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蜡螟幼虫诱导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760108发布日期:2021-01-29 18:35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蜡螟幼虫诱导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属于大蜡螟幼虫诱导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大蜡螟幼虫诱导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特有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中蜂产业已成为山区脱贫攻坚的特色效益产业。蜂群内巢脾上储存的营养物质如蜂蜜、花粉以及蜂蜡,易吸引蜜蜂敌害,特别是规模化中蜂蜂场。
[0003]
在西南地区,大蜡螟是中蜂的主要敌害,其幼虫在巢脾上取食,造成大量蜂蛹死亡。对于大蜡螟幼虫的防治,国外主要采用生物防治方法,通过茧蜂、线虫和苏云金芽胞杆菌等寄生性天敌防治大蜡螟,这些生物防制剂对大蜡螟有较强的毒性。国内主要靠特殊管理技术来防治大蜡螟幼虫,如勤换新脾,蜂机具勤消毒,蜂箱勤打扫卫生等,或者用硫磺、醋酸和甲酸熏蒸。目前,通过使用诱导剂观察蜂群的病害变化情况,引诱剂最早30d见效,一般需要60d蜂群能被治愈。这样引诱时间长,蜂群不能及时治愈,错过花期、错过生产,减少收益,增加养殖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蜡螟幼虫诱导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诱导剂引诱时间长增加养殖成本的问题。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蜡螟幼虫诱导剂,包括酯类原料、糖类原料、蛋白质原料、其它类原料;其它类原料包括蜡渣、塑料或糠麸;酯类原料30-90份,糖类原料30-80份,蛋白质原料50-100份,其它类原料0.01-40份。
[0006]
进一步,酯类原料包括鲜巢脾和/或老巢脾。
[0007]
进一步,糖类原料包括蜂蜜、葡萄糖和/或蔗糖。
[0008]
进一步,蛋白质原料包括花粉、大豆粉和/或奶粉。
[0009]
进一步,一种大蜡螟幼虫诱导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
(1)将鲜巢脾和/或老巢脾、蜡渣、花粉粉粹后混匀成混合料,将蜂蜜溶化好倒入混合料中,边倒边搅拌,拌均后装入密闭容器内备用;
[0011]
(2)取奶粉、面粉、酵母粉、麦麸和玉米粉混合成干饲料,将蜂蜡放于蜂蜜中,加热蜂蜡融化成液体,再倒入事先混匀的干饲料中,快速搅拌,直至颗粒均匀细小,最后加入甘油并搅匀,装入密闭容器内备用;
[0012]
(3)取蜂王王台茧衣l份、蜂蛹4份浸入20份食用酒精中,加温到60℃,保温5h后,常温下放置3~6d,40目筛过滤,得到提取液装瓶密封备用;用蜜盖蜡和王台蜡制取纯蜂蜡;将纯蜂蜡初步敲碎,放入冰柜中冷冻24h,取出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40目筛;将提取液均匀地喷洒到粉碎蜂蜡中,装入密闭容器内备用。
[0013]
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
[0014]
