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成型式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58069发布日期:2021-03-23 10:49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成型式鞋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一体成型式鞋底。



背景技术:

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鞋底是鞋子的重要部件。现有技术中的鞋底一般包括大底和中底,鞋子的大底一般采用耐磨性较好的橡胶材料,为增加鞋子的弹性和舒适性,鞋子的中底一般采用pu材料,因为大底和中底的材料不同,传统的制作鞋底的工序一般是,首先对pu中底发泡成型,同时做好橡胶大底,然后人工将中底和大底通过胶水粘合,在粘合过程中,首先要去掉大底和中底上的毛边,再在大底和中底的贴合面上涂上处理剂,然后上胶贴合,同时要细心地将大底和中底边沿对齐,避免由于贴合不准影响产品美观,因此这种传统的将pu中底与橡胶大底通过胶水粘合制成鞋底的制作方法,整个生产过程需要大量手工操作,不仅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还易造成大底和中底边沿不对齐或开胶等质量问题,而且对大底和中底需要分别开设模具,成本高,生产周期长,同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处理剂和胶水一般含有有害物质,散发有害气体,污染了环境,对工人的身体造成伤害,并且现有的鞋底对雨水的导流效果不好,在行走过程中,地面的雨水容易沾到裤脚边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成型式鞋底,旨在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成型式鞋底,包括中底和外底,所述外底包括鞋套,所述鞋套的上表面左边设置有鞋跟部,所述鞋跟部的右边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凹形部和凸形部,所述连接部的右边设置有鞋头部,所述鞋套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包括鱼鳞部,所述鱼鳞部的外壁上设置有弧形槽部,所述弧形槽部的左端设置有水平部,所述鞋套的上表面设置有辅助机构,所述中底、外底、导流机构与辅助机构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底的外壁朝鱼鳞部倾斜,所述鱼鳞部沿着外底的侧壁阵列排列,且鱼鳞部的上端与中底的底部连接在一起,所述水平部的底部与外底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辅助机构包括放射立柱,所述放射立柱的汇聚中心处设置有聚流部,所述放射立柱与聚流部位于鞋跟部的上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放射立柱的上表面位于鞋套的上表面上方,所述聚流部内陷于鞋套的上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放射立柱的右方设置有弧形部,所述弧形部之间间隔设置有凹槽部,所述弧形部的高度与放射立柱的高度一致,所述弧形部与凹槽部位于连接部的上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弧形部的右方设置有波纹部,所述波纹部的高度与弧形部的高度一致,所述波纹部内设置有改向部和挡流部,所述改向部与凹形部位于同一边,所述挡流部靠近凸形部,所述挡流部的右边设置有弧形槽口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波纹部位于鞋头部的上表面,所述挡流部与弧形槽口部的高度均小于波纹部的高度,所述改向部的内部设置有半环部,所述改向部的中心设置有中心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改向部内陷于鞋套内,所述改向部的高度大于半环部的高度,所述半环部的高度大于中心部的高度。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中底、外底、导流机构与辅助机构一体成型,生产成本低,周期短,并且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处理剂和胶水,减少了对工人身体造成的伤害。

(2)为了防止地面的雨水容易溅到裤脚边上,在鞋套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流机构,在鞋套的上表面设置有辅助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半环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中底;2、外底;21、鞋头部;22、连接部;221、凹形部;222、凸形部;23、鞋跟部;24、鞋套;3、导流机构;31、鱼鳞部;32、弧形槽部;33、水平部;4、辅助机构;41、弧形槽口部;42、波纹部;43、挡流部;44、改向部;45、弧形部;46、凹槽部;47、放射立柱;48、聚流部;49、中心部;410、半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一种一体成型式鞋底,包括中底1和外底2,所述外底2包括鞋套24,所述鞋套24的上表面左边设置有鞋跟部23,所述鞋跟部23的右边设置有连接部22,所述连接部22包括凹形部221和凸形部222,所述连接部22的右边设置有鞋头部21,所述鞋套24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流机构3,所述导流机构3包括鱼鳞部31,所述鱼鳞部31的外壁上设置有弧形槽部32,所述弧形槽部32的左端设置有水平部33,所述鞋套24的上表面设置有辅助机构4,所述中底1、外底2、导流机构3与辅助机构4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外底2采用tpu材料,中底1采用pu材料,为了防止地面的雨水容易溅到裤脚边上,在鞋套24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流机构3,在鞋套24的上表面设置有辅助机构4。

