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茶叶用甩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3075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茶叶用甩干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不断追求,茶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然而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先对茶叶进行清洗,然后再对茶叶进行烘干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现有对茶叶烘干的方式主要采用晒干的方式,其不仅受天气影响大,而且人工劳动强度大,同时需要较大的空地进行晒干作业,使其晒干的效率低,不能很好的满足现有对茶叶烘干的需要。虽然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些烘干装置,但是其烘干效率低,并且结构复杂,成本高昂,操作繁琐,不能满足小型茶叶加工企业的需要,不适合推广应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用于茶叶加工的茶叶用甩干设备。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茶叶用甩干设备,所述用于茶叶加工的茶叶用甩干设备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旋转装置、位于所述旋转装置上方的驱动装置、位于所述旋转装置下方的第一框体装置、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内的堵塞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下方的第二框体装置、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内的挡板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右侧的抽气装置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上的电机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下方的第一滚轮、位于其上方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右侧的回收箱、位于所述底板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左右两侧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左侧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三横杆及位于所述第三横杆右侧的第三支撑杆,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框、收容于所述旋转框内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下方的第一过滤网、设置于所述旋转框上的第一支撑板,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的第四横杆、位于所述第四横杆下方的第一弯曲杆、位于所述第四横杆左侧的第一电机、位于所述第一电机下方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框体装置包括第一框体、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内的第一定位板、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板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左侧的第一斜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上的第一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水泵、位于所述水泵左侧的第三固定杆及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杆上方的第二斜杆,所述堵塞装置包括封闭框、收容于所述封闭框内的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上的第一输出轴、位于所述第二电机左右两侧的第四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的第一拉线、位于所述第一拉线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拉线上方的堵塞块及位于所述堵塞块上方的定位块,所述第二框体装置包括第二框体、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内的密封框、位于所述密封框左侧的密封板、位于所述密封板左侧的握持环、位于所述密封板右侧的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密封板左侧的第五横杆、位于所述第五横杆上方的第六横杆、位于所述第六横杆下方的第四支撑杆、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左侧的第一竖杆、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左侧的第二弹簧及位于所述第二弹簧左侧的第二竖杆,所述挡板装置包括挡板、位于所述挡板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挡板下方的顶靠杆、设置于所述挡板下表面的连接环、位于所述顶靠杆上方的弹性杆、设置于所述弹性杆下端的第二滚轮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滚轮上的凸块,所述抽气装置包括加热框、位于所述加热框左侧的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上下两侧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加热框右侧的第三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的风机、位于所述风机下方的第三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的第二阀门、收容于所述加热框内的加热棒、竖板及位于所述竖板右侧的第四弹簧,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第三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三电机上的第二输出轴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的第二拉线。

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支撑块枢轴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回收箱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顶靠在所述回收箱的左表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顶靠在所述回收箱的右表面上,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所述旋转框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旋转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旋转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过滤网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旋转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旋转框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用于茶叶加工的茶叶用甩干设备能够先对茶叶进行有效的甩干作业,甩掉茶叶中大部分的水分,然后再对茶叶进行烘干处理,提高其甩干的效率,有效的清除掉茶叶上的水分,有利于尽快的进行后续的加工作业,提高了整个茶叶加工的效率,并且人工劳动强度小,成本较低,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茶叶加工的茶叶用甩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用于茶叶加工的茶叶用甩干设备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用于茶叶加工的茶叶用甩干设备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旋转装置2、位于所述旋转装置2上方的驱动装置3、位于所述旋转装置2下方的第一框体装置4、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4内的堵塞装置5、位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4下方的第二框体装置6、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6内的挡板装置7、位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6右侧的抽气装置8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6上的电机装置9。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块1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11下方的第一滚轮12、位于其上方的第一固定块13、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13右侧的回收箱14、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15、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5之间的第二支撑杆17、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17左右两侧的第一横杆16、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5左侧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5右侧的第三横杆18及位于所述第三横杆18右侧的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块11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11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111。