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茶锅的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5309阅读:7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炒茶锅的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炒茶装置的加热部件,特别是一种热效率高,温控性能好的炒茶锅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炒制在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是用炒茶锅手工炒制,也有用炒茶机械炒制,其能源用的多为木炭,而用木炭加热炒茶不仅要消耗大量的木材、破坏生态环境、污染大气而且热能利用差,温度不易控制。因此,现在市场上出现了许多用电加热方式的炒茶设备,但目前这些设备大多是用电热管或电炉丝对炒茶锅进行加热,这些电热元件热效率低,耗电量大,茶叶炒制成本高且温控性能差,不利于提高茶叶的炒制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热效率高、温控性能好、使用成本低、节能的炒茶锅的加热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炒茶锅的加热装置,包括可与电源相连通电且置于炒茶锅下方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元件为玻璃纤维云母合金线盘曲而成的发热线圈,线圈上层面为与锅底相配的内凹面,线圈下设有用于线圈定位的包覆层。玻璃纤维云母合金线具有内阻小、阻值恒定、热效率高、绝缘性能高、使用寿命长等特征,因此在同等电流作用下,它的发热量远比电炉丝和电热管高。使用时,将发热线圈与炒茶锅底紧贴,可提高热能传导效率,便于控制炒茶锅温度及提高热能利用率,包覆层起到支撑作用,用于将发热线圈固定定位。由于玻璃纤维云母合金线为软性加热元件,具有很强的可绕性和绝缘性能,因此它可绕制成各种形状、尺寸的发热线圈,线圈上层面的内凹面结构使得线圈可以与炒茶锅的锅底相配,以提高炒茶锅的热效率。
所述的发热线圈可以呈圆盘形或者矩形。该结构使发热线圈可与各种炒茶锅底相配,便于发热线圈能与炒茶锅底紧贴。
所述的包覆层为不锈钢网罩或托架,它位于发热线圈下的包覆层对线圈起定位、支撑作用。使用时使发热线圈位于包覆层和炒茶锅锅底之间,利用包覆层的支撑作用将发热线圈紧贴与炒茶锅底部,使炒茶锅受热均匀。实际使用时,包覆层可以是不锈钢网罩、托架等具有保温、支撑作用的各种材质和结构,如不锈钢网罩可在其周缘设置与炒茶锅连接定位的搭扣,保温托架可直接置于炒茶锅底支撑发热线圈和炒茶锅。
所述的发热线圈中玻璃纤维云母合金线的间距为0.01cm-0.5cm。由于它的绝缘性能高,线圈中合金线的间距可以近似为零,这样的发热线圈热效率更高;实际应用于茶叶炒制时,为了控制炒茶锅较合适的温度,可以0.5cm左右的尺寸绕制发热线圈。
茶叶炒制的加热,通常工作在300℃以下的低温区,在这个工作加温区,电热管的电热丝工作温度与管壁的工作温度相差高达600℃-800℃,热量损失很大,热效率很低,电炉丝在这个工作加温区,只有自己消耗电量,几乎辐射不出热量,而玻璃纤维云母合金线处于该环境下时,其工作温度与合金线外层的绝缘层的工作温度只相差20℃-30℃,因此加热惯性小,温度可控性好,热效率高。以龙井茶炒制为例,电炒锅用电炉丝、电热管加热需用电3000w以上,而用玻璃纤维云母合金发热线圈加热则只需1600w左右,实践证明,本实用新型可节电50%以上,有利于节省电力资源以及降低炒茶成本。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炒茶机加热装置相比具有热效率高,温控性能好,炒茶成本低等突出优点,安装方便,同时运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茶叶炒制的热源,可节电50%以上,因此它具有节能环保特性,在目前各地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圆盘形线圈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方形线圈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发热线圈 2、包覆层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可与外部电源相连通电且置于炒茶锅下方的发热线圈,该发热线圈又玻璃纤维云母合金线绕制,线与线之间不留空隙,整个线圈呈圆盘形,其上层面呈凹弧形并与炒茶锅底部紧贴,线圈下设有一个用于线圈定位的不锈钢网罩,网罩周缘通过搭扣与炒茶锅相连将线圈固定贴紧于炒茶锅底。当线圈通电发热时,炒锅即被加热,由于玻璃纤维云母合金线绕制的发热线圈良好的性能特征,使炒茶锅能够在耗电量少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锅温,从而节省电源,降低炒茶成本。同时,由于其温控性能好,有利于提高茶叶炒制的质量,增加收入。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玻璃纤维云母合金线绕制成矩形发热线圈,线圈上层面也呈内凹弧形,为适于与半管状形的炒茶锅紧贴的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炒茶锅的加热装置,包括可与电源相连通电且置于炒茶锅下方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元件为玻璃纤维云母合金线盘曲而成的发热线圈(1),线圈上层面为与锅底相配的内凹面,线圈下设有用于线圈定位的包覆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茶锅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线圈(1)呈圆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茶锅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线圈(1)呈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茶锅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覆层(2)为不锈钢网罩或保温托架。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炒茶锅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线圈中玻璃纤维云母合金线的间距为0.01cmp-0.5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效率高,温控性好的炒茶锅的加热装置。其结构包括可与电源相连通电且置于炒茶锅下方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元件为玻璃纤维云母合金线盘曲而成的发热线圈,线圈上层面为与锅底相配的内凹面,线圈下设有用于线圈定位的包覆层。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炒茶机加热装置相比具有热效率高,温控性能好,炒茶成本低等突出优点,安装方便,同时运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茶叶炒制的热源,可节电50%以上,因此它具有节能环保特性。
文档编号A23F3/06GK2717228SQ200420022949

公开日2005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18日
发明者杨汉宣 申请人:杨汉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