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炒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5946发布日期:2019-05-03 18:51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炒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式炒茶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大型炒茶机,无论是立式炒茶机还是卧式炒茶机,对于取出炒制完成的茶叶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人工或机械传动的方式使炒锅产生一定的倾斜才能将茶叶完全倒出,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取茶方便的卧式炒茶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式炒茶机,包括机壳和炒锅主体,所述炒锅主体为横置的锥台状锅体,所述炒锅主体的前端为开放状并固定有一锅盖,所述锅盖上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上扣合有一透气盖,所述透气盖上固定有一纱网,所述炒锅主体的后端设置有一转轴,所述转轴上同轴设置有一圆柱齿轮,所述机壳的前端为开放状,所述机壳内设有一连接台以及一与所述炒锅主体形状相对应的加热环,所述炒锅主体插入在所述机壳内且所述转轴的后端与所述连接台相连接,所述炒锅主体前端与所述机壳的连接处、所述转轴与所述连接台的连接处还设有轴承,所述转轴下方的机壳内还设有一驱动电机以及一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相连接的变速箱,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上还固定有一传动齿盘,所述传动齿盘与所述圆柱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偏心设置于所述锅盖上。

进一步地,所述炒锅主体的前端设有固定扣,所述锅盖的外周设有与所述固定扣相对应的固定爪,所述锅盖通过固定爪扣合于所述炒锅主体的开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透气盖螺接在所述通孔上。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顶部还设有一控制台,所述控制台上设有调速按钮和调温按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横置的锥台状锅体,炒制完成后,打开锅盖,茶叶即随锅体的内壁滑向炒锅主体外,取茶方便;放茶时,只需拧下透气盖即可向炒锅内倾倒茶叶。

另外,本实用新型将驱动电机、变速箱内置于机壳内,有效利用机壳内部空间,同时还可防止粉尘进入电机或变速箱对其造成损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卧式炒茶机,包括机壳1和炒锅主体2,所述炒锅主体2为横置的锥台状锅体,所述炒锅主体2的前端为开放状并固定有一锅盖3,所述锅盖3上开设有一通孔4,所述通孔4上扣合有一透气盖5,所述透气盖5上固定有一纱网6,所述炒锅主体2的后端设置有一转轴7,所述转轴7上同轴设置有一圆柱齿轮8,所述机壳1的前端为开放状,所述机壳1内设有一连接台9以及一与所述炒锅主体2形状相对应的加热环10,所述炒锅主体2插入在所述机壳1内且所述转轴7的后端与所述连接台9相连接,所述炒锅主体2前端与所述机壳1的连接处、所述转轴7与所述连接台9的连接处还设有轴承,所述转轴7下方的机壳1内还设有一驱动电机11以及一与所述驱动电机11输出轴相连接的变速箱12,所述变速箱12的输出轴上还固定有一传动齿盘13,所述传动齿盘13与所述圆柱齿轮8相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4偏心设置于所述锅盖3上。

进一步地,所述炒锅主体2的前端设有固定扣,所述锅盖3的外周设有与所述固定扣相对应的固定爪,所述锅盖3通过固定爪扣合于所述炒锅主体2的开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透气盖5螺接在所述通孔4上。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1顶部还设有一控制台14,所述控制台14上设有调速按钮和调温按钮。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