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广东大叶种绿茶苦涩味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9549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广东大叶种绿茶苦涩味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是茶的故乡,在茶叶种植、加工等方面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广东省是《茶经》中记述的中国8大茶叶主产地之一,广东地方茶树物种丰富,有凤凰水仙、仁化白毛、连南大叶等茶树品种。广东大叶种绿茶内质滋味浓厚,香气浓郁,一直以来深受广大茶叶爱好者的青睐。

现有的加工技术中,广东大叶种绿茶的加工流程主要包括采摘、杀青、揉捻、烘干、做形处理,经加工后得到的广东大叶种绿茶条索紧卷匀壮,色泽绿润,滋味浓厚,汤色绿明。然而,经研究发现,广东大叶种茶叶中咖啡碱和茶单宁的含量较高,而这两种成分使得茶叶具有苦涩味,其中苦味是咖啡碱作用的结果,而涩味则是茶单宁导致的。正因为茶叶及茶汤苦涩味重,有部分人群不喜欢饮用广东大叶种绿茶。因此,降低茶叶的苦涩味,改善茶叶冲泡后茶汤的滋味是拓宽广东大叶种绿茶市场潜在的因素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广东大叶种绿茶茶叶及茶叶冲泡后茶汤滋味苦涩重的问题,提供一种降低广东大叶种绿茶苦涩味的茶叶加工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降低广东大叶种绿茶苦涩味的茶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鲜叶采摘及摊放:从广东大叶种品种茶树上采摘新舒展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茶树鲜叶,并将采摘的新鲜茶青摊晾;

s2.杀青:将s1中的茶青投入杀青机中杀青10~20min;

s3.摊晾:将s2杀青后的茶青取出后进行摊晾,期间每隔30min进行翻动1次;

s4.揉捻:将s3摊晾后的茶青投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采用无压空揉、轻揉、再无压轻柔的顺序进行,解块;

s5.堆放:将s4揉捻的茶叶转移至竹筐中堆放;

s6.初烘:将堆放后的茶叶放入6ch链板式自动干燥机中加热至100~110℃进行烘烤,至茶叶含水量为20%~30%时取出;

s7.摊放:将s6初烘后的茶叶进行摊放回潮;

s8.干燥:将s7摊放回潮后的茶叶放入6ch链板式自动干燥机中,加热至90~95℃,脱水干燥至茶叶含水量不大于6%即得成品。

进一步地,所述广东大叶种品种为连南大叶或广东群体大叶种。

进一步地,步骤s1中新鲜茶青摊晾4~6h,至茶青的含水量为70%~80%。

进一步地,步骤s2中杀青时要将杀青机温度加热至230~260℃才开始投料杀青。

进一步地,步骤s3中,茶叶摊晾厚度为3~5cm,摊晾时间为1~2h,若茶叶摊晾太厚,则容易造成不通风而腐烂,影响茶叶品质。

进一步地,步骤s4中无压空揉5~10min,中压轻揉10~15min,再无压轻揉5~10min。揉捻时间过短,茶叶条索不紧,容易松泡,揉捻时间过长,茶叶加工成干茶后色泽暗褐。

进一步地,步骤s5中,茶叶揉捻后需要进行堆放1~2h,堆放厚度为10~20cm,使茶叶滋味变的浓厚甘醇,降低苦涩味。

进一步地,步骤s7中,茶叶初烘至含水量为20%~30%后,需进行摊放,摊放厚度2~4cm,摊放时间20~40min。

与目前广东大叶种绿茶加工工艺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方案中新采摘的鲜叶经过摊晾4~6h,使茶青失水20%~30%,可以缩短茶叶杀青的时间。有研究证明,茶叶与杀青过程中于杀青机接触时间延长则茶叶的苦涩味越浓,验证得到茶叶摊晾至含水率为70%~80%范围内时,即缩短了杀青时满足茶叶含水率37%~45%的标准所需要的时间,可得到良好的杀青效果。

2、在茶叶投入杀青机前先将杀青机升温至230~260℃,瞬间高温使得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茶单宁部分被破坏,降低了含量从而减少苦涩味。

3、本发明结合大叶种茶的特点,揉捻时以无压空揉、短时轻揉为原则,既保证茶叶揉捻成条好,又不使茶汁溢出,使干茶外形色泽的绿翠,汤色叶底绿明,香气和滋味鲜醇。

4、茶叶揉捻后需要进行堆放,让茶叶中的内含物质转化,使茶叶滋味浓厚甘醇,降低苦涩味。

5、茶叶初烘至含水量为20%~30%时,需将茶叶进行摊放回潮,使茶叶内水分重新分配,内部物质转化,苦涩味降低。

6、本发明方案在加工工序上减少导致茶叶产生额外苦味的可能,且通过杀青时茶叶突然解除高温而破坏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茶单宁,降低茶叶中咖啡碱和茶单宁的含量,从而缓和茶叶及茶汤的苦涩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实例来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但实施实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降低广东大叶种绿茶苦涩味的茶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鲜叶采摘及摊放:从广东连南大叶茶树上采摘新舒展的一芽一叶茶树鲜叶,并将采摘的新鲜茶青摊晾4h,至茶青的含水量为75%;

s2.杀青:将杀青机的温度升至230℃,然后将s1中的茶青投入杀青机中,杀青15min;

s3.摊晾:将s2杀青后的茶青取出后进行摊晾,摊放厚度为4cm,摊晾时间为1.5h,期间每隔30min进行翻动1次;

s4.揉捻:将s3摊晾后的茶青投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采用无压空揉、轻揉、再无压轻柔的顺序进行,无压空揉10min,加压轻揉10min,再无压轻揉5min,解块;

s5.堆放:将s4揉捻的茶叶转移至竹筐中堆放2h,堆放厚度为15cm;

