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扁茶烫青-多级杀青联用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356945阅读:来源:国知局
网)进行分离,分离后茶叶迅速晾干进行下一步操作。
[0034]进一步的方案为,如图4所示:斗体122上端面设置成台阶状、包括沿水平方向布置的第一、二台面和位于第一、二台面之间沿铅垂方向布置的第一阶面;环形件121的下端设置成与斗体122上端面相匹配的台阶状、包括沿水平方向布置的第三、四台面和位于第三、四台面之间沿铅垂方向布置的第二阶面;第一台面的高度大于第二台面的高度且位于第二台面的外侧,第一、三台面上分别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卡设有用于构成转动配合连接的滚珠组件122c,第一、二阶面之间设置有构成转动配合连接的轴承组件,第二台面上设置有凸出于其表面的环形凸部122a,第四台面上开设用于容置环形凸部122a的环形凹槽,环形凸部122a与第一阶面之间的斗体122斗壁上开设有排液孔122b。烫青输送管13为螺旋状的保温管构成,如图5所示。由于转动配合需要注入润滑油,环形件121与斗体122之间存在接缝,润滑油会从接缝流入斗体122内,污染茶叶;另外,热水散发的热雾气也会在接缝中冷凝,因此通过上述方案,润滑油被环形凸部122a所阻挡,避免润滑油污染茶叶,接缝中滴落的油滴和冷凝的水将从排液孔122b排出。螺旋状的保温管可以减小烫青输送管13的长度,避免茶叶在烫青输送管13内堵塞。另外,可在斗体122的外周壁设置支撑板,支撑板搭设固定在机架11上,支撑板通过滚珠连接件与机架11构成转动配合连接,第一驱动机构可为电机构成,斗体122通过皮带与电机相连接,电机驱动斗体122转动。
[0035]对于晾干装置20,其采取的技术方案如图6、7、8所示,晾干装置20包括水平布置的输送网带,输送网带的进料端与烫青输送管13的下端出料管口 131相对应布置,烫青输送管13与输送网带之间设置有使得茶叶沿输送网带的带宽方向均匀落至输送网带上的布料件24,输送网带的中部位于风箱25内,输送网带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二网带21、22,第一、二网带21、22之间设置有集水槽23,集水槽23与布料件24的落料口相对应布置,风箱25为长条形的箱体构成,箱体的两端开设供输送网带穿过的空缺部,风箱25的底部设置进气管接口 251,风箱25的顶部开设出气管接口 252,风箱25内还设置有水平布置的布气板253和集气板254,布气板253和集气板254均为孔板构成,集气板254位于第一网带21的上侧,布气板253位于第二网带22的下侧,风箱25内第一、二网带21、22之间还设置有第一、二气管20a、20b,第一、二气管20a、20b分别位于输送网带的两边部(输送方向的两边部)且沿输送网带的输送方向分别设置(亦即第一、二气管20a、20b的长度方向与输送网带的输送方向相一致),第一、二气管20a、20b的管身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喷气嘴,第一喷气嘴的出气方向斜向上指向输送网带的中部,第一、二网带21、22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气管20c,第三气管20c位于输送网带的出料端且沿输送网带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三气管20c的管身上间隔设置有第二喷气嘴,第二喷气嘴的出气方向斜向上指向远离输送网带的一侧,进气管接口 251和第一、二、三气管均与第二风机的出风口相连接。
[0036]由于茶叶不能直接冲击落至输送网带上,因此需要设置布料件24进行缓冲布料,防止茶叶受损和使得茶叶在输送网带的带宽方向均匀布置。通过进气管口向风箱25内通入热气流,热气流通过布料件的均勾分布使得输送网带的茶叶翻动失水,使得茶叶快速瞭干。第一、二气管20a、20b的设置是防止茶叶在第一网带上翻动时从网带的边部掉落以及增加茶叶的翻动效果,缩短茶叶晾干时间。第三喷气嘴形成的气流可以使得茶叶从输送网带上脱离,进入下一工序。如在输送网带的落料端设置第一输送带26,第一输送带26的上层带体呈U形,第一输送带26和输送网带交错布置,这样从输送网带上落下的茶叶落至第一输送带26内,由第一输送带26输送至下一工序进行其他操作。
[0037]具体的操作为,如图9所示,布料件24包括布料板和布料板周边设置的围板243,布料板为一折形板体构成,折形板体的高度沿输送网带的输送方向逐渐减小,折形板体的宽度沿输送网带的输送方向逐渐增大,折形板体包括沿输送网带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板体241和第二板体242,第二板体242较低端的侧边设置成平齐的刀刃状,第二板体242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3?5°,第一板体241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5?8°,烫青输送管13的下端进料管口与第一板体241相对应布置,烫青输送管13下端出料管口 131的芯线与第一板体241的夹角为8?10°,烫青输送管13的下端出料管口 131设置成截面为椭球形的喇叭状(亦即下端出料管口 131设置成喇叭状且下端出料管口 131的截面为椭球形)。上述布料板可以使得茶叶沿输送网带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提高后续的茶叶晾干效果。上述角度的控制很有必要,其可以使得茶叶平顺的落至输送网带上,防止茶叶与输送网带撞击,使得茶叶卡在网孔内或者破碎,通过大量实验优化发现,采用上述角度进行实施,茶叶的破损率可降至0.8%以下,大大提高茶叶品质。布料件24通过连接件与机座相固接。