所述第一滚轮12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12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11内且与所述第一支撑块11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12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111内旋转。所述第一固定块13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13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回收箱14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回收箱14的上端设有开口,所述回收箱14放置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第一固定块13顶靠在所述回收箱14的左表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杆15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5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5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7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17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16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横杆16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1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1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顶靠在所述回收箱14的右表面上。所述第三横杆18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18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18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旋转装置2包括旋转框21、收容于所述旋转框21内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杆22、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22下方的第一过滤网23、设置于所述旋转框21上的第一支撑板24。所述旋转框21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旋转框21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22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22呈倾斜状,所述第一固定杆22的上端与所述旋转框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22的下端设有第二凹槽221,所述第二凹槽221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杆22的上下表面。所述第一过滤网23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第一过滤网23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第一过滤网23与所述旋转框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23可以对茶叶进行过滤,使得茶叶上的水分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24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旋转框21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板24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第一支架31、位于所述第一支架31上方的第四横杆32、位于所述第四横杆32下方的第一弯曲杆33、位于所述第四横杆32左侧的第一电机34、位于所述第一电机34下方的第一转轴35。所述第一支架31呈L形,所述第一支架31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横杆3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3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32的左端与所述第一电机34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33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杆3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33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横杆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34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第一电机34上设有开关,方便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转轴35呈圆柱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转轴35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电机34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电机34可以带动所述第一转轴35旋转,所述第一转轴35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旋转框21内,所述第一固定杆2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转轴35的侧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框体装置4包括第一框体41、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41内的第一定位板42、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板42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杆43、位于所述第一框体41左侧的第一斜杆44、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41上的第一管道45、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45上的水泵46、位于所述水泵46左侧的第三固定杆47及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杆47上方的第二斜杆48。所述第一框体41呈空心的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框体41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旋转框21的下端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41内,所述第一支撑板2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4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3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4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4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板42的侧边与所述第一框体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框21贯穿所述第一定位板42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旋转框21可以稳定的旋转。所述第二固定杆4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框体41内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固定杆43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固定杆4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43的下端设有第三凹槽431,所述第三凹槽431贯穿所述第二固定杆43的上下表面。所述第一斜杆44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4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4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45的下端贯穿所述第一框体41的内外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框体41内,所述第一管道45与所述第一框体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45的上端放置在水池内。所述水泵46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水泵46上设有开关,方便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三固定杆47呈水平状,所述第三固定杆47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框体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47的右端与所述水泵4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48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48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48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4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堵塞装置5包括封闭框51、收容于所述封闭框51内的第二电机52、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52上的第一输出轴53、位于所述第二电机52左右两侧的第四固定杆54、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53上的第一拉线56、位于所述第一拉线56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55、位于所述第一拉线56上方的堵塞块57及位于所述堵塞块57上方的定位块58。