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丝糖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1351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苕丝糖搅拌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固定容器内搅拌物料的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苕丝糖搅拌机。



背景技术:

苕丝糖是遵义市传统的汉族小吃,是产自红色革命老区贵州遵义的特色产品,苕丝糖酥脆可口,非常受人们欢迎。苕丝糖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首先会制苕丝坯:在准备制坯的前一日,将配料中的糯米淘净,用冷水浸泡。第二天将米滤干,放入石碓窝舂细,过100目筛,留糯米粉备用。另将鲜红苕洗净去皮,切成坨,入蒸笼蒸熟取出,与糯米粉在案台上混合揉匀,将入盒箱内压紧,再用刀切成4~5厘米的小方块,均匀摆入蒸笼。蒸至熟透,趁热取出放入石碓内用力舂制(空石碓先刷一层油,以免粘碓窝),舂至柔和均匀,达到充分混合时(检视无红苕星点),随即取出装入盒框压平,任其冷却凝结,坯子厚度控制在6~7厘米。第三天翻出坯块,用刀切成6~7厘米宽的正方形坯块,进行切片切丝。丝子长6~7厘米,见方3~4毫米。在阳光下晒干或阴干,即成苕丝坯。注意不宜晒得过干或未干,以丝子恰能断碎为主宜。然后再将切丝的苕丝坯油炸,最后熬糖浆拌料。

但是现有技术采用石碓窝将蒸后的红薯和糯米舂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不适于批量生产。

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46648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搅拌流动或松散介质尤其是高粘度介质的装置,具有一个容纳介质的容器,锥形搅拌元件被布置在一垂直转动轴上的支承臂上,其由一螺旋形成。通过螺旋的开口生产径向流,防止了介质在锥体重形成堵塞。

上述专利文件还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红薯蒸熟后进行搅拌时,由于在搅拌前未被捣碎,增加了搅拌的时间;同时,由于糯米粉附于红薯的表面,红薯被搅烂后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搅拌才能够将红薯与糯米粉混合均匀;2、当第一批需搅拌的红薯倒入搅拌装置后,后续如果放入新的红薯进行搅拌,不容易混合均匀;如果要对下一批红薯进行搅拌,则需要将这批红薯取出再进行,即无法实现对红薯的连续进料搅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苕丝糖搅拌机,不仅能够连续拌料,还能够快速将红薯搅碎使得红薯与糯米被搅拌均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苕丝糖搅拌机,封闭的切割桶,切割桶上部倾斜设置有进料孔;切割桶内设有由电机带动的转轴;转轴的下端设有主动齿轮,切割桶的底面设有出料孔,出料孔内设有螺旋形的叶片,叶片的边缘与出料孔的孔壁接触;叶片的中心固定连接有固定轴,出料孔的上方设有外齿圈,固定轴的上端位于外齿圈内,且固定轴与外齿圈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出料孔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由钢丝网构成的筛篓;转轴位于切割桶内的部分设有可拍打并搅拌切割红薯的切刀;转轴上转动连接有隔板,隔板位于切刀的下方;隔板上设有挤压孔,挤压孔的内壁均匀设有挤压刀片;转轴位于隔板下方设有搅拌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打开电机,电机带动转轴旋转,然后将粘有糯米粉且蒸熟后的红薯放入进料孔,红薯会沿着进料孔滚入到切割桶内,红薯首先会被切刀拍打,然后被切割搅碎形成红薯泥,实现红薯的第一次搅碎;搅碎后的红薯泥会掉落到隔板上,当隔板上的红薯泥越积越多的时候,红薯泥会从挤压孔挤出到隔板下方,红薯泥在从挤压孔挤出的时候会被挤压孔内的挤压刀片切割,防止从挤压孔挤出的红薯泥存在坨状,实现红薯的第二次搅碎;当红薯泥从挤压孔掉入到隔板下方的时候,红薯泥会从出料孔流出,在流出的过程中由于出料孔内的叶片在旋转,因此螺旋形的叶片会将红薯泥往外送,红薯泥在经过筛篓的时候,由于螺旋形的叶片会对位于筛篓内的红薯进行挤压,使得红薯泥从筛篓的间隙处被挤出,进而实现红薯的第三次搅碎,整个过程可以使得红薯和糯米粉被搅碎融合;同时搅碎后的红薯会从出料孔流出,而上方还可以持续加入红薯进行搅拌。

