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鲜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63709发布日期:2018-12-22 08:18阅读:10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鲜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海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鲜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沙虫名为方格星虫,俗称海人参,又称为光裸星虫,俗称“沙虫”。它的形状很像一根肠子,呈长筒形,体长约10-20厘米,且浑身光裸无毛,体壁纵肌成束,每环肌交错排列,形成方块格子状花纹,方格星虫虽然没有海参、鱼翅、鲍鱼的名贵,但味道鲜美脆嫩,为海参、鱼翅所不及。

近些年,沙虫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因此沙虫的人工养殖范围也在逐渐增大,以适应逐渐增大的市场,然而新鲜的沙虫从养殖沙滩采收回来时,需要尽快加工,方能避免沙虫变质或者死亡,为延长沙虫的保存日期,将沙虫干燥处理成沙虫干是最好的保存方式;

沙虫包含头部及尾部的沙袋,由于沙虫的生存环境,使得沙虫的沙袋及管状腔体内会存在有沙粒,因此在实际加工时,需要将沙虫的沙袋切除,并且将沙虫的管状腔体剪开,由于沙虫的管状腔体的内壁存在粘液,沙粒粘附在粘液内,需要对沙虫进行长时间的冲洗,方能将沙虫中残存的沙粒冲洗掉;然而上述的加工方式效率低下,只适合一般的家庭或者餐饮企业采用,在实际清洗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水,并且利用冲洗的方式很难确保将沙虫管状腔体内的沙粒全部清洗干净,这样严重影响沙虫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鲜加工方法,能够提高沙虫干的生产效率,确保沙虫干的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海鲜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收获来的沙虫表面的沙粒清洗干净;

步骤b、将清洗后的沙虫逐条放置在单元料架的卡槽内,使得沙虫的沙袋伸出卡槽的一端;

步骤c、转动抬杆,使得配重块卡置在第一、第二夹臂的上端开口内,以及使得压紧弧板卡置在卡槽内,并且将单元料架放置在沙虫转运装置的转运带上,启动沙虫转运装置,将装有沙虫的单元料架转运至沙虫翻口装置位置处;

步骤d、启动切除装置的切割刀盘,以实施对单元料架上的沙虫的沙袋的切除;

步骤e、启动沙虫翻口装置的驱动电机,以连动穿管伸入卡槽内以使得插料杆插入切除沙袋后的沙虫内,以使得沙虫套设在穿管的上;

步骤f、翻口管水平移动伸入卡槽的另一端且深入穿管的管芯内,以实现对沙虫的翻料作业;

步骤g、翻开的沙虫套设在翻口管的外壁并且回退至原始位置,启动沙虫顶出装置,使得沙虫的头部伸出翻口管的一端,并且使得沙虫的头部向下垂吊,启动卸料装置的卸料履带,使得相邻卸料履带的弹性夹板实施对沙虫的头部的夹紧卸料;

步骤h、卸料装置将翻开的沙虫转移至接料履带的接料槽上,以实施对沙虫的初步焙干,启动焙干装置的振动机构,将初步焙干的沙虫导送至焙干装置的焙干槽内,以实施对沙虫的进一步焙干;

步骤i、将焙干的沙虫导送至清洗装置的导送带上,启动清洗头向环形导槽的槽口,实施对焙干沙虫的清洗,将清洗后的沙虫导出至烘干装置内,以实施对清洗后的沙虫的烘干;

步骤j、将烘干后的沙虫干进行真空包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的技术效果为:将收获来的沙虫表面清洗后,将沙虫单个整齐排布在沙虫转运装置上,并且实施对沙虫的夹持,使得沙虫处在相对固定,并且处在长度方向水平的姿态,沙虫翻口装置将表面清洁的沙虫由内而外翻起,从而使得沙虫的管状腔体裸露在外部,将翻起后的沙虫导入焙干装置内进行焙干,使得沙虫内部的粘液凝固,从而使得沙粒与沙虫的内壁分离,将焙干的沙虫导出至清洗装置内,从而实现沙粒与沙虫之间的分离,清洗后的沙虫导出至烘干装置内进行烘干,即可获得洁净的沙虫干,该加工系统能够提高沙虫干的生产效率,确保沙虫干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系统中沙虫转运装置、沙虫翻口装置、沙虫卸料装置及沙虫顶出装置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是系统中沙虫翻口装置、沙虫卸料装置、沙虫顶出装置及单元料架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是系统中单元料架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是系统中单元料架的主视图;

图8至图10是系统中的沙虫翻口装置的三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1和图12是系统中沙虫卸料装置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清洗装置主视图;

图14和图15是系统中焙干装置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6和图17是系统中焙干装置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8是系统中焙干装置的主视图;

图19至图23是系统的5种工作状态的主视图;

图24是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24,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平行”和“垂直”不限于其严格的几何定义,而是包括对于机加工或人类误差合理和不一致性的容限。

下面详尽说明该沙虫干加工系统的具体特征:

沙虫干加工系统,包括沙虫转运装置10,所述沙虫转运装置10用于实施对沙虫的夹持并且使得沙虫的长度方向水平;

沙虫翻口装置20,所述沙虫翻口装置20设置在沙虫转运装置10的出口位置,所述沙虫翻口装置20用于将沙虫的管状腔体由内而外翻起;

焙干装置30,所述焙干装置30的进料口与沙虫翻口装置20的出料口衔接,所述焙干装置30用于将管状腔体由内而外翻起的沙虫焙干;

