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藤茶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9265165阅读:7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藤茶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藤茶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藤茶又名茅岩莓茶,学名显齿蛇葡萄,是本草纲目遗漏的奇世珍宝。含17种氨基酸14种微量元素,其中有效成分二氢杨梅素、花青素、黄酮含量很高。茅岩莓茶是一种在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中生长、繁衍,属落叶藤本植物(葡萄科)。经国家16家医学权威机构检测鉴定,该植物含有一种天然植物霜,其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含黄酮粗蛋白12.8?13.8,总黄酮平均含量为多6%,最高检测含量为9.37%,是目前所有被发现的植物中黄酮含量最高,故被称为“黄酮之王”(黄酮??医学界誉为“血管清道夫”,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新宠)。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藤茶栽培方法。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藤茶栽培方法,步骤如下:
(1)、定植前准备工作:耕翻土地,起厢,厢宽80-100厘米,沟宽25-35厘米;将怄制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kg/亩和磷肥95-105公斤/亩,与表土混匀;
(2)、定植:
定植时期:2-3月萌芽前;所述定植分为苗木定植和扦插定植;
(3)、搭架:立柱要保持地面部分1.4-1.5米,立柱间隔4-5米,立柱间连接,横向分三层,下层离地30-40厘米,二层和三层的距离为40-50厘米,立柱两端拉紧;
(4)、前期管理
a、催苗:新梢长到10-15cm以上时,开始第一次追肥,结合灌水,以腐熟的麸肥、沼气水稀释后淋施,促进生长尽快上架;使用量为:腐熟的麸肥每亩300-400kg/亩,沼气水300-400kg/ 亩;
b、摘心:幼苗新梢长到20cm?30cm时反复摘心,培育4条?5条主蔓;
C、引蔓:当藤茶苗达到40cm左右时,及时引蔓上架;
(5)、修剪:5月底到6月初进行第一次修剪,在主蔓留8-10张叶子短截;7月下旬可进行第二次缩剪;之后需要看苗修剪,发现有开花结果现象时及时缩剪,促发新芽;最后一次采收后及时进行修剪,修剪时分上中下三层留粧,使来年呈立体采收面;
(6)、肥水管理:
水的管理:整个生长期遇着干旱要灌水,遇着大雨要排水防渍;
肥的管理:藤茶生产要求不使用化肥,全期使用有机肥,全年施肥两次,基肥在冬剪后1-2月施下,每亩施1500?3000公斤腐熟有机肥,或有机质含量40%有机肥300-400斤;第二次施肥应在6月第一次修剪后进行,施肥量比第一次稍少;
(7)、采茶:采收标准按不同等级要求,一般年份在3月下旬到3月底开始采收第一批藤茶,高档藤茶的采收一般间隔7-10天采收一次。
[0005]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苗木定植为:把握株距在30—40厘米,种植时要使根系向四周舒展开,覆土一半时向上轻提苗木Icm?2cm,再覆土压实,最后淋足定根水。幼苗定植后,靠近地面留2个?3个饱满芽眼剪截,并在旁边插一根竹竿,使苗沿竹竿直立生长。
[0006]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扦插定植为:用一年生成熟枝3-4节直接扦插,地上留一个芽,地下2-3个芽,扦后淋水。
[0007]应用本发明的方法藤茶长势良好,成活率达100%,产量高,果实饱满鲜亮。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09]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藤茶栽培方法步骤如下:
1、定植前准备工作:耕翻土地,并南北走向起厢,厢宽80-100厘米,沟宽30厘米。将怄制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kg、磷肥100公斤/亩,与表土混匀。
[0010]2、定植:
定植时期:2-3月萌芽前为好。
[0011](I)苗木定植:把握株距在30— 40厘米,种植时要使根系向四周舒展开,覆土一半时向上轻提苗木Icm?2cm,再覆土压实,最后淋足定根水。幼苗定植后,靠近地面留2个?3个饱满芽眼剪截,并在旁边插一根竹竿,使苗沿竹竿直立生长。
[0012](2)扦插定植:用一年生成熟枝3-4节直接扦插,地上留一个芽,地下2-3个芽,扦后淋水。
