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止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34933发布日期:2021-03-19 12:14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绳止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为了将所装备的绳紧固而使用的绳止动工具。



背景技术:

以往,公开有一种如下绳紧固工具:嵌套壳体和滑动体,使引导件嵌入滑动口,夹持抓手而使滑动体滑动,进行绳的卡定和释放,按压引导部而使引导部没入,使滑动体从壳体脱离,进行新的绳的贯穿操作(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3940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绳紧固工具形成为,利用在把手的顶端附近且呈突出状成对设置的弹性部的弹性力,使把手压接于侧壁。然而,弹性部由薄片形成,有可能由于蠕变变形等而强度降低。另外,为了获得弹性力,需要使弹性部形成为长片状,绳紧固工具变得大型。

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下绳止动工具,该绳止动工具是小型的,强度的降低较少,是长寿命的,操作性良好且能够顺利地移动,并且能够可靠地固定于绳状构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绳带止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该绳止动工具具备插头和插座:

该插头具有:插头基部,其具有平行地排列的两张板状部和连接两张板状部的至少一个连接部;脚部,其具有被所述板状部的局部夹持的夹持部和从所述夹持部突出的、顶端细且长方体状的突出部;以及插头开口部,其利用所述脚部的相反侧的所述连接部连接两张所述板状部从而从所述连接部形成到所述脚部的两侧,

该插座具有插座基部和插座开口部,该插座开口部由贯通所述插座基部、且具有顶端细的倾斜面的孔形成,用于收纳所述突出部的顶端,

所述插头和所述插座构成为,在设置如下绳状构件之际,所述绳状构件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倾斜面之间通过:该绳状构件通过所述插头开口部而从所述脚部的侧方从所述插头出来,通过所述插座开口部从所述插座出来。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绳止动工具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部具有在所述插头开口部内暴露了的侧面部,

所述突出部具有在与所述侧面部连续的面形成有凹状的槽的卡定部。。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绳止动工具中,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定部形成的槽至少包括在预定的方向上形成的第1槽和在与所述第1槽交叉的方向上形成的第2槽。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绳止动工具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部由曲面形成。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绳止动工具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在被所述两张板状部夹持了的所述夹持部的两个面的顶端具有凸状的滑动部,

所述插座基部在所述插座开口部且所述插头基部侧形成有凹部,在所述插座开口部侧且与所述插头基部相反的一侧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引导所述滑动部,形成为槽状,在所述凹部与所述引导部之间具有突出的窄路部。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绳止动工具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在所述两个滑动部之间形成有槽状的狭缝部。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绳止动工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基部的从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突出部侧的侧面敞开。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绳止动工具的特征在于,

仅通过使所述插头和所述插座相对地靠近,只利用所述绳止动工具与所述绳状构件之间的摩擦力固定该绳止动工具,

仅通过使所述插头和所述插座相对地远离,该绳止动工具能够相对于所述绳状构件移动。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绳止动工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的所述连接部之间配置于比延长线靠内侧的位置,该延长线是所述脚部的所述突出部中的与所述插座的所述倾斜面一起夹持所述绳状构件的部分的延长线。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绳止动工具的特征在于,

若将所述连接部的间隔设为a、将所述脚部的最大宽度设为b、将所述绳状构件的直径设为d,则满足以下的条件(1),

d<a<b+2d(1)。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绳止动工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的间隔a与所述脚部的最大宽度b的关系满足以下的条件(2),

0.3<b/a<2.0(2)。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绳止动工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在所述插座基部的一个所述引导部的背侧形成有带安装部,该带安装部供用于安装于其他构件的带安装。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绳止动工具,是小型的,强度的降低较少,是长寿命的,操作性良好且能够顺利地移动,并且能够可靠地固定于绳状构件。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的插头和插座的截面。

图2表示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的插头和插座的立体图。

图3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即将组装插头和插座之前的绳止动工具的剖视图。

图4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刚刚组装插头和插座之后的绳止动工具的剖视图。

图5表示固定到绳状构件的第1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的剖视图。

图6表示固定到绳状构件的第1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的立体图。

图7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的插头的尺寸关系的一个例子。

图8表示从基部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插头的立体图。

图9表示从脚部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插头的立体图。

图10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插头的包括壁部的截面。

图11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即将组装插头和插座之前的绳止动工具的剖视图。

图12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组装插头和插座的中途的绳止动工具的剖视图。

图13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刚刚组装插头和插座之后的绳止动工具的剖视图。

图14表示固定到绳状构件的第2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绳止动工具;2、插头;21、插头基部;21a、板状部;21b、连接部;22、脚部;22a、夹持部;22b、突出部;221、侧面部;222、卡定部;222a、槽、第1槽;222b、第2槽;223、滑动部;23、插头开口部;3、插座;31、插座基部;31a、倾斜面;31b、凹部;31c、引导部;31d、缺口部;31e、窄路部;32、插座开口部;33、带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

