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简化结构的鞋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2452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简化结构的鞋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鞋体,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简化结构的鞋体,该鞋体具有一简化的结构以提供良好的防水能力、一硬质鞋跟护套元件以保持鞋跟部位坚固并提供足跟的支持及鞋体的形状、一缓冲装置以提供吸震及稳定作用,并可避免内鞋底破裂,以降低制造成本及提高产率。
(2)背景技术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是与鞋体制造方法及其装置有关,该鞋体包括鞋跟部而构成上皮革部及含外鞋底的鞋跟护套元件间的介面。
如正式、休闲及运动鞋等的制法极多,多数鞋体包括一包覆足部顶部的上皮革部及一内衬、一位于上皮革部及该内衬间的鞋跟护套以提供足跟的硬度、一供足部抵靠的内鞋底、一接触地表面的外鞋底,及一位于内鞋底与外鞋底间可能的填充部。该特定部位及其他惯用于现有缝合或胶合鞋体的部位将不予定义。「上皮革部或层」指自外表可见的鞋体上外部。「内衬」指支承鞋跟护套元件的一纤维层,以强化上皮革部并提供足部舒适感。「鞋跟护套(counter)元件」指一位于上皮革部及鞋体足跟区域纤维内衬间的一塑胶片,以保持足跟坚固、支撑足部并提供鞋体外形。「中鞋底(midsole)」指胶合于纤维内衬、上皮革部及鞋跟护套元件而如橡胶皮革等的一片材料,以将该构造保持一体。「填料(filler)」指当中鞋底胶合于内衬、上皮革部及鞋跟护套元件时,填入中鞋底及外鞋底间空间的一材料,其材料可与中鞋底相同或为聚烯烃塑料(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化学成分。「外鞋底(outsole)」是指接触地面的鞋体底部,可为皮革、橡胶或其他适当合成材料。外鞋底通常是胶合于该填料。「前部(forepart)」指鞋体或足部足跟前方。「鞋楦(last)」指模拟足部形状的一模子或模型,以定出一鞋体的形状尺寸。
许多现有制鞋法之一为所谓侧缝法(side stitch method),其将上皮革层、内衬、鞋跟护套元件及外鞋底共同沿一侧向介面机械缝合。某些情形中石灰可用以帮助内鞋底及内衬密合至外鞋底。当上皮革部及外鞋底接合后,鞋侧的缝合线将为肉眼可见。该制鞋法通常用于户外或工作鞋。另一制鞋法则特别包括将上皮革部底部及外鞋底机械上胶压合的一接合程序(也就是无缝合)。通常该上皮革及内衬层(并可能为一填料层)是接合于一内鞋底及一外鞋底,该接合法通常用于运动鞋。
第三种现有制鞋方法为所谓直缝(slip lasted)法。其中上皮革部及外鞋底是沿鞋体一路垂直机械缝合。外鞋底底部可形成垂直槽使垂直缝线通过上皮革部及垂直槽上的外鞋底部位。该方法常用于油性黄褐色(oil tan)皮鞋(如室内无鞋跟鞋),因为皮革经油黄褐色处理而无法胶合。
第四种制鞋法为缝合倒转(stitch and turn)法,其中上皮革部是缝合至鞋侧的外鞋底。该外鞋底通常为一单一模制单元,而上皮革部是借助现有方式机械缝制于其上。于最初构造中,其缝合方式为上皮革部的平滑或顶侧部向下,皮革粗糙侧则向上,而上皮革部是从鞋侧部向外延伸。上皮革部缝合于外鞋底侧边后,就被反转过外鞋底顶部使上皮革部平滑侧反向朝上,就成为一成品鞋的外部。而皮革粗糙侧则向下朝鞋体内部。
上面的现有技术存在许多缺点。如侧缝法无法于鞋体形成一坚固鞋跟护套元件,其是因鞋跟护套元件的硬度及劲度将阻挡缝合机械进行侧缝。该法并使上皮革部及外鞋底间的介面无法产生适当防水作用,其是因机械缝合孔将完全穿过鞋材料如上皮革部、鞋跟护套元件及内衬各层而无法阻挡湿气进入。上述无法提供稳固鞋跟护套元件及适当防水的问题也存在于直缝法(slip-lasted)及缝合倒转法。
此外,可提供一坚固鞋跟护套元件的现有方法,是将上皮革部、鞋跟护套元件及纤维内衬缝合于中鞋底,而后中鞋底、填料及外鞋底再胶合为一体。该鞋体可获得防水作用,但是其制程费时昂贵。另一现有方法中,鞋跟护套元件是安装于上皮革层及鞋体上的纤维内衬间。上皮革部顶端及纤维内衬缝合一体而底端是以如石灰等结合至中鞋底底部,而后中鞋底底部胶合于外鞋底且于其间填有填料。除将该元件结合为一体外,石灰也用于封闭机械缝合孔。该组合程序需数步骤且易出错而费时昂贵。另外,以石灰等结合的元件于成功结合为一体后也常分离,例如上皮革部自外鞋底分离。