所述封闭框51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封闭框51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杆43之间,所述第二固定杆43的下端与所述封闭框51的侧面固定连接,进而对所述封闭框5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封闭框51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3的下方。所述第二电机52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第二电机52上设有开关,方便其打开或者关闭,且该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41的外侧,该开关可以与第二电机52无线连接或者通过线缆连接,方便对所述第二电机52进行控制。所述第一输出轴53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输出轴5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52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电机52带动所述第一输出轴53旋转。所述第四固定杆54的一端与所述封闭框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5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5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封闭框51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簧55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55的下端与所述封闭框5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5的上端与所述堵塞块5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56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轴5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56的上端与所述堵塞块5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56贯穿所述封闭框51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拉线56可以上下移动。所述堵塞块57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堵塞块57收容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3内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堵塞块57可以堵住所述第一过滤网23的下开口,使得第一过滤网23内的茶叶集中到其内部,而不会从其下开口流出。所述定位块58呈圆台状,所述定位块58的下表面与所述堵塞块5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由于所述定位块58上表面的直径小于其下表面的直径,使得所述堵塞块57移动到所述第一过滤网23下方且向上移动时,所述定位块58方便使得所述堵塞块57顺利的收容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3内。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框体装置6包括第二框体61、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61内的密封框62、位于所述密封框62左侧的密封板63、位于所述密封板63左侧的握持环64、位于所述密封板63右侧的第二过滤网65、位于所述密封板63左侧的第五横杆66、位于所述第五横杆66上方的第六横杆67、位于所述第六横杆67下方的第四支撑杆68、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68左侧的第一竖杆69、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69左侧的第二弹簧601及位于所述第二弹簧601左侧的第二竖杆60。所述第二框体61呈空心的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框体61的左端设有开口,所述第一斜杆4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6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5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6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框体61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方孔611、位于其左下方的第一斜板612、位于所述第一斜板612右侧的第七横杆613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一通孔614,所述方孔611呈方形,所述第一框体41的下端对准所述方孔611且与所述第二框体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体41包覆所述方孔611,所述第一框体41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框体6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斜板612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板61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6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板612的下端位于所述回收箱14的上方,所述第七横杆613呈水平状,所述第七横杆613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斜板6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横杆613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孔614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二框体61的内部相通。所述密封框62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密封框62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密封框6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框62位于所述方孔611的下方。所述密封板6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密封板63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61内,所述密封板63与所述第二框体6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密封板63可以在所述第二框体61内左右移动,所述密封板63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二通孔631,所述第二通孔631呈圆形。所述握持环64呈半圆环状,所述握持环64的两端与所述密封板6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方便使用者握住。所述第二过滤网65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65的左表面与所述密封板6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65挡住所述第二通孔631。所述第五横杆66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五横杆66的右端与所述密封板6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横杆67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支撑杆68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支撑杆68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6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68的上端与所述第六横杆6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69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69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横杆6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横杆67贯穿所述第一竖杆69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竖杆69可以在所述第六横杆67上左右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五横杆66及密封板63可以左右移动。所述第二弹簧601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601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竖杆6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601的左端与所述第二竖杆6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60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60的下端与所述第六横杆67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挡板装置7包括挡板71、位于所述挡板71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三弹簧72、位于所述挡板71下方的顶靠杆73、设置于所述挡板71下表面的连接环74、位于所述顶靠杆73上方的弹性杆77、设置于所述弹性杆77下端的第二滚轮75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滚轮75上的凸块76。所述挡板71呈长方体,所述挡板71顶靠在所述密封框62的下表面上,从而使得水可以集中到所述挡板71上,所述第一管道45的下端位于所述挡板71的上方。