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挤式切蒜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7892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对挤式切蒜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用机械领域,尤其涉及对挤式切蒜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大蒜切杆机器,均是靠一侧边高速转动的刀片的惯性作用,将蒜杆切除,但是一侧设置的刀片容易出现大蒜被漏掉的概率,并且不能保证大蒜的蒜杆受到足够大的切割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涉及合理,操作简单的对挤式切蒜杆装置,通过对挤轮与刀片的相贴合,避免夹持传送中的大蒜被遗漏,同时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保持对挤轮与刀片的贴合,提高对蒜杆的切割力度。

对挤式切蒜杆装置,设置于大蒜收获机夹持传送机构末端的下方,在大蒜收获机夹持传送机构末端其中一侧的夹持转轮下方,与夹持转轮同轴设置有圆形切刀,在圆形切刀相对的另一侧,通过一铰接于夹持传送机构机架上的支撑杆活动设置有与切刀接触的对挤轮,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即相对于圆形切刀的另一侧,在机架与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压力弹簧。

进一步的,在切刀下方同轴设置有花形拨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对挤轮为钢性软质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的对挤轮通过轴承设置在转轴上。

进一步的,紧贴对挤轮上方的转轴上设置有保护盖。

进一步的,所述对挤轮的厚度大于圆形切刀,并在对挤轮上,对应圆形切刀的位置设置有一切入槽。

本发明所述的对挤式切蒜杆装置,其设计合理,操作简单,通过对挤轮与刀片的相贴合,避免夹持传送中的大蒜被遗漏,同时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保持对挤轮与刀片的贴合,提高对蒜杆的切割力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对挤式切蒜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对挤式切蒜杆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1-切刀2-拨轮3-对挤轮4-轮轴5-支撑杆6-导向杆7-压缩弹簧8-通孔9-保护盖。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1和附图2,结合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发明所述的对挤式切蒜杆装置,包括有切刀1、拨轮2、对挤轮3、轮轴4、支撑杆5、导向杆6、压缩弹簧7、通孔8和保护盖9,大蒜收获机的夹持传送机构是本发明所述的对挤式切蒜杆装置的主体支撑件,所说的夹持传送机构,为在中国专利201620344540.6中已经公开的现有技术,是通过两侧对挤相贴紧的传输带,对物料进行夹持输送的机构,因此其具体结构无需过多赘述。在大蒜收获机夹持传送机架末端的其中一夹持转轮下方,与夹持转轮同轴一体设置有圆形切刀1,在切刀1下方同轴一体设置有花形拨轮2,以将揽住大蒜杆向切刀1处拨去,在圆形切刀1相对的另一侧机架上,并与圆形切刀1想接触转动设置有对挤轮3,所述的对挤轮3为钢性软质材质,对挤轮3的厚度大于圆形切刀1,并在对挤轮3上,对应圆形切刀1的位置设置有切入槽,以限定圆形切刀1的运行轨迹,在对挤轮3的中心通过轴承设置有转轴,紧贴对挤轮3的上表面一体设置有保护盖9,以防止夹持传送机构中掉落的杂质落入对挤轮3的轴承中,在转轴的顶端一体设置有向夹持传送机构前端延伸的支撑杆5,穿过支撑杆5的前端设置有通孔8,在通孔8内穿插设置有与夹持传送机构机架一体相接的销轴,在支撑杆5的外侧,即相对于圆形切刀1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导向杆6,在导向杆6上套设有与夹持传送机构机架相接触的压力弹簧,在压力弹簧的作用下,推动对挤轮3与切刀1贴紧。

使用本发明所述的对挤式切蒜杆装置,在压力弹簧的作用下,保持对挤轮3与切刀1时刻贴紧,夹持传送机构将夹持的大蒜向后端输送,拨轮2揽住蒜杆,将大蒜向刀片拨去,从而是想将蒜杆的切除。

本发明所述的对挤式切蒜杆装置,其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安全可靠,通过对挤轮与刀片的相贴合,避免夹持传送中的大蒜被遗漏,同时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保持对挤轮与刀片的贴合,提高对蒜杆的切割力度。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对挤式切蒜杆装置,包括有切刀、拨轮、对挤轮、轮轴、支撑杆、导向杆、压缩弹簧、通孔和保护盖。使用本发明所述的对挤式切蒜杆装置,在压力弹簧的作用下,保持对挤轮与切刀时刻贴紧,夹持传送机构将夹持的大蒜向后端输送,拨轮揽住蒜杆,将大蒜向刀片拨去,从而是想将蒜杆的切除。本发明所述的对挤式切蒜杆装置,其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安全可靠,通过对挤轮与刀片的相贴合,避免夹持传送中的大蒜被遗漏,同时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保持对挤轮与刀片的贴合,提高对蒜杆的切割力度。

技术研发人员:胡艳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胡艳敏
技术研发日:2017.06.30
技术公布日:2017.1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