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菌群检测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9360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肠菌群检测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水质微生物检测中大肠菌群指标的检测工具。
背景技术
大肠菌群系指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该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推断食品 中是否有污染肠道致病菌的可能。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 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工作中,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食品及食品生产过程中受 污染的程度,在我国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国家标准(GB4789.3)中,大肠菌群测定是 必检的项目。目前,我国传统的国际方法称为九管发酵法,是实验室配制培养基装入试 管中,在试管内装入一个小倒管,用棉塞儿塞好试管,捆绑结实,放入高压灭菌锅内消 毒灭菌待用,食品样品采样完成后,将定量的食品样品接种在提前制备好的试管内,放 入恒温培养箱培养18-24小时取出观察,小倒管被顶到顶端,内有气体,即产气者为大 肠菌群阳性管,小倒管仍在底部,内部没有气体为阴性管,此过程为初发酵,将阳性管 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置恒温箱培养18-24小时挑取典型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 将阳性管转种到提前准备好的装有小倒管的试管中再放入恒温培养箱培养18-24小时, 凡小倒管被顶到顶端,内有气体即产气者,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无芽胞杆菌即可报告为大 肠菌群阳性,这第二次发酵被称为复发酵。此过程因为要取样品两个浓度共九个试管发 酵,故称为国标九管发酵法。实验做完后,实验室人员要将所使用的试管放到洗刷室清 洗,以备下一次实验使用。这样,实验室人员就需要有大量时间用于制备培养基、消毒 灭菌和培养器皿的清洗等辅助性工作。繁琐,时间长,浪费人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大肠菌群检测试剂盒, 使用该试剂盒进行大肠菌群的测定,符合国标九管发酵法的要求,省掉了实验室制备培 养基、消毒灭菌、培养器皿的清洗等辅助性工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大肠菌群检测试剂盒,其包 括由透明聚丙烯注塑一次成型的长方体试剂盒、气门和盒盖,试剂盒内部分为前排三个 长方体大管和后排六个长方体小管,大管和小管内都有安装气门的卡头,气门安装在卡 头上制成了气窗。气窗可以观察到产气情况。本实用新型上述所述大管的长度为所述小管长度的2倍, 一个大管正好对两个小管,
前排三个大管正好对后排六个小管,气门的长度与小管的长度、与大管内安装气门的卡 头的长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上述所述的气门是由两侧为直角梯形,顶部为长方形的材料构成的一个
中间镂空,正面形成一个大一些的长方形,后面形成一个小一些的长方形的气门;其安 装到大管和小管卡头上,其大一些的长方形贴试剂盒壁。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等腰直角三角支架;等腰直角三角支架上面是直角,侧截面为等 腰三角形。实验人员将试剂盒底部靠在或贴在等腰直角三角支架的一条直角边面上,使 试剂盒倾斜45°角接种样品。这样,试剂盒气窗内的气泡可以在接种样品时就排出, 不影响观察实验结果。观察产气情况准确。
本实用新型上述所述的前排的长方体大管为五个,后排的长方体小管为十个。用于 水质大肠菌群的检测。
本实用新型试剂盒外形为长方体结构,内部前排有三个长方体大管和后排有六个长 方体小管,与九管发酵法接种量相同。将制备好的一定浓度的培养基高压灭菌好后用无 菌操作灌装进试剂盒的每个管内,与九管发酵法培养基量相符,其试剂盒内的每个卡头 上都安装了气门,制成了气窗,气窗可以观察到产气情况。基于以上三点,本实用新型 保证了实验结果与九管发酵法的一致,保证培养结果的准确性。且只一个试剂盒一次发 酵就可以完成九管发酵法中的初发酵和复发酵两步实验。其放置稳定、不易破碎。 一种 气门可以安装到小管内,也能安装到大管内,这样,大管和小管内的气窗大小一致,试 剂盒美观,整齐,再把气门注塑时做成彩色以利于观察气泡,既有实用性,又有美观性。 接种时有等边直角三角支架支撑,使试剂盒在倾斜45°角时接种样品,保证了接种后 气窗内没有气泡,培养后观察有无气泡,不出现刚接种后气窗内就有气泡影响实验结果 的问题。为了便于运输,将灌装到试剂盒内的培养基干燥成半固体,盖上盒盖,使运输 起来更方便。