清洗装置40,所述清洗装置40的进料口与焙干装置30的出料口衔接,所述清洗装置40用于实施对焙干后的沙虫进行清洗操作;

烘干装置50,所述烘干装置50用于实施对沙虫的烘干操作;

结合图24所示,将收获来的沙虫表面清洗后,将沙虫单个整齐排布在沙虫转运装置10上,并且实施对沙虫的夹持,使得沙虫处在相对固定以及长度方向水平的姿态,沙虫翻口装置20将表面清洁的沙虫由内而外翻起,从而使得沙虫的管状腔体裸露在外部,将翻起后的沙虫导入焙干装置30内进行焙干,使得沙虫内部的粘液凝固,从而使得沙粒与沙虫的内壁分离,将焙干的沙虫导出至清洗装置40内,从而实现沙粒与沙虫之间的分离,清洗后的沙虫导出至烘干装置50内进行烘干,即可获得洁净的沙虫干,该加工系统能够提高沙虫干的生产效率,确保沙虫干的品质;

上述的沙虫翻口装置20在实施对沙虫翻起时,类似于翻袜子作业,由于沙虫本身的韧性较高,因此可方便利用沙虫翻口装置20由一端导入并使得沙虫的内腔外翻,从而方便实施对沙虫内腔沙粒的清洗;

上述的焙干装置30在实施对内腔外翻的沙虫焙干操作时,使得沙虫内腔表面的粘液迅速凝固,从而内腔表面形成硬壳状态,因此此时的沙粒极容易与沙虫的内腔表面分离,也可确保沙虫表面的清洁,确保后续沙虫干的品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结合图1至图4以及图11、图12所示,所述沙虫翻口装置20上设置有沙虫卸料装置60,所述沙虫卸料装置60用于夹持住由内而外翻起的沙虫的头部,并且从沙虫翻口装置20上转运至焙干装置30的进料口处;

上述的沙虫翻口装置20将沙虫翻起后,翻起后的沙虫停留在沙虫翻口装置20上,利用沙虫卸料装置60夹持住沙虫的头部,从而将停留在沙虫翻口装置20上的沙虫拖拽下来,并且导送至焙干装置30上,从而实施对沙虫的焙干。

由于沙虫翻口装置20将沙虫翻起后,沙虫卸料装置60很难实施对停留在沙虫翻口装置20上的沙虫的头部的夹持,因此,所述沙虫翻口装置20上还设置有沙虫顶出装置70,所述沙虫顶出装置70用于将沙虫翻口装置20上的由内而外翻起的沙虫头部顶出沙虫翻口装置20的一段距离,所述沙虫卸料装置60设置在沙虫顶出装置70的下方;

上述的沙虫顶出装置70将沙虫翻口装置20的沙虫头部顶出一段距离后,沙虫的头部垂吊下来,方便利用沙虫卸料装置60实施对沙虫头部的夹持,并且实现对停留在沙虫翻口装置20上的沙虫的卸料,方便整个系统的协调运行。

更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沙虫转运装置10的移动方向路径上设置有切除装置80,所述切除装置80用于将沙虫的沙袋切除,所述沙虫翻口装置20设置在沙虫转运装置10的两侧位置;

由于沙虫体内的大部分沙粒主要积存在沙虫的沙袋内,因此在实际生产操作中,操作人员将沙虫单个排布在沙虫转运装置10上时,首先使得沙虫的沙袋朝向一个方向,当沙虫的沙袋朝向一致并且位于沙虫转运装置10上正常转运时,利用切除装置80将沙虫的沙袋切除,从而在沙虫上开设有一个开口,利用沙虫翻口装置20实施对沙虫一端开口的虫体进行翻口操作。

实际使用时,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沙虫转运装置10上排布有用于夹持沙虫的单元料架90,所述沙虫转运装置10驱动单元料架90转运至沙虫翻口装置20位置处,所述沙虫整齐排布在单元料架90上,且沙虫的沙袋端伸出单元料架90的一侧,所述切除装置80设置在沙虫翻口装置20的旁侧且切除端悬伸至单元料架90的一侧;

在实际生产时,首先利人工方式将沙虫排布在单元料架90上,利用单元料架90实施对沙虫的压紧,并且使得沙虫的沙袋端伸出单元料架90的一侧,并且切除装置80设置在单元料架90的旁侧,利用切除装置80实施对单元料架90一侧悬伸出来的沙虫的沙袋的切除,方便在哼歌系统的协调运转,操作人员只需要将沙虫排布在单元料架90上,并且将排布好沙虫的单元料架90排布在沙虫转运装置10上,启动沙虫转运装置10将排布好沙虫的单元料架90导送至沙虫翻口装置20位置处,并且实施对沙虫的翻口操作,翻口后的沙虫进行焙干,焙干后进行清洗,从而实现对沙粒与沙虫的彻底分离,确保后期沙虫干的品质。

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沙虫转运装置10包括带面水平设置的转运带11,所述转运带11为循环式履带,转运带11的两端分别构成装料端及卸料端,所述单元料架90包括多个平行间隔布置的卡槽91,所述卡槽91的一端槽口位置设置有夹紧沙虫沙袋位置的夹紧机构;

结合图5至图7所示,在实际操作时,操作人员将单条沙虫放置在卡槽91内,并且利用夹紧机构将沙虫的沙袋端夹紧,避免沙虫的随意移动,利用转运带11将装满沙虫的单元料架90转运至沙虫翻口装置20位置处,转运带11可设置传感器或者行程开关,当单元料架90转运至沙虫翻口装置20位置处时,并且使得卡槽91的一端恰好处在方便翻口的位置,转运带11停止转动,利用沙虫翻口装置20实施对沙虫的翻口操作。

