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食同源蒲公英红茶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45521发布日期:2019-11-15 23:28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的加工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药食同源蒲公英红茶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是菊科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蒲公草、黄花地丁、黄花三七、婆婆丁等,有多种同属植物均可入药,统称为药用蒲公英(taraxacumofficinade)。蒲公英原产欧洲,分步极广,全世界约2000余种,我国约70种及1个变种,至少27种中药材蒲公英来源于本属,资源丰富。中医传统上认为蒲公英为“解热凉血之药”,“至贱而有大功”。其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常用于乳痛、肺痛、肠痛、痄腮、瘰病、疗疮肿毒、目赤、咽痛、温热黄疸、热淋涩痛、蛇虫咬伤等症,民间也作食用。国家卫生部将蒲公英列入第三批药食兼用资源目录。蒲公英的营养价值:蒲公英的可食率高达84%,营养价值丰富。据测定,每100g蒲公英可食用部位含水分84g,蛋白质4.8g,脂肪1.1g,碳水化合物11g,粗纤维2.1g,灰分3.1g,能量205.02kj,钙216mg,磷115mg,铁量高达12.4mg,胡萝卜素7.35mg、维生素b10.13mg尼克酸1.9mg、维生素c47mg,以及天冬氨酸1073.2mg,甘氨酸466.0mg,丙氨酸502.0mg,苏氨酸709.9mg,丝氨酸381.8mg,谷氨酸1073.2mg,胱氨酸40.2mg,精氨酸550.6mg,脯氨酸526.5mg,酪氨酸325.6mg,苯丙酸498.4mg,赖氨酸325.6mg,组氨酸180.9mg。可见,蒲公英中各种营养素含量都很高且比较均衡,尤其高铁、磷、钙等矿物元素及维生素、必需氨基酸含量及低热量最突出。蒲公英中的化学成分:蒲公英的花和叶中含木樨草素甲醚、棕榈油酸、茉莉酮酸。全草中含有蒲公英甾醇、皂苷、蒲公英苦素、胆碱、菊糖、葡萄糖、果胶、肌醇、咖啡酸、绿原酸、以及微量元素等。根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萜醇、蒲公英醇、伪蒲公英甾醇、豆甾醇、皂苷、亚油酸、果胶、树脂。花中含有四萜色素。蒲公英同属植物中均含有多种成分。主要有胡萝卜素类、三萜类、甾醇类、黄酮类。倍半萜内酯类、咖啡酸、绿原酸、挥发油、香豆素类、酚酸类、脂肪酸、胆碱、果糖、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蒲公英的生理功能:(1)广谱抗菌作用,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杀菌作用。(2)抗内毒素作用、(3)抗损伤作用、(4)抗肿瘤作用、(5)免疫调节作用、(6)抗氧化自由基作用、(7)保肝利胆作用。中医临床常适用于疗疮肿毒、乳痛、瘰沥目赤、咽痛、肺痛、肠痛、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症侯。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需求,越来越多的植物性药材被开发利用,尤其是具有营养和保健功效的药食两用植物不断被深层次的开发利用,给人们提供更多的方便的食用方法,结合我国人民喜好饮茶的习惯,各种保健茶也应运而生,以药食兼用资源的蒲公英制作的茶产品,也已被大众广泛的接受和饮用。