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9769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干燥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燥机。



背景技术:

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提出一种针对于干燥机的内转子式马达的固定结构。在干燥机中,在使用内转子式马达作为用于使叶轮旋转的马达的情况下,通常将定子的外周固定于干燥机的壳体。此时,为了增加干燥机的风量,例如若使马达高速旋转,则不易冷却马达的发热。因此,例如考虑通过使用下述专利文献2所示的外转子式马达,易于冷却马达的发热。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6747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095920号公报

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马达安装了叶轮的情况下,马达成为单支承结构。即,马达的一侧端部固定于支承部件,马达的另一侧端部不固定于支承部件。在此,在叶轮存在动态不平衡的情况下,马达的轴进行振摆回转(以下称作振摆回转运动)。在对马达单支承的情况下,在包括叶轮以及马达的组件将由单侧支承的支承部作为支点,在叶轮侧移位至径向外侧的状态下产生旋转的振摆回转运动。

但是,一般存在干燥机根据使用状况增加风量的情况。增加风量需要提高风扇(马达)的转数。若要提高风扇的转数,则叶轮的动态不平衡的影响变大。若动态不平衡的影响增大,则因振摆回转运动引起的振动也变大。由这样的振摆回转运动引起的振动,通过马达固定部向干燥机壳传递。并且,存在如下隐患:通过干燥机壳向干燥机的用户传递,使用户的舒适性受到损失。一般地,也考虑采用柔软地支承单支承的固定部的结构,但在该情况下,整个马达的振动进一步变大且激烈。即,即使单纯地使通过单侧支承的结构柔软,降低振动以及噪声也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创造,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抑制振动而提高用户的舒适性的干燥机。

本申请的干燥机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干燥机,其沿前后延伸的中心轴线向前方送出风,其具有:马达,其具有转子,转子包括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叶轮,其安装于轴的后侧;筒状的马达安装部,其位于马达的径向外侧,且保持马达;安装部,其将马达安装于马达安装部;以及筒状的干燥机壳,其在周向上包围马达安装部的径向外侧。马达安装部具有固定于干燥机壳的静叶片。安装部在马达的前侧的端部与叶轮的前后方向之间固定于马达安装部。马达的前侧的端部能够相对于马达安装部在径向上摆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抑制振动而提高用户的舒适性的干燥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干燥机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振摆回转运动的图。

图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干燥机的剖视图。

图5是在周向上展开了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筒部的展开图。

图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马达安装部的展开图。

图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马达安装部的展开图。

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马达安装部的展开图。

符号说明

1 马达;

1a 端部;

2 转子;

3 叶轮;

5 静叶片;

6、16 安装部;

6a、16a 第一安装部;

6b、16b 第二安装部;

7 干燥机壳;

10 轴;

21 凸部;

22 内筒部;

23、123 外筒壳;

23a、123a 底板部;

25 缝;

26 缺口;

30 开口;

50、51 马达安装部;

100、101 干燥机;

O 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干燥机进行说明。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任意变更。并且,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各结构,存在各结构的尺寸以及数量等与实际结构的尺寸以及数量等不同的情况。

并且,在附图中,适当地将XYZ坐标系表示为三维直角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X轴方向是与图1至图8所示的中心轴线O的轴向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是在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图1至图8的纸面贯通方向。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

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线O的延伸方向(X轴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X轴方向的负的方向(-X方向)称作“前侧方向”、“前侧”或“前方”,将X轴方向的正的方向(+X方向)称作“后侧方向”、“后侧”或“后方”。另外,前后方向、前侧以及后侧只是用于说明的名称,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将与中心轴线O平行的方向(X轴方向)简称为“前后方向”,将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的周向(θZ方 向)即绕中心轴线O简称为“周向”。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干燥机100的剖视图。并且,图2是示出马达1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是外转子式无刷马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干燥机100是沿中心轴线O向前方送出风的热空气吹风机。干燥机100具有干燥机壳7和将空气导入该干燥机壳7内的风扇90。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干燥机100具有配置在比干燥机壳7内的风扇90靠前侧的空间的加热装置(未图示),对通过风扇90导入壳体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作为温风送出。干燥机100具有马达1、叶轮3、马达安装部50、安装部6以及干燥机壳7。

(干燥机壳)