为避免沙虫位于卡槽91内移动,所述卡槽91的中段槽口上方设置有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用于将沙虫的虫身压紧定位;

利用上述的压紧机构实施对沙虫虫身的压紧,从而避免沙虫位于卡槽91内扭动,使得沙虫处在较为平直的状态,方便沙虫翻口装置20实施对沙虫的翻口操作。

具体地,结合图5和图6所示,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设置在卡槽91一端的第一、第二夹臂921、922,所述第一、第二夹臂921、922的中段铰接且铰接轴与卡槽91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铰接轴的两端通过支架固定在卡槽91的槽口上端,所述第一、第二夹臂921、922的下端构成夹持沙虫沙袋位置的夹持口,所述第一、第二夹臂921、922的上端开口内设置有配重块93,所述配重块93分别与第一、第二夹臂921、922的上端相对侧内壁抵靠或分离;

上述的夹紧机构的第一、第二夹臂921、922设置在卡槽91的一端,将沙虫位于卡槽91上摆放好后,并且使得沙虫的沙袋端卡入第一、第二夹臂921、922之间,并且使得沙袋伸出一端,方便后续的切除操作,当沙虫摆放整齐后,将配重块93卡入第一、第二夹臂921、922的上端位置处,并且使得配重块93分别与第一、第二夹臂921、922的上端相对侧内壁抵靠,在配种块93的重力作用下,从而使得第一、第二夹臂921、922的夹口间距变小,从而实现对沙虫的沙袋端的夹紧,避免沙虫位于卡槽91的移动;

配种块93的重量不宜过大,以避免将沙虫压烂,将沙虫摆放在卡槽91内时,使得沙虫的沙袋端伸入上述的第一、第二夹臂921、922下端夹口内,上述的第一、第二夹臂921、922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可实现对沙虫的初步夹紧,避免在摆放其他卡槽91位置的的沙虫时,上一位置的沙虫从卡槽91掉落下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结合图7所示,所述第一、第二夹臂921、922的上端开口截面呈上大、下小的倒三角形,所述配重块93与第一、第二夹臂921、922的上端开口截面吻合,所述配重块93固定在抬杆94上,所述抬杆94的一端铰接在单元料架90的一侧;

上述的第一、第二夹臂921、922的上端开口截面呈上大、下小的倒三角形,并且配重块93与第一、第二夹臂921、922的上端开口截面适配,当将配种块93卡入上述的第一、第二夹臂921、922的上端开口内时,配种块93自身的重力使得第一、第二夹臂921、922上端绕铰接轴出现张开的状态,进而使得第一、第二夹臂921、922的下端呈现收紧的状态,从而以实现对沙虫的沙袋一端的夹紧定位;

当上述的沙虫位于该单元料架90的卡槽91内摆放完毕后,上述的第一、第二夹臂921、922自身的重力,使得第一、第二夹臂921、922下端的夹口处在相互靠近的状态,从而实现对沙虫的沙袋端的初步定位,通过转动上述的抬杆94,从而使得抬杆94上的配重块93分别卡置在各个卡槽91的槽口端的第一、第二夹臂921、922上端位置,从而实现对第一、第二夹臂921、922下端夹口进一步收紧,以确保对沙虫的沙袋端的进一步夹紧,避免沙虫的随意移动。

为实施对沙虫虫身的压紧,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紧弧板95,所述压紧弧板95长度方向与卡槽91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压紧弧板95通过支杆951固定在抬杆94上;

上述的压紧弧板95卡置在卡槽91的槽口位置,从而形成对沙虫的限位通达,使得沙虫的虫身处在平直的状态,方便后续的沙虫翻口装置20实施对切除沙袋后的沙虫的翻口操作;

压紧弧板95均通过支杆951固定在抬竿94上,从而通过转动抬杆94,即可实现对压紧弧板95及配重块93的同步转动,以实现对沙虫的夹紧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91的截面为大半圆或者板圆形,所述卡槽91的槽底设置有滤水孔911,相邻卡槽91之间通过篦板96连接为一体,所述单元料架90的两端设置定位条板97,所述转运带11的上带面间隔设置有定位槽12,所述定位槽12与转运带11宽度方向平行且沿着转运带11的周向等距间隔布置,所述定位条板97卡置在定位槽12内,所述卡槽91的两端伸出转运带11的两侧;

在对沙虫加工之前,需要对沙虫进行清洗,将沙虫表面的沙粒清洗干净,而后需要将沙虫摆放在卡槽91内,利用滤水孔911将卡槽91内残存的水排出,避免水过多导致沙虫黏黏的问题;

当单元料架90的沙虫摆放好后,将单元料架90两端的定位条板97卡置在卡槽91内,从而实现对单元料架90上的固定,当单元料架90导送至沙虫翻口装置20位置处时,转运带11停止,启动沙虫翻口装置20实施对单元料架90上的沙虫的翻口作业。

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下面详细说明沙虫翻口装置20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所述沙虫翻口装置20包括设置在沙虫转运装置10的转运方向两侧的穿管21及翻口管22,所述穿管21及翻口管22管口水平且相对布置,所述穿管21及翻口管22平行间隔布置且与单元料架90的卡槽91的位置及数量对应,驱动机构驱动穿管21水平往复移动且与单元料架90的卡槽91构成插接或远离配合,动力机构驱动翻口管22与穿管21的管口构成插接或远离配合;