上述缝合反转法中,内鞋底承坐于外鞋底壁顶部。内鞋底通常为软材料组成,而外鞋底壁为硬材料组成而呈立方体,外鞋底壁各角缘则形成九十度角。且内鞋底较外鞋底壁宽,内鞋底端点延伸通过外鞋底壁角缘。当体重经足部施加于内鞋底顶部,压力将施于承坐及延伸于外鞋底壁角缘上的内鞋底部位,使内鞋底破裂而造成穿着者足底不舒适。该内鞋底厚度可经增加以避免其破裂,但是将相对减少鞋尖套(toe box)空间而影响鞋体合穿度,以致需增加鞋跟护套体积使其足够穿着。但是鞋跟护套体积增加将使该鞋体对消费者而言较不具吸引力而无法为其接受。
另一现有制鞋方法中,起初上皮革部是自皮革部割开并缝合为一体,以形成预定鞋体外形。而后上皮革部是宽松置于一对应预定足部尺寸的鞋楦上,而后一适当尺寸中鞋底置于鞋楦下,再借助包裹上皮革部一小块皮革于中鞋底下,将上皮革部密合至中鞋底。中鞋底下的上皮革部包裹动作是沿中鞋底完整周缘进行,以形成一中鞋底底部的一上皮革环而称为「皮革余裕(leather allowance)」。该皮革环于趾部及足跟部产生必要的皱折(wrinkled)。于该点上,上皮革部及中鞋底连同其下的皮革环是置于一足趾成型(toe lasting)机器以形成鞋体足趾部形状。皮革环稍后经手工以如石灰等结合至中鞋底底部。
由于该包裹并结合于中鞋底下部的皮革环,所造成的中鞋底及外鞋底间的空间是以填料充填。所以该填料的一功用是使该鞋体底部构造平整。中鞋底下部的皮革环表面于涂布额外石灰以将皮革环附着于中鞋底及填料前,是经砂纸予以粗化以确保适当结合效果。皮革环以石灰结合至中鞋底及填料后,该组合的上皮革部、中鞋底及填料整体底部具有一平整表面。该组合的上皮革部、中鞋底及填料整体底部平整表面先经预先砂磨以供石灰结合于一外鞋底顶表面。此外,外鞋底顶表面也经砂纸粗化。该底平整面(由皮革环、中鞋底及上皮革部底部上的填料)及外鞋底顶表面是经粘合剂涂布。上皮革部底部平整表面而后再与外鞋底对接。该鞋体结构整体并且暴露于一加热环境,以加速粘合剂结合至皮革。该鞋体而后置于一鞋形固持装置,并受一施于其鞋体顶部、底部、侧部的压力一短暂时间。该鞋体而后可经加压使粘合剂完全结合。
于另一制法中,侧缝构造可取代石灰结合程序。但是于该侧缝构造中,上皮革部、鞋跟护套元件及内衬层各由缝合机械缝合。该情况是发生于形成穿透鞋体构造各层的穿孔时,而因该机械缝合孔的存在,使该鞋体的防水效能产生问题。
所以,针对上述制鞋领域中现有技术缺点,便有一种具简化构造的鞋体需求,该鞋体借省去穿透各鞋层机械缝合孔,以防水介质密封既有的机械缝合孔,而达成较佳防水性能,并可避免内鞋底元件破裂,而且利用一安装于一上皮革部及一内衬层间的硬质鞋跟护套元件,以提供一坚固的鞋跟部位,并提供一具有吸震稳定作用的鞋体形状构造,而能降低制造成本时间且提高产率。
(3)发明内容总括来说,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经改进的具有简化结构的新颖鞋体,该简化结构可用于正式、休闲及运动鞋等许多鞋体设计。该鞋体的特性包括借省去穿透鞋体各层的机械缝合孔,并以防水介质封合存在的机械缝合孔,以达改良的防水功能,并可避免内鞋底破裂,且利用一安装于上皮层及内衬层的硬质鞋跟护套元件,以保持鞋跟部位的坚固,并提供鞋体的定形及缓冲功能,以达成吸震及稳定作用,同时降低制造成本时间及提高产率。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鞋体包括一具有一顶或上缘及一底或下缘的上皮层,该上皮层是位于外层以包覆穿戴者足部;上皮层内表面设有一内衬层,以提供鞋体支承及足部舒适感,内衬层通常由合成材料组成,但是也可借皮革形成;内衬层借助缝合接合于上皮层的顶或上缘;内衬层及上皮层间形成一囊室或构槽;一通常由塑胶组成的硬质鞋跟护套设于该内衬层及上皮层间形成的囊室或构槽,以提供一强劲的鞋体鞋跟部。
外鞋底壁于鞋跟位置大致呈U形,并沿鞋体整体周缘延伸并接合上皮层。外鞋底壁包括一向上延伸且通常缝合至上皮层的顶部。内衬层及硬质鞋跟护套则未缝合至外鞋底壁。外鞋底壁具有一鞋跟部的倾斜内表面而形成一倒置梯形体容室。该外鞋底壁是由如硬橡胶等高密度材料构成,以提供鞋体结构的稳定。
一内鞋底是提供以支撑足部。该内鞋底大致呈一倒置梯形体,也就是具有一扁平顶面及底端顶点经切除的一倒置实心锥体。内鞋底还包括一倾斜外表面而与外鞋底壁倾斜内表面配合。所以倒置梯形体的内鞋底可轻易容置于鞋跟外鞋底壁中心形成的倒置梯形体的容室。内鞋底可由低密度材料如软橡胶等制成,以提供足部的冲击吸收作用而增加鞋体穿着舒适感。一通常由硬橡胶等高密度材料形成的外鞋底,可借粘剂结合于外鞋底壁及内鞋底底部,以完成鞋体结构造并与地面接触。
