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1112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靴子衬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靴子衬套,特别是滑雪板靴的内靴衬套。
背景技术
滑雪靴、滑雪板靴等防寒用防护外衣制品一般具有设置在外侧的外靴和设置在外靴内侧的靴子衬套(内靴)。大多数情况下,靴子衬套是由对穿着者的脚提供保温性、碰撞吸收性、穿着舒适性等的形状、材料构成的。
靴子衬套一般具有构成靴底部分的底部以及向底部的上方延伸形成的、覆盖住穿着者的脚和脚踝的上部。上部具有支撑脚踝后方部分的后方部以及支撑脚踝的侧方部分、与后方部形成一体的一对侧方部。一对侧方部是前端部相互分开地设置,脚踝的前方部分上形成切口。切口的下端部上,支撑脚踝的前方部分的舌部被向上方延伸地安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的这种靴子衬套有的还具有为了提高上部对脚的服帖感的紧固机构。紧固机构通常在上部的前端附近具有在上下方向留有间隔地排列的数对穿通部。各穿通部形成可以穿过鞋带等带状部件的环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这样的靴子衬套,例如,通过将鞋带的两端分别穿过位于上下相同位置的一对穿通部,一边拉紧使前部相互靠近一边交叉,重复穿过相反一侧的前端的邻接穿通部的操作后,将鞋带系上相互固定,这样上部紧贴着穿着者的脚,可以得到一定的服帖感。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5924218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5937542号说明书上述现有的靴子衬套,穿着者的脚踝被紧固时,由于上部只不过是变形使前部彼此相互靠近,因此会出现不能充分感觉到脚踝服帖感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以充分得到使脚踝有服帖感的靴子衬套。

发明内容
发明1的靴子衬套具有底部、上部以及紧固机构。上部是向底部的上方延伸形成的,具有支撑脚踝后方部分的后方部以及与后方部形成一体的、支撑脚踝侧方部分的一对侧方部。紧固机构是安装在上部上,是紧固上部使上部与脚踝吻合的装置。另外,上部的一对侧方部是在脚踝的前方分别具有相对的前端部。
紧固机构包括主带部件,该主带部件具有第一固定部、一对可动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向水平方向延伸并固定在上部的后方部。一对可动部是从第一固定部的两端沿着上部的侧面分别向前方延伸,在上部的前端部附近分别折回,形成带状部件可以穿过的穿通部,顶端部通过后方部后分别朝上部的相反一侧的侧面延伸,并且相对于上部可以相对移动。第二固定部是从可动部的顶端部延伸、被固定在底部。另外,一对可动部在后方部相互交叉。
另外,本发明中所表示的上、下、前、后、侧、横、水平、垂直等方向的词汇是指靴子衬套的穿着者自然站立的情况下以穿着者的身体为标准的方向。
在该靴子衬套中,将上部固定在脚踝的情况下,例如,将鞋带等带状部件穿过一对穿通部使前端相互接近地拉。这样,可动部的折回位置向前方移动,穿通部比进行紧固操作之前向前方移动。此时,从可动部的穿通部向后方延伸的部分被拉向穿通部一侧,使上部的后方部分变形。
通过这样的变形,上部被强力地按在穿着者的脚踝,与只是上部变形使前端相互接近的情况相比,穿着者可以更加感觉到上部对脚踝的服帖感。
特别是该靴子衬套,由于一对可动部在上部的后方交叉,因此上部的后方部分被更有力地按在穿着者的脚踝,这样可以得到充分的服帖感。
发明2的靴子衬套,是在发明1的靴子衬套中,一对可动部在与脚后跟的上方邻接的脚踝的后方部分交叉。
在该靴子衬套中,紧固时,由于上部变形,后方部被按在穿着者的脚后跟的紧上方的部分,因此对穿着者的脚更有效地服帖。
发明3的靴子衬套,是在发明1或发明2的靴子衬套中,还具有后方支撑部。后方支撑部具有限制部和释放部。限制部被设置在上部的后方部、向上下方向延伸,限制主带部件的第一固定部相对于后方部不能相对移动。释放部是释放主带部件的第一固定部使其相对于后方部可以相对移动。
