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茶植株扦插繁育和定向移栽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130阅读:20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藤茶植株扦插繁育和定向移栽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植物无性繁育和移栽技术,特别是一种藤茶植株扦插繁育和定向移栽技术。
背景技术
藤茶植株是葡萄科蛇葡萄属显齿蛇葡萄,野生,木质藤本,植株全部无毛;下部几节为每节有芽苞(1)而无卷须(3)的芽节(2),往上则呈现连续两节有卷须(3)无芽苞(1)、再上一节有芽苞(1)无卷须(3)的规律(如附图1所示),即每3个节中只有一个节为有芽苞(1)的芽节(2),另两个节为有卷须(3)或卷须(3)枯萎脱落的卷须节(4);卷须长达8厘米;叶为二回羽状复叶,枝顶部叶为一回羽状复叶;小叶薄纸质,顶生小叶有柄,长椭园形、狭菱形或菱状狭卯形或披针形,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密楔形,边缘有稀疏牙齿或小牙齿,侧脉约4对,侧生小叶无柄,稍偏斜;叶柄长达2.7厘米,枝上部叶无柄;花呈聚伞花序有梗,苞片小,三角形,花萼盘状,花瓣黄色;浆果近球形,直径约1厘米。藤茶植株分布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民间常以藤茶植株的芽加工成藤茶,亦有白茶、药茶、龙须茶、苦瓜露、紫岩莓等俗名。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民间饮用历史悠久。经过近几年的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藤茶作为茶叶的一个品种已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作为藤茶原料的野生藤茶植株资源日渐减少,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藤茶植株摘了嫩叶摘老叶,摘了老叶摘嫩茎,掠夺性地采摘使自生自灭的野生藤茶植株资源加速锐减,严重制约了藤茶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拯救藤茶资源和确保藤茶可持续发展而提供一种藤茶植株扦插繁育技术。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将藤茶植株半木质化或木质化的枝条剪成每段上部至少有一个芽节的扦插枝,把扦插枝下部作生根处理后插入苗床,芽节留在上面,按常规扦插育苗管理方法繁育成用于移栽的藤茶植株。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当年10月至第2年元月份,将山上野生藤茶植株半木质化或木质化的枝条剪成每段2-4节的扦插枝,剪切口在芽节上方约1-1.5cm处。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藤茶植株定向移栽技术。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技术方案是将本发明扦插繁育的藤茶植株定向移栽山林野生。
本发明由于采用扦插繁育和定向移栽山林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提高了藤茶植株繁育的成活率和出苗率适时扦插繁育,能克服藤茶种子自然掉落野生繁育的低发展速度的不足,有效提高藤茶的成活率和出苗率;2、克服了人工栽培的缺点,保持了藤茶原有的纯天然绿色产品的特殊优势把扦插繁育的藤茶植株定向移栽山林,让其在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保持野性,能保持藤茶原有纯天然绿色产品特色优势,避免人工栽培过程中施用化肥、病虫危害而带来的化学、农药、化学合成肥料、激素污染等问题,移栽山林中采取不砍伐树木、不耕翻整地、不用农药化肥、不中耕锄草等保持生态环境的环保技术措施,避免了人工栽培对生态环境的破环;3、为藤茶的扩大生产提供原材料保障本发明能加快扩大藤茶资源面积和产量,解决目前藤茶资源锐减的问题,确保藤茶可持续发展,为藤茶的扩大生产,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要提供原材料保障。


附图1为藤茶植株枝条的形状图;附图2、3为藤茶植株扦插枝的形状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分别在当年10月20日、11月20日、12月20日和第2年元月20日将山上野生藤茶植株木质化枝条(如附图1所示)斜剪成有芽苞(1)的芽节(2)在上、有卷须(3)或卷须(3)枯萎脱落的卷须节(4)在下、每段3-4个节、长12-25cm的扦插枝(扦插枝正常长度时每段3个节,如太短则每段需4个节以保证其长度,如附图2、3所示);剪切口在芽节(2)上方1-1.5cm处;用生根粉(剂)按说明书配成相应浓度的溶液,把扦插枝下部节位浸泡在上述溶液中,8小时后取出;把浸湿部位扦入苗床,插下去2-3节,上面只留芽节露于苗床土面,亩插6万株或稍稀;苗床要施放腐熟哂干粉碎的厩肥作基肥;插后淋足水,盖膜保温育苗;当苗床表面现白时,要喷水抗旱,再盖好膜;膜内温度超过了35℃度时,要揭开两端通风降温,晚上复又盖好;3月中下旬练苗后揭膜,注意抗旱除草;至第2年11月份即可定向移栽山林。
四个不同时期扦插试验,当年10月20日、11月20日、12月20日和第2年元月20日四个处理的成苗率分别为79.8%、90.8%、86.7%和68.1%,以当年11月20日扦插的成苗率最高,达到90%以上。
