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萱益肝丸剂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75222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黄萱益肝丸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乙肝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黄萱益肝丸剂的制备方法,属于药品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众多,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达1.2亿,慢性乙肝患者约300万,最终发展至肝硬化或肝癌患者占25~40%。因此在疾病早期即控制病毒复制,保护肝细胞,防止病变至肝硬化、肝癌,是治疗乙肝的一重大课题,由本申请人研制的且已申请专利的“黄萱益肝散”(公开号1546103),经长期临床证实对慢性乙肝具有确切、显著的治疗效果。
但“黄萱益肝散”为散剂,未成型,易吸湿受潮,质量不稳定。在服用时需用温开水、热水浸泡后或糖开水送服,连药渣一起吞服,故服用不方便,口感不好,味苦,药粉容易满嘴钻,长期服用很困难,特别是儿童,经调研有些患者仅服浸出液,服用量不完全,治疗达不到预期效果,严重影响了该药的临床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萱益肝丸剂的制备方法,本药物易吞服,口感好,外观光泽,口服方便,剂量准确,易于被患者接受,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以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组分按下述制法制成土大黄145.5~582份、 萱草51.5~206份、千里光46~184份、猕猴桃46~184份、红土茯苓46~184份、野蔷薇31~124份、獐牙菜31~124份、杏叶防风31~124份、南五味子31~124份、丹参31~124份、甘草10~40份制法以上十一味药粉碎成细粉,过80~150目筛,混匀,加50~80%的水搅拌20~60分钟制成软材,用制丸机制成直径为4~8mm的小丸,置包衣锅中滚动,整丸0.5~2小时使其圆整光滑,于60~80℃干燥8~15小时,拣丸,即得。
具体的药物组分和制法为,土大黄291g、萱草103g、千里光92g、猕猴桃92g、红土茯苓92g、野蔷薇62g、獐牙菜62g、杏叶防风62g、南五味子62g、丹参62g、甘草20g制法将以上十一味药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匀,加65%的水搅拌40分钟制成软材,用制丸机制成直径为5.2mm小丸,置包衣锅中滚动,整丸1小时使其圆整光滑,于75℃干燥10小时,拣丸,即得。
本发明具有清热解毒、疏肝利胆的功效,主要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慢性乙型肝炎症的治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易吞服,口感好,外观光泽,易携带,口服方便,服用剂量准确,易于被患者接受,而且口服崩解后,药物呈微粒子状态,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在同等剂量下,疗效优于散剂。
本产品的稳定性与临床实验资料本品黄萱乙肝丸稳定性考察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中的中药新药稳定性实验要进行本产品初步稳定性实验。
考察条件室温下(T=20~25℃、RH=40~60%)进行,用临床实验用包装(复合膜袋装),连续考察三个月,每月一次。
考察项目性状、鉴别、崩解时限、微生物限度检查,含量测定,根据预实验控制指标控制,结果如下表本品黄萱乙肝丸稳定性试验
结果表明本品质量稳定、可控、易成型保存。
本品黄萱乙肝丸的临床实验资料一、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为2005年2月~2005年4月在贵阳肝病医院门诊就诊病例,病例均符合1990年上海全国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分型标准。
二、一般资料治疗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18-60岁,病程0.5-15年。
对照组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1-52岁,病程0.5-11年。
三、临床分析治疗组全部为慢性乙型肝炎,其中慢性迁延型32例,慢性活动型8例。
对照组全部为慢性乙型肝炎,其中慢性迁延型35例,慢性活动型5例。
四、治疗方法治疗组本品黄萱益肝丸,9g用水吞服,每日三次,连续三个月。
对照组黄萱益肝散,贵州德祥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9g冲水服,每日三次,连续三个月。
五、观察项目1、临床病状腹胀、乏力、纳差、厌油、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
2、体征黄疸、色素沉着、蜘蛛痣,肝掌,肝脾肿大及腹壁静脉怒长、腹水,下肢浮肿等。
3、生化指标肝功能ALT、SB、A、G。
4、病毒指标HBsAg、HBeAg、抗HBcIgM。
六、疗效判断标准根据卫生部药政局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慢性乙肝疗效判断标准。
1、基本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或缩小,无压痛及叩痛,肝功能检查正常,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eAg)转阴。
2、有效主要症状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且无明显压痛及叩痛,肝功能检查正常或原值下降50%以上,乙肝病毒标志物有一项转阴。
3、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结果本品黄萱乙肝丸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症状、体征与疗效的关系,对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的影响,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表3。治疗组有效36例,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28例,有效率70%,两组相比P<0.05。
表1黄萱益肝丸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结果

