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添加皂素溶液缩短斑玉蕈培养中后熟期的方法

文档序号:9569018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添加皂素溶液缩短斑玉蕈培养中后熟期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生产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添加皂素溶液缩短斑玉 蕈培养中后熟期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食用菌生产技术中,能否有效缩短培养周期,是提高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效率的 关键。
[0003] 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 (Peck)Bigelow],又名真姬燕、蟹味燕、海鲜燕等, 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离褶菌族、玉蕈属,是一种质地脆嫩,味道鲜 美,营养丰富,具有多种保健功效的珍稀食用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斑玉蕈是已经实 现工厂化生产的主要食用菌之一,产量仅次于金针菇、杏鲍菇。斑玉蕈是栽培期较长的食 用菌,整个栽培周期大约需要100~115d。这主要由于斑玉蕈菌丝培养必须经一个生理成 熟期(后熟期),才能形成较好的产量。所谓食用菌后熟期,是指在一定栽培体系下,接种 后菌丝完成初步发菌,菌丝长满栽培容器(栽培瓶或袋)后,继续培养一段时间,才能从营 养生长阶段(菌丝阶段)转换到生殖生长阶段(子实体阶段)。程继红等(食用菌学报, 2003,10 (2) :45-49.)已经研究证实,真姬菇(即斑玉蕈)过短或过长的培养时间对产量和 质量都是不利的,其结果显示83天的培养时间样本的产量和质量最为理想。目前,斑玉蕈 工厂化生产的培养阶段的时间也是在85天左右。菌丝从接种到发满瓶的时间和出菇阶段 的时间,斑玉蕈与金针菇、杏鲍菇相比较差别并不是很大,主要的差异发生在后熟期时间的 过长。如果能有一种有效的手段,缩短其在培养过程中后熟期的长度,那么对于斑玉蕈大规 模生产成本将得到大幅度地降低。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应用添加皂素溶液缩短斑玉蕈培养中后熟期 的方法,它可克服现有技术中后熟期时间的过长的一些不足。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添加皂素溶液缩短斑玉蕈培 养中后熟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皂素溶液添加物的配置及 灭菌处理;b、斑玉蕈栽培料配制后,进行接种和培养,菌丝发满瓶,后熟期20天左右,准备 搔菌;c、斑玉蕈搔菌后,每瓶添加10_20ml的皂素,皂素的浓度为0. 01~0. lg/L。
[0006] 使用时,本发明发现了一种能显著地缩短斑玉蕈培养时间,提高栽培效率的天然 化合物--阜素,并确定了皂素添加的时间和添加的适宜浓度。该方法与以往缩短斑玉蕈 栽培周期的方法相比,其操作简便,效果更突出,提高了菇房的利用率和增加了经济效益。 该方法只需要在搔菌后,添加一定浓度的皂素,即可以缩短斑玉蕈培养时间,提高其产量。 当皂素的浓度为〇. 01-0. lg/L时,60天实验组与85天的对照组相比较,产量基本不变,而培 养时间可以缩短25天。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08] 本发明主要叙述了一种应用添加皂素溶液缩短斑玉蕈培养中后熟期的方法,其与 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皂素溶液添加物的配置及灭菌处理; b、斑玉蕈栽培料配制后,进行接种和培养,菌丝发满瓶,后熟期20天左右,准备搔菌;c、斑 玉蕈搔菌后,每瓶添加10-20ml的皂素,皂素的浓度为0. 01~0. lg/L。
[0009] 步骤a中,皂素溶液的浓度为0. 01~0. lg/L,制作后的皂素溶液在63°C的温度 下,采用巴氏消毒法灭菌30min。这里所述的皂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类天然化合 物,苷类的一种。它的水溶液振摇后可生产持久的肥皂样的泡沫,因而得名。根据其水解后 生成阜式元的结构,可分为三廠阜式(triterpenoidal saponins)与留体阜式(steroidal saponins)两大类,组成皂甙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及葡萄 糖醛酸、半乳糖醛酸等,常与皂甙元C 3位的-OH连接成甙。本发明专利中使用的皂素是国 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皂素 (cas :8047-15-2)。
[0010] 步骤b中,斑玉蕈栽培料由重量百分比为30%木屑、33%玉米芯、30%麸皮、 5%玉米粉和2%石膏混合而成,其中玉米芯提前预湿半小时,制成后培养料的含水量是 60-70%,在体积为IlOOml的塑料瓶内加入栽培料,加入量为720-750g/瓶,上述加入栽培 料的塑料瓶在121°C,压强是0.1 MPa下灭菌2. 5小时备用。步骤b中,在塑料瓶的培养料内 接入斑玉蕈菌株固体菌种,放入培养室在25 °C暗室培养。
[0011] 步骤c中,在培养基搔菌表面,喷洒皂素溶液10_20mL,均匀喷洒于表面,可能会有 少量积液,一般1天后被培养料自然吸收。需要指出的是,当然,喷洒皂苷溶液可以在搔菌 后3天内进行,但不能过晚,由于菌丝在培养基表面已经开始恢复,过晚的喷洒会影响菌丝 的扭结和子实体的形成。喷洒皂素溶液的总量也不易过大,控制在20mL以内为宜,大量皂 素溶液会造成培养基含水量过高,影响培养基通气性。