在该靴子衬套中,可动部由于不受后方支撑部的限制,可以自由移动,因此可以充分得到可动部的上部的紧固效果。
发明4的靴子衬套,是在发明1至发明3的任一靴子衬套中,主带部件的第一固定部被固定在从上部的后方部到侧方部的水平方向中央部分。
在该靴子衬套中,可动部只在比侧方部的中央部分更顶端侧的部分上对上部可以相对移动。这样,由于可动部的可动范围被限定,上部在后方部分可以局部变形,加强了脚踝的后方部分的服帖感。
发明5的靴子衬套,是在发明1至发明4的任一靴子衬套中,紧固机构还包括两个辅助带部件。辅助带部件是在上部的前端附近,在形成主带部件的穿通部的位置的上方或下方位置被安装在上部上,以形成了带状部件可以穿过的其他的穿通部。
在该靴子衬套中,由于在辅助带部的穿通部也可以穿过带状部件,因此可以在上下大的范围内紧固上部,增加对脚踝的服帖感。
发明6的靴子衬套,是在发明5的靴子衬套中,主带部件的可动部通过位于主带部件的下方的辅助带部件,在底部附近被限制成相对于上述上部不能相对移动。
在该靴子衬套中,由于主带部件通过辅助带部件限制在上部的底部附近,因此可以免除例如插入外靴内时可动部扭歪、被外靴的内壁拉住等不顺畅。
发明7的靴子衬套,是在发明5或发明6的靴子衬套中,辅助带部件被安装在除了上部的前端部附近以外的上部上。
在该靴子衬套中,由于辅助带部件没有像主带部件那样的可动部,因此紧固时,只是紧固上部使前端相互接近。因此,此时相对强调了主带部件的紧固效果,穿着者可以充分感觉到脚踝根部的紧固效果。
发明8的靴子衬套,是在发明1至发明7的任一靴子衬套中,穿通部形成在前端部的后方。
在该靴子衬套中,上部被紧固时,由于其前端的紧后方部分被拉住,因此可以有效地使前端部相互接近。
发明9的靴子衬套,是在发明1至发明8的任一靴子衬套中,是具有外靴的滑雪板靴的内靴衬套。
在该靴子衬套中,特别是作为滑雪板靴的内靴衬套使用时,可以给予穿着者充分的服帖感觉。


图1是表示采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靴子衬套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上述靴子衬套的后视图。
图3是表示上述靴子衬套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图3是表示采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靴子衬套1。
该靴子衬套1是放置在滑雪板靴5的外靴3内侧的内靴衬套,具有底部11、上部13、后方支撑部15和紧固部19。外靴3与现有的相同。
底部11是构成靴子衬套1底面部分的部分,外周部被缝在或粘在上部13的下端部。底部11的构成是具有一定的弹性,最好的构成是具有缝在上部13的外底部以及重叠在外底部的上方、穿脱自如地设置的内底部(都无图示)。
上部13是向底部11的上方延伸的、形成覆盖穿着者的脚以及脚踝的形状的部分,具有后方部21、一对侧方部23、前方部25以及舌部27。后方部21、一对侧方部23、前方部25以及舌部27都是由可以得到充分的保温性、服帖感的材质、形状构成的。
后方部21是构成上部13后方部分的部分,支撑穿着者脚踝的后方部分。
一对侧方部23是构成上部13两侧的侧方部分的部分,与后方部21形成一体。侧方部23支撑穿着者脚踝的侧方部分。另外,一对侧方部23的各前端24在脚踝的前方被相对地设置,与前方部25一起形成切口26。在切口26的下方部分上,横向延伸安装着将舌部27按在穿着者脚上的松紧带29。
前方部25是构成上部13前方部分的部分,与侧方部23以及后方部21形成一体。前方部25形成覆盖穿着者脚尖的形状。
舌部27是与其他的部分21、23、25单独设置的部分,只有下端部被缝在形成切口26的前方部25的部分上。舌部27支撑穿着者脚踝的前方部分。
如图2所示,后方支撑部15是在后方部21的表面,相对底部11向垂直方向延伸设置的带状部件,具有缝在后方部21上的限制部16、17和没有缝在后方部21上的释放部18。另外,图1及图2中,后方支撑部15以及带子31、37、38(后述)中所示的虚线表示缝纫机针脚。
