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伞按钮组件设置在伞把内的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6140阅读:1492来源:国知局
开伞按钮组件设置在伞把内的伞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尤其涉及了一种开伞按钮组件设置在伞把内的伞。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开伞按钮组件为了方便设置和安装,一般是与伞把分开设置的,开伞按钮组件部分也充当伞把结构,这样伞把结构不是一体式,强度不够,且开伞按钮组件一般是采用一个环形体嵌入按座内,安装不便,易脱出,且结构不牢固。现有的伞均是将开伞弹簧套在中棒上,更换时需要拆掉上巢等部件才能进行更换,较为麻烦。

另外伞骨尾部需向下弯折塑形,形成一个弧形结构,现有的伞骨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韧性不够,加工塑形时极为不易,耗时费力,且易发生伞骨形变后弯折弧度不匀,出现棱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开伞按钮组件与伞把分开设置,安装不便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方便安装的开伞按钮组件设置在伞把内的伞。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开伞按钮组件设置在伞把内的伞,包括中棒、设置在中棒内的弓片、设置在中棒下端的伞把、设置在伞把内的开伞按钮组件,伞把为内部空心的圆柱体,伞把上端面向下开有一个开口,开口与伞把内部相通,伞把侧壁上径向开设有通向内部的第一通孔,开伞按钮组件包括嵌入伞把内的按座、嵌入按座内的按压键,按压键前部嵌入第一通孔内,中棒下部嵌入按座内部;中棒侧壁上位于径向设有第一安装孔,中棒侧壁上与第一通孔相应位置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分别位于中棒的正面和背面;弓片一侧设有穿出第一安装孔的定位凸起,弓片另一侧设有穿出第二安装孔的按压凸起,弓片中部设有支撑凸起。

作为优选,按座为内部空心的圆柱体,按压键包括与第一通孔契合的按部,按部一端向外延伸有凸环,按压键后端设有向外凸出的按压凸柱,按压凸柱与按压凸起对齐;按座侧壁径向开设有通向内部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形状与凸环契合,按座侧壁内端位于第二通孔左右两端均设有用于支撑凸环左右两端的限位台;按部嵌入第一通孔内。

作为优选,按座侧壁外端向外凸设有限位滑轨,伞把侧壁内端设有与限位滑轨配合的限位滑槽。

作为优选,按座上端内壁设有与弓片配合的导向槽,按座下端内壁设有限位凸台,中棒下端边缘处、沿外周面向上开有一个豁口,限位凸台卡在豁口内。

作为优选,还包括自上而下套设在中棒上的上巢、中巢、下巢、复数根伞骨、均与伞骨同数量的支骨、开伞弹簧,上巢固定在中棒上部,中巢与下巢之间通过连接套固定连接在一起、且活动套在中棒上,伞骨一端与上巢铰接,支骨一端与中巢铰接,支骨另一端与伞骨中上部铰接,开伞弹簧一端与支骨上部铰接,开伞弹簧另一端与下巢铰接。

作为优选,下巢下端向下延伸有定位套,定位套下部设有与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孔。

作为优选,伞骨包括采用玻纤材料制成伞骨尾段和剩余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伞骨段。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开伞按钮组件设置在伞把内,可保护开伞按钮组件,安装时,只需将按压键嵌入第二通孔,再将按座插入伞把内即可,操作时按压键不易脱出,操作简单方便;从外表看,维持了伞把结构的整体性,提高了伞把的强度,提高了手感;另外开伞按钮组件舍弃了传统采用一个环形体嵌入按座内的结构,结构强度较好,不易断裂,提高了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且按压键另设按座来安装,便于生产和安装、更换。

采取多个开伞弹簧,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风雨能力;且多个开伞弹簧进行开伞,多个配合工作,不会因一个开伞弹簧坏了就不能工作,可增加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开伞弹簧与支骨、下巢连接,更换时不需要拆卸其他部件,可直接拆下开伞弹簧。

另外伞骨的尾部采用玻纤材料制成,提高了伞骨的韧性,使其塑形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收伞的正面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部放大图。

图4是收伞的背面结构图。

图5是开伞的背面结构图。

图6是图5的C部放大图。

图7是按座的结构图。

图8是图7的主视图结构图。

图9是图7的俯视结构图。

图10是图7装上按压键的结构图。

图11是按压键的背面结构图。

图12是伞把的正面结构图。

图13是伞把的俯视结构图。

图14是伞把的背面结构图。

图15是中棒下部的背面结构图。

图16是中棒下部的正面结构图。

图17是中棒下部的侧面结构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伞骨的部分结构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中棒、2—伞把、3—开伞按钮组件、4—开口、5—第一通孔、6—第二通孔、7—按座、8—按压键、9—按部、10—凸环、11—按压凸柱、12—限位台、13—限位滑轨、14—限位滑槽、15—螺纹孔、16—凸台、17—圆孔、18—导向槽、19—限位凸台、20—豁口、21—弓片、22—上巢、23—中巢、24—下巢、25—伞骨、26—支骨、27—开伞弹簧、28—连接套、29—定位套、30—定位孔、31—第一安装孔、32—第二安装孔、33—定位凸起、34—按压凸起、35—支撑凸起、36—缓冲套、37—缓冲缝、38—伞骨尾段、39—伞骨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开伞按钮组件3设置在伞把内的伞,如图1至图17所示,包括中棒1、设置在中棒1下端的伞把2、设置在伞把2内的开伞按钮组件3,伞把2为内部空心的圆柱体,伞把2上端面向下开有一个开口4,开口4与伞把2内部相通,伞把2上部侧壁上径向开设有通向内部的第一通孔5,中棒1下部嵌入按座7内部。