干燥机壳7具有前侧壳体7a、中间壳体7b以及后侧壳体7c。这些前侧壳体7a、中间壳体7b以及后侧壳体7c例如通过彼此嵌合而一体化,构成干燥机100的封装。

前侧壳体7a具有吹出位于前侧壳体7a的前侧的温风的吹出部110。吹出部110具有吹出温风的吹出口110a。前侧壳体7a是内径随着从后侧向前侧(吹出部110侧)而变窄的大致筒状部件。中间壳体7b配置在前侧壳体7a的后侧,是覆盖风扇90的后侧的部件。中间壳体7b具有将空气引导至风扇90的导风口7b1。后侧壳体7c配置在中间壳体7b的后侧,且具有将空气从干燥机壳7的后侧吸入干燥机壳7的内部的吸入部111。吸入部111具有吸入空气的吸入口111a。

另外,干燥机壳7在Z轴方向的负侧的面具有用于供干燥机100的用户把持的把手部。

(风扇)

风扇90包括马达1、叶轮3、马达安装部50、安装部6以及构成干燥机壳7的一部分的中间壳体7b。

<马达>

如图2所示,马达1具有转子2、定子11、定子支承部12以及轴承部13、14。转子2具有轴10、固定于轴10的筒状的转子保持架60以及固定于转子保持架60的转子磁铁61。

轴10是沿中心轴线O配置的圆柱状的轴。轴10的中心与中心轴线O一致。

转子保持架60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筒形状的筒部60a和从筒部60a的后侧 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顶板部60b。轴10通过被压入于位于顶板部60b的中央的轴保持部60c而被保持。

转子磁铁61直接或通过轭保持于筒部60a的内周面60a1。转子磁铁61是在转子保持架60的周向上排列的不同磁极的永久磁铁。

定子11具有定子铁芯11a和线圈11b。定子11在定子支承部12的径向外侧且在转子磁铁61的径向内侧的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线圈11b与装设于电路部(未图示)的电路电连接。

定子支承部12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状部件。在定子支承部12的外周面12a支承定子11。定子支承部12在内周面12b的前侧保持轴承部13,在内周面12b的后侧保持轴承部14。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支承部12的前侧的端部12c相当于马达1的前侧的端部1a。

轴承部13以及轴承部14将轴10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转子2能够与轴10一同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旋转。因此,转子2在定子11的径向外侧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旋转。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是外转子式马达。

<叶轮>

如图1所示,叶轮3安装于轴10的后侧。叶轮3随着转子2的旋转与轴10一同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旋转。叶轮3具有主体部3a和安装于该主体部3a的多个叶片3b。多个叶片3b配置在主体部3a的周向上。

本实施方式的叶轮3是离心式叶轮。离心式叶轮3通过将随着轴10的旋转沿前后方向吸气的空气向径向外侧排出,而将该空气向位于干燥机壳7的内部的流路R引导。

<马达安装部>

马达安装部50位于马达1的径向外侧,是保持马达1的筒状部件。马达安装部50包括有底筒状的马达壳20和位于该马达壳20的径向外侧的多个静叶片5。马达安装部50的静叶片5借助螺钉32固定于干燥机壳7(前侧壳体7a)。

马达壳20具有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筒状的筒部20b和从筒部20b的后侧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底板部20a。筒部20b具有从筒部20b的外周面20b2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静叶片5和从筒部20b的内周面20b1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部21。即,马达安装部50具有从马达安装部50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部21。底板部20a 具有用于使轴10在中央贯穿插入的贯通孔29。

凸部21在筒部20b的内周面20b1位于比马达1的前侧的端部1a靠后侧的位置。凸部21包括与筒部20b的内周面20b1连接的基部21b和从基部21b向径向内侧延伸的末端部21a。在凸部21中,基部21b的周围凹陷,基部21b比末端部21a窄。由此,在凸部21中,基部21b的刚性比末端部21a的刚性相对较低。

<安装部>

安装部6是将马达1安装于马达安装部50的部分。安装部6在马达1的前侧的端部1a与叶轮3的前后方向之间固定于马达安装部50(马达壳20)。安装部6至少具有在支承了马达1的状态下不弯曲的程度的刚性。安装部6包括第一安装部6a和第二安装部6b。

