴凉。
3、温、湿度(1)出菇前,冬季用农膜,春秋季采用喷水措施(此时菇木湿度约85%),拉大昼夜温差5-10℃,刺激出菇,约一星期出菇。
(2)出菇后,应保持温度一致,相对湿度70-75%和空气流通,注意防止雨淋和露水进入香菇表面以及延长生长期达20天以上。
例如当菇蕾长到1-2cm大时,增加光照,半阴半阳,2-4cm大时,光照六阳四阴,保持通风良好,相对湿度降至70-75%。
当菇蕾长成菇形时,应防雨淋、夜露,光照七阳三阴,湿度约70%,温度控制在10-15℃。
经过20-30天的长菇过程,约75%的香菇表面已明显形成菊花纹或龟纹,此菇即为花菇。
六、采菇当菇长到七成熟时,应及时采菇,再将采下来的鲜菇立即进入干制工序。
七、干制边采摘香菇,边“光照脱水烘干”,分级包装干菇入库,低温贮藏待售。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表面花纹香菇的生产工艺,包括在段木菌材上接种、养菌长菇和采菇工序,再干制而得成品菇,其特征是在养菌长菇和采菇工序之间,要在时间、光照、温湿度方面加强出菇管理,具体是,a、时间控制在冬、春季成批出菇,秋季少量出菇,夏季不出菇,b、光照夏季避免阳光直射,春秋季是六分阴凉、四分阳光,冬季则七分阳光、三分阴凉,c、温、湿度出菇前,冬季时用农膜、春秋季时采用喷水措施,使昼夜温差5~10℃,刺激出菇,出菇后,应保持温度一致、相对湿度70~75%和空气流通,注意防止雨淋和露水进入香菇表面以及延长生长期到20天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菇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段木菌材,是选用10-20年树龄的栓皮栎树,落叶后砍树,截为80公分长的段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菇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接种工序中,是将低温型段木香菇菌株于每年11-12月份接种到段木菌材的人工孔中,菌材两端孔距成梅花形排列,躯干部分则成“品”字形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香菇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香菇菌株,其子实体形成温度是5-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菇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菌长菇工序中,是采用二场制,品种分开管理和人工调节养菌环境的工艺,控制香菇菌丝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菇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菇工序中,是在七成熟期采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表面花纹香菇的生产工艺,其由在段木菌材上接种、养菌长菇、出菇管理和采菇工序组成,采下的鲜菇再经“光照脱水烘干法”而得干菇。本发明是一种将传统的长期靠自然条件生产香菇的工艺改为人为控制的生产花菇(即一等香菇,其表面具有花纹)工艺,具有菇质好,花菇产量高、出菇年限长和成批出菇等优点。
文档编号A01B1/00GK1113676SQ94106840
公开日1995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22日
发明者朱吉权 申请人:朱吉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