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抽真空制备高堆密度I+G混晶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93456发布日期:2018-06-15 20:59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呈味核苷酸二钠的制备方法,属于食品调味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减压结晶方式制备呈味核苷酸二钠的方法。



背景技术:

呈味核苷酸二钠( Disodium 5’-ribonucleotide ,简称I+G )是5 '-肌苷酸二钠

( Disodium 5’–inosinate ,简称IMP )和5 '-鸟苷酸二钠( Disodium 5’–guanylate ,简称GMP )的结晶物或混合物,。IMP、GMP均为核苷酸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大自然的各种肉类和蘑菇类中,呈天然的肉鲜味和蘑菇鲜味。生产呈味核苷酸的工艺方法主要有微生物发酵法、酶解法、酶催化法和化学合成 法等。将上述几种方法制得的IMP和GMP原液,经过浓缩、结晶、过滤、洗涤和干 燥等操作分离可得到各自的粗品。IMP的结晶过程容易进行,在溶液结晶中可直接析 出晶体;而GMP在溶液中析出的一般是无定形,要得到GMP必须经过一个晶形转化 的过程,其过程控制比较复杂,通常得到的晶体产品形态差、堆密度低、易聚结。由 于IMP和GMP各种晶体形状和粉末特性的不同,若简单地将两者发酵液结晶得到的 固体粉末产品按比例机械混合,不仅混合过程有种种操作上的困难,而且得到的混合 物产品也很难获得理想的混合效果。

生产呈味核苷酸的工艺方法主要有微生物发酵法、酶解法、酶催化法和化学合成 法等。将上述几种方法制得的IMP和GMP原液,经过浓缩、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等操作分离可得到各自的粗品。IMP的结晶过程容易进行,在溶液结晶中可直接析出晶体;而GMP在溶液中析出的一般是无定形,要得到GMP必须经过一个晶形转化的过程,其过程控制比较复杂,通常得到的晶体产品形态差、堆密度低、易聚结。由 于IMP和GMP各种晶体形状和粉末特性的不同,若简单地将两者发酵液结晶得到的 固体粉末产品按比例机械混合,不仅混合过程有种种操作上的困难,而且得到的混合 物产品也很难获得理想的混合效果。

溶析结晶是利用被分离物质与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异,将溶质溶解于水或其他溶剂中,然后另外的溶剂以使溶质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降低,从而使溶质析出结晶。过饱和度是溶质结晶的重要影响因素,过饱和度小,生长速率慢,有利于形成粒径大、晶型完整、分散性好的晶体,过饱和度太大,晶体生长速率和成核速率均增加,容易形成爆发性成核,容易形成不规则的晶体。

CN10161908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呈味核苷酸结晶物及制备方法。在制备过程中,以IMP、GMP粗品为原料,组分比例为1:1。经过溶解、洗脱、溶析、自然冷却、再溶析、再冷却,过滤、真空干燥步骤,得到所报道的晶型。该工艺通过调节搅拌、溶液温度、pH等参数,改善了产品晶型和质量。但是该制备方法通过静置冷却细晶,使其爆发成核,晶体的粒度和形状无法调控,最终的产品堆密度为0 .58-0 .63g/ml,结晶物休止角为38-46°。结晶物的堆密度仍较低、流动性较差。

CN105495528A公开了一种制备高堆密度呈味核苷酸二钠混晶的方法,其以IMP、GMP粗品为原料,溶解、添加溶析剂进行养晶,其通过添加晶核,并调节溶剂的添加速率来控制结晶过程,制备得到的晶体粒度分布d(50)为200~450μm,堆密度为0.76~0.86g/ml,休止角为20~30°。然而,其堆密度仍较低,且晶体结晶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同时需要严控控制溶析剂的添加速率,工艺较为繁琐。