如现有技术cn107581317a公开的一种蒲公英红茶,由蒲公英红茶与红茶按重量比为1:0.25-1的比例混合均匀后,置于电热烘烤箱内,在温度为105℃条件下,烘烤15min后,取出放冷至室温,经定量分装、抽真空包装加工而成;其中蒲公英红茶是以蒲公英嫩叶为原料,由以下方法制得:(1)选择当年3-5月生长,未开花前,且无农药污染,无病虫害的新鲜蒲公英嫩叶;(2)将采摘到的新鲜蒲公英嫩叶及时迅速摊放于室内萎凋架进行自然萎凋;所述萎凋架分设8-10层,每层间距25cm,每层铺设一竹篾编织成的萎凋帘,萎凋条件要求每层摊叶厚为5-10cm,萎凋室门口置有大功率电风扇送风,萎凋室窗口装有大功率排风扇排风,加速水分蒸发;萎凋室内温度在26-28℃,萎凋时间为22-32小时,使蒲公英叶含水量降至58%-63%,结束萎凋;(3)将萎凋后的蒲公英叶切成宽0.25-0.4cm、长0.5-0.8cm的叶丝;(4)将切好的叶丝用干净的搓板揉搓或用手搓揉,使叶丝大致卷曲,待叶汁溢出黏附在叶面上,手搓有润滑感时,再将叶团抖松;(5)将抖松后的叶丝摊放入不锈钢发酵盘内,料厚10-15cm,然后覆盖一层湿布,送入发酵室发酵架上,在室内温度30-33℃、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发酵1.5-2小时,待茶丝由绿变黄绿再呈现绿黄色为止;(6)取出发酵后的茶丝,待冷却至室温时,再采用搓板搓揉,使茶丝揉捻成条索状,手握有叶汁外溢,松手后握团不松散,茶丝局部发红即可;(7)将搓揉后的茶条再置入发酵盘内,料厚15-20cm,盘口盖上一层湿布,送入发酵室发酵架上,在室内温度26-28℃、相对湿度85-92%条件下,发酵1-1.5小时,使叶色开始变成红色时即可;(8)将发酵好的蒲公英茶条进行干燥,其干燥方法为第一次将茶条摊料厚度为3-5cm、温度为105℃条件下干燥18-25min,使茶条含水量为20-25%,取出摊晾1小时,然后二次将茶条摊料厚度为3-4cm、温度为90-95℃条件下干燥35-50min,使茶条的含水量为5%-6%;(9)将干燥后的茶条取出放冷至室温后,筛去茶条中细末,即得蒲公英红茶。本发明克服了利用高温炒制蒲公英红茶的不足,其产品冲泡后茶汤清澈透明、气味清香,无异味,增添了人们对蒲公英茶的喜饮性。本发明利用蒲公英红茶与市售红茶配比制得的蒲公英红茶,不仅能满足人们对蒲公英的功效需求,同时也为喜好饮用红茶的人们同时得益于红茶的品味和效果,给人们增添了对饮茶更多的选择。但是由于蒲公英性寒,即使与红茶复配,对于虚寒体阴者的人来说也不宜饮用的。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食同源蒲公英红茶及其加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蒲公英红茶对虚寒体阴者不适用的问题。本发明的一种药食同源蒲公英红茶,原料包括蒲公英、红茶、人参和五倍子,按照重量份数蒲公英100份计,红茶50~80份、人参10~17份、五倍子2~6份,其中上述原料均为鲜品。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药食同源蒲公英红茶,原料包括人参、五倍子、蒲公英和红茶在传统蒲公英红茶的基础上加入了人参和五倍子,其中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五倍子性味归经: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功效:敛肺;止汗;涩肠;固精;止血;解毒。主治:肺虚久咳;自汗盗汗;久痢久泻;脱肛;遗精;白浊;各种出血;痈肿疮疖。利用人参、五倍子和红茶的组合,可以中和蒲公英寒性的药性,同时饮用方便,既保持了红茶的暖香,同时兼有人参和五倍子的药香,降低了蒲公英的苦寒,红茶消脂解腻,蒲公英助消化,同时配以人参和五倍子暖身,药食同源,还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保健作用显著,即使是虚寒体阴者也能饮用。另外泡饮时最好装入纱布袋中,如果觉得味苦还可以加入甜菊叶干品进行调味,优选方案一、按照蒲公英100份计,红茶60~80份、人参13~17份、五倍子5~6份。优选方案二、按照蒲公英100份计,红茶70~80份、人参15~17份、五倍子5~6份。优选方案三、按照蒲公英100份计,红茶75份、人参17份、五倍子5份。