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胆酒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447084阅读:20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熊胆酒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兼保健的熊胆酒及其生产方法。
已有的各类食用酒虽然风味各异,烈度不一,但均有一个共同缺点,那就是饮用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燥热,重者会导致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心火旺盛。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出一种与传统食用酒的作用相补的,既滋补又清凉解毒,口感好的熊胆酒及其生产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提出的这种熊胆酒主要由酒度为20-60%的食用白酒或溶有滋补中药的药酒与活熊胆汁勾兑而成。熊胆汁为活熊引流的新鲜胆汁,勾兑的胆汁体积百分浓度不大于30%,白酒最好用陈酒。
本发明提出的熊胆酒生产方法,主要包括下列步骤(1)先配备酒度为20-60%的白酒或溶有一定营养成分的药酒及熊胆汁;
(2)将白酒或上述药酒与熊胆汁按不大于30%的体积浓度混合。
白酒最好选用陈酒,熊胆汁必须是未变质的新鲜熊胆汁。用药酒是为了增加熊胆酒的营养成分并改善口感,使之更加醇香味浓,清凉滋补。通常选用一些名贵中药材加白酒泡制而成,如肉桂、大枣、陈皮、甘草、丁香等。熊胆粉已成为国内医用的名贵解毒清火药物。利用新鲜熊胆原汁配兑成熊胆酒既保持了酒的疏筋活血,壮骨强身的传统作用,同时又增加了消炎解毒、清凉爽口,清肺祛瘀的作用,并保持了熊胆汁内的其他营养成分。
本发明的优点就在于在传统酒的基础上增加了消炎解毒、清肺祛瘀的作用,达到了传统酒与熊胆的完美结合,使两者的优点兼容,克服了传统酒使饮者燥热,心火旺盛,口舌生疮等缺点。而生产方法本身工艺流程短、操作简单易行,所需生产建设投资小。
下面结合附图
及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将酒度为50%的100kg白洒装入一小口土陶坛中,将下列中药用纱布包好放入酒中肉桂750g,大枣1000g,菊花500g,陈皮200g,甘草300g,丁香200g,三奈100g,茴香子100g。
坛口用层布封好,放入沸水中(水齐坛脖)加热2小时取出置凉至室温,稍作搅拌,1小时后过滤,将药酒倾倒至另一容器中即可与熊胆汁勾兑,勾兑好的酒称为囱酒。勾兑时按每500ml药酒加胆汁2-5ml配勺,装入540ml瓶中,再装入硬纸盆中即可出厂。
这种酒经商检部门检验,酒精度(20℃时)47.1%,甲醇含量0.03g/100ml,杂醇油含量0.13g/100ml,铅未检出。指标全部符合国家标准《GB2757-81》的要求。
该熊胆酒外观为淡黄色液体,清亮透明,无杂质,无沉淀,可闻及酒芳香,口尝味醇、清凉适口,后味悠长,诸味协调。经用户试饮试用,该酒既有活络补血、促进消化腺分泌,肠胃道蠕动和清肺消炎、润燥、滋补等功效,同时对腰椎骨质增生、肩周炎、牙痛等疾病也有一定疗效。
权利要求
1.一种熊胆酒,其特征是由酒度为20-60%的白酒或溶有一些滋补中药的药酒与熊胆原汁勾兑而成,熊胆原汁在白酒或药酒中的体积百分数不大于30%。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熊胆酒,其特征是熊胆原汁为活熊引流的新鲜胆汁,滋补中药有肉桂、大枣、陈皮、甘草、丁香、三奈和茴香子。
3.熊胆酒生产方法,其特征包括如下步骤(1)先配备酒度为20-60%食用白酒或溶有滋补中药的药酒和熊胆汁;(2)将白酒或上述药酒与熊胆汁按体积浓度小于30%的比例勾兑成囱酒后包装出厂。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熊胆酒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滋补中药要装入纱布药袋,放入白酒中在90-100℃下热浸2-3小时,然后置凉过滤。
5.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熊胆酒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中药热浸是在一小口土陶容器中进行,将土陶容器置入沸水中加热。
6.按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熊胆酒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热浸时土陶容器的口最好密闭。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熊胆酒及其生产方法,该酒由酒度为20—60%的食用白酒或溶有滋补中药的药酒与熊胆原汁勾兑而成。熊胆汁为活熊引流得到的新鲜胆汁,其勾兑的体积浓度不大于30%,当用药酒勾兑时,将肉桂、大枣、陈皮、茴香子等药材放入白酒中,在90—100℃下热浸2—3小时,然后置凉、过滤,再与胆汁勾兑。本发明提供的熊胆酒外观淡黄,清亮透明,芳香味醇、清凉适口,后味悠长,不仅有活络补血、促进消化腺分泌、肠胃道蠕动和清肺消炎、润燥、滋补等功效,同时对腰椎骨质增生、肩周炎、牙痛等疾病也有一定疗效。
文档编号C12G3/00GK1093261SQ93104389
公开日1994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1993年4月8日 优先权日1993年4月8日
发明者李冬宝, 邱现明 申请人:屏边县熊胆酒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