综合分析现有技术,发现现有技术中制备I+G混晶的方法,工艺过程较为复杂,过程不易控制,且制备的I+G混晶堆密度较低,颗粒较小,且流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快速制备I+G的方法,其工艺过程容易控制,过程简单,制备得到的I+G堆密度高,粒度大,流动性好。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制备高堆密度呈味核苷酸二钠混晶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步骤如下:

1)将IMP、GMP粗品按0.95~1.05:1加入水中,配制浓度为150~180g/L的水溶液,搅拌溶解,调节pH至7.5~8.0;2)加溶析剂至溶液处于饱和状态,然后加入粗品质量2~3%的I+G晶种;匀速搅拌,同时匀速添加溶析剂,并抽真空结晶;3)抽滤、洗涤及常温常压干燥,得到呈味核苷酸二钠混晶产品。

抽真空结晶时,回收溶析剂,并将回收的溶析剂再添加到溶液中进行溶析。

步骤2)中,搅拌速率为100rpm~125rpm。

步骤2)中,溶析剂为乙醇,溶析剂匀速滴加速率为0.5~2ml/min。

步骤2)中,真空度控制在0.07~0.09MP。

晶体产品的粒度分布d(50)为481~569μm,堆密度为0.90~0.96g/ml。

溶析剂的滴加速率与呈味核苷酸的析晶和养晶有非常大的关系,通常较快的滴加速率引起高的过饱和度,导致大量晶核的产生,反之,较慢的滴加速率则有利用形成较大的晶体。搅拌速率的大小对结晶的快慢、晶体的大小、形态多有很大的影响,轻微搅拌后不搅拌得到的过饱和溶液会形成较宽的亚稳区,结晶诱导时间变长,制备的晶体较大,且颗粒也较为均匀,而搅拌速率增大时,亚稳区变窄,过饱和度增大,容易爆发性成核,得到较小的晶体产品。温度是影响晶体形成和生长的重要参数之一,当溶液过饱和度一定,结晶温度低时,得到的晶体较为细小,温度高时则得到的浸提较大,较高的温度会改变结晶介质与溶液相的界面张力,扩散系数增大,晶核产生速率降低,但晶核的生长速率增加,能获得较大的晶体颗粒。晶种的添加对结晶的速率以及晶体生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添加适量的晶种能够使晶种悬浮在溶液中,大部分溶质就会附在晶种上结晶,促使晶核生长,可以获得均匀的晶体产品。结合共结晶理论,申请人对上述工艺参数进行了分析实验,试图寻找一种操作简单、产品品质好的I+G产品,然而,由于对溶液过饱和度影响的因素太多,任何一个量的变化都会引起较大的改变,研究一度进入停滞,然而,当申请人引入抽真空手段时,惊讶地发现,能够在维持溶析剂添加速率、搅拌速率恒定,且不用额外对温度进行调节的基础上,制备得到一种高品质的I+G产品。抽真空结晶过程中,溶剂和溶析剂同时被蒸发浓缩,但由于保持溶析剂的滴入,溶液仍能处于过饱和状态,研究发现,控制真空度控制在0.07~0.09MP的范围内,保持溶剂滴加速率为0.5~2ml/min。可以维持溶液过饱和度维持在介稳区,溶质均匀附着在晶种上,产品形式均匀。另一方面,由于真空状态的存在,晶核内形成了一定的负压,由于压力的推进,促使溶质在附着在晶种上时更紧密,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堆密度。本申请制备的晶体产品粒度分布d(50)为481~569μm,堆密度为0.90~0.96g/ml。

本申请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

1.工艺过程简单,容易控制,解决了I+G混晶制备过程中,影响因素过多,众多因素难以协调的技术问题,能够在恒定的参数范围内制备得到高品质的混晶产品,极大地降低了工艺过程控制的难度。