本发明的具有简化结构的鞋体,它可用于许多种类鞋体设计,且具有良好的防水功能,并可避免内鞋底破裂,并提供鞋体的稳定吸震功能。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具有简化结构的鞋体,包括一上层,具有一顶缘及一底缘,以将一足部包覆于一鞋体;一内衬层,接合于该上层的顶缘,以提供该足部穿着舒适感;一鞋跟护套元件,设于该上层及内衬层间,以支承该鞋体的一鞋跟;一外鞋底壁,具有一倾斜内表面以形成一容室,该外鞋底壁是接合于该上层的底缘;一内鞋底,用于支承该足部,其具有一倾斜外表面而容设于该容室;及一外鞋底,接合至该外鞋底壁的一底部及该内鞋底,以抵接于一地表面。
于一变化例中,该上层、内衬层及硬质鞋跟护套元件与上述较佳实施例相同。而一包括一垂直内表面的外鞋底壁则用于形成一容室,该外鞋底壁也缝合至该上层底缘。该容室是呈矩形以供设置一矩形中鞋底填料层。一用于支撑足部的内鞋底是借粘剂结合至中鞋底填料层顶表面。一如硬橡胶等高密度材料外鞋底是借粘剂结合至外鞋底壁底部及中鞋底填料层。外鞋底是用于完成鞋体结构并与地面接触。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4)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具有简化结构的鞋体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具有简化结构的鞋体后视图,显示一附着于一外鞋底的上皮层并包括一经该上皮层的切口,以说明一设于一上皮层及一内衬层的鞋跟护套元件。
图2是沿图1剖线2-2所得该鞋体下后侧剖视图,显示一借缝线附着于一楔形外鞋底壁及一内衬层的上皮层,其中该上皮层及内衬层是位于楔形外鞋底壁下方。
图3是沿图1剖线3-3所得该鞋体后侧剖视图,显示一位于上皮层及内衬层间的硬质塑胶鞋跟护套,该上皮层、内衬层间及硬质塑胶鞋跟护套的组合是经向上旋转以形成图1的该鞋体顶部。
图4是大致沿图1剖线2-2所得该鞋体后侧剖视图,显示具有一软质低密度结构的一内鞋底,其是位于具有一硬质高密度结构的外鞋底上方。
图5是沿图1剖线5-5所得该鞋体后侧剖视图,显示该鞋体组合状态,其内鞋底以石灰结合于楔形外鞋底壁,而外鞋底则以石灰结合于楔形外鞋底壁底部及内鞋底底部。
图6是沿图1剖线6-6所得本发明的鞋体第二实施例剖视图,显示一借缝线附着于一方块形外鞋底壁及一内衬层的上皮层,其中该上皮层及内衬层是位于方块形外鞋底壁下方。
图7是大致沿图6同一剖线所得该鞋体后侧剖视图,显示方块形外鞋底壁的顶延伸部以石灰结合至方块形外鞋底壁,且上皮层及内衬层是经缝合而设于方块形外鞋底壁下。
图8是沿图1剖线8-8所得该鞋体后侧剖视图,显示一位于上皮层及内衬层间的硬质塑胶鞋跟护套,该上皮层、内衬层间及硬质塑胶鞋跟护套的组合是经向上旋转以形成图1的该鞋体顶部。
图9是大致沿图1剖线6-6所得该鞋体后侧剖视图,显示位于一外鞋底上方的内鞋底,其具有位于该内、外鞋底间的中鞋底填料层密度结构的外鞋底上方。
图10是大致沿图1剖线8-8所得该鞋体后侧剖视图,显示该鞋体组合状态,其内鞋底以石灰结合于中鞋底填料层顶部、上皮层及内衬层,而中鞋底填料层是位于方块形外鞋底壁,中鞋底填料层及方块形外鞋底壁是经石灰结合至外鞋底底顶部。
图11是本发明的鞋体第三实施例侧向剖视图,显示于外鞋底壁前方设有一保护件,使该鞋体可作为工作鞋使用,为求简化明示,该鞋体若干层并经省去而未示出。
图1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后向剖视图,显示一鞋垫借其多个凸块抵靠支撑于一上层底缘上方。
图13是该第四实施例中的鞋垫俯视图,显示该鞋垫底部周缘间隔设置有数个凸块,其内侧并向上凹陷而形成一凹室。
(5)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10所示,本发明的具有简化结构的鞋体100,可适用于如正式鞋、休闲鞋及运动鞋等许多鞋体的设计上。该鞋体100借省去贯穿所有鞋层的机械缝合孔及将存在的机械缝合孔以防水介质密合,而具良好的防水功效。该鞋体100也解决内鞋底102破裂的问题,而借助一硬质鞋跟护套元件106提供一坚固的鞋跟104,并提供吸收冲击及稳定鞋体100的双重作用。该简化的结构也使该鞋体100可适当支撑足部并配合其形状,以降低制造成本及提高效率。
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尤明示于图1至5。图1为该鞋体100一后侧视图,并于图中形成若干剖面线。该图中鞋体100后侧具有一坚固的鞋跟104,而一位于外表面的上层108通常为皮革制成。尤如图2、3、5或仍如图1所示,一内衬层112借一第一多数缝线110而与该上皮层108结合。如图1至3及图5所示,该硬质鞋跟护套元件106是位于上皮层108及内衬层112间,而鞋体100底部则有一沿其周缘延伸的外鞋底壁114。如图1所示,一鞋舌116及一组鞋带118的一部分是用于使鞋体100紧贴人体足部(其轮廓如该图中虚线120所示)。