第一安装部6a是由塑料材料构成的柱状部件,且固定于马达安装部50(筒部20b)的凸部21。第一安装部6a相对于凸部21通过嵌合或螺纹固定等被牢固地固定。

第二安装部6b通过螺纹固定固定于马达1的前侧的端部1a(定子支承部12的前侧的端部12c)。第二安装部6b是从端部1a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由金属制成的部件。第二安装部6b在第二安装部6b的径向外侧,端部6b1与第一安装部6a的前侧的端部6a1借助螺钉31固定。另外,用于紧固螺钉31的螺纹孔(未图示)位于第一安装部6a的前侧的端部6a1。

安装部6将在具有规定的刚性的状态下将马达1固定于凸部21。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21的基部21b的刚性比末端部21a的刚性相对较低。因此,安装部6能够以凸部21为支点微小地摆动。因此,通过安装部6固定于凸部21的马达1的前侧的端部1a能够相对于马达安装部50在径向上摆动。

根据以上这样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干燥机100通过安装部6以及马达安装部50将马达1支承于干燥机壳7。

一般存在根据干燥机使用状况增加风量的情况。为了增加风量,需要提高风扇(马达)的转数。在此,在叶轮3存在动态不平衡的情况下,马达1的轴10进行振摆回转(以下称作振摆回转运动)。若提高风扇90的转数,则叶轮3的动态不平衡的影响变大。

若动态不平衡的影响变大,则因振摆回转运动而引起的振动也变大。由这样的振摆回转运动引起的振动通过马达安装部向干燥机壳传递。并且,通过干燥机壳向干燥 机的用户传递,成为使用户的舒适性损失的主要原因。

首先,考虑通过单侧支承马达的情况下产生的振摆回转运动作为与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在采用了单侧支承结构的情况下,因振摆回转运动产生的振动和噪声使干燥机的用户的舒适性较大地损失。

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支承结构关注于振动的波节。物体的振动模式各种各样,但任何振动模式一定存在振动的较大位置(波腹)和振动较小的接近于零的位置(波节)。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产生的振摆回转运动的概念图。假定在柔和地支承了包括图3所示的叶轮3以及马达1的整个组件A的情况下,组件A自由振动。在此,组件A不在接近该组件A的重心的位置振动,而在马达1的前侧的端部1a和叶轮3侧进行一边在径向上逆向地移位一边旋转的振摆回转运动。此时,与组件A的重心接近的位置相当于波节F。另外,表现为与组件A的重心接近的位置相当于波节F是由于振动的波节F的位置基于质量分布与由叶轮3的旋转而产生的反作用发生分布紧密结合的结果而被决定,波节F的位置与重心的位置不必一定一致。

在波节F支承马达1对于抑制通过马达安装部50而传递至干燥机壳7侧的振动是有效的。因为如上所述,在波节F的位置,振幅较小。但是,马达1在与波节F相当的位置配置转子2。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转子2是外转子,因此不能在该波节F的位置将马达1直接支承于干燥机壳7。

在本实施方式的干燥机100中,在波节F的附近位置P1将马达1固定于干燥机壳7。具体地说,在波节F的附近位置P1配置凸部21,构成通过安装部6在上述位置P1支承马达1的支承结构。

另外,即使在波节F的附近位置P1,由于从波节F的位置稍微偏移,因此产生微小的振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凸部21中,通过使基部21b的刚性比末端部21a的刚性相对较低,容许安装部6在马达安装部50的径向摆动。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安装部6固定于凸部21的马达1的前侧的端部1a相对于马达安装部50在径向上摆动,能够吸收上述微小的振动。因此,能够降低通过马达安装部50向干燥机壳7侧传递的振动。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支承结构成为与在振动的波节F的位置将马达1固定于干燥机壳7的情况大致等价的结构。因此,在使风扇90高速旋转时,即使在 包括叶轮3以及马达1的组件A进行了动态不平衡运动的情况下,马达1的振动也不易传递至干燥机壳7。并且,由于传递至干燥壳体7的振动被抑制,因此能够抑制随着振动而产生的噪声。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干燥机100,能够通过降低振动以及噪声而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安装部与马达安装部的连接结构不同。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存在通过适当地标注相同符号等而省略说明的情况。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干燥机101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干燥机101具有干燥机壳7和将空气导入该干燥机壳7内的风扇91。干燥机101具有马达1、叶轮3、马达安装部51、安装部16以及干燥机壳7。

(风扇)

风扇91包括马达1、叶轮3、马达安装部51、安装部16以及构成干燥机壳7的一部分的中间壳体7b。

<马达安装部以及安装部>

马达安装部51包括位于马达1的径向外侧的有底筒状的外筒壳23和位于外筒壳23的径向外侧的外表面的多个静叶片5。马达安装部51的静叶片5借助螺钉32固定于干燥机壳7(前侧壳体7a)。