限制部16是从后方部21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到上方部分被缝起来的部分,限制部17是后方部21的下方部分被缝起来的部分。在此,限制部16被重叠缝在主带31的第一固定部32(后述)上,限制第一固定部32,使之对上部13不能相对移动,该主带31被缝在后方部21上。
释放部18在对应与脚后跟邻接部分(或脚后跟的后方部分)的位置上形成的。释放部18是在与后方部21之间、主带31的一对可动部33(后述)相互交叉的状态下被设置,各可动部33可以对后方部21相对移动。另外,一对可动部33的交叉部分通过限制部16、17被限制向上下方向的位置移动。
紧固机构19是为了紧固上部13使上部13服帖在穿着者的脚腕子上的装置,包括主带31和两条辅助带37、38。
主带31是设置在上部13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的带状部件,具有相互形成一体的第一固定部32、一对可动部33以及第二固定部34。
第一固定部32是经过后方部21向两侧方部23的水平方向中央部之间延伸的部分,被缝在上部13上。
一对可动部33是从第一固定部32的两端到第二固定部34之间分别延伸的部分。更具体地说,可动部33的设置是,分别从第一固定部32的端部沿着侧方部23的表面向前方延伸,在离前端部24稍微向后方的位置上向后方折回,并向后方的斜下方延伸,并且顶端部33b沿着后方部21的表面一直延伸到相反一侧的侧方部23的下方部分。可动部33在前端部24的后方折回,形成鞋带20等带状部件可以穿过的穿通部33a。该可动部33不缝在上部13上,可以相对于上部13相对移动。
第二固定部34是从可动部33的顶端部33b向底部11延伸的部分,其顶端部分被固定在底部11上。另外第二固定部34通过设置在主带31的下方的辅助带38,被重叠缝在底部11附近,因此被限制成对于上部13不能相对移动。
辅助带37、38是与主带31一样的带状部件,被分别设置成辅助带37在主带31的上方,辅助带38在主带31的下方。
辅助带37的设置是,从后方部21沿着两侧方部23的表面向前方延伸,在离前端部24稍微向后方的位置上折回,向后方的斜下方延伸直到后方部21。在辅助带37折回的部分上形成有鞋带20等可以穿过的穿通部37a。该辅助带37除了形成穿通部37a的所有部分,都被缝在上部13上。
辅助带38的设置是,从底部11的后方部分的两侧沿着侧方部23的表面向前方的斜上方延伸,在离前端部24稍微向后方的位置上折回,向下方延伸直到底部11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分。在辅助带38折回的部分上形成有鞋带20等可以穿过的穿通部38a。该辅助带38与辅助带37一样,除了形成穿通部38a的所有部分,都被缝在上部13上。
将这样构成的靴子衬套1与穿着者的脚吻合时,如图1所示,首先将鞋带20按顺序穿过穿通部38a、37a、33a。然后,在此状态下将脚插入靴子衬套1内,拉紧鞋带20使上部13的前端部24彼此相互接近。然后,在上部13的上方和下方部分上,由于辅助带37、38通过穿通部37a、38a被向前拉,因此,上部13变形,相对的前端部24相互接近,给予穿着者一定的服帖感。
一方面,在上部13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上,主带31的折回位置向前方移动,穿通部33a比在进行紧固操作之前也向前方移动。此时,从可动部33的穿通部33a向后方延伸的部分被拉向穿通部33a一侧,使上部13的后方部分变形。
通过这样的变形,上部13被强力地按向穿着者的脚踝附近,穿着者可以更加强烈地感觉到上部13对脚踝的服帖感。
特别是在该靴子衬套中,由于一对可动部33在上部13的后方交叉,上部13的后方部分被更有力地按向穿着者的脚踝,这样能得到充分的服帖感。
其他实施方式(a)靴子衬套不仅作为滑雪板的内靴衬套,也适用于像滑雪靴、步行靴那样的具有外靴(包括表面部分由硬质材料构成的皮辊壳)的其他的防护外衣制品。
(b)辅助带的数量、排列位置等可以根据需要变化。
根据本发明,由于上部通过具有可动部的主带部件被强力地按向穿着者的脚踝,与只是上部变形使前端部彼此相互接近的情况相比较,穿着者可以更加强烈地感觉到上部对脚踝的服帖感。
权利要求
