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水解法生产酱油新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284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水解法生产酱油新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调味品酸水解生产工艺。
酱油是发酵调味品中的一种,由于发酵工艺费时及人力、空间投资各方面的问题,目前采用速酿法生产工艺,生产周期仍需7至10天。因生产周期长、工序操作暴露于空气中,杂菌污染很难避免,卫生指标合格率低。为此人们又提出了化学酱油。一九九三年六月金盾出版社出版的“调味品加工与配方”一书中,第81页提出了化学酱油—豆粕、麸皮经盐酸水解的产物。其工艺流程为原料→酸解→中和→过滤→脱臭→过滤→调配→灭菌→灌装。
配方豆粕300公斤,波美20度的盐酸180公斤,麸皮80公斤。水150公斤,中和用纯碱80~100公斤,甘草、焦糖色各适量。
操作要点将300公斤豆粕放入缸中或盐酸水解罐中,加入水150公斤、波美20度盐酸180公斤,搅拌均匀,使酸液刚刚浸过原料。装上冷凝器密封,在95℃~105℃下回流水解20小时。然后加入麸皮80公斤,继续水解4小时。为了增加产品的甘甜味,在加入麸皮的同时可加入适量的甘草一同水解。水解完毕后,冷却至40℃左右,用纯碱中和至PH6—6.4。将中和后的水解液加热至沸,用过滤机过滤。在滤液中按液重的0.5~1.5%加入活性炭,不时搅拌,反应4~5小时过滤或经树脂交换器进行脱臭处理,以除去豆腥味及酸解异味。脱臭后的滤液视其氨基酸、食盐的含量、颜色等进行调配,不足的补充,多余的稀释,使其达到标准,即为化学酱油。将化学酱油经95℃~100℃、15~20分钟灭菌,趁热灌装于玻璃瓶中,密封、贴标即为成品。质量标准感官指标、颜色为棕褐色。气味具有明显的鲜味,咸味适中、微甜,不得有异味。体态为透明液体,不得有沉淀。理化指标氨基酸态氮0.5~1.0克/100毫升,无盐固形物13~18克/毫升,食盐20~22克/100毫升。
上述工艺中,固体原料与液体的重量配比为380Kg比330Kg,经加热其物理性状呈稠膏状,影响蛋白质的水解速度及水解率,水解时间长,浪费能源。盐酸浓度大,在95℃~105℃温度中水解24小时产生臭气,增加了用活性炭或离子交换树脂脱臭工序。水解液中加入麸皮,尽管盐酸有较大的消耗,但PH值还会在1以下,麸皮中的多糖或果胶等,水解产生的单糖又继续分解为5—羟基糖醛,进而又分解为乙酰丙酸和甲酸,此成分对人体是没有益处的。加入甘草而甘草的甜味成分是甘草酸,此种成分在PH7.5~8.0的酸度中才能溶解。在PH1.9以下的酸度时全部沉出。从其操作要点上得知,甘草是在PH1.0以下的盐酸溶液中,在95℃~105℃维持4小时,甘草酸将全部水解。采用95℃~105℃温度20分钟灭菌,冷却后将产生大量沉淀,总氮的含量将受严重影响。纯碱中和水解液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造成大量泡沫外溢。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新的原料配方,确定酸水解反应的最佳参数配料的固、液重量比、盐酸浓度、水解温度、保温时间。追求植物蛋白质水解后,氨基酸及多肽的溶出度,最终达到国标(ZB X66012—87和GB 2717—81)各项规定的一级品酱油标准。建立新的工艺条件,减少工序,解决盐酸浓度大、水解时间长、产生臭气、需要除臭、灭菌、用纯碱中和水解液易引起泡沫外溢问题。达到节约设备投资,提高产品质量,便于操作,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设计原理是用盐酸水解植物蛋白质的目的,是为了使犬分子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和多肽,以增加酱油的营养成分,味道鲜美,并保持酱油的传统风味。本发明设计原料配方为植物蛋白质、盐酸、碱、食盐,用正交试验法确定盐酸水解最佳参数配料固液重量比、盐酸浓度、水解温度、保温时间。
配料比的试验这里提供的配料比指植物蛋白质(40%)和一定浓度盐酸的重量比为变量定X轴盐酸浓度定为3.5%,水解温度定为110℃~125℃,保温时间定为10~12小时最佳配料比以水解液的蛋白质水解率为量度指标,定为Y轴。植物蛋白质和盐酸重量比分别为1∶1、1∶3、1∶5、1∶7、1∶9、1∶10时,相对应的蛋白质水解率为43.8%、72.7%、82.5%、84.6%、85.7%、79.7%,可以看出配料比在1∶5到1∶9时,蛋白水解率在80%以上。从单位(ml)体积的含氮量上看,1∶5为最佳。
