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诱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780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诱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进的多功能诱虫装置,属于农业用昆虫诱捕技术领域。
农村稻田、棉地曾普遍采用黑光灯诱捕虫蛾,这种灯尤其对螟蛾、夜蛾及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诱杀力强,对降低农药污染起一定作用,因此推广迅速,但不分益虫还是害虫,统统一扫而光,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多年来依赖化学农药。而使用农药又造成新的环境与农田污染,并形成恶性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多功能诱虫装置,使用这种装置消灭虫、蛾不仅诱杀力强且有利生态平衡,无环境与农田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这种改进的多功能诱虫装置,它由支架(10),包括有防雨罩(1)、灯架(2)、黑光灯(3)及玻璃柱(12)在内的诱虫器,与漏斗(5)、带抽屉(9)的网笼(7)构成的集虫笼组成,其中的诱虫器由防雨罩(1)的顶端挂置于上述支架(10)的架杆上,上述灯架(2)轴向截面呈工字形,由其上底面同轴心固接在防雨罩(1)的内圆椎形空腔腔面,灯架(2)两底之间设置黑光灯(3),玻璃柱(12)同轴心与灯架(2)两底面固接,漏斗(5)同轴心垂吊于灯架(2)之下由其下端的斗嘴伸入网笼(7)内并与网笼(7)上底面管通连接,改进之处在于上述诱虫器还包括有白光灯(4),灯架(2)上装置有与上述黑光灯(3)和白光灯(4)串连电接的遥控开关(11),上述集虫笼的漏斗(5)的斗嘴口还安装有一个阀(6),集虫笼的网笼(7)与抽屉(9)之间还具有一个大小与网笼(7)和抽屉(9)匹配的下网笼(8),网笼(7)与下网笼(8)之间的隔板为一由安装在笼体上的轴(15)偏心固接的隔板(16),所述轴(15)其一端伸出笼体外并装有手柄(14),水平对应轴(15)的笼体上安装有隔板(16)的定位栓(17)由此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诱虫装置使用时首先启动遥控开关(11),使黑光灯(3)、白光灯(4)发光工作,诱虫入笼,形成纷飞的活虫群体竞向灯光赴去而撞在玻璃柱(12)上摔落于漏斗(5)内,当下落之昆虫冲击斗嘴上的阀(6)摆动从而在斗嘴产生较大通道并经该通道落入网笼(7),由于阀(6)的作用,落入网笼(7)的飞虫无法回飞笼外,而当网笼(7)由昆早达到一定量时,抽出定位栓(17)使隔板(16)朝向定位栓(17)的一端下落绕轴(15)翻转,使网笼(7)内昆虫落入下网笼(8)内,由于落入下网笼(8)内的昆虫益虫害虫相间,其中益虫可吃灭害虫,以害虫养益虫,这样,不仅使农田少用农药,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减少益虫的损失,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由于如上述本装置的诱虫器采用黑、白二色光灯管双管诱杀,故可引诱更多的害虫自投罗网并被集中于笼下灭杀,具有更强的诱杀效果,从而由此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诱虫装置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多功能诱虫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1-2中,其中1-防雨罩 2-灯架 3-黑光灯 4-白光灯5-漏斗 6-阀 7-网笼 8-下网笼9-抽屉 10-支架11-遥控开关 12-玻璃柱13-笼门 14-手柄15-轴16-隔板17-定位栓参见附图,本实施例的多功能诱虫装置具有一只高3米的木杆十字支架(10),支架(10)的上端横杆上由铁钉吊挂一带斗笠式防雨罩(1)的灯架(2),防雨罩(1)高20厘米,直径为Φ60厘米,灯架(2)的轴向截面呈工字形,灯架(2)上轴向并列安装一只功率为10瓦的黑光灯管和一只功率为30瓦的白光灯管,上述二灯管电接一型号为CB01-1W-01的遥控开关(11),再装以横截面呈十字形的玻璃柱(12)。