图1表示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的插头2和插座3的截面。图2表示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的插头2和插座3的立体图。绳止动工具1是通过组装插头2和插座3而构成的。

插头2包括插头基部21和从插头基部21突出的脚部22。插头基部21和脚部22利用注塑成形一体地形成,但是,在此,为了容易理解,分成各部来说明。

插头基部21具有平行地排列的两张板状部21a和连接两张板状部21a的至少两个连接部21b。两张板状部21a的局部夹持脚部22的局部。与夹持脚部22的部分相反的一侧的两个连接部21b连接两张板状部21a。因而,插头2具有由从插头基部21的连接部21b之间形成到脚部22的两侧的孔构成的插头开口部23。

脚部22整体上呈大致长方体状,具有:夹持部22a,其被两张板状部21a的局部夹持;和顶端细且长方体状的突出部22b,其从夹持部22a突出。夹持部22a被插头基部21夹持。因而,侧面部221在插头开口部23内暴露。侧面部221由光滑的曲面形成。在突出部22b的与侧面部221连续的两侧面形成有包括凹状的槽222a的卡定部222。在突出部22b的未形成有卡定部222的两面的顶端形成有凸状的滑动部223。

插座3包括长方体状的插座基部31。插座基部31具有由贯通的孔形成的插座开口部32。此外,插座3将供插头2插入的一侧设为插入侧,将相反侧设为反插入侧。

在插座基部31的插座开口部32内的在与插头2结合时与突出部22b的卡定部222相对的位置,形成有与突出部22b的形状相应地倾斜的倾斜面31a。在插座开口部32的插入侧的在与插头2结合时与滑动部223最初接触的位置,形成有凹部31b。在插座开口部32的反插入侧,形成有在插头2的插入方向上形成为槽状的引导部31c。在插座基部31的倾斜面31a的反插入侧,形成有缺口部31d。在插座开口部32的凹部31b与引导部31c之间分别形成有窄路部31e。

图3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即将组装插头2和插座3之前的绳止动工具1的剖视图。

在组装第1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的插头2和插座3之前,首先,未图示的组装者使绳状构件4穿过插头2和插座3。绳状构件4是绳、细绳或线等细长的构件,由棉花、麻、丝绸、聚丙烯、尼龙、纸或橡胶等材料形成。绳状构件4也可以是一根情况和两根情况中的任一者。

在绳状构件4是一根的情况下,首先,组装者使绳状构件4从插头2的连接部21b之间穿过插头开口部23,从脚部22的侧方出来。接下来,组装者使绳状构件4从插座3的凹部31b侧穿过插座开口部32,从引导部31c侧出来。之后,组装者使绳状构件4从插座3的引导部31c侧穿过插座开口部32,从凹部31b侧出来。接下来,组装者使绳状构件4从插头2的脚部22的侧方穿过插头开口部23,从连接部21b之间出来。

此外,在绳状构件4是一根的情况下,也存在使绳状构件4从插座3穿过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组装者使绳状构件4从插座3的引导部31c侧穿过插座开口部32,从凹部31b侧出来。接下来,组装者使绳状构件4从插头2的脚部22的侧方穿过插头开口部23,从连接部21b之间出来。之后,组装者使绳状构件4从插头2的连接部21b之间穿过插头开口部23,从脚部22的侧方出来。接下来,组装者使绳状构件4从插座3的凹部31b侧穿过插座开口部32,从引导部31c侧出来。

在绳状构件4是两根的情况下,首先,组装者使绳状构件4从插头2的连接部21b之间穿过插头开口部23,从脚部22的侧方出来。接下来,组装者使绳状构件4从插座3的凹部31b侧穿过插座开口部32,从引导部31c侧出来。另外,作为其他方法,首先,组装者使绳状构件4从插座3的引导部31c侧穿过插座开口部32,从凹部31b侧出来。接下来,组装者使绳状构件4从插头2的脚部22的侧方穿过插头开口部23,从连接部21b之间出来。