上述的穿管21设置在单元料架90的第一、第二夹臂921、922的卡槽91槽口端,切除装置80将沙袋切除后,沙虫的管状腔体的一端处在切开的状态,穿管21朝向卡槽91的槽口端导入,并且导入上述的第一、第二夹臂921、922的下端夹口内,从而使得穿管21导入沙虫的管状腔体的一端,直至使得穿管21穿透整个沙虫的管状腔体;

当穿管21穿入管状腔体内后,翻口管22水平移动并且与穿管21的管口插接,从而实现对沙虫的翻口操作,以使得沙虫的管状腔体外翻并导入至翻口管22与穿管21之间的间隙内,从而实现对沙虫的翻口作业;

上述的第一、第二夹臂921、922的夹口内设置有用于卡紧沙虫筒壁的倒刺,避免穿管21朝向卡槽91的一端槽口导入并且实施对沙虫的管状腔体的穿插而出现的移动问题,以确保将穿沙虫的管状腔体套设在穿管21上;

上述的第一、第二夹臂921、922的两端设置有导向弧形面,方便穿管21朝向卡槽91槽口导入时,确保穿管21的一端顺利的导入卡槽的91的插口内,从而使得穿管21导入切除沙袋的沙虫的管状腔体内。

为确保穿管21能够顺利的导入沙虫的开口端,所述穿管21的管口内滑动设置有插料杆23,所述插料杆23整体呈锥形且伸出穿管21的管口,所述插料杆23与卡槽91的一端槽口构成插接或远离配合;

该插料杆23为锥形,从而使得插料管23的一端尺寸较小,方便将插料杆23插入穿管21内,进而能够确保将杀虫的管状腔体套设在穿管21上,从而实现对沙虫的取料操作;

上述的插料杆23与穿管21的一端管口伸出或退回远离配合,当实施对沙虫的插接作业时,插料杆23伸出穿管21的一端管口,使得整个穿管21的管口端形成端头小的状态,以确保穿管21穿置在沙虫的管状腔体内,当翻口管22水平移动并且实施对套设在穿管21上的沙虫的翻口作业时,插料杆23的一端回退出穿管21的一端管口,从而使得插料杆23不影响翻口管22对沙虫的管状腔体的翻口操作,使得沙虫的管状腔体翻开并且导入穿管21与翻口管22之间的间隙内;

为避免穿管21管端对沙虫管状腔体的挤断,穿管21的管口与内壁之间圆弧过渡,该圆弧过渡面形成对沙虫管状腔体外翻的导向。

进一步地,所述翻口管22的管壁上设置有用于卡置沙虫腔体管口的倒刺221,所述倒刺221沿着翻口管22的管壁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

结合图19至图23所示,当翻口管22插值在穿管21的管腔内部后,翻开的沙虫管状腔体套设在翻口管22上,为确保沙虫外翻的管状腔体能够套设在翻口管22上,并且能够沿着翻口管22从穿管21上移出,上述的倒刺221能够将沙虫的管状腔体的内壁的刺穿,并且将沙虫的管状腔体从穿管21的管腔内移出,避免外翻的沙虫管状腔体停留在穿管21内。

优选地,所述翻口管22的管腔内滑动设置有触发杆24,所述触发杆24的一端与插料杆23的锥形头231抵靠或分离,所述触发杆24的一端与插料杆23的锥形头231抵靠时,所述触发杆24位于翻口管22的管腔内滑动且连动倒刺221凸伸出翻口管22的外管壁;

当翻口管22与穿管21构成插接配合时,翻口管22管腔内的触发杆24的杆端与插料杆23的锥形头231抵靠,从而使得触发杆24沿着翻口管22的管腔长度方向反向移动,进而联动倒刺221突出翻口管22的外管壁,进而利用倒刺221实现对套设在翻口管22外壁的固定,以确保将翻开的沙虫的管状腔体从穿管21的管腔内移出。

更进一步地,结合图19至图23中的放大图所示,所述触发杆24的另一端顺延有触发锥管241,所述触发锥管241的管口为小尺寸端,翻口管22的管壁上设置有开口222,所述开口222呈条形且两端所在的翻口管22外壁设置有避让槽2221,所述倒刺221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口2211,所述倒刺221的另一端设置有搭接板2212,所述卡接口2211卡置在开口222一端的避让槽2221内,所述搭接板2212卡置在开口222另一端的避让槽2221内,所述倒刺221伸入翻口管22的管腔内设置成导向圆弧面2213,所述导向圆弧面2213与触发锥管241外壁抵靠或分离;

触发杆24与插料杆23的锥形头231抵靠时,触发杆24沿着翻口管22的管腔长度方向反向移动,触发杆24反向移动时,触发杆24另一端的触发锥管241与伸入翻口管22的管腔年内的倒刺221的导向圆弧面2213抵靠,从而使得倒刺221上端凸伸出开口222,并且倒刺221与沙虫管状腔体的外壁抵靠,进而实现对沙虫的管状腔体的固定,翻口管22反向远离穿管21移动时,将沙虫的管状腔体从穿管21内带出;

上述的倒刺221的卡接口2211及搭接板2212分别卡设及搭设在避让槽2221上,触发杆24的触发锥管241与导向圆弧面2213抵靠时,倒刺221凸伸出避让槽2221,从而实现对套设在翻口管22外壁的沙虫管状腔体内壁的抵靠,以实现对沙虫管状腔体的固定;

