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绿茶制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卷曲型绿茶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绿茶是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绿茶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
目前,绿茶制得成品后呈一束束,仍然保持采摘后的完整性,而对于后期采摘的较大的茶鲜叶,仍然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极易导致在制作过程中,因受外力的作用而折断,且干燥之后,极易碾碎,导致碎末较多,破坏茶叶的品相,降低了茶叶的品质,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卷曲型绿茶的制作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卷曲型绿茶的制作工艺,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较大的茶鲜叶,仍然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极易导致在制作过程中,因受外力的作用而折断,且干燥之后,极易碾碎,导致碎末较多,破坏茶叶的品相,降低了茶叶的品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卷曲型绿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耙匀输送:将茶鲜叶倒入第一倾斜输送装置中进行输送,最后从倾斜输送装置的末端落入吹风除湿装置的薄摊板上;
第二步、吹风除湿:将吹风除湿装置薄摊板上的茶鲜叶进行薄摊处理,吹风除湿装置底部的风机工作出风,对薄摊板上的茶鲜叶进行吹风除湿处理;
第三步、杀青处理:茶鲜叶吹风除湿完成后,将薄摊板的茶鲜叶推至吹风除湿装置的集料槽中,通过集料槽中的水平输送机构输出,落入第二倾斜输送装置中,输送到第一杀青机杀青处理;
第四步、冷却处理:茶鲜叶经过杀青机的杀青处理后,得到茶叶半制品,并落入冷却传输装置上,通过冷却传输装置上的若干风扇进行边输送边吹风冷却;
第五步、垂直提升:茶叶半制品通过冷却传输装置的传输,最后落入垂直提升装置上的料斗中,料斗通过提升装置上的Z型提升机构进行提升;
第六步、多层回潮:茶叶半制品经过垂直提升装置的提升后,最后翻转落料,使料斗中的茶叶半制品成堆连续性落入S型多层回潮装置中,茶叶半制品随着S型多层回潮装置的多个传输机构呈由上而下的S形行走,进行回潮处理,最后通过S型多层回潮装置下端的出料口出料;
第七步、揉捻处理:回潮后的茶叶半制品通过第三倾斜输送装置的输送后,落入茶叶揉捻机中进行揉捻处理,使茶叶之间抱紧成团,出料;
第八步、碎茶处理:圆球状的茶叶团通过碎茶机的碎茶处理,将大的茶叶团碎成小颗粒状;
第九步、炒茶处理:小颗粒状的茶叶输送至炒茶机中进行高温炒制,最后输出得到卷曲形绿茶。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步中的第一倾斜输送装置、第三步中的第二倾斜输送装置和第四步中的冷却传输装置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耙匀机构、第二耙匀机构、第三耙匀机构,茶叶在第一倾斜输送装置、第二倾斜输送装置和冷却传输装置上传输时,分别通过第一耙匀机构、第二耙匀机构、第三耙匀机构耙匀。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耙匀机构、第二耙匀机构、第三耙匀机构的高度均可调。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四步中的风扇数量为3~10个,每个风扇分别配置有风速调节开关。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六步中S型多层回潮装置内设置有湿度控制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八步碎茶处理与第九步炒茶处理之间还设置有二次杀青处理,小颗粒状的茶叶通过第三倾斜输送装置输送至第二杀青机中进行二次杀青处理,小颗粒状的茶叶经过二次杀青后再通过第四倾斜输送装置输送至炒茶机中炒制。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九步炒茶处理完成后得到的卷曲形绿茶,通过烘干提香处理,所述的烘干提香处理分成多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均采用恒温干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卷曲型绿茶的制作工艺,全过程采用机械制作,改善了传统茶叶制作过程中劳动强度高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茶叶的生产效率,且采用薄摊除湿→杀青→冷却→提升后多层回潮→揉捻成团→碎茶→二次杀青→炒茶的工艺路线,能防止在生产过程中茶叶闷堆而造成变色、冷却不及时而造成茶叶闷熟的问题,经揉捻后再碎成小颗粒,使得茶叶保持弯曲状,同时能够避免未经揉捻直接碎茶而造成碎渣较多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茶叶的品相。