(1)本方案主要针对大蜡螟幼虫在蜂箱内的食物嗜性,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引诱剂,在室内对大蜡螟刚孵化幼虫进行食物引诱试验,筛选对大蜡螟幼虫诱导效果好的引诱剂。
[0015]
(2)本方案通过发明人多次试验,筛选出了食物引诱剂,达到引诱大蜡螟幼虫的效果,减少大蜡螟幼虫对蜂群受害为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
实施例基本如下所示,一种大蜡螟幼虫诱导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
(1)将鲜巢脾和/或老巢脾、蜡渣、花粉粉粹后混匀成混合料,将蜂蜜溶化好倒入混合料中,边倒边搅拌,拌均后装入密闭容器内备用;
[0019]
(2)取奶粉、面粉、酵母粉、麦麸和玉米粉混合成干饲料,将蜂蜡放于蜂蜜中,加热蜂蜡融化成液体,再倒入事先混匀的干饲料中,快速搅拌,直至颗粒均匀细小,最后加入甘油并搅匀,装入密闭容器内备用;
[0020]
(3)取蜂王王台茧衣l份、蜂蛹4份浸入20份食用酒精中,加温到60℃,保温5h后,常温下放置3~6d,40目筛过滤,得到提取液装瓶密封备用;用蜜盖蜡和王台蜡制取纯蜂蜡;将纯蜂蜡初步敲碎,放入冰柜中冷冻24h,取出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至40目;将提取液均匀地喷洒到粉碎蜂蜡中,装入密闭容器内备用;
[0021]
本方案中,通过以下内容测试诱导剂的性能。
[0022]
本方案采用的材料与方法:试验在实验室进行,试验期间室内平均温度28
±
2℃,相对湿度为80
±
5%。人工气候箱设置温度为32
±
2℃,湿度为65
±
5%。
[0023]
试验用引诱剂原料:
[0024]
本方案中的试验虫源为:大蜡螟幼虫引诱剂组方由两种酯类原料:鲜巢脾和老巢脾;三种糖类原料:蜂蜜、葡萄糖和蔗糖;三种蛋白质原料:花粉、大豆粉和奶粉和三种其它类原料:蜡渣、塑料和糠麸组成。
[0025]
鲜巢脾(使用1年内巢脾),老巢脾(使用的2年或2年以上的巢脾),中蜂蜂蜜,蜡渣,均由重庆市畜牧科学院中蜂试验蜂场提供。葡萄糖,蔗糖,西蜂油菜花粉,膨化大豆粉及成人奶粉市场购买。
[0026]
试验对照组的原料选取老巢脾、花粉、糠麸、塑料,及王台茧衣、蜂蛹和蜜盖蜡由重庆市畜牧科学院中蜂试验蜂场提供;食品级酵母粉、面粉、玉米粉、酒精,饲料级麦麸、甘油,市场购买。
[0027]
本方案中引诱剂组方设计:
[0028]
将引诱剂组方的酯类、能量、蛋白和其它四种类原料,按每个类别设为一个因素,每个因素设置6个不同水平(谢和芳,2013;刘安芳,2013),采用均匀设计法对这四因素六水平试验进行设计,用u6(64)均匀设计表设计得到的6个试验处理见表1。诱导剂筛选试验分初筛和终筛。
[0029]
表1 初筛引诱剂组方的u6(64)均匀设计试验处理(单位:g)
[0030][0031]
表2对照引诱剂组方
[0032][0033][0034]
制料方法
[0035]
1号料和6号料:将粉粹好的巢脾、蜡渣、花粉混匀后,将溶化好的蜂蜜倒入混合料中,边倒边搅匀,装入密闭容器内备用。同步骤(1)。
[0036]
2-5号和9号料:将各种粉粹好的原料按表2进行配制,并混匀装入密闭容器内备用。
[0037]
7号料:将奶粉、面粉、酵母粉、麦麸和玉米粉混匀,蜂蜡放于蜂蜜中,加热蜂蜡使之融化成液体,再迅速倒入事先混匀的干饲料中,快速搅拌,直至颗粒均匀细小,最后加入甘油并搅匀,装入密闭容器内备用。同步骤(2)。
[0038]
8号料:取蜂王王台茧衣l份、蜂蛹4份浸入20份食用酒精中,加温到60℃,保温5h后,常温下放置3~6d,过滤40目,得到提取液装瓶密封备用。用蜜盖蜡和王台蜡制取纯蜂蜡。将纯蜂蜡初步敲碎,放入冰柜中冷冻24h,取出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40目筛,或不经冷冻直接将纯蜂蜡制成薄片。将提取液均匀地喷洒到粉碎蜂蜡中,装入密闭容器内备用。同步骤(3)。