[0013]3、搭架:以篱架为好,立柱要保持地面部分1.5米,立柱间隔4-5米,立柱间用铁线连接(也可以用竹木),横线分三层,下层离地30-40厘米,二层和三层的距离为40-50厘米,立柱两端拉紧。
[0014]4、前期管理
(O催苗:新梢长到10-15cm以上时,开始第一次追肥,结合灌水,以腐熟的麸肥、沼气水稀释后淋施,促进生长尽快上架。使用量为:腐熟的麸肥每亩300-400kg/亩,沼气水300-400kg/ 亩;
(2)摘心:幼苗新梢长到20cm?30cm时反复摘心,培育4条?5条主蔓。
[0015](3)引蔓:当藤茶苗达到40厘米左右时,及时引蔓上架,篱架底层以下不再保留枝叶,以便管理。以后当苗长到相应的高度时及时引蔓绑缚到铁线上。
[0016]5、修剪:5月底到6月初可以进行第一次修剪,在主蔓留8-10张叶子短截,让其另发新芽,剪下的叶子可制作低档次的产品。7月下旬可进行第二次缩剪。之后需要看苗修剪,发现有开花结果现象时及时缩剪,促发新芽。最后一次采收后(约11月份)及时进行修剪,修剪时分上中下三层留粧,使来年呈立体采收面。
[0017]6、肥水管理:
水的管理:整个生长期遇着干旱要灌水,遇着大雨要排水防渍。
[0018]肥的管理:藤茶生产要求不使用化肥,全期使用有机肥,全年建议施肥两次,基肥在冬剪后1-2月施下,每亩施1500?3000公斤腐熟有机肥,或有机质含量40%有机肥300-400斤;第二次施肥应在6月第一次修剪后进行,施肥量比第一次稍少。
[0019]7、采茶:采收标准按不同等级要求。一般年份在3月下旬到3月底开始采收第一批藤茶,高档藤茶的采收一般间隔7-10天采收一次。
[002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藤茶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定植前准备工作:耕翻土地,起厢,厢宽80-100厘米,沟宽25-35厘米;将怄制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kg/亩和磷肥95-105公斤/亩,与表土混匀; (2)、定植: 定植时期:2-3月萌芽前;所述定植分为苗木定植和扦插定植; (3)、搭架:立柱要保持地面部分1.4-1.5米,立柱间隔4-5米,立柱间连接,横向分三层,下层离地30-40厘米,二层和三层的距离为40-50厘米,立柱两端拉紧; (4)、前期管理 a、催苗:新梢长到10-15cm以上时,开始第一次追肥,结合灌水,以腐熟的麸肥、沼气水稀释后淋施,促进生长尽快上架;使用量为:腐熟的麸肥每亩300-400kg/亩,沼气水300-400kg/ 亩; b、摘心:幼苗新梢长到20cm?30cm时反复摘心,培育4条?5条主蔓; C、引蔓:当藤茶苗达到40cm左右时,及时引蔓上架; (5)、修剪:5月底到6月初进行第一次修剪,在主蔓留8-10张叶子短截;7月下旬可进行第二次缩剪;之后需要看苗修剪,发现有开花结果现象时及时缩剪,促发新芽;最后一次采收后及时进行修剪,修剪时分上中下三层留粧,使来年呈立体采收面; (6)、肥水管理: 水的管理:整个生长期遇着干旱要灌水,遇着大雨要排水防渍; 肥的管理:藤茶生产要求不使用化肥,全期使用有机肥,全年施肥两次,基肥在冬剪后1-2月施下,每亩施1500?3000公斤腐熟有机肥,或有机质含量40%有机肥300-400斤;第二次施肥应在6月第一次修剪后进行,施肥量比第一次稍少; (7)、采茶:采收标准按不同等级要求,一般年份在3月下旬到3月底开始采收第一批藤茶,高档藤茶的采收一般间隔7-10天采收一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苗木定植为:把握株距在30—40厘米,种植时要使根系向四周舒展开,覆土一半时向上轻提苗木Icm?2cm,再覆土压实,最后淋足定根水; 幼苗定植后,靠近地面留2个?3个饱满芽眼剪截,并在旁边插一根竹竿,使苗沿竹竿直立生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扦插定植为:用一年生成熟枝3-4节直接扦插,地上留一个芽,地下2-3个芽,扦后淋水。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藤茶栽培方法,步骤如下:(1)、定植前准备工作;(2)、定植;(3)、搭架;(4)、前期管理:a、催苗:新梢长到10-15cm以上时,开始第一次追肥,结合灌水,以腐熟的麸肥、沼气水稀释后淋施,促进生长尽快上架;使用量为:腐熟的麸肥每亩300-400kg/亩,沼气水300-400kg/亩;b、摘心:幼苗新梢长到20cm~30cm时反复摘心,培育4条~5条主蔓;c、引蔓:当藤茶苗达到40cm左右时,及时引蔓上架;(5)、修剪;(6)、肥水管理;(7)、采茶。应用本发明的方法藤茶长势良好,成活率达100%,产量高,果实饱满鲜亮。
【IPC分类】A01G17/00
【公开号】CN104982290
【申请号】CN201510396362
【发明人】吴齐仟, 陈晓菲, 龙佰添
【申请人】吴齐仟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7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