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刺参生态苗种的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9253002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刺参生态苗种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海水养殖技术,具体来说是一种仿刺参生态苗种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刺参增养殖产业所需的大量苗种多来源于室内工厂化车间培育和池塘网箱培育两种模式生产,其中:(I)工厂化培育模式车间墙体为砖砌而成,棚顶为钢梁支架,上层覆盖1-3层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棚膜,车间外配备泵房、海水沉淀池及进排水管道等多种大型设施,车间内水泥池长宽规格一般为6mX6m,水深Im左右,池内选用网笼、塑料大盆、专用波纹板框等做参礁。刺参苗种生产时要对水温、溶解氧、盐度、水质等环境条件进行人工调控,并需经历亲参蓄养管理、人工催产、受精、孵化、稚幼参培育、越冬等多项工艺方可将参苗投入池塘或海区进行增养殖,期间海水的提取与使用均由电力驱动,冬季还需抽取地下井水或利用锅炉升温等方式调节水温以适应刺参的生长需求,平均单产通常为3?4kg/m2左右,培育的苗种在中间育成及增养殖过程中成活率也较低。(2)室外网箱培育模式是在2008年公开的刺参海上网箱育苗模式基础上改进而来,进一步提高了室外网箱刺参保苗的成活率和苗种质量,并自2010年起开始逐步推广应用,较工厂化车间培育模式可降低成本50%以上,养殖成活率可提高约10%。
[0003]传统的工厂化刺参育苗模式中,基础设施建设、人工、饲料成本以及地下水、煤、电等能源投入高,劳动强度较大,操作管理繁杂,封闭环境的高密度强化培育尾水大多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海,不仅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极易因水环境恶化引发病害,导致刺参自然选择效力降低、苗种生存力与成活率下降,迫使从业者施用药物进行防控,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给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使刺参苗种生产步入恶性循环。自2003年以来,上述问题所引发的烂嘴、吐脏、摇头、白化、老头参等“刺参综合病症”已不同程度地波及并危害到我国各主要刺参产区,每年损失达十余亿元。而近几年兴起的海上及池塘网箱苗种培育模式虽然使生产成本得到降低,也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质量安全,但由于诸多关键技术难点尚未突破,导致育苗生产中的孵化率、成活率以及单产水平较低,效益提升不明显。
[0004]针对以上问题,如何以降成本、节能源、增效益、规避产品药物残留质量风险、培育安全绿色的类自然刺参苗种、提纯并复壮我国优质刺参野生种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开展刺参苗种池塘生态生产关键技术的攻关与研发工作,对原有室外参苗培育方法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以取得很好的刺参培育效果,大幅提高刺参苗种质量的生活力。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课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仿刺参生态苗种的培育方法,通过对原有室外参苗培育方法进行优化,大幅提高刺参苗种质量的生活力,降低生产成本,参苗质量安全无药残,显著提高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仿刺参生态苗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沿海池塘作为培育场所,池塘底部需铺设微孔增氧管道,在池塘内的水中设置若干网箱作为培育容器,所述网箱固定于池底,所述网箱的箱口高出水面20-30cm,所述各网箱连接并沿池塘进排水口纵向排列,列间距为3m?4m,两侧列距池塘边3—5m,所述各网箱的总面积占池塘面积20%?40% ;
(2)选择在原池塘养殖一年或采捕自当地海区的个体重250g以上的刺参作为种参,池塘育苗需在计划采苗前至少15天肥水,采苗时设置专用催产网箱,种参性腺发育成熟后,以水泵流水+阴干方式进行刺激,孵化期间不间断微孔增氧,孵化后按照0.2-0.4个/ml的密度布置到各网箱中;
(3)浮游幼体培育期间,根据摄食与生长发育以及水环境情况及时调整换水和投饲策略,还要进行附着基处理,将波纹板框在草酸溶液中浸泡消毒后冲洗干净,并放入育苗池塘中提前附着底栖娃藻;
(4)当发育至樽形幼体占幼体总数的13%-17%时,将步骤(3)中处理好的波纹板框平铺于网箱底部,数量占网箱容积的40%-50% ;期间,若发现挠足类和糠虾类敌害生物,采取在池塘进水口设置拦网、在池中按照I个/亩设置内有0.7?Icm虾苗的20目筛絹网袋进行防除;