1.一种靴子衬套,其特征在于,具有底部、上部以及紧固机构,该上部是向上述底部的上方延伸形成的,具有支撑脚踝后方部分的后方部以及与后方部形成一体的、支撑脚踝的侧方部分的一对侧方部;该紧固机构安装在上部上,紧固上述上部、使上部与脚踝吻合;上述上部的一对侧方部在脚踝的前方分别具有相对的前端部;上述紧固机构包括主带部件,该主带部件具有第一固定部、一对可动部和第二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向水平方向延伸并固定在上述上部的后方部;该一对可动部是从上述第一固定部的两端沿着上述上部的侧面分别向前方延伸,在上述上部的前端部附近向后方分别折回以形成带状部件可以穿过的穿通部,顶端部通过上述后方部后分别朝上述上部的相反一侧的侧面延伸,并且相对于上述上部可以相对移动;该第二固定部从上述可动部的顶端部开始延伸、被固定在上述底部;上述一对可动部在上述后方部相互交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靴子衬套,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可动部在与脚后跟的上方邻接的脚踝的后方部分交叉。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靴子衬套,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后方支撑部,该后方支撑部具有限制部和释放部,该限制部被设置在上述上部的后方部、朝上下方向延伸,限制上述主带部件的第一固定部,使其相对于上述后方部不能相对移动;该释放部释放上述主带部件的可动部,使其相对于上述上部可以相对移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靴子衬套,其特征在于,上述主带部件的第一固定部被固定在从上述上部的后方部到上述侧方部的水平方向中央部分上。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靴子衬套,其特征在于,上述紧固机构还包括两个辅助带部件,该辅助带部件在上述上部的前端部附近,在形成上述主带部件的穿通部的位置的上方或下方位置,被安装在上述上部上,以形成上述带状部件可以穿过的其他的穿通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靴子衬套,其特征在于,上述主带部件的可动部通过位于上述主带部件下方的上述辅助带部件,在上述底部附近被限制成相对于上述上部不能相对移动。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靴子衬套,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带部件被安装在除了上述上部的前端部附近以外的上述上部上。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靴子衬套,其特征在于,上述穿通部形成在上述前端部的后方。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靴子衬套,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外靴的滑雪板靴的内靴衬套。
全文摘要
提供可以充分得到上部对脚踝的服帖感的靴子衬套。该靴子衬套(1)具有底部(11)、上部(13)和紧固机构(19)。紧固机构(19)含有主带(31),该主带(31)具有第一固定部(32)、一对可动部(33)和第二固定部(34)。各可动部(33)从第一固定部(32)沿着上部(13)的侧面向前方延伸,在后方折回,在上部(13)的前端部(24)附近形成鞋带(20)可以穿过的穿通部(33a),顶端部(33b)通过后方部(21),向上部(13)的相反一侧的侧面延伸,并且对于上部(13)可以相对移动。另外,一对可动部(33)在后方部(21)相互交叉。
文档编号A43C1/00GK1518915SQ200410003669
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7日
发明者平山守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