在第1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中,绳状构件4通过插头开口部23和插座开口部32这两者,因此,即使在万一插头2和插座3分开的情况下,插头2和插座3也都不会从绳状构件4落下,遗失插头2或插座3的可能性较低。

接着,如图3所示,使插头2的滑动部223的位置和插座3的凹部31b的位置对准。之后,按压插头2和插座3而使滑动部223从凹部31b向引导部31c前进。突出部22b的包括两个滑动部223的部分厚度形成得比相对的窄路部31e的间隔厚,因此,通常,滑动部223不越过窄路部31e。然而,滑动部223从顶端起形成为锥状,凹部31b以朝向里面而间隔变窄的方式形成,因此,若进一步按压插头2,则插座3挠曲,滑动部223能够从凹部31b上升到窄路部31e。

图4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刚刚组装插头2和插座3之后的绳止动工具1的剖视图。

若按压插头2和插座3,则滑动部223从凹部31b越过窄路部31e而向引导部31c前进。一度移动到引导部31c的滑动部223勾挂于窄路部31e,向凹部31b移动变得困难。如此,滑动部223被引导部31c引导而移动。因而,插头2能够相对于插座3可靠地移动。并且,能够使绳止动工具1相对于绳状构件4可靠地固定。另外,滑动部223勾挂于窄路部31e,因此,插头2不会相对于插座3脱离,能够使绳止动工具1相对于绳状构件4可靠地移动。

在插头2和插座3位于图4所示的位置时,绳状构件4不会被插头2的卡定部222或插座3的倾斜面31a夹持,而能够相对于绳止动工具1移动。即,绳止动工具1能够相对于绳状构件4移动。

在该状态的绳止动工具1中,绳状构件4与由光滑的曲面形成的侧面部221接触,能够减少绳状构件4的劣化,能够使绳状构件4成为长寿命。

图5表示固定到绳状构件4的第1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的剖视图。图6表示固定到绳状构件4的第1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的立体图。

在组装了插头2和插座3之后,在将第1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固定于绳状构件4的情况下,使插头2和插座3靠近。即,一边拉拽插头2侧的绳状构件4,一边将插头2向插座3侧进一步按压,或者,一边拉拽插座3侧的绳状构件4,一边将插座3向插头2侧进一步按压。于是,滑动部223在引导部31c处进一步前进,绳状构件4被插头2的脚部22的卡定部222和插座的倾斜面31a夹持而被固定。即,绳止动工具1相对于绳状构件4固定。

如此,第1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在固定于绳状构件4之际未利用弹性作用。因而,不负担弹性作用,仅通过以较小的力使插头2和插座3相对地靠近,就能够使第1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相对于绳状构件4容易地固定。另外,第1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不使用由于蠕变变形而强度降低、需要较宽的空间的弹性构件。因而,第1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是小型的,强度的降低较少,是长寿命的,操作性良好且能够顺利地移动,并且能够可靠地固定于绳状构件4。

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在绳止动工具1相对于绳状构件4固定了的状态下,插头2的脚部22不会贯通插座3的插座开口部32。即,在脚部22的端部形成的滑动部223收纳于插座3的插座开口部32。因而,能够始终保护插头2的脚部22的顶端侧。

另外,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由在与侧面部221连续的平面的局部形成的多个凹状的槽222a形成有卡定部222。绳状构件4与卡定部222的平面接触。因而,绳状构件4能够在增大摩擦的同时减少劣化,成为长寿命。

在从图5所示的绳止动工具1相对于绳状构件4固定了的状态起使绳止动工具1移动而成为图4所示的状态的情况下,使插头2和插座3相对地远离。即,一边拉拽插头2侧的绳状构件4,一边将插座3向相反侧拉拽,或者,一边拉拽插座3侧的绳状构件4,一边将插头2向相反侧拉拽。于是,插头2与插座3分开,绳状构件4能够相对于绳止动工具1移动。即,绳止动工具1能够相对于绳状构件4移动。

如此,第1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在固定于绳状构件4之际未利用弹性作用。因而,不解除弹性作用,仅通过以较小的力使插头2和插座3相对地远离,就能够使绳止动工具1相对于绳状构件4容易地移动。另外,不使用由于蠕变变形而强度降低、需要较宽的空间的弹性构件,因此,第1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是小型的,强度的降低较少,是长寿命的,操作性良好且能够顺利地移动,并且能够可靠地固定于绳状构件4。

