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52996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具体的说是以延胡索和蜣螂为主要原料制备而成的中成药。本发明还涉及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发病年龄大都在5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也不断升高,发病情况41岁-50岁占13.2%;51岁-60岁占20%;61岁-70岁占50%;71岁-80岁占57.1%;81岁-90岁占83.3%。BPH严重地威胁老年人的健康。BPH可引起患者排尿困难,淋漓不尽,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尿潴留,肾功能不全,膀胱结石,严重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BPH的治疗手段很多,但国内外现有治疗BPH的各种手段,遇到以下棘手问题1.手术治疗带有一定的创伤性,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多,且老年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差。
2.物理治疗如微波、射频、高能聚焦等只能在短期内缓解症状,还有尿道狭窄等并发症。
3.缩小前列腺体积的药物如非那雄胺(保列治),可使前列腺体积缩小,但价格较贵(8元/日),且起效较慢(3月起效);并可引起性欲低下、阳痿等副作用。
4.缓解BPH患者症状的药物如盐酸坦索罗辛(哈乐),价格为8元/日,可较快缓解BPH患者排尿困难的临床症状,但不能使前列腺体积缩小而延缓BPH患者的病情进展;可引起如头痛、直立性低血压、甚至令人不能接受的副作用。
目前虽研究有一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中成药,但仍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且其处方组成均较复杂,药味较多,价格较高,疗效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前列腺增生疗效确切的中药及其相应制剂。其特点有既能较快缓解BPH患者的临床症状、又能缩小前列腺体积,且价格便宜、无副作用。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祖国医学对BPH的发病机理的认识,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先从众多中药中确定一系列治疗BPH有效的中药,再经临床反复验证,筛选出来中药复方制剂。既能较快缓解BPH患者排尿困难症状而解除其痛苦,又能缩小前列腺体积而延缓其病情进展,且价格便宜、无副作用。
本发明药物组成主要为延胡索和蜣螂(其重量配比为1~100∶0~99,较佳为20~80∶20~80,最佳为50∶50)。
本发明药物可以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剂型的药物。
该药物的制备可以按多种药剂学上的常规方法制备,如
直接将蜣螂粉碎成细粉,或者将蜣螂用溶剂提取,回收溶剂,除去油脂,干燥,得蜣螂提取物,将其制成所需剂型的药物。
延胡索用乙醇或水等按常规方法提取,然后将蜣螂提取物与延胡索提取物混合均匀,制成所需剂型的药物。
用于提取蜣螂的溶剂可以是水、甲醇、乙醇、醋酸乙酯、石油醚、丙酮、氯仿、环己烷或正己烷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成的混合溶剂。
以上制备过程中,如有必要,可加入适量药剂学中常用的辅料,如淀粉、糊精、微晶纤维、可压性淀粉、硬脂酸镁、微粉硅胶、蔗糖、羧甲基淀粉钠等。
本发明药物临床使用结果表明,有下述优点(1)治疗BPH引起的夜尿、排尿困难、小腹胀满等症状,降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提高生活质量。
(2)明显提高尿流率。
(3)明显减少残余尿量。
(4)无副作用。
(5)疗效稳定。
为表明本发明的临床效果,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选择50岁以上、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的患者30例,经系统客观临床观察。年龄最小52岁,最大71岁,平均62.18±5.33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220个月,平均61.20±32.71个月。病情轻度5例(16.7%),中度15例(50%),重度10例(33.3%)。观察期一个月。服用方法15g/日,分3次口服。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观察(1)安全性指标血压、脉搏、血、尿、粪三大常规及心电图、肝、肾测功能检查(2)疗效性指标(a)尿流率检查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检测。
(b)残余尿量测定采用经腹B超法。
(c)前列腺体积检测采用经直肠B超法。
(3)不良反应观察包括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异常、皮肤和肌肉异常等。
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如表1~4所示表1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指数(QOL)变化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1(下同)。
表2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比较

注p值表示同上。
表3残余尿量(PVR)比较

注p值表示同上。
表4前列腺体积(ml)比较

注p值表示同上。
服药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服药前后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无明显变化。
为进一步验证本发明缩小前列腺体积的作用,采用SD大鼠去势后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法复制BPH模型,用相当于临床成人用量的3.5倍、7倍、14倍灌胃给药1月,并设保列治对照组。于末次给药24h后,称大鼠体重后,处死,摘除前列腺。用电子天平称大鼠前列腺重量,并计算前列腺指数(前列腺重量/大鼠体重×100%);用水取代法测量前列腺体积(ml)。取相同部位前列腺组织,甲醛固定,常规制片后行HE染色,通过图象分析软件计算前列腺腺体面积和腺上皮高度。
试验各组大鼠前列腺体积及重量见表5表5各组大鼠前列腺重量、体积、指数比较(x±SD)