对应灯架(2)竖直向下同轴心吊接一铁板制喇叭形漏斗(5),漏斗(5)的上底面周长为96厘米,漏斗嘴的口径周长为24厘米,漏斗(5)嘴口内的阀(6)截面呈等腰三角形,阀底周长小于24厘米,阀(6)由其顶部引伸一具有弹性的铁片固接在漏斗(5)的内壁上。使阀(6)与漏斗(5)的内圆椎形嘴口内壁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从而形成落虫通道且因阀(6)阀体呈三角形而使飞虫易落入而难区返出漏斗,漏斗(5)的斗嘴伸入一竖直中心线对应上述灯架(2)的带抽屉(9)的矩形网笼(7),网笼(7)侧面还具有推拉式笼门(13)以便于清扫。网笼(7)高40厘米,宽40厘米,长60厘米,铝合金框架丝网结构。网笼(7)与抽屉(9)之间高80厘米其大小与网笼(7)匹配的下网笼(8),而上述抽屉之高为6厘米,用来收集和倾倒昆虫粪便。上述网笼(7)与下网笼(8)之间的隔板(16)如图2所示由铁制杆轴(15)偏心轴接在笼体上由手柄(14)控制。在手柄(14)被旋扭时,隔板(16)可随之绕轴(15)翻转。为使隔板(16)水平定位,隔板(16)距轴(15)较长一端板沿下方对应的笼体上设置一活动定位栓(17)。故当隔板(16)需要翻转转移网笼(7)中蛾虫进入下网笼(8)时,抽出定位栓(17),隔板(16)因轴(15)两侧重心偏移而自然翻转,向下网笼倾倒板上昆虫,事毕,旋转手柄(14)即可带动隔板(16)复位至水平再插进定位栓(17)使隔板(16)定位。
由此构成的多功能诱虫装置经样品投入有限范围内试用被证明效果良好。试在23.6亩水稻田区域内安装一个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诱虫装置,全年免用农药,使田同益虫量与害虫量之比由原来的1∶1改变为5.8∶1,农残合格率达到100%,粮食增产23%,节约资金投入85%,实现了消灭害虫、免施农药、养育益虫多种功效,且因灯架(2)上还安装了遥控开关(11),操作十分方便,劳动强度大大减少,故深受试用农户的欢迎。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诱虫装置,它由支架(10),包括有防雨罩(1)、灯架(2)、黑光灯(3)及玻璃柱(12)在内的诱虫器,与漏斗(5)、带抽屉(9)的网笼(7)构成的集虫笼组成,其中的诱虫器由防雨罩(1)的顶端挂置于上述支架(10)的架杆上,上述灯架(2)轴向截面呈工字形,由其上底面同轴心固接在防雨罩(1)的内圆椎形空腔腔面,灯架(2)两底之间设置黑光灯(3),玻璃柱(12)同轴心与灯架(2)两底面固接,漏斗(5)同轴心垂吊于灯架(2)之下由其下端的斗嘴伸入网笼(7)内并与网笼(7)上底面管通连接,其特征在于上述诱虫器还包括有白光灯(4),灯架(2)上装置有与上述黑光灯(3)和白光灯(4)串连电接的遥控开关(11),上述集蛾笼的漏斗(6)的斗嘴口还安装有一个阀(6),集蛾笼的网笼(7)与抽屉(9)之间还具有一个大小与网笼(7)和抽屉(9)匹配的下网笼(8),网笼(7)与下网笼(8)之间的隔板为一由安装在笼体上的轴(15)偏心固接的隔板(16),所述轴(15)其一端伸出笼体外并装有手柄(14),水平对应轴(15)的笼体上安装有隔板(16)的定位栓(1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改进的多功能诱虫装置,属于农业用昆虫诱捕装置技术领域,它是在已知的由黑光灯与网笼组成的诱虫装置基础上,主要增加一个白光灯和一个下网笼实现的,黑光灯与白光灯的同时使用使诱虫能力大增,而下网笼可集中诱来蛾虫,使其中益虫食用害虫,以害虫养益虫有利维持生态平衡,该装置还可防止蛾虫飞返,操作亦更为方便。
文档编号A01M1/02GK2368290SQ99232899
公开日2000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5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5日
发明者陈伯刚 申请人:陈伯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