[0039]
试验虫源:大蜡螟成虫在3cm2薄木块上产卵形成的卵片,每块木块有卵100粒左右。卵片由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实验室提供。
[0040]
试验方法:引诱剂的筛选试验分初选和终选。初选时,每3种引诱剂为一组,置于一个自制昆虫饲养杯中,9种引诱剂分3杯,选出有较多存活幼虫的引诱剂,重复3次。然后将初选得到的引诱剂重新组合进行终选试验,重复3次,从中选出引诱大蜡螟幼虫数量最多的引诱剂为最佳引诱剂。
[0041]
初选引诱剂试验:取3个大蜡螟幼虫饲养杯,每个杯内底部靠边隔开放置三种不同的引诱剂,取出3cm2的木块卵片,置于杯底中部,然后将大蜡螟幼虫饲养杯置于温度为32℃、相对湿度为6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至卵完全孵化成幼虫,幼虫寻找食物时会向杯内的引诱剂食物堆里取食并扎营,最后用10倍放大镜检查每种引诱剂内是否有大蜡螟幼虫,将引诱剂内扎营的大蜡螟幼虫判定为引诱成功的幼虫,而引诱剂内没有扎营的大蜡螟幼虫则判定为引诱失败,实验观察3天左右。试验重复3次。
[0042]
终选引诱剂试验:将初选试验中每个自制昆虫饲养杯内吸引幼虫数较多的引诱剂重组进行终选试验。取1个自制昆虫饲养杯,将初选到的3种较优秀的引诱剂隔开靠边置于杯底部,将欲孵化的卵片置于杯中央,按照初选大蜡螟幼虫的培养方法进行培养,置于32℃、相对湿度为65%的恒温培养箱中,从大蜡螟卵全部孵出幼虫静置5h后开始观察,每隔12h计数一次约至132h,在10倍放大镜下对每种引诱剂下面的幼虫数进行计数,试验重复3次。以引诱剂内扎营的大蜡螟幼虫数量占饲养杯里大蜡螟总幼虫数的百分比大小来判断引诱剂优劣。
[0043]
大蜡螟幼虫引诱率:首先用放大镜对准透明的自制昆虫饲养杯杯底,计数每种引诱剂下的幼虫数,然后计算出每个饲养杯内引诱的大蜡螟幼虫总数。
[0044]
大蜡螟幼虫引诱率为每种引诱剂内吸引大蜡螟幼虫数占该饲养杯内存活大蜡螟幼虫总数的百分率。
[0045]
引诱剂的营养成分分析:将配置的大蜡螟幼虫引诱剂送至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饲料检测中心进行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和ph测定。送检指标和检测依据为:水分依据国标gb/t6435-2014,粗脂肪依据gb/t 6433-2006,粗脂肪gb/t 6432-1994,以及ph参考ph-3c仪器说明书。
[0046]
数据统计分析:试验结果用3次重复试验的大蜡螟幼虫引诱率的平均数
±
标准误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取显著性水平为0.05。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统计软件分析。
[0047]
不同引诱剂对大蜡螟幼虫的引诱效果:实验对9种引诱剂对大蜡螟幼虫的吸引程度进行了引诱评价,对引诱剂进行初选,三次重复试验。结果显示见表4。9种引诱剂对大蜡螟幼虫的引诱表现不同,其中1号、8号和9号引诱剂均能成功引诱大蜡螟幼虫,其对大蜡螟幼虫的引诱率分别为:100.00
±
0.00%,22.30
±
21.30%和77.70
±
21.30%,2号、3号、4号、5号、6号和7号引诱剂没有效果。
[0048]
表3引诱剂对大蜡螟幼虫的初试结果
[0049][0050][0051]