[0038]由于茶叶在烫青过程中,茶叶表面的杂质和农药残留物会溶在热水中,为了节能,一般热水和热气流是重复回收利用,因此,本发明采用如图10所示方案进行实施:集水槽23的出水口与粗滤装置1A相连接,粗滤装置1A的出水口与有机物去除装置1B相连接,有机物去除装置1B的出水口与加热器1C相连接,加热器1C的出水口与热水罐1D相连接,热水罐1D的出水口与热水管相连通连接;风箱的出气管接口与第一风机20A相连接,第一风机的出气口与除湿装置20B相连接,除湿装置20B的出气口与加热装置20C相连接,加热装置20C的出气口与第二风机20D相连接,第二风机20D的出气口与风箱的进气管接口相连接。粗滤装置1A可为一般的网过滤装置,用于去除一些较大的杂质,有机物去除装置1B主要是用于去除水体中的农药残留物,可以是活性炭吸附过滤装置或者其他常用的农药去除装置;加热器1C对热水进行加热,使得热水的水温满足茶叶烫青的需求,粗滤装置10A、有机物去除装置10B、加热器10C、热水罐10D、料斗之间通过栗体实现热水的输送。从而实现节能的基础上保证茶叶的连续烫青。除湿装置20B用于除去热气流中的水分,加热装置20C用于提高热气流的温度以满足茶叶晾干的需求。
[0039]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发明中记载内容后,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代,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有机扁茶烫青-多级杀青联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序前后相连的用于对茶叶进行摊放的摊放装置,用于对茶叶进行烫青的烫青装置,用于对茶叶进行晾干的晾干装置,用于对茶叶进行杀青的杀青装置,用于对茶叶进行理条的理条机,用于对茶叶进行压扁整形的茶叶压扁机,用于对茶叶进行一级烘干处理的烘箱,用于对一级烘干处理后的茶叶进行摊凉的摊凉席,用于对茶叶进行二级烘干处理的烘笼,用于对茶叶进行冷藏熟化的冷藏装置,用于对茶叶进行提香的提香机以及真空包装机;杀青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滚筒杀青装置和微波杀青机,滚筒杀青装置和微波杀青机之间设置有摊凉装置,微波杀青机包括第三箱体和贯穿第三箱体对茶叶进行水平输送的第三输送带,第三箱体内设置有水平布置的集风板和布风板,集风板和布风板分置于第三输送带的上、下侧,集风板和布风板均为孔板构成,第三输送带和布风板之间设置有微波发生器,第三箱体的上顶壁和下底壁上分别设置集风口和送风口,集风口和送风口之间通过风送管道相连接,风送管道上设置有除湿机和第三风机;烫青装置包括立状布置用于投加茶叶的料斗和安装料斗的机架,料斗由斗体和斗体上部设置的环形件构成,斗体的斗底内壁面为半球形的弧形面,弧形面的曲率中心位于料斗口部一侧,弧形面的最低处设置有出料接口,斗体绕其芯线转动固定在机架上,斗体与驱动其进行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相连接,环形件的下部与斗体的上部绕斗体的芯线构成转动配合连接,料斗的下侧设置有烫青输送管,烫青输送管的上端进料管口与出料接口绕斗体的芯线构成转动配合连接,烫青输送管和环形件固定在机架上,环形件内设置有环形热水腔,环形件的内壁面沿其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出水孔,料斗的斗腔通过出水孔与环形热水腔相连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扁茶烫青-多级杀青联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三输送带为食品级的塑料网带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扁茶烫青-多级杀青联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滚筒杀青机为6CST型茶叶滚筒连续杀青机。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扁茶烫青-多级杀青联用生产系统,包括摊放装置,烫青装置,晾干装置,杀青装置,理条机,茶叶压扁机,烘箱,摊凉席,烘笼,冷藏装置,提香机以及真空包装机;通过微波杀青机和滚筒杀青装置的连用,烫青时对茶叶进行清洗和初级杀青进行定色;滚筒杀青进行一级杀青用于茶叶香气成型和促进非酶性化学反应,提升茶汤品质,使得茶汤醇厚、鲜爽,同时使得茶叶发展香型;微波杀青进行二级杀青,用于茶叶提色和保色,使得成品茶叶的颜色苍绿云润。
【IPC分类】A23F3/06
【公开号】CN105076536
【申请号】CN201510552572
【发明人】王传财
【申请人】王传财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8月3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