上述的卡接口2211及搭接板2212分别卡设及搭设在避让槽2221上,从而实现对倒刺221的限位,避免倒刺221从开口222位置处移出;

当触发杆24位于翻口管22内滑动,并且朝向翻口管22的管口方向移动时,上述的倒刺221本身处在自由的姿态,外力或自身的重力使得倒刺221深入避让槽221内,以形成对沙虫筒状管体移出的避让;

上述的倒刺221的外表面设置凸起,以增大对沙虫管状腔体外壁的摩擦力,以确保将沙虫从穿管21内拖出。

更进一步地,所述翻口管22与穿管21管口插接端设置有导向圆环220,所述导向圆环220与插料杆23的锥形头231构成插接配合,所述导向圆环220的内径小于插料杆23的杆径,所述穿管21的管口外壁与内壁圆弧过渡;

上述的导向圆环220与沙虫的管状腔体的封闭端抵靠,并且导向圆环220表面圆滑过渡,避免导向圆环220将沙虫的表面划破;

而且插料杆23的锥形头231的端部延伸一端直杆段,以使得锥形头231的直杆段首先深入翻口管22的管口且与触发杆24的杆端抵靠,触发杆24沿着翻口管22反向移动,从而使得倒刺221凸伸出避让槽2221,实现对套设在翻口管22外壁的沙虫管状腔体内壁的固定,锥形头231的直杆段的长度设计长度以确保触发杆24反向移动,并且使得触发杆24的触发锥管241与导向圆弧面2213抵靠;

穿管21的管口外壁与内壁圆弧过渡,能够避免翻口管22实施对套设在穿管21外壁的沙虫的管状腔体外翻时导致的划破问题。

所述触发杆24设置成管状,所述沙虫顶出装置70包括滑动设置在触发杆24的管腔内的顶出杆71,所述顶出杆71的杆端设置成球形且伸出或缩回至翻口管22及触发锥管241的管口;

结合图19至图23的5种运动状态示意图,当沙虫的管状腔体外翻式套设在翻口管22外壁,并且回退至原始位置时,沙虫顶出装置70的顶出杆71伸出触发杆24,并且伸出翻口管22的管段,从而使得沙虫的封闭端(沙虫的头部)从翻口管22的管口伸出一段距离,方便后续的沙虫卸料装置实施对沙虫的封闭端的夹持,并且在翻口管22伸入穿管21的管腔内时,顶出杆71回退至翻口管22的管腔内,从而避免顶出杆71对翻口管22实施对沙虫管状腔体的外翻的干涉;

上述的顶出杆71的杆端设置成球形,使得顶出杆71的球形端与沙虫的封闭端抵靠,避免对沙虫的封闭端造成损伤,以及避免将沙虫的封闭端穿透。

进一步地,所述顶出杆71的一端伸出翻口管22的一端管口且固定在架体72上,所述翻口管22的一端管口内壁设置有限位环223,所述顶出杆71的杆端套设有复位弹簧73,所述复位弹簧73的两端分别与架体72及第一限位环223抵靠;

当翻口管22回退时,翻口管22的限位环223压缩复位弹簧73,从而使得固定的顶出杆71伸出翻口管22的管段,从而将沙虫的管状腔体的封闭端从翻口管22的管口顶出一端距离,并且翻口管22复位后,复位弹簧73弹性复位,使得顶出杆71又自由的回退至翻口管22的管腔内,避免顶出杆71对下一次翻口操作的干涉,因此该结构灵活性极强。

所述顶出杆71杆身上设置有限位圈711,所述触发锥管241的小尺寸端管口与限位圈711抵靠或分离;

由于上述的翻口管22回退倒原始位置后,并且压缩复位弹簧73的时,限位圈711与触发锥管241的小尺寸端管口抵靠,进而使得触发杆24沿着翻口管22向管口端滑动,使得触发锥管241的锥形管段与倒刺221的导向圆弧面2213远离,以使得倒刺221处在自由的状态,从而使得避免倒刺221对沙虫卸料的影响,避免将沙虫的管状腔体划伤,以及实现对倒刺221的复位。

具体地,结合图8至图10所示,所述穿管21的管端外壁固定在第一固定条板25上,所述第一固定条板25长度方向水平,所述插料杆23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条板26上,所述第二固定条板26与第一固定条板25平行且板面抵靠或分离,所述第一固定条板25上延伸设置有第一支撑板251,所述第二固定条板26上延伸设置有第二支撑板261,所述第二支撑板261上设置有导向杆262,所述导向杆262与平行且杆端伸出第一支撑板251,所述导向杆262伸出第一支撑板251的一端设置成“t”形,所述导向杆262上套设有支撑弹簧263,所述支撑弹簧26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251及第二支撑板261抵靠;

上述的插料杆23设置在第二固定条板26上,穿管21的管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条板25上,并且第一固定条板25与第二固定条板26之间设置有导向杆262,导向杆262上套设支撑弹簧263,利用支撑弹簧263的弹性支撑力使得插料杆23的杆端伸出穿管21的管口,当翻口管22穿入穿管21的管口内时,并且使得插料杆23的锥形头231与触发杆24的管口抵靠,在支撑弹簧263的弹性支撑力下,使得触发杆24反向移动,以使得倒刺221凸伸出翻口管22的外壁,并且插料杆继续移动,当触发杆24的小尺寸管端与限位圈711抵靠时,触发杆24位置锁死,从而压缩支撑弹簧263,进而使得插料杆23反向移动,以实现对沙虫的翻口操作;