并且,插头基部21的从连接部21b朝向突出部22b侧的侧面敞开。

图7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的插头2的尺寸关系的一个例子。

在第1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中,为了能够进行相对于绳状构件4的适度的移动,需要使绳止动工具1与绳状构件4之间的摩擦力不过强。另外,在绳止动工具1中,为了使插头2和插座3更强地固定,需要使绳止动工具1与绳状构件4之间的摩擦力不过弱。

因此,绳止动工具1设为,在从脚部22的侧面部221到卡定部222a的整个范围使绳状构件4面接触,不使摩擦力在宽度方向上分散。另外,绳状构件4通过比延长线e靠内侧的位置,该延长线e是脚部22的突出部22b中的与插座3的倾斜面31a一起夹持绳状构件4的部分的延长线e。也就是说,插头2的两连接部21b的内端形成在比延长线e靠内侧的位置,使绳状构件4通过连接部21b的内侧。绳状构件4在连接部21b和脚部22的附近成为字母s或倒字母s的形状。

具体而言,若将连接部21b的间隔设为a、将脚部22的最大宽度设为b、将绳状构件4的直径设为d,则满足以下的条件(1)。

d<a<b+2d(1)

另外,连接部21b的间隔a与脚部22的最大宽度b的关系满足以下的条件(2)。

0.3<b/a<2.0(2)

更优选的是,连接部21b的间隔a与脚部22的最大宽度b的关系满足以下的条件(2’)。

0.5<b/a<1.8(2’)

进一步优选的是,连接部21b的间隔a与脚部22的最大宽度b的关系满足以下的条件(2”)。

0.58<b/a<1.69(2”)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在从脚部22的侧面部221到卡定部222a的整个范围使绳状构件4面接触,不使摩擦力在宽度方向上分散,因此,能够获得适度的摩擦力。并且,该摩擦力能够使绳状构件4相对于绳止动工具1适度地移动。另外,绳止动工具1能够使绳状构件4与脚部22之间产生适度的摩擦力。并且,该摩擦力能够可靠地保持插头2和插座3。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进行说明。此外,第2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的未说明的部分可以是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造。

图8表示从基部21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插头2的立体图。图9表示从脚部22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插头2的立体图。图10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插头2的包括壁部21c的截面。

第2实施方式的插头2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较而变更了连接部21b的位置。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部21b从脚部22的夹持部22a朝向与突出部22b相反的方向延伸,连接插头基部21的两张板状部21a。因而,第2实施方式的插头2具有在一个连接部21b的两侧形成的两个插头开口部23。

在两个插头开口部23的与连接部21b相对的两侧端形成有壁部21c。壁部21c以从两张板状部21a分别靠近的方式突出。如图10所示,首先,各壁部21c的相对的相对部21d形成为随着从板状部21a的两端侧朝向连接部21b而相对的部分的距离靠近的锥状。并且,在预定的位置处形成有相对的部分的距离最短的最短间隔部21e。在从最短间隔部21e靠近连接部21b的预定的部分,相对的部分的距离变远。也就是说,在图10的纸面中,最短间隔部21e以从上下突出的方式形成。

根据这样的构造,仅通过使绳从壁部21c的相对部21d之间通过最短间隔部21e,就能够简单地安装绳。并且,安装到插头开口部23的绳能够利用壁部21c而难以脱落。

另外,第2实施方式的脚部22在与插头基部21相反的一侧的突出部22b的顶端形成有狭缝部224。狭缝部224形成于两个滑动部223之间。通过形成狭缝部224,在按压了滑动部223时,突出部22b能够向狭缝部224侧挠曲。

而且,第2实施方式在相对于在第1实施方式中形成的脚部22的卡定部222的第1槽222a交叉的方向还形成有第2槽222b。优选第1槽222a与第2槽222b正交。通过如此形成第2槽222b,能够使绳与卡定部222之间的摩擦力增加。

图11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即将组装插头2和插座3之前的绳止动工具1的剖视图。图12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组装插头2和插座3的中途的绳止动工具1的剖视图。

第2实施方式的插座3在插座基部31的一个引导部31c的背侧的面形成有带安装部33。在带安装部33,与插座开口部32平行或大致平行地形成有贯通部33a。用于安装于其他构件的带可以穿过贯通部33a。优选的是,若带安装部33形成于插座基部31的反插入侧,则在使插头2相对于插座3移动之际不成为障碍。

第2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与第1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同样,在组装插头2和插座3之前,首先,使绳状构件4穿过插头2和插座3。绳状构件4可以是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材料和构造。