具体的,请参阅图1,所述中底1的外壁朝鱼鳞部31倾斜,所述鱼鳞部31沿着外底2的侧壁阵列排列,且鱼鳞部31的上端与中底1的底部连接在一起,所述水平部33的底部与外底2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雨水能够从中底1的边沿流入弧形槽部32内,中底1的外壁朝鱼鳞部31倾斜,为了使雨水能够均匀的滴落在地面上,鱼鳞部31沿着外底2的侧壁阵列排列,水平部33的底部与外底2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具体的,请参阅图2,所述辅助机构4包括放射立柱47,所述放射立柱47的汇聚中心处设置有聚流部48,所述放射立柱47与聚流部48位于鞋跟部23的上表面上,所述放射立柱47的上表面位于鞋套24的上表面上方,所述聚流部48内陷于鞋套24的上表面上。

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鞋跟部23的雨水在行走过程中四溅,放射立柱47与聚流部48位于鞋跟部23的上表面上,放射立柱47的上表面位于鞋套24的上表面上方,聚流部48内陷于鞋套24的上表面上,从而使水能够顺着放射立柱47的轨迹流入聚流部48,从而减弱水的运动力度,使水比较柔和的落入地面。

具体的,请参阅图2,所述放射立柱47的右方设置有弧形部45,所述弧形部45之间间隔设置有凹槽部46,所述弧形部45的高度与放射立柱47的高度一致,所述弧形部45与凹槽部46位于连接部22的上表面上。

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连接部22的水四溅,放射立柱47的右方设置有弧形部45,弧形部45之间间隔设置有凹槽部46,使水能够在凹槽部46内流淌,弧形部45的高度与放射立柱47的高度一致,弧形部45与凹槽部46位于连接部22的上表面上,使弧形部45能够限定凹槽部46内的水的流动方向。

具体的,请参阅图2,所述弧形部45的右方设置有波纹部42,所述波纹部42的高度与弧形部45的高度一致,所述波纹部42内设置有改向部44和挡流部43,所述改向部44与凹形部221位于同一边,所述挡流部43靠近凸形部222,所述挡流部43的右边设置有弧形槽口部41。

本实施例中,通过波纹部42的弯曲纹路逐渐降低水流速度,防止水流四溅,挡流部43与弧形槽口部41的相互配合,能够将鞋头部21位于凸形部222一边的水阻挡一部分,剩下的水经过波纹部42流入改向部44内。

具体的,请参阅图2,所述波纹部42位于鞋头部21的上表面,所述挡流部43与弧形槽口部41的高度均小于波纹部42的高度,所述改向部44的内部设置有半环部410,所述改向部44的中心设置有中心部49,所述改向部44内陷于鞋套24内,所述改向部44的高度大于半环部410的高度,所述半环部410的高度大于中心部49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改向部44内陷于鞋套24内,改向部44的高度大于半环部410的高度,半环部410的高度大于中心部49的高度,流入改向部44内的水经过半环部410的层层减弱,从而将水变成柔和的水再汇集在中心部49,进而流入地面。

工作原理:

雨水沿着中底1的边沿流入弧形槽部32,在经过水平部33落入地面,在行走过程中,鞋跟部23处的水顺着放射立柱47的轨迹汇聚在聚流部48内,然后回归到地面,连接部22处的水顺着凹槽部46流入地面,弧形部45防止了水四溅从而打湿裤脚,凸形部222一侧的水由挡流部43和弧形槽口部41改变了水的方向,使水流向鞋的外沿,凹形部221一边的水流进改向部44内,经过半环部410逐级对水的力度的减弱,使水汇集在中心部49,从而避免了左脚与右脚在行走过程中,左脚上的鞋把水带到右脚上,右脚上的鞋把水带到左脚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