注**表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表示与模型组组相比,P<0.05,△△表示与模型组组相比P<0.01。
表6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x±S)

注**表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表示与模型组组相比,P<0.05,△△表示与模型组组相比P<0.01。
结果表明模型组前列腺体积增大,本发明可缩小BPH大鼠前列腺体积。
试验各组前列腺组织结构观察正常对照组腺体排列清楚,腺体间可见明显的间质,腺腔无扩张,腺上皮单层柱状,可见少许基底细胞及明显基底膜。模型组腺体排列密集,腺腔变大,部分腺体扩张,腔内分泌物增多,上皮细胞呈单层柱状,腺上皮变厚,部分区域呈假复层,部分腺体呈乳头状突向腔内,可见较多基底细胞,间质小血管扩张充血;间质平滑肌增多。本发明各剂量组及保列治组以上各种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为明确该发明缓解BPH患者临床症状的机理,设计了“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的家兔主动脉平滑肌收缩的影响”的试验,同时设立蒸馏水为空白对照,盐酸特拉唑嗪(高特灵)为阳性对照组。试验结果如表7所示。
表7试验各组对NE诱发的兔主动脉平滑肌收缩的影响(x±S)

注**表示与蒸馏水组相比,P<0.01。
结果表明,本发明可抑制NE诱发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的收缩,因主动脉平滑肌中广泛存在α-受体,说明该发明可通过抑制α-受体而较快缓解BPH患者排尿困难的临床症状。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药物可以有多种不同成分组成及不同的配比关系,如(用量为重量百分比)(1)延胡索 50 蜣螂 50(2)延胡索 40 蜣螂 60(3)延胡索 30 蜣螂 70(4)延胡索 20 蜣螂 80
(5)延胡索 10 蜣螂 90(6)延胡索 57 蜣螂 43(7)延胡索 60 蜣螂 40(8)延胡索 70 蜣螂 30(9)延胡索 80 蜣螂 20(10)延胡索 90 蜣螂 10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以延胡索、蜣螂(重量百分比50∶50)为例,可参照如下方法(1)直接将蜣螂粉碎成细粉;延胡索用乙醇回流提取,回收溶剂,干燥,得延胡索提取物,然后将蜣螂与延胡索提取物混合均匀,加适量淀粉,制粒,加工成颗粒剂。
(2)将蜣螂用醋酸乙酯提取,回收溶剂后,将提取物冰冻,以除去油脂,干燥,得蜣螂提取物;延胡索用乙醇按渗漉方法提取,回收溶剂,干燥,得延胡索提取物,然后将蜣螂提取物与延胡索提取物混合均匀,加适量微晶纤维,制粒,加工成片剂。
(3)将蜣螂用乙醇回流提取,回收溶剂,干燥,得蜣螂提取物;延胡索用水按煎煮方法提取,浓缩,干燥,得延胡索提取物,然后将蜣螂提取物与延胡索提取物混合均匀,加适量糊精,制粒,包衣,加工成胶囊。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延胡索10~90%,蜣螂10~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原料药中蜣螂与延胡索的重量(份)配比范围是延胡索20~80%,蜣螂20~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原料药中蜣螂与延胡索的重量(份)配比范围是延胡索30~70%,蜣螂30~7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原料药中蜣螂与延胡索的重量(份)配比范围是延胡索40~60%,蜣螂40~6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原料药中蜣螂与延胡索的重量(份)配比范围是延胡索50%,蜣螂5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物的剂型选自颗粒剂、片剂、胶囊。
7.制备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蜣螂粉碎成细粉,或者将蜣螂用水、醋酸乙酯、丙酮、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中的任意一种溶剂提取,回收溶剂,除去油脂,干燥,得蜣螂提取物,再制成所需剂型的药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延胡索用水或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按常规方法提取,然后将各提取物混合均匀,制成所需剂型的药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它是以延胡索和蜣螂两味药物组成的制剂。本发明处方简单、独特,价格便宜,疗效显著。经临床及试验研究证实,该药不但能缩小前列腺体积而缓解前列腺增生病情进展;还能通过抑制α-受体而较快缓解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副作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以上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根据每味中药的不同特性,分别以粉碎或溶剂提取等预处理后,按比例配制而成。
文档编号A61K35/64GK1989995SQ20051002240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7日
发明者郭凯 申请人:郭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