定向移载山林时采取不砍伐树木、不耕翻整地、不用农药化肥、不中耕锄草等保护生态环境的环保技术措施,在山林空隙、当阳、山坡处适当多栽的灵活株行距移栽方式,亩栽300株左右,挖坑长×宽×深为40×30×20(厘米)3,坑中放腐熟有机肥、无污染的菜土泥、山漫等,移栽时将藤茶植株的根摆平伸展,盖好泥土,踩紧淋足活根水(如果栽后久旱不雨,最好三、四天后淋第二次水确保成活),让藤茶植株在山林的树林杂草中野生生长,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天然和有益菌类控制病虫危害,并以树木为攀援物自然生长。
示范山地共定向移栽6000多株藤茶植株,未发现病虫为害,从生产源头避免了农药、激素污染问题。定向移栽后在山上生长还不到一年的苗子,在未施任何有机肥的情况下,一蔸长出3-4根藤,伸长2-3米多,共计150余片叶子,第3年3月中旬即可采摘,从栽至采只有约18个月,亩产藤茶干品30-50公斤,亩产值700元以上,以后的收入还会更高,比油茶、木材、楠竹收入要高得多。一次移栽,长期受益,盛产期30年以上,年年有收入。山上移栽藤茶,既不要专用土地,也不影响山上林业收入。藤茶无毒完全,具有诸多保健功效,是受消费者青睐的两个关键性优势,如果藤茶实施人工栽培方法,便会失去这两个优势,藤茶的声誉会一落千丈,就如种植的人参不如野参,栽培的天麻不如山上的野天麻一样。藤茶定向移栽山林野生,就是为了克服常规种植方法中存在的农药、激素污染问题,保持无毒完全和保健优势的。藤茶定向移栽山林,解决了藤茶发展与其它生产争地的矛盾,使藤茶可推广面积大得可接近于当地的山地面积。
据中国大药典、植物志记载和有关部门检测,藤茶及其制成的产品无毒完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检测,藤茶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和草兰氏阴性菌均有抗菌活性,对流感、肺炎、咽喉炎、结膜炎等病毒与细菌性感染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分析,认为常饮藤茶,对衰老、癌症等有效好的预防作用,同时,对高血压、冠心病、骨质疏松等老年性病人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湖南中药医文献检索中心检索,藤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消痛散结、利尿等功效,其提取物分别具有抗炎、抗癌、利胆、祛痰、止咳、降脂、扩张血管、兴奋肠平滑肌、解署、解酒等作用。可见藤茶对人类健康多么重要,不仅可作饮品开发,而且还是医药加工产业最需的重要原料之一。
权利要求
1.一种藤茶植株扦插繁育技术,其特征是将藤茶植株半术质化或木质化的枝条剪成每段上部至少有一个芽节的扦插枝,把扦插枝下部作生根处理后插入苗床,芽节留在上面,按常规扦插育苗管理方法繁育成用于移栽的藤茶植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藤茶植株扦插繁育技术,其特征是在当年10月至第2年元月份,将山上野生藤茶植株半木质化或木质化的枝条剪成每段2-4节的扦插枝,剪切口在芽节上方约1-1.5cm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藤茶植株扦插繁育技术,其特征是将山上野生藤茶植株木质化枝条斜剪成芽节在上、卷须节在下、每段3-4节、长12-25cm的扦插枝,用生根粉(剂)按说明书配成相应浓度的溶液,把扦插枝下部节位浸泡在上述溶液中,8小时后取出;把浸湿部位扦入苗床,插下去2-3节,上面只留芽节露于苗床土面,亩插6万株或稍稀;苗床要施放腐熟哂干粉碎的厩肥作基肥;插后淋足水,盖膜保温育苗;当苗床表面现白时,要喷水抗旱,再盖好膜;膜内温度超过了35℃度时,要揭开两端通风降温,晚上复又盖好;3月中下旬练苗后揭膜,注意抗旱除草;至第2年11月份即可定向移栽山林。
4.一种藤茶植株定向移栽技术,其特征是将扦插繁育的藤茶植株定向移栽山林野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藤茶植株定向移栽技术,其特征是定向移载山林时采取不砍伐树木、不耕翻整地、不用农药化肥、不中耕锄草等保护生态环境的环保技术措施,在山林空隙、当阳、山坡处适当多栽的灵活株行距移栽方式,亩栽300株左右,挖坑长×宽×深为40×30×20(厘米)3,坑中放腐熟有机肥、无污染的菜土泥、山漫等,移栽时将藤茶植株的根摆平伸展,盖好泥土,踩紧淋足活根水(如果栽后久旱不雨,最好三、四天后淋第二次水确保成活),让藤茶植株在山林的树林杂草中野生生长,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天然和有益菌类控制病虫危害,并以树木为攀援物自然生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植物无性繁育和移栽技术,特别是一种藤茶植株扦插繁育和定向移栽技术。其是在当年10月至第2年元月份,将山上野生藤茶植株半木质化或木质化的枝条剪成每段3-4节的扦插枝,剪切口在芽节上方约1-1.5cm处,把扦插枝下部作生根处理后插入苗床,芽节留在上面,按常规扦插育苗管理方法繁育成藤茶植株。本发明由于采用扦插繁育和定向移栽山林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藤茶植株繁育的成活率和出苗率,克服了人工栽培的缺点,保持了藤茶原有的纯天然绿色产品的特殊优势,为藤茶的扩大生产提供原材料保障。
文档编号A01G17/00GK1390442SQ0113151
公开日2003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26日
发明者陈介眉, 赵良成, 黄春生, 肖孝义 申请人:衡东县农业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