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背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426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液冷背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降温防暑背心,特别涉及一种液冷背心。
背景技术
目前,在许多不能安装空调设备的高温劳动环境中,严重的热应激使人降低工效,甚至发生中暑,危机生命安全,所以降温防暑的服装成为一种需求。现有的液冷背心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采用的单管路或双管路并联设计。这种结构的管路内流阻较大,在同样动力的驱动下,制冷量较低。且从冷液进口向冷液出口方向,随着冷液不断吸热升温,制冷效果明显的降低,导致液冷服制冷不均匀;另一问题是采用的管路接头大多是“I”形式。在管路接头内,冷液速度方向发生90°转弯,这无形中增大了管路的阻力,降低了冷液的流速,同时动能转化为热能,使冷液温度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制冷效果的液冷背心。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冷背心,它包括背心体及其上镶嵌的循环冷液管,其特征在于循环冷液管为四个并联的循环冷液管,四个循环冷液管分别设置在背心体的左前区域、右前区域、左后区域、右后区域。按上述技术方案,冷液的流入通过进液总管流入,冷液的流出通过回液总管流出,四个并联的循环冷液管的两端分别通过四通道分路接头与进液总管和回液总管连接。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四通道分路接头包括接头主体,接头主体的一端为主连接端,另一端为分连接端,分连接端处设有四个接口,主连接端内设有主过流通道,分连接端的各个接口处均设有与主过流通道相连通的分过流通道,四个接口分别与四个并联的循环冷液管相连,在接头主体的分连接端的外周设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与压帽所设的内螺纹相配合;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四通道分路接头的分连接端的各个接口为凸台形状,四个循环冷液管分别套装在各个接口上。按上述技术方案,在压帽的内端面和分连接端之间设有圆形压片,所述压片设有四个卡孔,压片卡装在各循环冷液管外周。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压帽的一端设有环形凸台使其内端面形成止挡台阶面,通过止挡台阶面使压片的卡孔与柔性管道紧密结合。按上述技术方案,进液总管、回液总管、四通道分路接头均设置在保护套内,所述保护套固定在背心的下侧。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在背心体上布置四个并联的循环冷液管,有效的提高了制冷效果。2、通过四通道分路接头的设置,不仅使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紧凑,且进液总管与各循环冷液管同向、分流均匀,进一步降低了背心体上各循环冷液管的总流阻。3、降低了冷液平均温度。流向每一块区域的分管路中冷液的初始温度,都等于或接近流入背心的总管路中冷液的初始温度,且由于并联设计使得每一分路长度仅为串联设计回路的1\4,使得分路中冷液进出口温差相对较低,从而降低了背心上冷液的平均温度,背心与人体的换热更加充分,提高了制冷量。4、由于各循环冷液管的进出口温差相对较低,背心体各处冷液的温度均匀,没有明显的温度层次感,人体感受制冷效果更加均匀。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图2是循环冷液管在背心上布置示意图。图3为图2的I处放大图。图4为四通道分路接头的结构图。图5为图4沿A-A面的剖视图。图中:1、背心体,2、左前循环冷液管,3、右前循环冷液管,4、左后循环冷液管,5、右后循环冷液管,6、四通道分路接头,7、进液总管,8、回液总管,9、保护套,10、公接头,11、接头主体,12、主连接端,13、分连接端,14、外螺纹,15、主过流通道,16、压片,17、卡孔,18、压帽,19、止挡台阶面,20、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3所示,它包括背心体I及其上镶嵌的循环冷液管。背心体I包括左前区域、右前区域、左后区域、右后区域。循环冷液管为四个并联的柔性循环冷液管,分别为左前循环冷液管2、右前循环冷液管3、左后循环冷液管4、右后循环冷液管5,在左前区域均匀布置有左前循环冷液管2,在右前区域均匀布置右前循环冷液管3,在左后区域均匀布置左后循环冷液管4,在右后区域均匀布置右后循环冷液管5。冷液的流入通过进液总管7流入,冷液的流出通过回液总管8流出,四个并联的循环冷液管一端通过四通道分路接头6与进液总管7连接,另一端通过四通道分路接头6与回液总管8连接,形成闭合的循环管路。进液总管、回液总管、两个四通道分路接头均设置在保护套9内,所述保护套9伸入背心体固定在背心体的右下侧。进液总管7和回液总管8的下端与公接头10连接。如图4、5所示,所述四通道分路接头6包括圆锥形接头主体11,所述接头主体11外径较小的一端为主连接端12,外径较大的一端为分连接端13,分连接端处均匀设有4个凸台形状的接口,所述主连接端内设有主过流通道15,所述分连接端的各个接口处均设有分过流通道,在接头主体内设有连通主过流通道和各分过流通道的过流腔。在接头主体的分连接端的外周设有外螺纹14,该外螺纹与压帽18所设的内螺纹20相配合。四个循环冷液管分别套接在各接口上,为使各冷液管与对应的各接口紧密配合,在压帽18的内端面和分连接端之间设有圆形压片16,所述压片设有4个卡孔17,卡孔17的通径大小取决于循环冷液管外径的大小。压片16卡装在各循环冷液管的外周。在压帽18的一端设有环形凸台使其内端面形成止挡台阶面19,通过止挡台阶面19使压片的卡孔将各循环冷液管卡紧锁死,从而实现冷液从单路主管道的流入到各分接循环管中。本实用新型适合在所有在高温下工作的工作人员。
权利要求1.一种液冷背心,它包括背心体及其上镶嵌的循环冷液管,其特征在于循环冷液管为四个并联的循环冷液管,四个循环冷液管分别设置在背心体的左前区域、右前区域、左后区域、右后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背心,其特征在于冷液的流入通过进液总管流入,冷液的流出通过回液总管流出,四个并联的循环冷液管的两端分别通过四通道分路接头与进液总管和回液总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冷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道分路接头包括接头主体,接头主体的一端为主连接端,另一端为分连接端,分连接端处设有四个接口,主连接端内设有主过流通道,分连接端的各个接口处均设有与主过流通道相连通的分过流通道,四个接口分别与四个并联的循环冷液管相连,在接头主体的分连接端的外周设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与压帽所设的内螺纹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冷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道分路接头的分连接端的各个接口为凸台形状,四个循环冷液管分别套装在各个接口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冷背心,其特征在于在压帽的内端面和分连接端之间设有圆形压片,所述压片设有四个卡孔,压片卡装在各循环冷液管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冷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帽的一端设有环形凸台使其内端面形成止挡台阶面,通过止挡台阶面使压片的卡孔与柔性管道紧密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液冷背心,其特征在于进液总管、回液总管、四通道分路接头均设置在保护套内,所述保护套固定在背心的下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冷背心,它包括背心体及其上镶嵌的循环冷液管,其特征在于循环冷液管为四个并联的循环冷液管,四个循环冷液管分别设置在背心体的左前区域、右前区域、左后区域、右后区域。冷液的流入通过进液总管流入,冷液的流出通过回液总管流出,四个并联的循环冷液管一端通过四通道分路接头与进液总管连接,另一端通过四通道分路接头与回液总管连接。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在背心体上布置四个并联的循环冷液管,有效的提高了制冷效果。2、通过四通道分路接头的设置,不仅使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紧凑,且进液总管与各循环冷液管同向、分流均匀,进一步降低了背心体上各循环冷液管的总流阻。
文档编号A41D13/005GK203058370SQ20122057626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5日
发明者栾春盛, 罗鹏 申请人: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