当然,上述的支撑弹簧263的弹力不宜过大,能够使得联动触发杆24位于翻口管22内反向移动即可,避免支撑弹簧263的弹力过大导致的锥形头231与触发杆24的管端抵靠时导致沙虫封闭端压烂的问题。

优选地,结合图19至图23所示,实现上述的沙虫翻口装置20移动的驱动机构结构如下:

所述第一支撑板251的下板面设置有两组第一齿轮254,所述两组第一齿轮254分别啮合设置在第一支撑齿条255上,所述第一支撑齿条255与穿管21平行,其中一组第一齿轮254与驱动电机256连接,所述翻口管22的管端外壁固定在第一条板224上,所述架体72固定在第二条板712上,所述第一条板224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滑板225,所述支撑滑板225的下板面设置有两组第二齿轮226,所述两组第二齿轮226分别啮合设置在第二支撑齿条227,所述第二支撑齿条227与第一支撑齿条255平行,所述第一支撑齿条25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第二支撑轮257、258,所述第一、第二支撑轮257、258均为齿轮且上轮面高度高于第一支撑齿条255的上端面高度,所述第二支撑轮258的高度高于第一支撑轮257的高度,所述第一支撑轮257转动式设置在框架2571上,所述框架2571上设置有支撑竖杆2572,所述支撑竖杆2572的下端滑动设置在第一支撑齿条255的下板面上,所述支撑竖杆2572上套设有限位弹簧2573,所述限位弹簧2573上下端分别与框架2571及第一支撑齿条255抵靠,其中一组第二齿轮226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驱动带轮2261,所述第二支撑滚轮258的一端固定有第二驱动带轮2581,所述第二支撑齿条227上设置有过渡带轮2271,所述第一驱动带轮2261、第二驱动带轮2581及过渡带轮2271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齿条22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板,所述第二条板712固定在第二支撑齿条227上;

穿管21的管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条板25上,并且第一固定条板25上设置第一支撑板251,在第一支撑板251的下板面设置有两组第一齿轮254,第一齿轮254与第一支撑齿条255啮合,启动驱动电机256,使得第一齿轮254转动,从而连动穿管21、插料杆23及附件沿着第一支撑齿条255移动,从而实现对单元料架90上卡槽91内的沙虫的插接,使得沙虫套设在穿管21的管身上;

直至位于第一支撑板251前端的第一齿轮254滚动至第一支撑齿条255端部的第一、第二支撑轮257、258位置处,由于所述第一、第二支撑轮257、258均为齿轮且上轮面高度高于第一支撑齿条255的上端面高度,并且第一支撑轮257转动式设置在框架2571上,框架2571上设置有支撑竖杆2572,支撑竖杆2572的下端滑动设置在第一支撑齿条255的下板面上,支撑竖杆2572上套设有限位弹簧2573,从而使得第一支撑轮257下移压缩限位弹簧2573,使得第一齿轮254滚动至第一、第二支撑轮257、258之间,并且由于第二支撑轮258的高度高于第一支撑轮257的高度,从而使得第一齿轮254与第二支撑轮258啮合,第二支撑轮258转动的过程中,连动第二驱动带轮2581转动,从而通过同步带轮连动第一驱动带轮2261转动,进而使得支撑滑板225沿着第二支撑齿条227上移动,直至使得翻口管22与穿管21配合;

当第二齿轮226与第二支撑齿条227一端的限位板抵靠时,支撑滑板225停止移动,可在第二支撑齿条227一端的限位板上设置行程开关,此时驱动电机256反转,由于第一、第二支撑轮257、258实施对第一齿轮254限位,从而进一步连动第二支撑轮258反转,从而连动反转,进而使得支撑滑板225沿着第二支撑齿条227上反向移动,直至使得翻口管22与穿管21完全脱离;

当第二齿轮226与第二支撑齿条227另一端的限位板抵靠时,支撑滑板225反向移动至原始位,此时的第二齿轮226停止转动,从而使得第一齿轮254反向转动并且使得第一支撑轮257下移压缩限位弹簧2573,直至第一齿轮254滚动复位至第一支撑齿条255上,此时的第一支撑齿条255在无驱动力的作用下,顶出杆71的杆端套设的复位弹簧73弹性复位,使得翻口管22复位至原始位,具体参阅上述的翻口管22与顶出杆71之间的位置关系,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齿轮254反向转动并且使得第一支撑轮257下移压缩限位弹簧2573的动作的关键是使得第一支撑板251处在上下方向限位的姿态,在第一支撑板251的两侧设置限位滑轨,使得第一支撑板251的两侧卡置在限位滑轨内,限位滑轨水平,使得第一支撑板251沿着限位滑轨滑动,从而使得第一支撑板251的位置固定,进而能够使得第一支撑轮257下移压缩限位弹簧2573的动作实现,因此该驱动机构可采用一套动力机构,即可实现沙虫翻口装置20各种动作的实现。

进一步地,8至图10所示,所述切除装置80包括设置在转运带11一侧的切割刀盘81,所述切割刀盘81的盘面竖直且设置在穿管21的旁侧,所述切割刀盘81转动式设置在支架板82上,所述支架板82上延伸设置有限位板83,所述限位板83的一端高、一端低且靠近切割刀盘81的一端为高端,所述限位板83的延伸方向与穿管21平行,所述支架板82竖直设置有滑动导杆84,所述滑动导杆84滑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滑动导杆84上套设有弹簧85,所述弹簧85的上下端分别与支架板82与机架抵靠,所述第一固定条板25的一端转动式设置有驱动轮259,所述驱动轮259与限位板83的上板面抵靠;