接着,如图11所示,使插头2的滑动部223的位置和插座3的凹部31b的位置对准。之后,如图12所示,按压插头2和插座3而使滑动部223从凹部31b向引导部31c前进。滑动部223形成得比凹部31b与引导部31c之间的间隔大。然而,第2实施方式的滑动部223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从顶端起形成为锥状,凹部31b以朝向里面间隔变窄的方式形成,还在背侧具有狭缝部223。因而,若进一步按压插头2,则两侧的滑动部223分别以向狭缝部223侧靠近的方式挠曲。并且,滑动部223从凹部31b上升到窄路部31e。

图13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刚刚组装插头2和插座3之后的绳止动工具1的剖视图。

若按压插头2和插座3,则滑动部223从凹部31b越过窄路部31e而向引导部31c前进。一度移动到引导部31c的滑动部223勾挂于窄路部31e,向凹部31b移动变得困难。之后,滑动部223被引导部31c引导而移动。因而,插头2能够相对于插座3可靠地移动。并且,绳止动工具1能够相对于绳状构件4可靠地固定。另外,滑动部223勾挂于窄路部31e,因此,插头2不会相对于插座3脱离,能够使绳止动工具1相对于绳状构件4可靠地移动。

在插头2和插座3位于图13所示的位置时,绳状构件不会被插头2的卡定部222或插座3的倾斜面31a夹持,而能够相对于绳止动工具1移动。即,绳止动工具1能够相对于绳状构件移动。

在该状态的绳止动工具1中,绳状构件与由光滑的曲面形成的侧面部221接触,能够减少绳状构件的劣化,能够使绳状构件4成为长寿命。

图14表示固定到绳状构件4的第2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的立体图。

在组装了插头2和插座3之后,在将第2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固定于绳状构件4的情况下,使插头2和插座3靠近。即,一边拉拽插头2侧的绳状构件4,一边将插头2向插座3侧进一步按压,或者,一边拉拽插座3侧的绳状构件4,一边将插座3向插头2侧进一步按压。于是,滑动部223在引导部31c处进一步前进,绳状构件4被插头2的脚部22的卡定部222和插座的倾斜面31a夹持而被固定。即,绳止动工具1相对于绳状构件4固定。

如此,第2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在固定于绳状构件4之际未利用弹性作用。因而,不负担弹性作用,仅通过以较小的力使插头2和插座3相对地靠近,就能够使第2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相对于绳状构件4容易地固定。另外,第2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不使用由于蠕变变形而强度降低、需要较宽的空间的弹性构件。因而,第2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是小型的,强度的降低较少,是长寿命的,操作性良好且能够顺利地移动,并且能够可靠地固定绳状构件4。

另外,对于第2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由在与侧面部221连续的平面的局部形成的多个凹状的第1槽222a和第2槽222b形成有卡定部222。并且,绳状构件4与卡定部222的平面接触。因而,绳状构件4能够在增大摩擦的同时减少劣化,成为长寿命。

在从图14所示的绳止动工具1相对于绳状构件4固定了的状态起使绳止动工具1移动而成为图13所示的状态的情况下,使插头2和插座3相对地远离。即,一边拉拽插头2侧的绳状构件4,一边将插座3向相反侧拉拽,或者,一边拉拽插座3侧的绳状构件4,一边将插头2向相反侧拉拽。于是,插头2与插座3分开,绳状构件4能够相对于绳止动工具1移动。即,绳止动工具1能够相对于绳状构件4移动。

如此,第2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在固定于绳状构件4之际未利用弹性作用。因而,不解除弹性作用,仅通过以较小的力使插头2和插座3相对地远离,就能够使绳止动工具1相对于绳状构件4容易地移动。另外,不使用由于蠕变变形而强度降低、需要较宽的空间的弹性构件,因此,第2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是小型的,强度的降低较少,是长寿命的,操作性良好且能够顺利地移动,并且能够可靠地固定于绳状构件4。