3.抽真空结晶时,对溶析剂进行回收,并将回收的溶析剂添加到溶液中继续参与溶析,节约了成本。

3.在I+G混晶制备过程中,引入真空结晶手段,结合对溶析剂滴加速率、搅拌速率等工艺参数的控制,制备得到了高品质的I+G混晶,其晶体粒度分布d(50)为481~569μm,堆密度为0.90~0.96g/ml。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1)取95gIMP粗品、100gGMP粗品加入水中,配制浓度为180g/L的水溶液,搅拌溶解,调节pH至7.5;2)加溶析剂至溶液处于饱和状态,然后加入粗品质量3%的I+G晶种;100rpm匀速搅拌,按2ml/min的速率匀速添加乙醇,并抽真空,维持真空度为0.09MP,结晶;3)抽滤、洗涤、干燥,得到I+G混晶产品;抽真空结晶时,回收溶析剂,并将回收的溶析剂再添加到溶液中进行溶析,经测定,产品堆密度为0.93g/ml,粒度为532μm。

实施例2:

1)取105gIMP粗品、100gGMP粗品加入水中,配制浓度为150g/L的水溶液,搅拌溶解,调节pH至7.7;2)加溶析剂至溶液处于饱和状态,然后加入粗品质量2%的I+G晶种;110rpm匀速搅拌,按2ml/min的速率匀速添加乙醇,并抽真空,维持真空度为0.08MP,结晶;3)抽滤、洗涤、干燥,得到I+G混晶产品。抽真空结晶时,回收溶析剂,并将回收的溶析剂再添加到溶液中进行溶析。经测定,产品堆密度为0.95g/ml。粒度为569μm。

实施例3:

1)取100gIMP粗品、100gGMP粗品加入水中,配制浓度为160g/L的水溶液,搅拌溶解,调节pH至7.6;2)加溶析剂至溶液处于饱和状态,然后加入粗品质量2.5%的I+G晶种;115rpm匀速搅拌,按1.0ml/min的速率匀速添加乙醇,并抽真空,维持真空度为0.08MP,结晶;3)抽滤、洗涤、干燥,得到I+G混晶产品。抽真空结晶时,回收溶析剂,并将回收的溶析剂再添加到溶液中进行溶析。经测定,产品堆密度为0.93g/ml。粒度为501μm。

实施例4:

1)取103gIMP粗品、100gGMP粗品加入水中,配制浓度为170g/L的水溶液,搅拌溶解,调节pH至8.0;2)加溶析剂至溶液处于饱和状态,然后加入粗品质量2.3%的I+G晶种;125rpm匀速搅拌,按0.5ml/min的速率匀速添加乙醇,并抽真空,维持真空度为0.07MP,结晶;3)抽滤、洗涤、干燥,得到I+G混晶产品。抽真空结晶时,回收溶析剂,并将回收的溶析剂再添加到溶液中进行溶析。经测定,产品堆密度为0.90g/ml。粒度为545μm。

对比例1:

1)取100gIMP粗品、100gGMP粗品加入水中,配制浓度为160g/L的水溶液,搅拌溶解,调节pH至7.6;2)加溶析剂至溶液处于饱和状态,然后加入粗品质量2.5%的I+G晶种;115rpm匀速搅拌,按1.0ml/min的速率匀速添加乙醇,并抽真空,维持真空度为0.12MP,结晶;3)抽滤、洗涤、干燥,得到I+G混晶产品。经测定,产品堆密度为0.78g/ml。粒度为394μm。

对比例2:

1)取99gIMP粗品、100gGMP粗品加入水中,配制浓度为170g/L的水溶液,搅拌溶解,调节pH至8.0;2)加溶析剂至溶液处于饱和状态,然后加入粗品质量2.3%的I+G晶种;125rpm匀速搅拌,按1ml/min的速率匀速添加乙醇,结晶;3)抽滤、洗涤、干燥,得到I+G混晶产品。经测定,产品堆密度为0.50g/ml。粒度为315μm。

上述实施例为本申请较佳的实施方式,对比试验反应出本申请工艺过程以及工艺参数的调整对制备的晶体品质的影响,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给定的范围内对参数进行调整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