当转运带11将单元料架90转运至切割装置80旁侧时,利用单元料架90旁侧的切割盘刀81实施对移动单元料架90一端凸伸出来的沙虫沙袋的切除,当转运带11转运至沙虫翻口装置20位置处时,转运带11停止,上述的动力机构驱动穿管21水平移动时,第一固定条板25的驱动轮259与限位板83的上板面抵靠,从而使得切割装置80的切割刀盘81的上盘缘高度低于单元料架90的两侧,从而避免切割装置80对沙虫翻口装置20的翻口操作产生的干涉。

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为方便实现对沙虫的卸料,结合图所述沙虫卸料装置60包括设置在翻口管22下方两侧的卸料履带61,所述卸料履带61与翻口管22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卸料履带61周向方向分别设置有弹性夹板62,两侧卸料履带61的弹性夹板62抵靠且构成夹持沙虫卸料装置60的沙虫头部的夹持口,两侧卸料履带61的上带面之间设置有第一楔形块63,所述第一楔形块63位于用于将两侧卸料履带61的弹性夹板62撑开且将沙虫的头部卡入夹持口内,两侧卸料履带61的下带面之间设置有第二楔形块64,所述第二楔形块64用于将两侧卸料履带61的弹性夹板62撑开且实施对沙虫的卸料;

当沙虫顶出装置70将沙虫的头部从翻口管22的管口端顶出一端距离,上述的两侧卸料履带61的弹性夹板62转动至翻口管22的管口端下方位置时,利用第一楔形块63使得两侧卸料履带61的弹性夹板62撑开,从而方便将垂吊的沙虫头部夹持并且从翻口管22捋掉,两侧卸料履带61继续转动,从而将捋下的沙虫转运至两侧卸料履带61的下方带面,在第二楔形块64的作用下,将两侧卸料履带61的弹性夹板62撑开且实施对沙虫的卸料;

结合图16至图18所示,所述卸料履带61的下方设置有接料履带65,所述接料履带65上设置有接料槽651,所述接料槽651设置在两侧卸料履带61的弹性夹板62形成的夹持口下方位置,所述接料履带65的出料端与焙干装置30的进料口衔接;

由于位于卸料履带61下方带面的沙虫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处在垂吊的姿态,利用接料履带65的接料槽651实施对沙虫的垂吊端的承接,接料履带65的持续转运过程中,从而使得沙虫平直的摆放在接料槽651内,从而实现实现对沙虫的捋料,确保沙虫处在平直的姿态,不仅可提高沙虫的焙干效率,而且还能使得沙虫干较为平直,避免沙虫处在打结弯曲的姿态导入焙干装置30内。

两侧卸料履带61的两封闭端分别设置有固定辊611及滑动辊612,所述滑动辊612滑动设置在驱动杆613上,所述驱动杆613上套设有夹紧弹簧614,所述夹紧弹簧614的两端分别与滑动辊612及固定辊611抵靠;

上述的夹紧弹簧614使得两侧卸料履带61的弹性夹板62处在夹紧的状态,确保能够将翻口管22上的沙虫捋下,并且转运至接料履带65的接料槽651内。

进一步地,所述焙干装置30包括设置在接料履带65的出料端设置有接料斜板31,所述接料斜板31的高端设置有赶料板311,所述赶料板311向上延伸伸入接料履带65出料端下方带面的接料槽651内且与槽底抵靠,所述接料斜板31的低端设置有焙干板32,所述焙干板32的上板面设置有焙干槽321,所述焙干槽321的槽底与接料斜板31的低端上板面平齐,所述接料斜板31上还设置有分割料板312,所述分割料板312平行间隔布置且构成沙虫的通道,所述通道与焙干槽321的上端槽口连通,振动机构驱动焙干板32振动,加热单元实施对接料履带65及焙干板32的加热;

接料履带65的接料槽651内导入有电加热丝,利用电加热丝实施对处在接料槽651内较为平直的沙虫的初步焙干,使得沙虫与接料槽651槽底接触的一侧表面硬化,从而实现对外翻沙虫的初步焙干;

而后导送至接料履带65的出料端位置,在赶料板311的作用下,将初步焙干的沙虫干铲落至接料斜板31上,并且导送至焙干板32的焙干槽321内,在振动机构的作用下,驱动焙干杆32振动,从而使得沙虫位于焙干槽321内处在翻动的状态,进而实现对沙虫的进一步焙干;

更进一步地,所述焙干板32倾斜布置且低端设置有分料板33,所述分料板33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分料槽331,所述分料槽331的槽口一端大、一端小布置,所述分料槽331的出料端为小尺寸端,所述分料槽331的出料端两侧均立式布置有限位板332,两侧限位板332之间的间隙构成焙干后沙虫的通道,所述两侧限位板332的通道出口与清洗装置40的进料口衔接;

当初步焙干的沙虫导送至焙干槽321内后,倾斜布置的焙干板32使得沙虫朝向低端抖动移动,直至移动至低端的分料板33的分料槽331内,由于分料槽331的槽口一端大、一端小布置,从而使得较为平直的沙虫干按照分料槽331长度方向排布,直至从两侧的限位板332形成的通道下落导出至清洗装置40内进行清洗;

更为优选地,所述焙干槽321的截面为大半圆形,所述焙干槽321的槽壁设置有拨料条322,所述拨料条322成条状且沿着拨料条322的槽底两侧布置,所述拨料条322沿着焙干槽321的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