[0012] 实施例1
[0013] 发明专利的供试菌株为SIEF3133号斑玉蕈菌株:由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 员会农业微生物中心上海食用菌分中心提供,为上海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选育的工厂 化栽培菌株。本发明专利皂素来源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的肥皂草素(商品 名)。
[0014] 1、栽培料的配制
[0015] 斑玉蕈栽培料的配方是:30%木屑、33%玉米芯、30%麸皮、5%玉米粉和2%石 膏。其中要把玉米芯提前预湿半小时,培养料的含水量是65%左右。斑玉蕈栽培体系是:塑 料瓶体积为1100ml,栽培湿料为720-750g/瓶;在121°C,压强是0.1 MPa下灭菌2. 5小时。
[0016] 2、栽培种培养基的接种和培养
[0017] 栽培种培养基接入斑玉蕈菌株SIEFF3133固体菌种,放入培养室在25°C暗室培 养。
[0018] 3、搔菌
[0019] 将步骤2中的培养为60天和85天的菌种进行搔菌,再分别添加15ml浓度为 0. 01g/L,0. 05g/L,0.1 g/L,0. 5g/L的皂素溶液和蒸馏水为对照,将其转移到出菇房。
[0020] 4、出燕培养
[0021] 催蕾条件:控制温度为14~16°〇,湿度为90~95%,0)2浓度为1000~200(^111, 光照强度50~lOOlux。
[0022] 出菇条件:温度控制为14~15°C,湿度为90%以上,CO2浓度为2000ppm以下,光 照强度250~5001ux,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灯光开启时间。
[0023] 5、采收和数据统计
[0024] 当栽培种在出菇房中培养22天,统一采收。将每瓶的子实体进行称重,计算平均 每瓶的产量,结果见表1。有表1结果可知,60天的对照(添加15mL蒸馏水)样本的产量, 较添加皂素(〇. 〇lg/L)的样本低14. 29%,单产偏差高86. 32% ;60天的0. 01g/L的处理较 85天的对照,产量略高,单产偏差略低;
[0025] 表1不同培养时间添加不同溶度皂素的斑玉蕈的产量(g/瓶)情况
[0027] 注:5个批次,每个批次每个处理128瓶重复。
【主权项】
1. 一种应用添加皂素溶液缩短斑玉蕈培养中后熟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a、皂素溶液添加物的配置及灭菌处理;b、斑玉蕈栽培料配制后,进行接种 和培养,菌丝发满瓶,后熟期20天左右,准备搔菌;c、斑玉蕈搔菌后,每瓶添加10-20ml的皂 素,阜素的浓度为ο. 〇l~〇. 1g/L。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添加皂素溶液缩短斑玉蕈培养中后熟期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步骤a中,皂素溶液的浓度为0. 01~0.lg/L,制作后的皂素溶液在63°C的温度下, 采用巴氏消毒法灭菌30min。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添加皂素溶液缩短斑玉蕈培养中后熟期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步骤b中,斑玉蕈栽培料由重量百分比为30%木屑、33%玉米芯、30%麸皮、5%玉 米粉和2%石膏混合而成,其中玉米芯提前预湿半小时,制成后培养料的含水量是60-70%, 在体积为ll〇〇ml的塑料瓶内加入栽培料,加入量为720-750g/瓶,上述加入栽培料的塑料 瓶在121°C,压强是0.IMPa下灭菌2. 5小时备用。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添加皂素溶液缩短斑玉蕈培养中后熟期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步骤b中,在塑料瓶的培养料内接入斑玉蕈菌株固体菌种,放入培养室在25°C暗 室培养。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添加皂素溶液缩短斑玉蕈培养中后熟期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步骤c中,在搔菌后3天内,在培养基搔菌表面,均匀喷洒皂素溶液10-20mL。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添加皂素溶液缩短斑玉蕈培养中后熟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皂素溶液添加物的配置及灭菌处理;b、斑玉蕈栽培料配制后,进行接种和培养,菌丝发满瓶,后熟期20天左右,准备搔菌;c、斑玉蕈搔菌后,每瓶添加10-20ml的皂素,皂素的浓度为0.01~0.1g/L。该方法与以往缩短斑玉蕈栽培周期的方法相比,其操作简便,效果更突出,提高了菇房的利用率和增加了经济效益。该方法只需要在搔菌后,添加一定浓度的皂素,即可以缩短斑玉蕈培养时间,提高其产量。当皂素的浓度为0.01-0.1g/L时,60天实验组与85天的对照组相比较,产量基本不变,而培养时间可以缩短25天。
【IPC分类】A01G7/06, A01G1/04
【公开号】CN105325172
【申请号】CN201410404789
【发明人】冯志勇, 陈辉, 冯川, 孙运奇, 陈明杰
【申请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4年8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