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类快餐粉条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448777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薯类快餐粉条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薯类快餐粉条生产方法。
红薯(或马铃薯)粉条是我国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佐餐食品,但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红薯(或马铃薯)粉条均需煮较长时间才能食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薯类快餐粉条的生产方法,用此方法生产的红薯(或马铃薯)快餐粉条用开水浸泡3-5分钟后,放入调料即成为1份红薯(或马铃薯)粉条汤,便于出差和旅游人员携带和食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工艺流程实现(1)选料以红薯(或马铃薯)为原料,洗净泥沙,除去根须,蒂及腐烂部分,马铃薯须除去芽眼。
(2)提粉用不锈钢制的滚轮磨薯机将薯块磨细,用振动筛过滤机将淀粉与薯渣分离。
(3)脱色将淀粉浆收集于沉淀缸内沉淀淀粉,并加入含有0.03-0.05%焦亚硫酸钠的脱色剂进行脱色处理。
(4)胚粉将沉淀缸内的粗粉除去色泽较暗的表面一层粉,再除去含有少量泥沙,杂质的底层粉,取中间粉进行2-4次脱色处理后充分洗涤,再沥干即为胚粉。
(5)配料将30%-40%的胚粉用85℃-90℃的热水熟化形成浆糊状,再与60%-70%未用开水熟化的胚粉进行充分均匀混合,并在其中加入0.03-0.05%的魔芋精粉和0.2-0.3%的羧甲基纤维素钠。
(6)涂布成型将配粉后的原料粉浆,通过涂布成型机,极薄地均匀地涂布在布带上,涂布厚度为0.25-0.35毫米,然后连续进入蒸煮加热箱内。
(7)蒸煮将均匀涂布的原料进行,5-8分钟蒸煮,蒸煮温度为95℃-100℃。
(8)干燥和切条原料蒸煮后稍加冷却,再将其分片剥离布带,放入切条机内切成宽度为3-6毫米的粉条,切成粉条后继续干燥。
(9)整理和包装将干燥后的粉条进行整理或压成各种形状,然后依形状进行不同包装,可采用枕型包装,碗形包装或大袋包装。
采用本发明生产方法制成的红薯(或马铃薯)粉条,外表光滑有光泽,浸泡后不糊,不断裂,食用时,用85℃-100℃开水浸泡3-5分钟,放入风味不同的调味料,即成为1份红薯(或马铃薯)粉条汤。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权利要求
1.一种薯类快餐粉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的工艺流程如下(1)选料以红薯或马铃薯为原料,洗净泥沙,除去根须、蒂及腐烂部份,马铃薯须除去芽眼,(2)提粉磨薯机将薯块磨细,用振动筛过滤机将淀粉与薯渣分离,(3)脱色将淀粉浆收集于沉淀缸内沉淀淀粉,并添加脱色剂进行脱色,(4)胚粉将沉淀缸内的粗粉除去表面一层粉,再除去底层粉取中间粉进行2-4次脱色处理后充分洗涤,再沥干,(5)配料将胚粉用85℃-90℃的热水熟化形成浆糊状,再与原粉进行充分均匀混合,并加入魔芋精粉和羧甲基纤维素钠,(6)涂布成型将配料后的原料粉浆,通过涂布成型机,极薄地、均匀地涂布在布带上,涂布厚度为0.25-0.35毫米,(7)蒸煮将均匀涂布的原料进行5-8分钟蒸煮,蒸煮温度为95℃-100℃,(8)干燥和切条原料蒸煮后稍加冷却,分片剥离布带,放入切条机内切成粉条,切成粉条后继续干燥,(9)整理和包装将干燥后的粉条进行整理或压成各种形状,然后依形状进行不同包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薯类快餐粉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工序(3)中的脱色剂含有焦亚硫酸钠,含量为0.03-0.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薯类快餐粉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工序(5)中胚粉用量为30%-40%,原粉用量为60%-70%,魔芋精粉含量为0.03-0.05%,羧甲基纤维素钠含量为0.2-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薯类快餐粉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工序(8)中切出的粉条宽度为3-6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薯类快餐粉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工序(9)中包装可采用枕型包装,碗形包装或大袋包装。
全文摘要
一种薯类快餐粉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红薯(或马铃薯)经过选料、提粉、脱色、胚粉、配料、涂布成型、蒸煮、干燥和切条,整理和包装的工艺流程后,制成外表光滑有光泽、浸泡后不糊、不断裂的快餐粉条,食用时,用85℃-100℃开水浸泡3-5分钟,放入风味不同的调味料,即成为1份风味不同的红薯(或马铃薯)粉条汤,特别适用于出差或旅游人员携带和食用。
文档编号A23L1/214GK1132036SQ9511069
公开日1996年10月2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31日
发明者郝健生, 黄亮, 黄基义, 欧阳树 申请人:郝健生, 黄亮, 黄基义, 欧阳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