图2、3显示外鞋底壁114及上层108,及内衬层112与硬质鞋跟护套元件106的关系。于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外鞋底壁114包括一底部平整基面122,而与一垂直壁面124相交。外鞋底壁114的垂直壁面124顶部具有一顶部延伸部126,该顶部延伸部126借助一第二多数缝线128接合或固定于上皮层108。特别须强调的是,只有上皮层108是借助一第二多根缝线128而连接、接合或固定于该顶部延伸部126,如图2、3所示,而于上皮层108及顶部延伸部126共同接合的点130位置上,内衬层112则并未缝合于上皮层108或顶部延伸部126。顶部延伸部126包含一铰接部132,用于于上皮层108接合至顶部延伸部126后,供顶部延伸部126内折,如图3、5所示。当顶部延伸部126内折后,也就被收容于图2所明示的一中空容室134。
上皮层108包括一顶缘136及一底缘138,如图2所示。内衬层112借助该第一多根缝线110缝合至该顶缘136,而如图2、3、5所示结合于上皮层108,借此构造可使人体足部较为舒适。然而,内衬层112于外鞋底壁114处并未借助该第二多根缝线128接合于上皮层108。借此,如图2所示,上皮层108与内衬层112间形成一空间或囊室140,而硬质鞋跟护套元件106也就插置于该囊室140,以提供鞋体100坚固的鞋跟104。尤其特殊的是,硬质鞋跟护套元件106插设于图2所示的囊室140以支撑鞋跟104,当硬质鞋跟护套元件106插入后就如图3、5所示占据该囊室140。
如图2所示,上皮层108缝合至外鞋底壁114后,上皮层108及内衬层112自外鞋底壁114下悬。于组装过程中,硬质鞋跟护套元件106于此阶段极易安装于囊室140内。为防止硬质鞋跟护套元件106自囊室140脱出,上皮层108与顶部延伸部126接合点130须经密封,其方法举例来说,可借防水石灰或粘剂142将内衬层112密封至上皮层108底缘138,及密封至外鞋底壁114的顶部延伸部126,如图3、5所示。而后,将内衬层112胶合于内鞋底102及外鞋底壁114间。须注意的是,硬质鞋跟护套元件106是紧贴于上皮层108及内衬层112间的囊室140内部。本发明中使用于硬及软橡胶、聚氨酯(polyurethane)及其他材料间的石灰或粘剂142,可为该制鞋领域习用的任何种类产品。
另需强调的是,本发明中内衬层及112硬质鞋跟护套元件106皆无机械缝合孔,所以可借此改善鞋体100的防水能力。且以石灰或粘剂142将内衬层112密封至上皮层108底缘138及外鞋底壁114的顶部延伸部126,而将上皮层108的机械缝合孔(未图示)密封,也可改善鞋体100防水性能。实际选用的该石灰或粘剂142种类,是视其用于粘合或密合的元件材质而定,这为该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周知。
经使用石灰142后,上皮层108、内衬层112及囊室140内的硬质鞋跟护套元件106,是如图3、5所示,相对于外鞋底壁114而向上翻转,使其鞋体结构定位以包覆人体足部。上皮层108、内衬层112及硬质鞋跟护套元件106相对外鞋底壁114上翻后,顶部延伸部126也就相对于外鞋底壁114铰接部132旋转,直至其容置于外鞋底壁114的中空容室134。一经定位于该中空容室134,顶部延伸部126也就借石灰或粘剂142固定于该处。而后,形成于上层108的机械缝合孔(未图示)也就被隔离,并由外鞋底壁114垂直壁面124内的中空容室134内部的石灰142密封,借此使本发明的鞋体100防水能力较现有设计进一步提升。本较佳实施例中,上层108以皮革制较佳,而内衬层112则以合成材料为佳,也可由皮革制成。形成内衬层112的合成材料可提供人体足部的舒适感。硬质鞋跟护套元件106则是用于支撑鞋跟104,使鞋体100可以如聚氨酯(polyurethane)等硬质塑胶材质制成。
外鞋底壁114如图1所示具有一U形结构,它是由高密度材料如硬橡胶等制成,以提供鞋体100的结构稳定性。本发明的一特征在于该外鞋底壁114具有一倾斜内表面146,如图2、3、5所示。该倾斜内表面146是位于中空容室134及底部平整基面122间,如图2所示,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倾斜内表面146维持一定倾斜角度,且本较佳实施例中该角度约在25至55度范围。该外鞋底壁114的倾斜内表面146形成一容室148而大致呈一倒置梯形体。该容室148将与内鞋底102相交,而内鞋底102及一外鞋底150间的相对位置如图4所示。