外筒壳23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筒状的外筒部23b、从外筒部23b的后侧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底板部23a以及位于该外筒部23b的径向内侧且从底板部23a向前侧延伸的大致筒状的内筒部22。内筒部22的径向厚度比外筒部23b的径向厚度薄。多个静叶片5位于外筒部23b的外周面23b2的径向外侧。底板部23a具有在前后方向贯通的贯通孔29。轴10通过贯穿插入贯通孔29而位于底板部23a的前后方向上的两侧。

贯通孔29位于比内筒部2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更具体地说位于底板部23a的中央。若如此构成,则如本实施方式,在采用了离心式叶轮3的情况下,贯通孔29不作为产生成为噪声原因的漩涡的通风路而发挥功能。因此,能够抑制因漩涡而产生的噪声。

在沿外筒壳23的前后方向的截面形状中,外筒壳23的外形具有括径部分41和 缩径部分42。括径部分41是外径从底板部23a向前方逐渐扩大的部位。缩径部分42是外径从括径部分41向前方逐渐缩小的部位。由此,外筒壳23能够将由叶轮3送入流路R的空气沿外周面23b2向前方侧顺畅地送出。

安装部16是将马达1安装于马达安装部51的部分。安装部16在马达1的前侧的端部1a与叶轮3的前后方向之间固定于马达安装部51。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16固定于底板部23a。

具体地说,安装部16包括第一安装部16a和第二安装部16b。第一安装部16a的后侧的端部16a2固定于底板部23a。第一安装部16a沿外筒壳23的内筒部22的内壁22a向前侧延伸。第一安装部16a粘接并固定于内筒部22的内壁22a。另外,第一安装部16a也可以由与底板部23a以及内筒部22相同的材料构成。此时,第一安装部16a的后侧的端部成为与底板部23a的连接部分。

第二安装部16b是从马达1的端部1a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由金属制成的部件。第二安装部16b螺纹固定于马达1的前侧的端部1a(定子支承部12的前侧的端部12c)。第二安装部16b在径向外侧的端部16b1处与第一安装部16a的前侧的端部16a1借助螺钉31固定。另外,用于紧固螺钉31的螺纹孔(未图示)位于第一安装部16a的前侧的端部16a1。即,第一安装部16a从底板部23a沿内筒部22的内壁向前侧延伸。第二安装部16b连接马达1的前侧的端部1a与第一安装部16a。

图5是在周向上展开了内筒部22的展开图。如图5所示,内筒部22具有在径向上贯通的缝25。内筒部22由于缝25,前侧端部的刚性比后侧端部的刚性低。

具体地说,缝25位于比沿内筒部22的内壁22a延伸的第一安装部16a的前侧的端部16a2靠前侧以及周向两侧的位置。内筒部22的内壁22a中被上述缝25包围的部分能够相对于外筒部23b在径向上摆动。即,第一安装部16a的前侧与内筒部22能够一同相对于外筒部23b在径向上摆动。

支承马达1的前侧的端部1a的第二安装部16b固定于第一安装部16a。因此,第二安装部16b能够与该第一安装部16a相对于外筒部23b在径向上摆动。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通过安装部16,前侧的端部1a能够相对于马达安装部51在径向上摆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干燥机101中,在使风扇91高速旋转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包括叶轮3以及马达1的组件A在马达1的前侧的端部1a和叶轮3侧一边在径向上 逆向移位,一边进行旋转的振摆回转运动(参照图3)。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马达1的前侧的端部1a与叶轮3的前后方向之间(具体地说是底板部23a)通过安装部16将马达1固定于马达安装部51。即,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在振动的波节附近将包括马达1以及叶轮3的组件固定于马达安装部51。

由于底板部23a与振动的波节的位置稍微不同,因此存在从马达1侧传递微小的振动的隐患。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马达1的前侧的端部1a通过安装部16在马达安装部51的径向上摆动而吸收上述微小的振动。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实现与在振动的波节的位置将马达1支承于干燥机壳7的支承结构大致等价的支承结构。因此,即使在使风扇91高速旋转时产生了振摆回转运动的情况下,马达1的振动也不易传递至干燥机壳7。并且,由于抑制传递至干燥机壳7的振动,因此能够抑制随着振动而产生的噪声。如上所述,即使在本实施方式的干燥机101中,也能够通过降低振动以及噪声而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采用图6至图8所示的结构作为变形例。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说明相同的结构,存在通过适当地标注相同的符号等而省略说明的情况。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图6是在周向上展开了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内筒部22的展开图。在图6中,省略底板部23a以及外筒部23b的图示。