盐酸浓度的试验,设盐酸浓度为变量为X轴、配料比为1∶5,水解温度为110℃~125℃,保温时间为10~12小时,最佳盐酸浓度以水解液的全氮含量为量度指标,设为Y轴,盐酸分别以0.15N、0.3N、0.4N、0.8N、0.89N、1.5N六个当量浓度(3.5%浓度盐酸为0.89N)。相对应的全氮含量为0.6、0.8、0.82、0.85、1.3、1.22、可以看出盐酸浓度在0.89N到1.5N时,全氮含量在1以上。从上述两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蛋白质(40%)和盐酸(浓度3.5%)时,重量比为1∶5,盐酸的最佳浓度为0.89N。
水解温度的试验水解温度设为变量定为X轴,盐酸浓度为0.8N,配料比为1∶5,保温时间为10~12小时。最佳水解温度用水解液的全氮含量为量度指标,设定为Y轴。温度分别为85℃、95℃、105℃、115℃、125℃、130℃时,相对应的全氮含量为0.25、0.40、0.75、1.3、1.32、1.3。可以看出温度在115℃到130℃范围。全氮含量均在1.3以上。其中温度为125℃时,全氮含量达到1.32。
保温时间的试验,保温时间设为变量定为X轴,配料比为1∶5,水解温度125℃,盐酸浓度为0.89N。最佳保温时间,以水解液全氮含量为量度指标,设为Y轴。保温时间分别为4、8、12、16、20、24个小时,相对应的全氮含量为0.45、0.9、1.3、1.25、1.0、0.85。可以看出保温时间12到16个小时范围,全氮含量在1.25以上。其中保温12小时,全氮含量为1.30%。
从上述试验结果,确定植物蛋白质(40%)与盐酸(3.5%)重量配比为1∶5~1∶9,盐酸浓度为0.89N~0.935N(3.5%盐酸为0.89N)。水解温度为110℃~130℃,保温时间10~12小时。
新的生产工艺流程为原料→酸解→中和→过滤→调配→沉淀→过滤→灌装。
配方植物蛋白质(40%蛋白质)与3.5%浓度盐酸重量比为1∶5,碱、食盐适量。
操作要点将植物蛋白质与盐酸重量比为1∶5,顺序投入夹层式水解罐中,夹层通气加热同时开动搅拌器,待罐里物料温度升到110℃~125℃时,保温12小时终止,将罐内气体排到水池中,待罐内物料温度降至48℃~50℃时,用碱中和水解液PH至5.5~6.0,后用过滤机过滤,滤液补加氯化钠至16%,后用泵将滤液送到沉淀罐沉淀,抽取上清过滤后灌装。
本发明采用了新的原料配方及配料比,取消了麸皮、甘草,降低了盐酸浓度,缩短了水解时间,没有臭气发生,用碱中和水解液时,不产生泡沫,不用灭菌,产品达到国家一级品标准规定。
下面就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配方豆粕(40%蛋白质)100Kg、3.5%浓度盐酸500Kg,氢氧化钠、食盐适量。
操作要点水解罐为夹层式搪瓷衬里罐,先把100Kg豆粕投入罐内,然后把盐酸500Kg泵入罐内,夹层通气加热同时开动搅拌器,待罐内物料达到110℃~125℃时计时,保持温度10~12小时终止加热,将罐内物料温度降至48℃~50℃时,用氢氧化钠中和水解液达PH5.5~6.0,后用过滤机粗滤,滤液补加食盐至16%,用泵送入沉淀罐沉淀,抽取上清过滤后灌装。
产品主要理化指标全氮1.3g/100ml、氨基氮0.7g/ml、可溶性无盐固形物19g/ml、食盐16g/ml。
本发明配方简单,盐酸浓度低,水解时间短,操作简便、安全,不用脱臭灭菌,酸水解反应参数处于最佳范围,节约能源,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低。
权利要求
1.一种由盐酸水解生产酱油新工艺,其特点是原料配方为植物蛋白质(含量40%)、盐酸、碱、食盐,工艺操作要点是将植物蛋白质与浓度3.5%盐酸按重量比1∶5,投入夹层式水解罐中,夹层通气加热同时开动搅拌器、待罐内物料达到110℃~125℃时,保温10~12小时,将罐内气体排到水池中,待罐内水解液温度降至48℃~50℃时,用氢氧化钠中和水解液达到PH5.5—6.0。后用过滤机粗滤,滤波泵到沉淀罐沉淀。抽取上清过滤后灌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盐酸水解生产酱油新工艺,原料配方为植物蛋白质(40%)与浓度3.5%盐酸、重量比为1∶5,碱、食盐适量。水解温度110℃~125℃,保温10~12小时,待温度48℃~50℃时,用碱中和水解液至pH5.5-6.0,过滤后补加食盐至16%,沉淀后抽上清过滤灌装。不用脱臭、灭菌、产品达到国家一级品标准。
文档编号A23L1/238GK1114868SQ9410834
公开日1996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14日
发明者胡于鲁, 矫正学, 郭义明 申请人:胡于鲁, 矫正学, 郭义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