并且,插头基部21的从连接部21b朝向突出部22b侧的侧面敞开。

以上,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具备插头2和插座3,该插头2具有:插头基部21,其具有平行地排列的两张板状部21a和连接两张板状部21a的至少一个连接部21b;脚部22,其具有被板状部21a的局部夹持的夹持部22a和从夹持部22a突出的、顶端细且长方体状的突出部22b;以及插头开口部23,其利用脚部22的相反侧的连接部21b连接两张板状部21a从而从连接部21b形成到脚部22的两侧,该插座3具有插座基部31和插座开口部32,该插座开口部32由贯通插座基部31、具有顶端细的倾斜面31a的孔形成,用于收纳突出部22b的顶端,所述插头2和所述插座3构成为,在设置如下绳状构件4之际,绳状构件4在突出部22b与倾斜面31a之间通过:绳状构件4通过插头开口部23而从脚部22的侧方从插头2出来,通过插座开口部32从插座3出来。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是小型的,强度的降低较少,是长寿命的,操作性良好且能够顺利地移动,并且能够可靠地固定于绳状构件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中,绳状构件4通过插头2的插头开口部23和插座3的插座开口部32这两者,因此,即使在万一插头2与插座3分开的情况下,插头2和插座3也都不会从绳状构件4落下,遗失插头2或插座3的可能性较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中,夹持部22a具有在插头开口部23内暴露了的侧面部221,突出部22b具有在与侧面部221连续的面形成有凹状的槽的卡定部222。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绳状构件4与卡定部222的平面接触,能够在增大摩擦的同时减少绳状构件4的劣化,能够使绳状构件4成为长寿命。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中,在所述卡定部形成的槽222a至少包括在预定的方向上形成的第1槽222a和在与第1槽222a交叉的方向上形成的第2槽222b。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绳状构件4能够在进一步增大摩擦的同时减少绳状构件4的劣化,能够使绳状构件4成为长寿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中,侧面部221由曲面形成。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绳状构件4与曲面接触,能够减少绳状构件4的劣化,能够使绳状构件4成为长寿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中,突出部22b在被两张板状部21a夹持了的夹持部22a的两个面的顶端具有凸状的滑动部223,插座基部31在插座开口部32侧且插头基部21侧形成有凹部31b,在插座开口部32侧且与插头基部21相反的一侧具有引导部31c,该引导部31c引导滑动部223,形成为槽状,在凹部31b与引导部31c之间具有突出的窄路部31e。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滑动部223被引导部31c引导而移动,因此,插头2能够相对于插座3可靠地移动,能够使绳止动工具1相对于绳状构件4可靠地固定。另外,滑动部223勾挂于窄路部31e,因此,插头2不会相对于插座3脱离,能够使绳止动工具1相对于绳状构件4可靠地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中,突出部22b在两个滑动部224之间形成有槽状的狭缝部223。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若在将插头2插入插座3之际滑动部223被窄路部31e按压,则突出部22b的形成有滑动部223的顶端向狭缝部223侧挠曲。因此,无需较大的力,就能够容易地将插头2插入插座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中,插头基部21的从连接部21b朝向突出部22b侧的侧面敞开。

另外,仅通过使插头2和插座3相对地靠近,只利用绳止动工具1与绳状构件4之间的摩擦力固定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仅通过使插头2和插座3相对地远离,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能够相对于绳状构件4移动。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在固定于绳状构件4之际未利用弹性作用,因此,不负担弹性作用,仅通过以较小的力使插头2和插座3相对地靠近,就能够使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相对于绳状构件4容易地固定,并且,不解除弹性作用,而仅通过较小的力使插头2和插座3相对地远离,就能够使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相对于绳状构件4容易地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中,插头2的连接部21b之间配置于比延长线e靠内侧的位置,该延长线e是脚部22的突出部22b中的与插座3的倾斜面31a一起夹持绳状构件4的部分的延长线e。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能够使绳状构件4与脚部22之间产生适度的摩擦力,能够仅利用该摩擦力使插头2和插座3可靠地保持。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若将连接部21b的间隔设为a、将脚部22的最大宽度设为b、将绳状构件4的直径设为d,则满足以下的条件(1)。

d<a<b+2d(1)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能够使绳状构件4与脚部22之间产生适度的摩擦力,能够仅利用该摩擦力使插头2和插座3更可靠地保持。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连接部21b的间隔a与脚部22的最大宽度b的关系满足以下的条件(2)。

0.3<b/a<2.0(2)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能够使绳状构件4与脚部22之间产生适度的摩擦力,能够仅利用该摩擦力使插头2和插座3进一步可靠地保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中,插座3在插座基部31的一个引导部31c的背侧形成有带安装部33,该带安装部33供用于安装于其他构件的带安装。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绳止动工具1,优选的是,在使插头2相对于插座3移动之际,用于安装于其他构件的带不成为障碍。

此外,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只限于这些实施方式,适当组合各实施方式的结构而构成的实施方式也成为本发明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