将初选试验中筛选到的较优秀的1号、8号和9号引诱剂进行终选试验,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在卵片孵化成幼虫后5h时,1号、8号和9号引诱剂均能吸引大蜡螟幼虫,9号吸引率最高为43.9
±
3.9%,1号次之32.7
±
6.2%,8号最少23.5
±
9.4%,统计分析表明,9号引诱剂显著优于8号(p<0.05),与1号差异不显著(p>0.05);17h时,9号引诱剂吸引幼虫的引诱率最高56.7
±
17.3%,显著优于8号7
±
2%(p<0.05),但与1号36.3
±
18.8%差异不显著(p>0.05);29h时,1号最高54.1
±
23.3%,显著优于8号3.1
±
5.3%(p<0.05),优于9号42.9
±
1.1%,但差异不显著(p>0.05);41h时,1号引诱剂为62.9
±
13%,显著优于9号29.1
±
8.3%和8号2.9
±
1.1%(p<0.05),9号引诱剂显著优于8号(p<0.05)。最终1号引诱剂为本试验筛选的最佳引诱剂。
[0052]
表4引诱剂对大蜡螟幼虫的终选结果
[0053][0054]
引诱剂部分常规营养指标检测:引诱剂常规营养指标检测结果见表5,大蜡螟幼虫喜欢吃的1号、8号和9号引诱剂的水分在15.57%~18.32%间,均比大蜡螟幼虫不喜欢的2号至7号引诱剂水分含量多。2号至7号引诱剂的水分含量依次为:5.53%、5.56%、9.08%、3.65%、10.95%、11.31%。由此可知引诱剂的水分对大蜡螟幼虫的引诱效果有影响。1号至9号的粗脂肪含量依次为:27.56%、27.7%、30.32%、18.77%、19.85%、43.67%、12.24%、38.35%、35.55%。1号至9号粗蛋白含量依次为:15.13%、21.93%、6.46%、8.47%、9.08%、15.85%、9.54%、1.52%、14.90%。1号至9号的ph依次为:4.78、6.12、6.29、4.78、6.52、6.55、5.24、3.93、4.12。
[0055]
表5引诱剂部分营养指标检测结果
[0056][0057][0058]
由表3和表5得出,能诱导大蜡螟幼虫的1号、8号和9号引诱剂的水分在15.57%~18.32%间,均比没有效果的2号至7号引诱剂水分含量多,由此可知引诱剂的水分对大蜡螟幼虫的引诱效果有影响。引诱剂水分含量高低与大蜡螟幼虫的存活有很大关系,水分含量太低可能不适合幼虫生存生长。其次引诱剂成分对大蜡螟幼虫的引诱率也有影响,带有大量花粉、巢脾、蜂蜜和蜡渣的食料更能吸引大蜡螟幼虫。
[0059]
1号、8号和9号是大蜡螟小幼虫能存活的诱导剂,其蛋白含量相对于其它诱导剂分别为15.13%、1.52%和14.9%;在大蜡螟幼虫出壳41h后,大蜡螟幼虫最终舍去8号诱导剂,而选择1号诱导剂。41h后带有巢脾、花粉、蜂蜜和蜡渣的1号引诱剂比9号引诱剂更优秀更能引诱大蜡螟幼虫,其吸引率为62.9
±
13.0%。孵化2日后大蜡螟幼虫喜欢蛋白含量较高的诱导剂。可知大蜡螟幼虫在生长过程中对蛋白质引诱剂具有偏嗜性。
[0060]
在初选引诱试验过程中,水分含量高的引诱剂能成功吸引大蜡螟幼虫让幼虫扎营,而6种水分含量低于15%的引诱剂不能成功引诱大蜡螟幼虫,也不能让大蜡螟卵成功孵化。由此可知,大蜡螟幼虫(特别是刚孵化出的小幼虫)需要在一定水分含量的引诱剂中才能存活。引诱剂的脂肪含量以及ph对大蜡螟幼虫喜好的影响:大蜡螟幼虫喜欢的引诱剂中粗脂肪含量在27%~39%间,在不喜欢的引诱剂12%~44%范围内。
[0061]
本方案的试验结果显示,带有大量花粉、巢脾、蜂蜜和蜡渣的1号诱导剂更能吸引大蜡螟幼虫。且能成功引诱大蜡螟幼虫的引诱剂ph在3.39至4.78间,这时孵化出的幼虫易存活,而不能成功引诱大蜡螟幼虫的引诱剂ph在4.78以上,这时孵化出的幼虫不易存活(表4)。
[0062]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