其中,所述100份蒲公英包括85~90份的蒲公英地上部分和10~15份的蒲公英地下部分。上述比例为本发明药食同源蒲公英红茶的较佳比例。蒲公英地上部分包括茎、花和叶,蒲公英地下部分主要是根部。一种药食同源蒲公英红茶的加工方法,将蒲公英、人参和五倍子混合后切碎,低温长时烘干后与加工好的红茶复配在一起即可,所述低温长时烘干的条件为,烘干温度45±2℃,时间20~30小时。。即蒲公英、人参和五倍子混合后在一起加工,之后在与单独加工的红茶复配既得,蒲公英、人参和五倍子的烘干过程为低温长时烘干。另一种药食同源蒲公英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将蒲公英地上部分切丝后与红茶混合按照萎凋工序、揉捻工序、发酵工序、初烘工序、摊凉工序、炒干工序和提香工序依次加工,在揉捻工序和发酵工序时将人参、五倍子和蒲公英地下部分粉碎后制浆,喷洒在揉捻或者发酵的叶片上,发酵完成后继续其余工序,得到药食同源蒲公英红茶。再一种药食同源蒲公英红茶的加工方法,将红茶与蒲公英地上部分切丝分别按照萎凋工序、揉捻工序、发酵工序、初烘工序、炒干工序和提香工序依次加工,其中红茶和蒲公英在揉捻工序和发酵工序时将人参、五倍子和蒲公英地下部分粉碎后制浆,喷洒在揉捻或者发酵的叶片上,发酵完成后继续其余工序,之后将加工好的蒲公英和红茶复配得到药食同源蒲公英红茶。上述两种方法都是需要将蒲公英按照红茶的加工工艺进行加工,区别仅在于红茶与蒲公英混合不混合,上述方法在揉捻的时候必须将人参、五倍子和蒲公英地下部分粉碎后制浆,喷洒在揉捻或者发酵的叶片上,原料融合使药性充分中和。又一种药食同源蒲公英红茶的加工方法,将红茶与蒲公英分别按照萎凋工序、揉捻工序、发酵工序、初烘工序、炒干工序和提香工序依次加工,将人参和五倍子烘干后与上述工序制备的蒲公英和红茶复配即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药食同源蒲公英红茶的加工方法,选取100份的蒲公英,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开,其中85~90份为蒲公英地上部分,10~15份为蒲公英地下部分,红茶75份、人参17份、五倍子5份。加工方法:将蒲公英、人参和五倍子混合后切碎,45℃下烘干20~30小时,将烘干好的成品与加工好的红茶复配在一起即可,可以自行加工红茶也可以购买市售的红茶。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原料组成和配比是一样的,唯一区别是:加工方法:将蒲公英地上部分切丝后与红茶混合得到茶鲜叶备用,将人参、五倍子和蒲公英地下部分清洗干净后粉碎制浆加水稀释得到混合液备用,萎调时:将鲜茶叶摊平铺放在萎凋槽上进行萎凋,直至含水量为65%、青叶气味基本消失,之后将茶鲜叶放于光照强度、通风扣强室外中晾晒至叶面无光、叶质松软并具有青香味,再移入室内阴凉处,至含水量为55%;揉捻时:将萎调完成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揉捻,每隔10min喷洒一次混合液,揉捻时间为1.5小时;发酵时:在密闭的发酵室内进行发酵,揉捻叶的堆积厚度为20~30cm,开始堆积时,每10cm厚喷洒一次混合液,之后每2小时翻动一次,每次喷洒混合液,用锅炉产生热蒸汽并将热蒸汽喷入发酵室内,使发酵室内的温度控制在35±2℃,相对湿度控制在90~100%,发酵6小时;烘干时:将发酵完成后的茶叶进行烘干,放置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时间为30分钟,并且在110℃的条件下进行;提香时,用体香机对烘干后的茶叶进行提香,温度控制为80~90℃,提香时间为2小时,得到药食同源蒲公英红茶。