内鞋底102是用于支撑人体足部,而使足部直接位于内鞋底102顶部,如图5所示。内鞋底102大致呈一倒置梯形体,也就是为两平行线间而具有一扁平顶面及底端顶点经切除的一倒置实心锥体。内鞋底102还包括一倾斜外表面152,如图4所示,其倾斜角度于本实施例中也为固定,角度变化则约在25至55度范围内,而与外鞋底壁114的倾斜内表面146角度一致。所以倒置梯形体的内鞋底102可轻易容置于鞋体100的鞋跟104外鞋底壁114中心形成的倒置梯形体的容室148。内鞋底102可由低密度材料如软橡胶等制成,以提供足部的冲击吸收作用而增加鞋体100穿着舒适感。内鞋底102嵌容于外鞋底壁114容室148内,而可借石灰或粘剂142将二者永久结合固定。
如图4、5所示,外鞋底150通常由高密度材料如硬橡胶(与外鞋底壁114类似)制成,但是不限于该材料。外鞋底150是接合于外鞋底壁114及内鞋底102两者底部,如图5所示的鞋体100各元件组合状态图,而借石灰或粘剂142将外鞋底壁114及内鞋底102等部位结合,以完成鞋体100的结构,而其中外鞋底150是用于接触地面或地板表面。
图5所示的鞋体100构造显示其较现有设计的许多显著优点。首先,外鞋底壁114及与其结合的外鞋底150各包括一高密度材料如硬橡胶,该高密度材料提供鞋体100外部结构穿着稳定性及耐用性。相反地,结合于外鞋底壁114及外鞋底150的内鞋底102则由低密度材料如软橡胶制成,使鞋体100同时具有实用耐穿及穿着舒适的特性。鞋体100构造另一主要特点在于克服现有设计软性内鞋底破裂问题,针对现有设计中软性材料的内鞋底置于硬性材料的立方体外鞋底壁上,于受足部压力后易于破裂的问题,本发明将外鞋底壁114改为无90度角的非立方体形,借内鞋底102倾斜外表面152配合外鞋底壁114容室148倾斜内表面146,使施加于内鞋底102的足部压力不致对内鞋底102产生破坏。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鞋体200示于图6至10,其中所有对应上述最佳实施例的各元件其元件符号第一码皆以2取代。
该实施例鞋体200构造与最佳实施例的鞋体100极相近,其特殊者在于内鞋底202及外鞋底壁214的形状改变,并增加一中鞋底(填料)层260,如图10所示。鞋体200许多特征也同于较佳实施例的鞋体100,如鞋体200具有一坚固的鞋跟204、一硬质鞋跟护套元件206、一借助一第二多根缝线210接合于外鞋底壁214的上层208及一内衬层212。鞋体200硬质鞋跟护套元件元件206、上层208及内衬层212的组合构造同于较佳实施例的鞋体100。
图6、7、8显示外鞋底壁214及上层208,及内衬层212与硬质鞋跟护套元件元件206的关系。于该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外鞋底壁214包括一底部平整基面222,而与一垂直壁面224相交。外鞋底壁214的垂直壁面224顶部具有一顶部延伸部226,该顶部延伸部226是借助一第二多根缝线228接合或固定于上皮层208。特须强调者,只有上皮层208是借助该二多根缝线228而连接、接合或固定于该顶部延伸部226,如图6、7所示,而于上皮层208及顶部延伸部226共同接合的点230位置上,内衬层212则并未缝合于上皮层208或顶部延伸部226。顶部延伸部226包含一铰接部232,用于于上皮层208借助第二多根缝线228接合至顶部延伸部226后,供顶部延伸部226下折,如图7、8、10所示。
上皮层208包括一顶缘236及一底缘238,如图6、7所示。内衬层212是借助第二多根缝线210缝合至该顶缘236,而如图6、7、8、10所示结合于上皮层208,借此一构造可使人体足部较为舒适。然而,内衬层212于外鞋底壁214处并未借助该第二多根缝线228接合于上皮层208,如图6、7所示。借此,如图6、7所示,上皮层208与内衬层212间形成一空间或囊室240,而硬质鞋跟护套元件206也就插置于该囊室240,以提供鞋体200坚固的鞋跟。尤其特殊的是,硬质鞋跟护套元件206是插设于图6所示上层208及内衬层212的囊室240以支撑鞋跟204,当硬质鞋跟护套元件206插入后也就如图8、10所示占据该囊室240。
如图6、7所示,上皮层208缝合至外鞋底壁214后,上皮层208及内衬层212是自外鞋底壁214下悬。于组装过程中,硬质鞋跟护套元件206于此阶段极易安装于囊室240内。为防止硬质鞋跟护套元件206自囊室240脱出,上皮层208与顶部延伸部226接合点230须经密封,其方法举例来说,可借助防水石灰或粘剂242将内衬层212密封至上皮层208底缘238,及密封至外鞋底壁214的顶部延伸部226,如图7、8、10所示。而后,将内衬层212胶合于内鞋底202及外鞋底壁214顶部延伸部226间。须予以注意的是,硬质鞋跟护套元件206是紧贴于上皮层208及内衬层212间的囊室240内部。本发明中使用于硬及软橡胶、聚氨酯(polyurethane)及其他材料间的石灰或粘剂242,可为该制鞋领域习用的任何种类产品。