上述的焙干槽321的截面为大半圆形,从而使得沙虫位于焙干槽321内来回往复的簸动,从而实现对沙虫的各个表面位置的焙干,并且避免沙虫从焙干槽321的槽口导出;

利用在焙干槽321内槽底两侧的拨料条322能够实现对沙虫的翻起,进而实现对沙虫的翻料,确保沙虫的各个位置能够与焙干槽321的槽底接触,确保对沙虫的焙干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接料履带65转动式设置在架体上,所述架体通过连接支架与焙干板32固定,所述焙干板32的下板面设置有滑动滚轮滚动式设置在轨道34上,所述轨道34水平且与接料履带65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焙干板32上铰接设置有摇臂323,所述摇臂323的一端与驱动盘324的偏心轴铰接,所述摇臂323两端的铰接轴水平且与接料履带65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驱动盘324的盘芯与驱动电机325的转轴连接;

接料履带65转动式设置在架体上,并且使得接料履带65与沙虫焙干装置30固定为一体,从而使得接料槽565与焙干板32同步转动;

上述的接料履带65的接料槽651宽度尽量设置宽一点,确保沙虫能够顺利的导入接料槽651内,并且焙干板32及接料履带65的左右振动幅度不宜过大,从而能够确保对沙虫的正常接料及卸料。

为提高对沙虫的焙干效率,所述焙干槽321的槽底设置有透气孔3211,所述焙干板32上方设置有集气罩35,所述集气罩35的开口指向焙干板32的上板面,所述集气罩35与抽风机的抽吸口连通;

配合焙干槽321的槽底设置的透气孔3211及集气罩35,能够快速将水汽抽出,提高对沙虫的焙干效率。

更进一步地,结合图13至图15所示,所述清洗装置40包括设置在焙干装置30出料口下方的导送带41,所述导送带41的带面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环形导槽42,所述导送带41设置在清洗槽43内,所述清洗槽43的槽口两侧设置有导向块432,所述导向块432两端圆弧过渡且下板面与导送带41的上带面抵靠,所述清洗槽43的槽口设置有安装板431,所述安装板431上设置有清洗头433,所述清洗头433的出水口竖直向下指向环形导槽42的槽口;

将焙干的沙虫从两侧限位板332的通道落入上述的导送带41上,并且导入环形导槽42内,导送带41循环转动时,导送至清洗槽43内,在导向块432的作用下,从而使得导送带41下压至清洗槽43的水面下方,利用上述的清洗头433喷出的压力水指向环形导槽42内的焙干的沙虫,从而将沙虫表面的沙粒冲掉,确保沙虫的清洁,从而确保后期沙虫干的品质。

所述导送带41的出料端带面水平,所述导送带41的出口下方设置有输送网带44,所述导送带41的出料端上方倾斜设置有冲水头45,所述冲水头45向输送网带44方向倾斜,所述冲水头45的出水口指向环形导槽42的槽口,所述输送网带44的下方设置有接水槽46,所述接水槽46倾斜且低端深入清洗槽43内;沿着环形导槽42的槽底周向方向设置有滤水孔421;

当清洗后的沙虫导送至导送带41的出料端,并且在倾斜布置的冲水头45作用下,将沙虫冲向输送网带44,从而使得沙虫落在输送网带44上,并且导送至烘干装置50的烘干仓内烘干,冲至输送网带44的水流落至接水槽46内,并且将水流引出至清洗槽43内,以实现对水流的循环利用,上述的冲水头45还可确保将沙虫卸下。

下面结合图19至图24所示,对整个系统对海鲜加工方法作简单的说明,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采收回来的沙虫表面的沙粒清洗干净;

步骤b、将清洗后的沙虫逐条放置在单元料架90的卡槽91内,使得沙虫的沙袋伸出卡槽91的一端;

步骤c、转动抬杆94,使得配重块93卡置在第一、第二夹臂921、922的上端开口内,以及使得压紧弧板95卡置在卡槽91内,并且将单元料架90放置在沙虫转运装置10的转运带11上,启动沙虫转运装置10,将装有沙虫的单元料架90转运至沙虫翻口装置20位置处;

步骤d、启动切除装置80的切割刀盘81,以实施对单元料架90上的沙虫的沙袋的切除;

步骤e、启动沙虫翻口装置20的驱动电机256,以连动穿管51伸入卡槽91内以使得插料杆23插入切除沙袋后的沙虫内,以使得沙虫套设在穿管51的上;

步骤f、翻口管22水平移动伸入卡槽91的另一端且深入穿管51的管芯内,以实现对沙虫的翻料作业;

步骤g、翻开的沙虫套设在翻口管22的外壁并且回退至原始位置,启动沙虫顶出装置70,使得沙虫的头部伸出翻口管22的一端,并且使得沙虫的头部向下垂吊,启动卸料装置60的卸料履带61,使得相邻卸料履带61的弹性夹板62实施对沙虫的头部的夹紧卸料;

步骤h、卸料装置60将翻开的沙虫转移至接料履带65的接料槽651上,以实施对沙虫的初步焙干,启动焙干装置30的振动机构,将初步焙干的沙虫导送至焙干装置30的焙干槽321内,以实施对沙虫的进一步焙干;

步骤i、将焙干的沙虫导送至清洗装置40的导送带41上,启动清洗头433向环形导槽42的槽口喷水,实施对焙干沙虫的清洗,将清洗后的沙虫导出至烘干装置50内,以实施对清洗后的沙虫的烘干;

步骤j、将烘干后的沙虫干进行真空包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