开伞按钮组件3包括嵌入伞把2内的按座7、嵌入按座7内的按压键8,按座7为内部空心的圆柱体,按压键8包括与第一通孔5契合的按部9,按部9一端向外延伸有凸环10,按压键8后端设有向外凸出的按压凸柱11,按压凸柱11与按压凸起34对齐;按座7上部侧壁径向开设有通向内部的第二通孔6,第二通孔6的形状与凸环10契合,按座7侧壁内端位于第二通孔6左右两端均设有用于支撑凸环10左右两端的限位台12,用于限制按压键8的移动位置,避免安装时按压键8脱出第二通孔6。按部9嵌入第一通孔5内,凸环10起到限制按部9的位置,避免按压键8脱出第二通孔6。

按座7侧壁外端向外凸设有限位滑轨13,限位滑轨13沿按座7的长度方向设置,伞把2侧壁内端设有与限位滑轨13配合的限位滑槽14。按座7侧壁径向开设有对穿的螺纹孔15,按座7侧壁外端对称向外凸出有凸台16,螺纹孔15贯穿凸台16,伞把2侧壁上与螺纹孔15相应位置径向开设有螺纹孔15。中棒1侧壁下部与螺纹孔15相应位置设有对穿的圆孔17。按座7上部凸出于伞把2上端,方便取出按座7。

安装时,先将按压键8嵌入第二通孔6内,再沿着限位滑槽14将按座7嵌入伞把2内,手指伸入按座7内部将按部9推入第一通孔5内,插入中棒1,后将螺丝锁入螺纹孔15、圆孔17即可。

按座7上端内壁设有与弓片21的定位凸起33配合的导向槽18。按座7下端内壁设有限位凸台19,中棒1下端边缘处、沿外周面向上开有一个豁口20。中棒1插入按座7内,且限位凸台19嵌入豁口20内,对中棒1的位置起到限位的作用。

还包括伞布、设置在中棒1内的弓片21、自上而下套设在中棒1上的上巢22、中巢23、下巢24、复数根伞骨25、均与伞骨25同数量的支骨26、开伞弹簧27,上巢22固定在中棒1上部,中巢23与下巢24之间通过连接套28固定连接在一起、且活动套在中棒1上,下巢24下端向下延伸有定位套29,定位套29下部设有定位孔30,中棒1侧壁上位于伞把2上方径向设有第一安装孔31,中棒1侧壁上与第一通孔5相应位置设有第二安装孔32,第一安装孔31与第二安装孔32分别位于中棒1的正面和背面。弓片21上部一侧设有穿出第一安装孔31的定位凸起33,弓片21下部设有穿出第二安装孔32的按压凸起34,弓片21中部设有支撑凸起35,支撑凸起35嵌入中棒1内部,支撑凸起35起到支点的作用。按压凸起34与定位凸起33位于弓片21的不同侧。向下压按压凸起34时,定位凸起33跟着朝中棒1内缩。定位孔30与定位凸起33配合。

中棒1上位于下巢24下端套有缓冲套36,缓冲套36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缓冲套36侧壁上径向开设贯穿侧壁的缓冲缝37。缓冲套36的设置对中巢23的位置起到定位的作用,即用于限制伞骨25的张开幅度,另外对上巢22、中巢23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开伞弹簧27作用力太大而损坏上巢22、中巢23。缓冲缝37起到加强缓冲的作用,保护缓冲套36。

伞骨25一端与上巢22铰接,伞骨25另一端与伞布连接用于撑开伞布。支骨26一端与中巢23铰接,支骨26另一端与伞骨25中上部铰接,开伞弹簧27一端与支骨26上部铰接,开伞弹簧27另一端与下巢24铰接。

伞骨25为长条形的实心圆柱体,强度较高,可承受较大的风力;可减少伞骨25割伤或划伤到使用者,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支骨26由金属片经两边相向翻折成型,收伞后,开伞弹簧27可嵌入支骨26内部,减少开伞弹簧27勾住其他物体或损坏开伞弹簧27。

开伞时,按下按压键8,定位凸起33缩入中棒1内,定位套29的定位孔30脱出弓片21的定位而在开伞弹簧27的拉伸弹力的作用下撑开伞骨25、支骨26,伞骨25完全撑开后,开伞弹簧27仍处于拉绳的状态,因此在没有较大的外力的作用下,伞骨25不会收回。

收伞时,手拉动定位套29,是定位套29下移,定位凸起33卡着定位孔30,收伞完成。

实施例2

如图18所示,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伞骨25包括采用玻纤材料制成伞骨尾段38和剩余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伞骨段39。伞骨尾段38和伞骨段39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伞骨段39尾部为内部空心的圆柱体,伞骨尾段38为细长条形圆柱体,伞骨尾段38部分嵌入伞骨段39尾部后经过粘胶剂固定连接在一起。若在加工时伞骨尾段38不慎损坏,还可剪掉伞骨段39部分或拆出伞骨尾段38重新安装伞骨尾段38。在本实施例中,伞骨尾段38长度占伞骨25长度的18-30%。

玻纤材料制成的伞骨尾段38,其韧性足,易塑形,加工方便,且弯折形变后可形成一个较为完美的弧形,不会出现棱角或者折断。且玻纤材料相比大多的金属材料质量更轻,因此可减轻宝塔伞的质量,另外玻纤材料价格较贵,本申请伞骨25只有少部分是玻纤材料,而不是整根伞骨25均为玻纤材料制成,因此可降低整体结构的成本。可适用广大的消费者。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