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案使得红薯在进入切割桶的时候能够先被切刀拍打,使得红薯被拍打松散,切刀更加容易对红薯进行搅拌切割,待红薯掉落到隔板上的时候会变成红薯泥,由于红薯泥越积越多加上自身的流动性,使得红薯泥从隔板上的挤压孔向下流,挤压孔会对通过的红薯泥进行二次搅碎切割,红薯泥从挤压孔挤出后会掉入到隔板下方,红薯泥会从出料孔流出,在流出的过程中由于螺旋形的叶片在旋转,因此螺旋形的叶片会将红薯泥往外送,红薯泥在经过筛篓的时候,由于螺旋形的叶片会对位于筛篓内的红薯泥进行挤压,使得红薯泥从筛篓的间隙处被挤出,进而实现红薯泥的第三次搅碎;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连续的从进料孔放入红薯,实现了连续对红薯进行搅拌切割,同时这个过程中,由于切割的时候还能搅拌,之后又进行了搅拌和挤压使得红薯与糯米有效的融合,搅拌均匀。

2、进料孔倾斜设置,使得红薯进入切割桶时有一个冲力,能够快速冲到切刀处;

3、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设置,使得转轴在旋转的时候,主动齿轮会旋转,进而带动从动齿轮旋转,由于从动齿轮的内壁与固定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以固定轴会旋转,因此叶片也会旋转,实现了转轴旋转的同时叶片也在旋转;将叶片设置为螺旋形,由于叶片在旋转,出料孔固定,使得进入到出料孔内的红薯泥能够被叶片向外送;

4、筛篓由钢丝网构成,由于钢丝较为锋利,实现对红薯的第三次搅碎;同时叶片在不断送出红薯泥时,还会对红薯泥有一定的挤压,挤压后的红薯泥会从筛篓的缝隙流出。由于筛篓与出料孔的底部可拆卸连接,因此筛篓还可以随时清洗;

5、转轴位于隔板下方的部分设有搅拌杆,主要是为了对隔板下方的红薯泥进行搅拌,使得红薯能够再次被搅拌,便于红薯被搅碎并与糯米混合均匀。

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切刀包括刀架、横向刀片、搅杆和长方形的竖向刀片;刀架为多个且刀架为长方形框架,转轴穿过刀架的竖向中心线,且转轴与刀架固定连接;竖向刀片和横向刀片的四周都设有刀刃;竖向刀片为多个,竖向刀片间隔设置在刀架上,每个竖向刀片上均连接多个横向刀片,且每个横向刀片均有一个刀刃朝向切割桶的上方;搅杆为多个,且搅杆从上至下倾斜设置在刀架的侧面,搅杆的最低端与刀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搅杆的长度从上至下依次增长;进料孔位于最上方的搅杆的上方。

红薯与切刀接触的时候,首先会与旋转的切刀的搅杆接触,因为搅杆位于最外侧,此时搅杆会对红薯进行拍打,由于搅杆为多个,搅杆从上至下倾斜设置在刀架的侧面,搅杆的最低端与刀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搅杆的长度从上至下依次增长,使得红薯在进入切割桶的时候不会掉入到切割桶底,因为搅杆也在高速旋转,红薯下落的时候会被搅杆搅拌,由于搅杆的长度从上至下依次增长,因此红薯总会被其中一个搅杆挡住,然后沿着搅杆滚到竖向刀片和横向刀片处,竖向刀片和横向刀片会对红薯进行竖向和横向的切割,使得红薯被快速搅碎(即对红薯的第一次搅碎)。同时,当红薯被搅碎后,刀片在旋转的过程中,红薯会从竖向刀片和横向刀片之间的间隙经过,此时能够会红薯进行一次挤压,使得红薯被挤碎形成红薯泥。