另需强调的是,本发明中内衬层212或硬质鞋跟护套元件106都无机械缝合孔,所以可借此改善鞋体200的防水能力。而且以石灰或粘剂242将内衬层212密封至上皮层208底缘238及外鞋底壁214的顶部延伸部226,而将上皮层208的机械缝合孔(未图示)密封,也可改善鞋体200防水性能。实际选用的该石灰或粘剂242种类,是视其用于粘合或密合的元件材质而定,而属该领域所周知。
经使用石灰242后,上皮层208、内衬层212及囊室240内的硬质鞋跟护套元件206,是如图8、10所示,相对于外鞋底壁214而向上翻转,使其鞋体结构定位以包覆人体足部。上皮层208、内衬层212及硬质鞋跟护套元件206相对外鞋底壁214上翻后,顶部延伸部226也就相对于外鞋底壁214铰接部232旋转,直至其承坐于图6所示外鞋底壁214的顶表面262。一但如图7所示定位于顶表面262,顶部延伸部226也就借石灰或粘剂242固定于该处。而后,形成于上层208的机械缝合孔(未图示)也就被隔离,并由外鞋底壁214顶表面262上的石灰242密封,借此使本发明的鞋体200防水能力较现有设计进一步提升。本实施例中,上层208以皮革制较佳,而内衬层212则以合成材料为佳,也可由皮革制成。形成内衬层212的合成材料可提供人体足部的舒适感。硬质鞋跟护套元件206则是用于支撑鞋跟,使鞋体100可以如聚氨酯(polyurethane)等硬质塑胶材质制成。
外鞋底壁214如图1所示具有一U形结构,其是由高密度材料如硬橡胶等制成,以提供鞋体200的结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一特征在于该外鞋底壁214具有一垂直内表面264,如图6、7、8所示。该垂直内表面264是位于铰接部232及底部平整基面222间,如图6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该垂直内表面264是如图10所示与外鞋底250垂直。该外鞋底壁214垂直内表面264形成一容室266而大致呈一矩形体。该容室266将如下述与内鞋底202及中鞋底(填料)260层相交,而内鞋底202、中鞋底(填料)260层及外鞋底250间的相对位置如图9所示。
内鞋底202是用于支撑人体足部,而使足部直接位于内鞋底202顶部,如图10所示。内鞋底202大致呈一薄层,而可如形成于鞋体200鞋跟的一缓冲垫片,而具挠性以免破裂,如图9、10所示。内鞋底202可由低密度材料如软橡胶或其他耐用具吸震材料制成,以提供足部的冲击吸收作用而增加鞋体200穿着舒适感。如图10所示,内鞋底202可借石灰或粘剂242接合于中鞋底(填料)260层(尤示于图9)顶表面268及上层208底缘238。
中鞋底(填料)260层包括一垂直于顶表面268的垂直外表面270,而形成图9的矩形体。所以如图10所示中鞋底(填料)260层直角造型是与外鞋底壁214(也垂直外鞋底250)垂直内表面264吻合。所以,矩形中鞋底(填料)260层极易收容于外鞋底壁214的矩形容室266中。矩形中鞋底(填料)260层并可借石灰或粘剂242永久固定于容室266中。而后,矩形中鞋底(填料)260层可借粘剂242接合于矩形中鞋底(填料)260层顶表面268及外鞋底壁214垂直内表面264的内鞋底202。如图10所示,矩形中鞋底(填料)260层一般较内鞋底202或外鞋底250窄。中鞋底(填料)260层可由片状材料包括皮革或聚烯烃塑料(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组成。
如图9、10所示,外鞋底250通常由高密度材料如硬橡胶(与外鞋底壁214类似)制成,然不限于该材料。外鞋底250是于外鞋底顶表面272接合于外鞋底壁214及中鞋底(填料)260层两者底部,如图9、10所示,而借石灰或粘剂242将外鞋底壁214结合至外鞋底250,中鞋底(填料)260层结合至外鞋底250等,以完成鞋体200的结构,而其中外鞋底250是用于接触地面或地板表面。
此外,本发明也可进一步略经变化而作为工作鞋(或称安全鞋)使用。以图11所示的鞋体100’为例,也就是将前述较佳实施例鞋体100的外鞋底壁114前方结构变化而得。本实施例中外鞋底壁114’前方还预先形成一具两阶状高度的凹槽120’,而以该凹槽120’自上而下依序供一内鞋底121’、一保护件122’的一基部123’及一强化层124’叠置,且各层间并以任何适当的粘剂粘合。内鞋底121’是用于直接接触支撑人体足部,而可由如低密度材料如软橡胶或其他吸震材料制成,以提供足部的冲击吸收作用并增加鞋体100’穿着舒适感。保护件122’是由具足够刚性的金属或其他适当材料一体制成,包括该呈水平延伸的基部123’,及自基部123’前端紧贴于内衬层112’内缘而朝后上方呈弧状延伸的弹压部125’。借此,当该鞋体100’前端对应足趾部位受外力撞击时,该外力将传递至弹压部125’,而借保护件122’整体的构形及材料刚性予以吸收,以保护鞋体100’穿戴者足趾不致直接受撞压伤害。保护件122’下方的强化层124’则由高密度材料如硬橡胶等制成,以进一步强化吸收冲击的效果。