所述第三弹簧72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72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72的上端与所述挡板7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72处于压缩状态,使得所述挡板71紧紧的顶靠在所述密封框62上。所述顶靠杆7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顶靠杆7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74呈半圆环状,所述连接环74的两端与所述挡板7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杆77呈弯曲状,所述弹性杆77的上端与所述挡板7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杆77的下端设有第四凹槽,所述弹性杆77顶靠在所述顶靠杆73上,所述弹性杆77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弯曲变形。所述第二滚轮75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75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内且与所述弹性杆77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75可以在所述第四凹槽内旋转,所述第二滚轮75与电机连接,带动其主动旋转。所述凸块76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滚轮75上,所述凸块76与所述第二滚轮75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抽气装置8包括加热框81、位于所述加热框81左侧的第二管道82、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82上的第一阀门83、位于所述第二管道82上下两侧的第二支架84、位于所述加热框81右侧的第三管道85、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85上的风机87、位于所述风机87下方的第三支架86、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85上的第二阀门88、收容于所述加热框81内的加热棒89、竖板80及位于所述竖板80右侧的第四弹簧801。所述加热框81呈空心的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加热框81上设有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三通孔811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四通孔812,所述第三通孔811及第四通孔812呈圆形且与所述加热框8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管道82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811且与所述加热框8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管道82的内部与所述加热框8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管道82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614且与所述第二框体6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管道82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框体6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阀门83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道82内水的流量。所述第二支架8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加热框81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二支架84呈凹字形,所述第二支架8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6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84的另一端与所述加热框8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架8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85的左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812且与所述加热框8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管道85的内部与所述加热框81的内部相通。所述风机87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风机87上设有开关,方便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三支架86呈L形,所述第三支架86的上端与所述风机87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86的下端与所述加热框8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阀门88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管道85内气体的流量。所述加热棒89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加热框81内的上下两侧,所述加热棒89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产生热量,所述加热棒89上设有开关,方便其打开或者关闭,该开关可以设置于所述加热框81的外侧,方便对所述加热棒89进行操作。所述竖板80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弹簧801设有两个,所述第四弹簧801的右端与所述加热框8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801的左端与所述竖板80固定连接,进而对所述竖板80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装置9包括第三电机91、设置于所述第三电机91上的第二输出轴92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轴92上的第二拉线93。所述第三电机91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第三电机91上设有开关,方便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三电机9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6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7的上端与所述第三电机9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92呈圆柱体,所述第二输出轴92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电机91连接,使得所述第三电机91可以带动所述第二输出轴92旋转。所述第二拉线9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输出轴9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93的上端与所述连接环7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93贯穿所述第二框体61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用于茶叶加工的茶叶用甩干设备使用时,首先将清洗后的茶叶放入到所述旋转框21内。然后茶叶集中到所述第一过滤网23内,且位于所述定位块58的上方。此时茶叶中的水分经过第一过滤网23的滤孔进入到所述第一框体41内,然后滑过所述封闭框51的外表面且穿过所述第三凹槽431集中到所述密封框62内,且位于所述挡板71的上方。然后打开第一电机34,使得所述第一转轴35旋转,进而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杆22使得所述旋转框21旋转,所述第一支撑板2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41的上表面相对滑动,所述旋转框21与所述第一定位板42发生相对滑动,所述第一过滤网23随着所述旋转框21的旋转而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第一过滤网23内的茶叶做离心运动,使得茶叶上的水分被甩出,且经过第一过滤网23的滤孔进入到所述第一框体41内,加快茶叶上的水分被甩出,被甩出的水分进入到所述密封框62内。待对茶叶甩干一段时间后,茶叶上大部分的水分进入到所述密封框62内后,此时打开水泵46的开关,使得所述密封框62内的水进入到所述第一管道45内,然后从第一管道45的上端排放到水池内,直至将密封框62内的水被全部抽入到水池内。然后打开第二电机52的开关,使得所述第一输出轴53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拉线56被拉紧,使得所述堵塞块57向下移动,直至所述堵塞块57及定位块58脱离所述第一过滤网23且移动到所述第一过滤网23的下方,此时所述第一弹簧55被压缩。然后第一过滤网23内的茶叶从其下开口进入到所述第一框体41内,然后经过封闭框51的外表面且穿过所述第三凹槽431进入到所述密封框62内,且集中到所述挡板71的上方。然后打开第三电机91,使得所述第二输出轴92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第二拉线93被拉紧,使得所述挡板71的左端向下移动,直至所述弹性杆77顶靠在所述顶靠杆73上,此时位于左侧的第三弹簧72被压缩,所述挡板71上的茶叶滑过其上表面掉落在所述第二框体61内的左侧。然后打开加热棒89的开关,使其开始产生热量,然后打开风机87的开关,同时打开第二阀门88及第一阀门83,使得外界的空气进入到所述第二管道85内,然后经过加热框81内的加热后,且滑过所述竖板80的右表面被分散,有利于对空气加热均匀,然后经过第二管道82进入到所述第二框体61内,然后加热的空气可以对第二框体61内的茶叶进行烘干,由于此时茶叶上的水分较少,进而对其烘干的效率高,不仅节约时间,而且节约能源,然后热空气经过所述第二过滤网65的过滤后从所述第二通孔631排出。待烘干完毕后,关闭加热棒89及风机87的开关,打开与第二滚轮75连接的电机,使得所述第二滚轮75顺时针旋转,所述第二滚轮75带动所述凸块76随之旋转,进而可以将位于其下方的茶叶推动到左侧。然后握住握持环64使得所述密封板63向左移动,直至所述密封板63脱离所述第二框体61且移动到所述第二框体61的左侧,所述第二弹簧601被压缩,所述第一竖杆69在所述第六横杆67上滑动。由于第二滚轮75带动所述凸块76旋转,进而不断的将茶叶向左推动,直至茶叶经过所述第二框体61的左开口掉落在所述第一斜板612上,然后掉落在所述回收箱14内,直至全部的茶叶掉落在所述回收箱14内。至此,本发明用于茶叶加工的茶叶用甩干设备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