优选方案二: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挤压孔为漏斗状,挤压孔的宽口端靠近切刀,挤压孔的窄口端靠近切割孔的底面。

由于挤压孔的宽度逐渐变小,使得进入挤压孔内的红薯泥更容易被挤压;使得红薯第二次搅碎的更好。

优选方案三:作为对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挤压孔为多个,挤压孔均匀分布在隔板上;切割桶内设有压板,压板位于切刀和隔板之间,且压板的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压板的一侧高于另一侧。

压板设置后,转轴转动的过程中压板也会转动,由于压板的一侧高于另一侧,压板接触红薯泥的时候,压板低的一端会对红薯泥进行挤压,使得红薯泥更容易从挤压孔挤出。

优选方案四:作为对基础方案或优选方案三的进一步优化,隔板内转动连接有拨轴,拨轴的一端穿过挤压孔,拨轴的另一端位于切割桶外壁处,切割桶的外壁设有旋转按钮,旋转按钮与拨轴固定连接;拨轴位于挤压孔内的部分设有拨杆。

拨轴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防止红薯泥堵住挤压孔;使用的时候,转动旋转按钮,此时拨轴会转动,拨轴上的拨杆也会转动,由于拨杆位于挤压孔内,因此拨杆会拨动挤压孔内的红薯泥,防止红薯泥堵住挤压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苕丝糖搅拌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外齿圈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隔板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切割桶1、进料孔11、转轴12、电机121、主动齿轮122、出料孔13、叶片131、固定轴1311、外齿圈132、连接杆133、筛篓14、切刀15、刀架151、横向刀片152、竖向刀片153、搅杆154、隔板16、挤压孔161、拨轴162、旋转按钮163、拨杆164、搅拌杆17、压板18、盖子19。

如图1和图2所示,苕丝糖搅拌机,包括封闭的切割桶1,切割桶1上部倾斜设置有进料孔11;切割桶1内设置由电机121带动的转轴12,转轴12的上端穿过切割桶1的上端与电机121连接;转轴12的下端与切割桶1的底面转动连接,转轴12的下端套有一个主动齿轮122,且转轴12与主动齿轮122的内圈固定连接。切割桶1的底面开设出料孔13,出料孔13内转动连接有螺旋形的叶片131,叶片131的边缘与出料孔13的孔壁接触;叶片131的中心固定连接有固定轴1311,固定轴13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133;切割桶1的底面的内壁上设置外齿圈132,外齿圈132位于出料孔13处,固定轴1311的上端位于外齿圈132内,且固定轴1311与外齿圈132的内壁之间由连接杆133连接。

另外,为了便于观察切割桶1内的情况,在切割桶1的顶面设有观察口,观察口上设置了一个盖子19;为了防止红薯和糯米粘桶壁,在进行搅拌前,可打开盖子19,向切割桶1的内壁和切刀15上洒些许油。

出料孔13的出料端可拆卸连接有钢丝网构成的筛篓14;设置的时候,在切割桶1底面的外壁上固定连接两个滑槽,两个滑槽分别位于出料孔13的两侧;筛篓14的上边沿固定连接有两个与滑槽配合使用的插接凸起,使用的时候,将插接凸起对准滑槽,将插接凸起插入滑槽即可实现筛篓14的固定。转轴12位于切割桶1内的部分设置可拍打并搅拌切割红薯的切刀15。

切刀15包括刀架151、横向刀片152、竖向刀片153和搅杆154;刀架151为多个且刀架151均为长方形框架,转轴12穿过刀架151的竖向中心线,且转轴12与刀架151固定连接;竖向刀片153和横向刀片152的四周都有刀刃;竖向刀片153为多个,竖向刀片153间隔设置在刀架151上,且每个竖向刀片153的两个短边分别与刀架151的上边和下边固定连接,且竖向刀片153的短边垂直于刀架151的上下两边;每个竖向刀片153上均连接多个横向刀片152,且每个横向刀片152均有一个刀刃朝向切割桶1的上方;搅杆154为多个,且搅杆154从上至下倾斜设置在刀架151的侧面,搅杆154的最低端与刀架151的侧面固定连接,搅杆154的长度从上至下依次增长;进料孔11位于最上方的搅杆154的上方。