另外,如图12、13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则是将图6至10中第二实施例的内鞋底202及中鞋底260予以省略,而以一鞋垫280’取代。该鞋垫280’是借底部周缘间隔设置的多数凸块281’抵靠支撑于上层208’底缘238’上方,并可借助适当粘剂(未图示)粘合固定,使鞋垫280’具有高度的弹性而提升其供穿戴的舒适性。鞋垫280’底部内侧并向上略为凹陷而形成一凹室282’,以增加鞋垫280’整体弹性。该鞋垫280’材质则以低密度且具足够韧性的材料为佳,而适于直接接触支撑人体足部且不致受人体的载重而断裂破坏。而于其它变化例中,鞋垫280’也可直接设于上述各实施例的鞋体内鞋底102、202上方,以提供穿戴舒适弹性。
本发明较现有设计具许多显著新颖优点。其首要优点在于鞋体100通过省却穿过鞋体各层的机械缝合孔,并以石灰142等防水材料封合存在的机械缝合孔,而以简化的构造而改良防水性能。再者,外鞋底壁114及内鞋底102的设计,使穿戴者往下踏步时可免除内鞋底102破裂。此外,安装于上皮层108及内衬层112间的硬质鞋跟护套元件106,可提供一坚固的鞋跟104。硬质鞋跟护套元件106也提供鞋体100一固定外形。包括低密度材料的内鞋底102提供缓冲吸震作用,而外鞋底壁114及外鞋底150各包括高密度材料以提供足部稳定性。鞋体100结构较传统制法也因此降低。最后,该简化构造也提供鞋体100改良的足部支撑力及外形,降低制造时间成本而提高产率。
当然,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简化结构的鞋体,包括一上层、一内衬层、一鞋跟护套元件、一外鞋底壁、一内鞋底及一外鞋底,其特征在于该上层具有一顶缘及一底缘,以将一足部包覆于一鞋体;该内衬层,接合于该上层的顶缘,以提供该足部穿着舒适感;该鞋跟护套元件设于该上层及内衬层间,以支承该鞋体的一鞋跟;该外鞋底壁具有一倾斜内表面以形成一容室,该外鞋底壁是接合于该上层的底缘;该内鞋底用以支承该足部,其具有一倾斜外表面而容设于该容室;以及该外鞋底,接合至该外鞋底壁的一底部及该内鞋底,以抵接于一地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体,其特征在于该上层是由皮革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体,其特征在于该内衬层是由合成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体,其特征在于该鞋跟护套元件是由硬质塑胶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体,其特征在于该外鞋底壁是呈U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体,其特征在于该外鞋底壁具有一将该外鞋底壁接合至该上层的顶延伸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鞋体,其特征在于该顶延伸部是借助多根缝合线接合至该上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体,其特征在于该外鞋底壁是由高密度材料制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体,其特征在于该内鞋底是由低密度材料制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体,其特征在于该外鞋底是由高密度材料制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体,其特征在于该外鞋底是借助粘剂接合至该外鞋底壁的该底部及该内鞋底。
12.一种具有简化结构的鞋体,包括一上层、一内衬层、一鞋跟护套元件、一外鞋底壁、一内鞋底及一外鞋底,其特征在于该上层具有一顶缘及一底缘,以将一足部包覆于一鞋体;该内衬层接合于该上层的顶缘,以提供该足部穿着舒适感;该鞋跟护套元件设于该上层及内衬层间,以支承该鞋体的一鞋跟;该外鞋底壁具有一倾斜内表面以形成一容室,该外鞋底壁包括一高密度材料而是接合于该上层底缘;该内鞋底具有一倾斜外表面而容设于该容室,它包括一低密度材料以提供该足部缓冲作用;以及该外鞋底接合至该外鞋底壁的一底部及该内鞋底,以抵接于一地表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鞋体,其特征在于该外鞋底是由高密度材料制成。