s6.初烘:将解块后的茶叶放入6ch链板式自动干燥机中加热至103℃进行烘烤,至茶叶含水量为20%~30%时取出;

s7.摊放:将s6初烘后的茶叶进行摊放回潮,摊放厚度4cm,摊放时间30min;

s8.干燥:将s7摊放回潮后的茶叶放入6ch链板式自动干燥机中,加热至95℃,脱水干燥至茶叶含水量不大于6%即得成品。

实施例2

一种降低广东大叶种绿茶苦涩味的茶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鲜叶采摘及摊放:从广东连南大叶茶树上采摘新舒展的一芽二叶茶树鲜叶,并将采摘的新鲜茶青摊晾6h,至茶青的含水量为70%;

s2.杀青:将杀青机的温度升至250℃,然后将s1中的茶青投入杀青机中,杀青10min;

s3.摊晾:将s2杀青后的茶青取出后进行摊晾,摊放厚度为5cm,摊晾时间为2h,期间每隔30min进行翻动1次;

s4.揉捻:将s3摊晾后的茶青投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采用无压空揉、轻揉、再无压轻柔的顺序进行,无压空揉10min,加压轻揉5min,再无压轻揉10min,解块;

s5.堆放:将s4揉捻的茶叶转移至竹筐中堆放1h,堆放厚度为20cm;

s6.初烘:将解块后的茶叶放入6ch链板式自动干燥机中加热至108℃进行烘烤,至茶叶含水量为20%~30%时取出;

s7.摊放:将s6初烘后的茶叶进行摊放回潮,摊放厚度2cm,摊放时间40min;

s8.干燥:将s7摊放回潮后的茶叶放入6ch链板式自动干燥机中,加热至93℃,脱水干燥至茶叶含水量不大于6%即得成品。

实施例3

一种降低广东大叶种绿茶苦涩味的茶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鲜叶采摘及摊放:从广东群体大叶种茶树上采摘新舒展的一芽一叶茶树鲜叶,并将采摘的新鲜茶青摊晾5h,至茶青的含水量为75%;

s2.杀青:将杀青机的温度升至240℃,然后将s1中的茶青投入杀青机中,杀青15min;

s3.摊晾:将s2杀青后的茶青取出后进行摊晾,摊放厚度为4cm,摊晾时间为1.5h,期间每隔30min进行翻动1次;

s4.揉捻:将s3摊晾后的茶青投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采用无压空揉、轻揉、再无压轻柔的顺序进行,无压空揉10min,加压轻揉10min,再无压轻揉10min,解块;

s5.堆放:将s4揉捻的茶叶转移至竹筐中堆放1h,堆放厚度为20cm;

s6.初烘:将解块后的茶叶放入6ch链板式自动干燥机中加热至108℃进行烘烤,至茶叶含水量为20%~30%时取出;

s7.摊放:将s6初烘后的茶叶进行摊放回潮,摊放厚度4cm,摊放时间40min;

s8.干燥:将s7摊放回潮后的茶叶放入6ch链板式自动干燥机中,加热至93℃,脱水干燥至茶叶含水量不大于6%即得成品。

实施例4

以广东群体大叶种为茶叶原料,采用本发明的工艺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s1:鲜叶采摘及摊放:从广东群体大叶种茶树上采摘新舒展的一芽二叶茶树鲜叶,并将采摘的新鲜茶青摊晾6h,至茶青的含水量为70%;

s2:杀青:将杀青机的温度升至260℃,然后将s1中的茶青投入杀青机中,杀青20min;

s3:摊晾:将s2杀青后的茶青取出后进行摊晾,摊放厚度为3cm,摊晾时间为2h,期间每隔30min进行翻动1次;

s4:揉捻:将s3摊晾后的茶青投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采用无压空揉、轻揉、再无压轻柔的顺序进行,无压空揉10min,加压轻揉5min,再无压轻揉10min;

s5:堆放:将s4揉捻的茶叶转移至竹筐中堆放2h,堆放厚度为15cm;

s6:初烘:将解块后的茶叶放入6ch链板式自动干燥机中加热至105℃进行烘烤,至茶叶含水量为20%~30%时取出;

s7:摊放:将s6初烘后的茶叶进行摊放回潮,摊放厚度4cm,摊放时间30min;

s8:干燥:将s7摊放回潮后的茶叶放入6ch链板式自动干燥机中,加热至95℃,脱水干燥至茶叶含水量不大于6%即得成品。

对比例1

以广东连南大叶为茶叶原料,采用传统的广东大叶种绿茶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s1鲜叶采摘后不摊放直接进行杀青,s2杀青时,杀青机不需要先升温直接将s1中的茶叶投放入杀青机中,逐渐升温,杀青至茶叶含水量为40%。杀青后的茶叶不经过摊晾直接进行揉捻,干燥初烘后不需要摊放回潮,直接烘干。

对比例2

以广东群体大叶种为茶叶原料,采用传统的广东大叶种绿茶加工工艺,与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s1鲜叶采摘后不摊放直接进行杀青,s2杀青时,杀青机不需要先升温直接将s1中的茶叶投放入杀青机中,逐渐升温,杀青至茶叶含水量为40%。杀青后的茶叶不经过摊晾直接进行揉捻,干燥初烘后不需要摊放回潮,直接烘干。

将实施例1~4和对比例1和2中所得茶叶的品质,请专业茶叶评审员参照国家标准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23776-2009),对其“外形、汤色、香气、滋味与叶底”五项因子进行品质审评,其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表1数据分析可得出,与传统广东大叶种绿茶加工工艺相比,采用本发明方案制得的茶叶冲泡后茶汤的苦涩味明显降低,改善了茶汤的口感,有更多人群接受。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案基本结构的前提下,可作出若干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