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顶角长辊压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6746阅读:9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顶角长辊压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甘蔗制糖的压榨机装备。
自1871年罗素鲁的第一台大螺栓结构压榨机问世以来,压榨机型辈出,结构多样,先后有自调式压榨机(法国专利);五辊式压榨机(澳大利亚的华格尔专利是其中之一);大底辊新型两辊提汁机(华南理工大学研制);以及印度研制的后辊径为顶前辊径1.5倍的大后辊压榨机。机型结构的设计变化都围绕着各种目的,如增大榨量,减少能耗,运转安全可靠,降低制造成本…等等。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对有史以来的压榨机进行研究后,特别对其各辊的直径,辊长等尺寸与榨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多少年来,榨辊长径比取值为≤2只是一个经验数据,並未经过详细的力学计算,以至于糖业界采用的国家标准中,日处理500吨糖厂选用的榨机为450×800型,即辊径450毫米,辊长800毫米;日处理1000吨糖厂选用的榨机为710×1370型,即辊径710毫米,辊长1370毫米。如此设计就榨机的投资费用而言,处理量由500吨蔗增至1000吨蔗时,费用就需增长4倍。再就是生产能力(榨蔗量)与榨辊长度,直径都成一次函数关系,在相同榨蔗量的情况下,适当减少辊径,加大辊长,榨辊的投资费用会大大减少。因为榨辊的投资费用取决于榨辊的重量,也即榨辊的体积,辊径变化对体积的影响是平方关系,而辊长变化对体积的影响只是一次函数关系。以相同榨量的710×1370型与657×1600型相比,投资费用可减少36%左右。同时,加大辊长后,蔗层减薄于排汁有利,可提高压榨收回率。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设计,对压榨机进行改进,其特征是榨辊的长径比为2.2-2.7,压榨机三辊所构成的品字形顶角为66°-69°,同时在设计中还采用了两个在前申请的专利装置压榨机无动力下送辘和压榨机底前辊(齿轮端)小角度轴承装置(已于92年6月公告)。


图1.小顶角长辊压榨机图2.长辊图中1.浅高度喂料槽,2.中轮机主动轮,3.喂料槽后板,4.无动力下送辘,5.轴承侧板,6.小角度轴承装置,8.机架,9.底座,10.长辊,11.小顶角,12.侧盖,13.胀销,14.顶盖。
浅高度喂料槽1,中轮机主动轮2和喂料槽后板3,都是蔗料输送部份的装置。采用无动力下送辘4,蔗料入辘效果好,操作简便。机架8与顶盖14,侧盖12均采用胀销13联接,组成一超静定的桁架式结构,从而使机架具极高的安全裕度。在压榨机的底前辊采用小角度轴承装置6,可减少轴瓦单位面积上的比压,减少轴承发热,使其耐磨而延长使用寿命。长辊10,也即只改变了压榨机原来的三个榨辊的尺寸,使长径比为2.5左右。例如657×1600型,760×1700型,适当加长榨辊,缩少小辊径,需综合平衡辊轴,机架的强度,刚度,经计算与校核,取长径比为2.24时较佳。小顶角11,指三个长辊10在安装时构成一个斜品字形,三辊轴心连线划成的三角形的顶角取68°,这一安装角度转传统机缩小了底挤宽度1/3,故能节约功耗6%;同时省去三星牙轮则能大大减轻压榨机装置重载端负荷,使载荷相对平衡而提高了压榨的安全性。
小顶角长辊压榨机是入辘易,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力学结构合理,安全系数高、投资省,压榨收回率高的九十年代创新的压榨机型。
权利要求1.小顶角长辊压榨机是压榨机的改进设计,由机座、机架、榨辊等部件组成,其特征是榨辊的长径比为2.2-2.7,压榨机三个榨辊所构成的品字形顶角为66°-69°。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榨机,其特征是安装了无动力下送辘和小角度轴承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对在甘蔗制糖业中使用多年的传统机及近30年来出现的恒比压榨机等研究后的改进设计,其特征是在适当范围内改变三个榨辊的长径比,调整三辊间的顶角、并采用两项改进压榨机的专利装置,使新设计小顶角长辊压榨机具有入辘易,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力学结构合理、安全系数高、投资省、压榨收回率高的优点,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文档编号C13B10/06GK2125588SQ92224820

公开日1992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12日
发明者白治强 申请人:勐海县景真糖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