如图1和图3所示,切割桶1内还固定连接有一个隔板16,隔板16位于切刀15的下方,且隔板16与转轴12转动连接,隔板16上均匀布置多个挤压孔161,挤压孔161均匀分布在隔板16上。挤压孔161的内壁均匀布置挤压刀片;挤压孔161为漏斗状,挤压孔161的宽口端靠近切刀15,挤压孔161的窄口端靠近切割孔的底面。转轴12位于隔板16下方的部分固定连接搅拌杆17。

隔板16内转动连接有拨轴162,拨轴162的一端穿过挤压孔161,拨轴162的另一端位于切割桶1外壁处,切割桶1侧面的外壁处设置旋转按钮163,旋转按钮163与拨轴162固定连接;拨轴162位于挤压孔161内的部分固定连接有拨杆164。拨轴162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防止红薯泥堵住挤压孔161;使用的时候,转动旋转按钮163,此时拨轴162会转动,拨轴162上的拨杆164也会转动,由于拨杆164位于挤压孔161内,因此拨杆164会拨动挤压孔161内的红薯泥,防止红薯泥堵住挤压孔161。

切割桶1内还设置有压板18,压板18位于切刀15和隔板16之间,且压板18的一端与转轴12固定连接,压板18的一侧高于另一侧,即压板18左高右低设置。压板18设置后,转轴12转动的过程中压板18也会转动,由于压板18的一侧高于另一侧,压板18接触红薯泥的时候,压板18低的一端会对红薯泥进行挤压,使得红薯泥更容易从挤压孔161挤出。

使用时,打开电机121,电机121带动转轴12旋转,然后将红薯放入进料孔11,红薯会沿着进料孔11滚入到切割桶1内,红薯与切刀15接触的时候,首先会与旋转的切刀15的搅杆154接触,因为搅杆154位于最外侧,此时搅杆154会对红薯进行拍打,由于搅杆154为多个,搅杆154从上至下倾斜设置在刀架151的侧面,搅杆154的最低端与刀架151的侧面固定连接,搅杆154的长度从上至下依次增长,使得红薯在进入切割桶1的时候会被旋转的搅杆154拍打,然后沿着搅杆154滚到竖向刀片153和横向刀片152处,竖向刀片153和横向刀片152会对红薯进行竖向和横向的切割,使得红薯被快速搅碎;同时,当红薯被搅碎形成红薯泥后,刀片在转动的过程中,红薯泥会从竖向刀片153和横向刀片152之间的间隙经过,此时能够会红薯泥进行一次挤压,使得红薯泥再次被挤压,实现红薯的第一次搅碎。搅碎后的红薯泥会掉落到隔板16上,转轴12转动的过程中压板18也会转动,由于压板18的一侧高于另一侧,压板18接触红薯泥的时候,压板18低的一端会对隔板16上的红薯泥进行挤压,使得红薯泥更容易从挤压孔161挤出。红薯泥在经过挤压孔161的时候会被挤压孔161内的挤压刀片切割,防止从挤压孔161挤出的红薯泥存在坨状,实现红薯的第二次搅碎;同时,隔一段时间可以转动一次旋转按钮163,此时拨轴162会转动,拨轴162上的拨杆164也会转动,由于拨杆164位于挤压孔161内,因此拨杆164会拨动挤压孔161内的红薯泥,防止红薯泥堵住挤压孔161。当红薯泥从挤压孔161掉入到隔板16下方的时候,红薯泥会从出料孔13流出,在流出的过程中由于出料孔13内的叶片131在旋转,因此螺旋形的叶片131会将红薯泥往外送,红薯泥在经过筛篓14的时候,由于螺旋形的叶片131会对位于筛篓14内的红薯泥进行挤压,使得红薯泥从筛篓14的间隙处被挤出,进而实现红薯的第三次搅碎,而且整个过程中红薯和糯米一直是混合在一起的,两者能够混合均匀。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