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治理电镀废水新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63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生物治理电镀废水新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对电镀铬废水进行微生物治理的技术。
六价铬的某些化合物对人群有致癌作用。水溶性离子状态的Cr(VI)易被肠道吸收,透过细胞膜使某些生物分子氧化并与其结合而产生致毒作用。铬中毒能使鼻膈膜和耳膜穿孔,皮肤溃疡,口角糜烂,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腹泻以及引发脑膜炎和肺癌。
铬盐是重要的无机化学产品,它广泛用于冶金、化工、轻工、机械和电子部门,这些部门所属的电镀厂、冶炼厂、合金厂、染料厂、皮革厂、木材厂和橡胶厂产生的水溶性Cr(VI)对人体和环境危害极大,使农作物和人体健康受到危害,因此,对企业铬废水的彻底治理已迫在眉睫,到了非彻底治理不可的时候了。
对含铬废水的治理已有二十年历史,六十年代中期,大多数采用化学法,如FeS还原法,FeSO4还原法除去Cr(VI)以达到排放标准,但这些方法的污泥量大而没有解决方法逐渐充用。其后用BaCrO4沉淀法,但此法也因收集困难,铬又不能回用,应用得较少,七十年代,化学法有了新进展,离子交换法,电解还原法由线外处理转向线内处理,减少了污泥量,占地面积和投资都减少,部分漂洗水可回用。但电解法的Fe,Cr污泥也无法进一步处理,且该法对设备腐蚀严重,电能消耗大,推广应用困难。到后来,整个电镀行业几乎全部采用了离子交换法处理废水,这被认为是治理电镀废水的标准方法。在大面积实践中,证明该法投资大,管理困难,回收的铬酸不能直接回用,零排放仍没有实现。八十年代,有反渗透法,电渗析法,薄膜蒸发法,气浮法,活性炭法,铁氧体法和萃取法等相继出现,以及电解法和离子交换法又有新的发展。其中反喷淋逆流漂洗法耗水少,Cr6+回用率高,实现了闭路循环,但此法仅适用于槽液体积小,蒸发量少的直线式镀机,而且投资大,调控难,在广大的乡镇电镀厂推广受到限制。对铬废水的治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是环保科学家,冶金,化工工程师和生物学家等共同研究的课题。
罗曼恩柯(Romanenko)等曾用脱色杆菌(Bac. Dechromaticans)厌氧处理含铬废水,3天内每克干生物量可将2.1克K2CrO4中的Cr6+还原为Cr3+;H.C.谢尔波克雷诺夫等用Aeromonas Dechromaticans KC-11菌株,以天然气或乙烷作碳源,净化500ml铬液(24.0mg Cr6+/L)其净化效率可与活性污泥法一样,且可缩短净化时间,降低费用1.1-1.5倍;A.M. Marques等,报导了用铜绿假单孢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可使培养基中的铬减少;Y.Sag等研究了干燥的生枝动胶菌(Zooglea ramigera)在pH2,25℃条件下,对Cr6+的吸附率最高达20%;K.Komori等报导用阴沟肠杆菌可还原铬酸盐;孙国玉等用铬酸盐还原菌81001号菌株加活性污泥处理电镀含铬废水有一定的效果。但这些研究仅限于采用单一菌株,并属于实验室试验。
鉴于上述在技术和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处理电镀铬废水设备简单,一次净化即可达到排放标准,同时回收Cr6+,不造成二次污染,能耗小,投资成本大大低于现行化学法的微生物法新技术。
本技术根据微生物的功能和电镀废水的特点,提出了以功能菌为主的微生物净化回收废水中重金属的科学方案,即功能菌在廉价基质中生长,其代谢产物将电镀铬废水中的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形成氢氧化铬化合物絮凝沉淀出来,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沉淀的铬渣经过简单的化学处理,即可回收铬。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1.将来自电镀淤泥中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nucleatum)、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denitrificans)、迟钝爱得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厌氧消化球菌(Peptococcusanaerobius)。详细地研究了这些菌的组合、拮抵和互补功能,对金属的抗性,净化铬(Ⅵ)的条件,动力学和净化机制,验证了这些菌净化铬(Ⅵ)废水的最佳条件,并筛选了在生产上使用的廉价的生长基质。