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原料组成和配比是一样的,唯一区别是:加工方法:将蒲公英地上部分切丝后备用,红茶取鲜叶备用,将人参、五倍子和蒲公英地下部分清洗干净后粉碎制浆加水稀释得到混合液备用,将切丝后的蒲公英或者红茶鲜叶单独加工,具体为萎调时:摊平铺放在萎凋槽上进行萎凋,直至含水量为65%、青叶气味基本消失,之后将茶鲜叶放于光照强度、通风扣强室外中晾晒至叶面无光、叶质松软并具有青香味,再移入室内阴凉处,至含水量为55%;揉捻时:将萎调完成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揉捻,每隔10min钟喷洒一次混合液,揉捻时间为1.5小时;发酵时:在密闭的发酵室内进行发酵,揉捻叶的堆积厚度为20~30cm,开始堆积时,每10cm厚喷洒一次混合液,之后每2小时翻动一次,每次喷洒混合液,用锅炉产生热蒸汽并将热蒸汽喷入发酵室内,使发酵室内的温度控制在35±2℃,相对湿度控制在90~100%,发酵6小时;烘干时:将发酵完成后的茶叶进行烘干,放置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时间为30分钟,并且在110℃的条件下进行;提香时,用体香机对烘干后的茶叶进行提香,温度控制为80~90℃,提香时间为2小时,将分别得到的蒲公英成品和红茶成品复配在一起得到药食同源蒲公英红茶。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原料组成和配比是一样的,唯一区别是:加工方法:将蒲公英地上部分和蒲公英地下部分切丝后备用,红茶取鲜叶备用,将人参和五倍子清洗干净后在45℃下烘干20~30小时备用,蒲公英和红茶的加工具体为:萎调时:摊平铺放在萎凋槽上进行萎凋,直至含水量为65%、青叶气味基本消失,之后将茶鲜叶放于光照强度、通风扣强室外中晾晒至叶面无光、叶质松软并具有青香味,再移入室内阴凉处,至含水量为55%;揉捻时:将萎调完成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揉捻,揉捻时间为1.5小时;发酵时:在密闭的发酵室内进行发酵,揉捻叶的堆积厚度为20~30cm,用锅炉产生热蒸汽并将热蒸汽喷入发酵室内,使发酵室内的温度控制在35±2℃,相对湿度控制在90~100%,发酵6小时;烘干时:将发酵完成后的茶叶进行烘干,放置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时间为30分钟,并且在110℃的条件下进行;提香时,用体香机对烘干后的茶叶进行提香,温度控制为80~90℃,提香时间为2小时,将分别得到的蒲公英成品和红茶成品与烘干后的人参和五倍子成品复配在一起得到药食同源蒲公英红茶。实施例5~7的原料配比不同,按照实施例2的加工方法加工,实施例8~10分别与实施例5~实施例7的原料配比相同,按照实施例3的加工方法加工,具体的原料配比为。蒲公英(份)红茶(份)人参(份)五倍子(份)实施例510050102实施例610060156实施例710080175实施例810050102实施例910060156实施例1010080175上述1份为10kg。将实施例1~10制成袋泡茶,给257名消费者饮用,一个月后回访,其中有39名消费者未坚持饮用,218名消费者长期饮用,在这218名消费者中,有195名表示实施例1的口感较佳,每种袋泡茶都具有清热去火,养胃温中,补气益血的效果,其中有53人为虚寒体阴者,饮用后均无不适感。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了一些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无替换其中的技术点,尤其是,只要不存在技术冲突,本发明所纰漏的各种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一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在本发明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行的描述仅仅是处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且包括落入权利要求。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