如图6所示,内筒部22具有在前侧开口的缺口26。缺口26位于与第一安装部16a在周向上不同的位置。内筒部22由于缺口26,前侧的刚性比后侧的刚性低。

内筒部22的内壁22a中第一安装部16a的前侧的刚性由于上述缺口26比后侧的刚性低。因此,第一安装部16a的前侧能够与内筒部22一同相对于外筒部23b在径向上摆动。由此,马达1的前侧的端部1a能够在马达安装部51的径向上摆动。其他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干燥机101的结构相同。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图7是在周向上展开了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内筒部22的展开图。在图7中,省略底板部23a以及外筒部23b的图示。

如图7所示,内筒部22具有在径向上贯通内壁22a的开口30。开口30位于与第一安装部16a在周向上不同的位置。内筒部22由于开口30,前侧端部的刚性比后侧端部的刚性低。

具体地说,开口3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第一安装部16a靠前侧的位置。并且,开口30的前侧的端部也可以与第一安装部16a的前侧的端部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

内筒部22的内壁22a中第一安装部16a的前侧的刚性由于上侧开口30而比后侧的刚性低。因此,第一安装部16a的前侧能够与内筒部22一同相对于外筒部23b在径向上摆动。由此,马达1的前侧的端部1a能够在马达安装部51的径向上摆动。其他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干燥机101的结构相同。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

图8是在周向上展开了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外筒壳123的展开图。如图8所示,外筒壳123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筒状的外筒部123b、从外筒部123b的后侧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底板部123a以及位于该外筒部123b的径向内侧,且从底板部23a向前侧延伸的内壁部124。内壁部124的径向厚度比外筒部123b的径向厚度薄。

内壁部124包括支承固定于底板部123a的第一安装部16a的后侧的端部16a2的多个支承部124a和连接多个支承部124a之间的连接部124b。支承部124a的前后方向的高度比连接部124b的前后方向的高度大。支承部124a的前后方向的高度是第一安装部16a的前后方向的高度的大致一半(1/2)。

多个第一安装部16a与底板部123a的固定位置例如在内壁部124的周向上均匀地配置。另外,多个第一安装部16a与底板部123a的固定位置的至少一个也可以配置在从内壁部124的周向上的均匀地配置错开的位置。即,在多个第一安装部与底板部的固定位置,各自的固定位置的周向间隔中至少一个间隔与另外的间隔不同。即,各自的固定位置也可以不均匀地配置。如此一来,由于安装部16相对于马达安装部51的安装方向被唯一的决定,因此能够消除马达1的安装方向的错误。

由于第一安装部16a的前侧未被支承于内壁部124,因此能够相对于外筒部23b在径向上摆动。通过由塑料构成的第一安装部16a的未支承于内壁部124的前侧弯曲,得到适当的灵活性。如此在本变形例中,马达1的前侧的端部1a能够相对于马达安 装部50在径向上摆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例举了由于缝25、缺口26以及开口30使内筒部22的前侧的刚性比后侧的刚性低的情况,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在外筒壳23的材料中也可以使内筒部22的材料柔软。即,内筒部22的材料也可以采用与底板部23a以及外筒部23b的材料不同的柔软材料。由此,由于能够对内筒部22施加挠性,因此能够易于实现内筒部22能够在外筒部23b的径向上摆动的结构。

在本变形例中,例举了外筒壳123具有内壁部124的情况,但也可以不具有内壁部124,而是多个第一安装部16a从底板部123a向前侧延伸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举了干燥机壳7的一部分(中间壳体7b)与风扇90的封装面一体的情况,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前侧壳体7a具有两重结构,径向内侧的壳体构成风扇90的封装壳体。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举了安装部6、16由第一安装部6a、16a以及第二安装部6b、16b的两个部件构成的情况,但安装部6、16也可以由一个部件构成。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举了安装部6、16与马达1是分体的结构的情况,但安装部6、16也可以是马达1的一部分(例如是定子支承部12)。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举了使用离心式叶轮作为叶轮3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斜流式叶轮作为叶轮3。

另外,上述说明的各结构在彼此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