(5)稚幼参培育阶段,根据参苗生长情况及时更换网箱,培育后期分别使用60目、40目、20目筛絹网和8目聚乙烯网做内网,外套8目聚乙烯网做外网,如池水较浑,及时进行冲刷或更换网箱保证水流畅通;
(6)定期检查参苗生长、成活情况,适时进行筛苗,并按大、中、小规格分箱培育,密度控制为:稚参阶段10 X 14头/m3?15 X 10 4头/m 3,幼参阶段5 X 14头/m 3?8 X 10 4头/m 3;根据摄食情况适量加投海藻磨碎液或配合饲料和海泥。
[0007]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网箱规格为长3m?4m、宽1.5m?2m、高1.3m?2m,所述网箱的框架以PVC管搭建,并通过竹粧、木粧或PVC管固定于池塘池底。
[0008]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夏季温度高于23°C时,需在所述网箱上
加盖黑色遮阴网。防止强光照射,并可有效降低池水温度2?4°C,延长参苗生长周期I个月左右。
[0009]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20目筛絹网袋规格为0.5mX 0.5mX 0.5m。
[0010]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3)中,根据镜检胃含物情况及池水中单胞藻数量适当加投室内培育的高密度单胞藻液或硅藻膏、浓缩藻粉、海洋红酵母、酵母粉代用饵料,投放密度为1000?2000个/ml。
[001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积极效果:
1、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传统的工厂化育苗成本约为90元/500克,与之相比本育苗方法可节省全部的提水用电成本,饲料及其他病控等投入品成本可降低一半以上,人工管理成本也由4?6人/100m2水体降至0.3?0.5人/100m2水体,总生产成本仅为15元/500克左右,节省约83.3%。与原室外参苗培育方法相比,本发明培育方法对网箱的规格、架设以及敌害防控等培育关键技术参数做了进一步优化,并使采苗及孵化过程也可在室外成功实施,节省了室内车间的使用成本,大幅降低了基础设施投入成本,总成本进一步降低达18%以上。
[0012]2、大幅提升生广性能指标
本发明培育方法中刺参在池塘自然环境的孵化率可达95%以上,与室内育苗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但劳动强度得到大幅降低;网箱培育阶段成活率可提高约25%达到75%以上;养殖或底播增殖的平均成活率可较室内人工苗种提高约40%、较原室外培育苗种提高约15%,达到90%以上,具有显著优势。
[0013]3、显著提高生产效益
本发明培育方法培育的参苗为在原养殖池塘基础上新增生产项目,所得收入全部为新增效益,加之室外自然孵化、遮阳控光、底铺充氧管以及生物敌害防除等培育新技术的实施,平均单产可较原室外培育方法提高约40%,达到250kg/亩(规格Ig/头以上),年新增收入可达2.5万元/亩以上。此外,网箱育苗产生的残饵及粪便可作为池底刺参或其他养殖生物很好的优质饵料源,网箱上设置遮阳网技术的实施也可在夏季高温期降低使池底温度达2-4°C,对促进池底养殖生物的生长、延长其生长周期均起到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可增产增收达10% — 15%,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0014]4、参苗质量安全无药残
与传统的室内人工参苗相比,本发明培育方法培育的刺参苗种全过程不使用任何化学类药物,敌害防除工艺也采用生物防除的方法,属纯自然的绿色生态苗种,可有效满足人们对水产品生态安全的质量需求,也完全符合当前质量效益型特色的现代海水养殖发展方向。
[0015]5、生态效益极为显著
采用本发明培育方法代替传统的工厂化刺参苗种培育,不仅可节约日益紧缺的路基土地资源,还可减少宝贵的地下水资源使用,同时也避免了原工厂化育苗所产生的大量含有残饵、药物以及各类投入品的尾水排入近海后所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严重、影响生态平衡的冋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一种仿刺参生态苗种的培育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沿海池塘作为培育场所,池塘底部需铺设微孔增氧管道,在池塘内的水中设置若干网箱作为培育容器,所述网箱固定于池底,所述网箱的箱口高出水面20-30cm,所述各网箱连接并沿池塘进排水口纵向排列,列间距为3m?4m,两侧列距池塘边3—5m,所述各网箱的总面积占池塘面积20%?40% ;
(2)选择在原池塘养殖一年或采捕自当地海区的个体重250g以上的刺参作为种参,池塘育苗需在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