表2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恢复情况


表3治疗前后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的变化情况

对照组有少部分初用时出现腹泻,个别出现恶心、呕吐,服药一周左右逐渐消失,治疗组无一例出现以上情况。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实施例1称取原料药材土大黄291g、萱草103g、千里光92g、猕猴桃92g、红土茯苓92g、野蔷薇62g、獐牙菜62g、杏叶防风62g、南五味子62g、丹参62g和甘草20g,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匀,加65%的水搅拌40分钟制成软材,用制丸机制成直径为5.2mm小丸,置包衣锅中滚动,整丸1小时使其圆整光滑,于75℃干燥10小时,拣丸,即得。本品口服,成人一次服9g小丸,一日3次,小儿酌减,三个月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本发明的实施例2称取原料药材土大黄145.5g、萱草51.5g、千里光46g、猕猴桃46g、红土茯苓46g、野蔷薇31g、獐牙菜31g、杏叶防风31g、南五味子31g、丹参31g、甘草10g,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混匀,加50%的水搅拌20分钟制成软材,用制丸机制成直径为4mm的小丸,置包衣锅中滚动,整丸0.5小时使其圆整光滑,于60℃干燥8小时,拣丸,即得。
本发明的实施例3称取原料药材土大黄582g、萱草206g、千里光184g、猕猴桃184g、红土茯苓184g、野蔷薇124g、獐牙菜124g、杏叶防风124g、南五味子124g、丹参124和甘草40g,粉碎成细粉,过150目筛,混匀,加80%的水搅拌60分钟制成软材,用制丸机制成直径为8mm的小丸,置包衣锅中滚动,整丸2小时使其圆整光滑,于80℃干燥15小时,拣丸,即得。
本发明的实施例4称取原料药材土大黄200g、萱草80g、千里光60g、猕猴桃60g、红土茯苓60g、野蔷薇50g、獐牙菜50g、杏叶防风50g、南五味子50g、丹参50g、甘草20g,粉碎成细粉,过90目筛,混匀,加60%的水搅拌30分钟制成软材,用制丸机制成直径为5mm的小丸,置包衣锅中滚动,整丸1小时使其圆整光滑,于70℃干燥9小时,拣丸,即得。
本发明的实施例5称取原料药材土大黄500g、萱草180g、千里光150g、猕猴桃150g、红土茯苓150g、野蔷薇100g、獐牙菜100g、杏叶防风100g、南五味子100g、丹参100g、甘草30g,粉碎成细粉,过120目筛,混匀,加75%的水搅拌50分钟制成软材,用制丸机制成直径为7mm的小丸,置包衣锅中滚动,整丸1.5小时使其圆整光滑,于75℃干燥12小时,拣丸,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黄萱益肝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组分按下述制法制成土大黄145.5~582份、萱草51.5~206份、千里光46~184份、猕猴桃46~184份、红土茯苓46~184份、野蔷薇31~124份、獐牙菜31~124份、杏叶防风31~124份、南五味子31~124份、丹参31~124份、甘草10~40份制法以上十一味药粉碎成细粉,过80~150目筛,混匀,加50~80%的水搅拌20~60分钟制成软材,用制丸机制成直径为4~8mm的小丸,置包衣锅中滚动,整丸0.5~2小时使其圆整光滑,于60~80℃干燥8~15小时,拣丸,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萱益肝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组分按下述制法制成土大黄291g、萱草103g、千里光92g、猕猴桃92g、红土茯苓92g、野蔷薇62g、獐牙菜62g、杏叶防风62g、南五味子62g、丹参62g、甘草20g制法将以上十一味药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匀,加65%的水搅拌40分钟制成软材,用制丸机制成直径为5.2mm小丸,置包衣锅中滚动,整丸1小时使其圆整光滑,于75℃干燥10小时,拣丸,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萱益肝丸剂的制备方法,它由土大黄、萱草、千里光、猕猴桃、红土茯苓、野蔷薇、獐牙菜、杏叶防风、南五味子、丹参、甘草制备成丸剂,本发明具有易吞服、口感好、外观光泽、易携带、口服方便、服用剂量准确的优点,易于被患者接受,口服崩解后,药物呈微粒子状态,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在同等剂量下,疗效优于散剂。
文档编号A61P1/00GK1947773SQ20051000323
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4日
发明者曾德祥 申请人:贵州德祥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