基于以上的技术改进,大肠菌群试剂盒就可以让实验检验人员直接拿来就用,方便、 快捷,而且与传统实验方法结果一致、准确、可靠。本实用新型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 实验方便、简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可以用于大肠菌群检测中初发酵、伊红美蓝染 色和复发酵三个步骤中的初发酵和复发酵两个步骤。本实用新型针制作为无菌包装,供 用户一次性使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气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等腰直角三角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由透明聚丙烯注塑一次成型 的长方体试剂盒2、气门5、盒盖1和等腰直角三角支架7。试剂盒2内部分为前排三 个长方体大管4和后排六个长方体小管3。大管4的长度为小管3长度的2倍, 一个大 管4正好对两个小管3,前排三个大管4正好对后排六个小管3,大管4和小管3内都 有安装气门的卡头6,气门5的长度与小管3的长度、与大管4内的安装气门的卡头6 的长度相同。气门5是由两侧为直角梯形,顶部为长方形的材料构成的一个中间镂空, 正面形成一个大一些的长方形,后面形成一个小一些的长方形的气门。气门5安装到大 管4和小管3的卡头6上,其大一些的长方形贴试剂盒2壁。等腰直角三角支架7是在 接种时支撑试剂盒2,以使试剂盒2倾斜45。。
将灌装好的试剂盒放入干燥箱进行干燥,使试剂盒内液体培养基成为半固体的培养 基,以便于运输。将干燥好的试剂盒盖上盒盖,包装装箱,放入环氧乙垸消毒仓进行消 毒,保证了试剂盒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污染。
权利要求1.一种大肠菌群检测试剂盒,其特征是其包括由透明聚丙烯注塑一次成型的长方体试剂盒(2)、气门(5)和盒盖(1),试剂盒(2)内部分为前排三个长方体大管(4)和后排六个长方体小管(3),大管(4)和小管(3)内都有安装气门的卡头(6),气门(5)安装在卡头(6)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肠菌群检测试剂盒,其特征是所述的大管(4)的长度 为所述小管(3)长度的2倍, 一个大管(4)正好对两个小管(3),前排三个大管(4)正好对 后排六个小管(3),气门(5)的长度与小管(3)的长度、与大管(4)内安装气门的卡头(6) 的长度相同。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大肠菌群检测试剂盒,其特征是所述的气门(5) 是由两侧为直角梯形,顶部为长方形的材料构成的一个中间镂空,正面形成一个大一些 的长方形,后面形成一个小一些的长方形的气门;其安装到大管和小管卡头(6)上,其 大一些的长方形贴试剂盒(2)壁。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肠菌群检测试剂盒,其特征是其还包括等腰直角三角 支架(7),等腰直角三角支架(7)上面是直角,侧截面为等腰三角形。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大肠菌群检测试剂盒,其特征是其还包括等腰直 角三角支架(7),等腰直角三角支架(7)上面是直角,侧截面为等腰三角形。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肠菌群检测试剂盒,其特征是所述的前排的长方体大 管(4)为五个,后排的长方体小管(3)为十个。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肠菌群检测试剂盒,其特征是所述的前排的长方体大 管(4)为五个,后排的长方体小管(3)为十个。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肠菌群检测试剂盒,其特征是所述的前排的长方体大 管(4)为五个,后排的长方体小管(3)为十个。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大肠菌群检测试剂盒,其特征是所述的前排的长 方体大管(4)为五个,后排的长方体小管(3)为十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肠菌群检测试剂盒,其包括由透明聚丙烯注塑一次成型的长方体试剂盒、气门和盒盖,试剂盒内部分为前排三个长方体大管和后排六个长方体小管,大管和小管内都有安装气门的卡头,气门安装在卡头上制成了气窗。本实用新型接种后气窗内没有气泡,其实验结果与九管发酵法的一致,保证了培养结果的准确性;且只一个试剂盒一次发酵就可以完成九管发酵法中的初发酵和复发酵两步实验,实验步骤简单。其放置稳定、不易破碎。一种气门可以安装到小管内,也能安装到大管。本实用新型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实验方便、简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可以用于大肠菌群检测中初发酵、伊红美蓝染色和复发酵三个步骤中的初发酵和复发酵两个步骤。
文档编号C12Q1/10GK201397300SQ2008201804
公开日2010年2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3日
发明者侯文丽 申请人:侯文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