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卷曲型绿茶的制作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卷曲型绿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耙匀输送:将茶鲜叶倒入第一倾斜输送装置1中进行输送,最后从倾斜输送装置1的末端落入吹风除湿装置2的薄摊板21上。
第二步、吹风除湿:将吹风除湿装置2薄摊板21上的茶鲜叶进行薄摊处理,吹风除湿装置2底部的风机22工作出风,对薄摊板21上的茶鲜叶进行吹风除湿处理。
第三步、杀青处理:茶鲜叶吹风除湿完成后,将薄摊板21的茶鲜叶推至吹风除湿装置2的集料槽23中,通过集料槽23中的水平输送机构24输出,落入第二倾斜输送装置3中,输送到第一杀青机4杀青处理。
第四步、冷却处理:茶鲜叶经过杀青机4的杀青处理后,得到茶叶半制品,并落入冷却传输装置5上,通过冷却传输装置5上的若干风扇51进行边输送边吹风冷却。
第五步、垂直提升:茶叶半制品通过冷却传输装置5的传输,最后落入垂直提升装置6上的料斗61中,料斗61通过提升装置6上的Z型提升机构62进行提升。
第六步、多层回潮:茶叶半制品经过垂直提升装置6的提升后,最后翻转落料,使料斗61中的茶叶半制品成堆连续性落入S型多层回潮装置7中,茶叶半制品随着S型多层回潮装置7的多个传输机构71呈由上而下的S形行走,进行回潮处理,最后通过S型多层回潮装置7下端的出料口72出料。
第七步、揉捻处理:回潮后的茶叶半制品通过第三倾斜输送装置8的输送后,落入茶叶揉捻机9中进行揉捻处理,使茶叶之间抱紧成团,出料;
第八步、碎茶处理:圆球状的茶叶团通过碎茶机10的碎茶处理,将大的茶叶团碎成小颗粒状。
第九步、炒茶处理:小颗粒状的茶叶输送至炒茶机11中进行高温炒制,最后输出得到卷曲形绿茶。
其中,所述的第一步中的第一倾斜输送装置1、第三步中的第二倾斜输送装置3和第四步中的冷却传输装置5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耙匀机构15、第二耙匀机构16、第三耙匀机构17,茶叶在第一倾斜输送装置1、第二倾斜输送装置3和冷却传输装置5上传输时,分别通过第一耙匀机构15、第二耙匀机构16、第三耙匀机构17耙匀。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耙匀机构15、第二耙匀机构16、第三耙匀机构17的高度均可调。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第四步中的风扇51数量为3~10个,每个风扇51分别配置有风速调节开关。
具体地,所述的第六步中S型多层回潮装置7内设置有湿度控制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第八步碎茶处理与第九步炒茶处理之间还设置有二次杀青处理,小颗粒状的茶叶通过第三倾斜输送装置12输送至第二杀青机13中进行二次杀青处理,小颗粒状的茶叶经过二次杀青后再通过第四倾斜输送装置14输送至炒茶机11中炒制。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九步炒茶处理完成后得到的卷曲形绿茶,通过烘干提香处理,所述的烘干提香处理分成多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均采用恒温干燥。
本发明一种卷曲型绿茶的制作工艺,全过程采用机械制作,改善了传统茶叶制作过程中劳动强度高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茶叶的生产效率,且采用薄摊除湿→杀青→冷却→提升后多层回潮→揉捻成团→碎茶→二次杀青→炒茶的工艺路线,能防止在生产过程中茶叶闷堆而造成变色、冷却不及时而造成茶叶闷熟变红的问题,经揉捻后再碎成小颗粒,使得茶叶保持弯曲状,同时能够避免未经揉捻直接碎茶而造成碎渣较多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茶叶的品相。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