2.利用复合菌在生长过程中,其代谢产物还原以HCrO-4、Cr2O2-7、CrO2-4形式存在的Cr(Ⅵ)为Cr(Ⅲ),形成Cr(OH)3沉淀,与菌体或其它金属离子的氢氧化物,硫化物混凝沉积而被除去。而部份Cr3+可被菌体表面的-OH、-CHO、-SH、-COOH、-NH等基团吸附,或通过细胞膜进入胞内参与细胞的生理代谢过程而被除去。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为 当功能菌在生活污水等中培养24小时后,送入净化池Ⅰ,同时送入一定体积铬废水,在该净化池Ⅰ中作用3小时后,将其溶液送入净化池Ⅱ,在净化池Ⅱ中滞留13小时后,送入沉淀池沉淀8小时,然后上清液通过砂滤排放,沉淀可用于铬回收。净化池Ⅱ和沉淀池中部分菌体可回用。整个过程电镀废水中铬的净化率达99%以上,铬回收率在80%以上。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适应性对废水中铬浓度变化适应性强,处理废水量能大能小,对废水,pH和废水成份等变化也有较好的适应性。
2.处理后的水质能保证实现处理水中铬达标排放。处理后出水水质好,可以回用。
3.污泥量产生的污泥量仅为化学法的1%,铬可回收利用,无二次污染,做到了对铬废水的彻底治理。
4.培养基生长基质为普通生活污水,啤酒废水,食品废水,些废水来源方便易得,不需专门经费。
实施例1某中型电镀厂,日排放镀铬废水5吨,铬(Ⅵ)浓度波动范围为65.4-192.0mg/L.净化池Ⅰ,Ⅱ容积各为0.58立方米。
根据上述条件,工艺设计按上述工艺流程图。日处理铬废水量为0.5吨,生长基质取食品厂废水,BOD值范围500-1400mg/L,COD值范围1500-2000mg/L,加入的菌液浓度为1.6×107个/ml。24小时后取样监测。
出水监测结果铬(Ⅵ)含量低于0.5mg/L总铬含量低于1.0mg/LBOD浓度低于60mg/LCOD浓度低于100mg/L复合菌量正常出水水质完全符合国标GB897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实施例2某大型电镀厂,日排放电镀铬废水1-100吨,铬(Ⅵ)浓度波动范围为1-100mg/L,净化池Ⅰ,Ⅱ容积各为50立方米。
根据上述条件,工艺设计按上述工艺流程图。日处理1-100吨电镀废水,菌种为复合菌,生长基质采用1#,2#,3#培养基,加入菌液浓度为1.6×107个/ml,3小时后,取样监测。
出水监测结果铬(Ⅵ)含量低于0.1mg/L总铬含量低于0.5mg/L锌含量低于0.4mg/L镍含量低于0.2mg/L铜含量低于0.1mg/L出水的BOD、COD、SS、pH、色度等指标均低于国标GB897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权利要求
1.用微生物治理电镀废水的新方法,其特征是,用于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是由四种菌所组成的复合菌,其处理工艺流程为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治理电镀废水的新方法,其特征是,所使用的复合菌是由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n nucleatum)、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厌氧消化球菌(Peptococcus)组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生物治理电镀废水的新方法,其特征是净化铬废水过程的最佳条件是,pH5.0-7.5,温度为15-30℃,作用滞留时间为24小时。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治理电镀废水的新方法,其特征是,培养复合菌所选用的基质是生活污水、啤酒废水、食品废水等。
全文摘要
采用具核梭杆菌(Fusobactcrium nucleatum)、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cnitrificanc)、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clla tarda)、厌氧消化球菌(Pcptococcus anacrobius)等复合菌治理电镀废水的新方法,可以有效地将电镀废水中的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并以氢氧化铬化合物形式从水溶液中沉淀出来,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沉淀的铬经简单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即可回收。该法处理后的水质质量好,能保证实现铬,同时实现镍、铜、锌等达标排放,无二次污染,对废水适应性强,工艺流程简单,节约能源,经济性能好,成本低。
文档编号C12N1/20GK1096769SQ9310661
公开日1994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1993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1993年6月11日
发明者李福德, 安慕辉, 汪苹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