14.一种具有简化结构的鞋体,包括一上层、一内衬层、一鞋跟护套元件、一外鞋底壁、一内鞋底、一中鞋底及一外鞋底,其特征在于该上层具有一顶缘及一底缘,以将一足部包覆于一鞋体;该内衬层接合于该上层的顶缘,以提供该足部穿着舒适感;该鞋跟护套元件设于该上层及内衬层间,以支承该鞋体的一鞋跟;该外鞋底壁具有一垂直内表面以形成一容室,该外鞋底壁是接合于该上层底缘;该中鞋底具有一垂直外表面以容设于该容室;该内鞋底用以支承该足部并接合至该中鞋底的一顶表面;以及该外鞋底接合至该外鞋底壁的一底部及该中鞋底,以抵接于一地表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鞋体,其特征在于该外鞋底壁是呈U形。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鞋体,其特征在于该外鞋底壁具有一将该外鞋底壁接合至该上层的顶延伸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鞋体,其特征在于该顶延伸部是借助多根缝合线接合至该上层。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鞋体,其特征在于该外鞋底壁是由高密度材料制成。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鞋体,其特征在于该外鞋底是由高密度材料制成。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鞋体,其特征在于该外鞋底是借助粘剂接合至该外鞋底壁的底部及该中鞋底。
21.如权利要求1或12所述的鞋体,其特征在于该外鞋底壁前侧设有一由具有足够刚性的材料制成的保护件,该保护件包含一固定于该外鞋底壁的基部及一自该基部前端沿该沿内衬层内缘朝后上方延伸的弹压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鞋体,其特征在于该保护件的基部上方设有一直接接触支撑人体足部的内鞋底。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鞋体,其特征在于该保护件的基部下方设有一由高密度材料制成以强化吸收冲击效果的强化层。
24.如权利要求1或12或14所述的鞋体,其特征在于该内鞋底上还设有一鞋垫,该鞋垫底部周缘间隔设置有多个凸块,以抵靠支撑于该内鞋底。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鞋体,其特征在于该鞋垫底部向上凹陷而形成一凹室。
26.一种具有简化结构的鞋体,包括一上层、一内衬层、一鞋跟护套元件、一外鞋底壁、一鞋垫及一外鞋底,其特征在于该上层具有一顶缘及一底缘,以将一足部包覆于一鞋体;该内衬层接合于该上层的顶缘,以提供该足部穿着舒适感;该鞋跟护套元件设于该上层及内衬层间,以支承该鞋体的一鞋跟;该外鞋底壁具有一垂直内表面以形成一容室,该外鞋底壁是接合于该上层底缘;该鞋垫用以支承该足部,并以其底部周缘抵靠支撑于该上层的一底缘上方;及该外鞋底接合至该外鞋底壁的一底部及该中鞋底,以抵接于一地表面。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鞋体,其特征在于该鞋垫是以其底部周缘间隔设置的多个凸块抵靠支撑于该上层底缘上方。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鞋体,其特征在于该鞋垫底部向上凹陷而形成一凹室。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简化结构的鞋体,包括:一上层,具有一顶缘及一底缘,以将一足部包覆于一鞋体;一内衬层,接合于该上层的顶缘,以提供该足部穿着舒适感;一鞋跟护套元件,设于该上层及内衬层间,以支承该鞋体的一鞋跟;一外鞋底壁,具有一倾斜内表面以形成一容室,该外鞋底壁是接合于该该上层底缘;一内鞋底,用以支承该足部,它具有一倾斜外表面而容设于该容室;及一外鞋底,接合至该外鞋底壁的一底部及该内鞋底,以抵接一地表面。
文档编号A43B7/00GK1381214SQ0211810
公开日2002年1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17日
发明者练成功 申请人:练成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