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酿造工艺的蒸煮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39028发布日期:2019-07-24 08:5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酿造工艺的蒸煮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酿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酿造工艺的蒸煮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酿造工艺的蒸煮设备包括上端为开口结构的、圆筒状的盛米桶,以及用于密封盛米桶上端开口的密封盖,在蒸煮时利用输送管将蒸汽输送到盛米桶内。

在蒸煮过程中,蒸汽很容易散失,导致加热效率降低,延缓蒸煮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酿造工艺的蒸煮设备,可集中加热,使得蒸煮效率大大得到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酿造工艺的蒸煮设备,包括上端为开口结构的、圆筒状的盛米桶,以及用于密封盛米桶上端开口的密封盖,还包含锅炉、送气管路、灶体;

所述灶体设有上端为开口结构的、横截面为圆形的内加热腔,所述灶体上端设有圆形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径大于内加热腔,且所述定位槽与内加热腔相连通;

所述定位槽中放置有可柔性变形的圈式气密垫,所述盛米桶放置在圈式气密垫上,并且所述盛米桶底板和圈式气密垫一起密封内加热腔的上端开口;

所述送气管路横向布置且穿入灶体的内加热腔,且所述送气管路的进气端与锅炉的蒸汽出口相连通,所述送气管路的出气端处于灶体的内加热腔中,且送气管路的出气端设置为若干朝上布置的出气口,所述若干出气口排列有两圈,每一圈均水平环向阵列布置且均匀分布,且两圈出气口的环形阵列圆心处于盛米桶的轴线上;

所述盛米桶的底板上密布有多个透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送气管路包括接引管、主管、副管,所述主管处于灶体的内加热腔中,所述副管设有一对且均与主管相连通,所述主管、副管均水平延伸,两个副管以主管的轴线为准对称布置,且两个副管的轴线均与主管的轴线垂直相交,所述主管和两个副管均布置出气口,所述接引管的进气端与锅炉的蒸汽出口相接且相互连通,所述接引管的出气端与主管的进气端相接且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圈式气密垫包括密闭式结构的外密封层,所述外密封层形成一个空腔,并且所述外密封层的空腔中填充有内填充物。

进一步地,所述盛米桶的底板上侧覆盖有透气底垫,所述透气底垫为筛网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集中加热,使得蒸煮效率大大得到提升;蒸煮时,锅炉产生蒸汽,蒸汽依次通过接引管、主管、副管,蒸汽最终通过出气口而出,由于出气口朝上布置,因此,热气能够上升并透过透气孔、透气底垫,其中,圈式气密垫起到了密封作用,使得蒸汽不能溢出,从而驱使蒸汽集中进入盛米桶内,减少蒸汽的散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布局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其中,1锅炉,2接引管,3主管,4副管,5出气口,6灶体,6a内加热腔,6b定位槽,7圈式气密垫,7a外密封层,7b内填充物,8盛米桶,8a透气孔,9透气底垫,10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酿造工艺的蒸煮设备,包括上端为开口结构的、圆筒状的盛米桶8,以及用于密封盛米桶8上端开口的密封盖10,还包含锅炉1、送气管路、灶体6。

上述灶体6设有上端为开口结构的、横截面为圆形的内加热腔6a,灶体6上端设有圆形的定位槽6b,定位槽6b的内径大于内加热腔6a,且定位槽6b与内加热腔6a相连通。

上述定位槽6b中放置有可柔性变形的圈式气密垫7,盛米桶8放置在圈式气密垫7上,并且盛米桶8底板和圈式气密垫7一起密封内加热腔6a的上端开口。

上述送气管路横向布置且穿入灶体6的内加热腔6a,且送气管路的进气端与锅炉1的蒸汽出口相连通,送气管路的出气端处于灶体6的内加热腔6a中,且送气管路的出气端设置为若干朝上布置的出气口5,若干出气口5排列有两圈,每一圈均水平环向阵列布置且均匀分布,且两圈出气口5的环形阵列圆心处于盛米桶8的轴线上。

上述盛米桶8的底板上密布有多个透气孔8a。

上述送气管路包括接引管2、主管3、副管4,主管3处于灶体6的内加热腔6a中,副管4设有一对且均与主管3相连通,主管3、副管4均水平延伸,两个副管4以主管3的轴线为准对称布置,且两个副管4的轴线均与主管3的轴线垂直相交,主管3和两个副管4均布置出气口5,接引管2的进气端与锅炉1的蒸汽出口相接且相互连通,接引管2的出气端与主管3的进气端相接且相互连通。

上述圈式气密垫7包括密闭式结构的外密封层7a,外密封层7a形成一个空腔,并且外密封层7a的空腔中填充有内填充物7b。

上述盛米桶8的底板上侧覆盖有透气底垫9,透气底垫9为筛网状结构。

蒸煮时,锅炉1产生蒸汽,蒸汽依次通过接引管2、主管3、副管4,蒸汽最终通过出气口5而出,由于出气口5朝上布置,因此,蒸汽能够上升并透过透气孔8a、透气底垫9进入盛米桶8内,其中,圈式气密垫7起到了密封作用,使得蒸汽不能溢出,从而驱使蒸汽集中进入盛米桶8内,减少蒸汽的散失。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