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背按摩装置及其摆置、前推、揉搓与捶打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8912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椅背按摩装置及其摆置、前推、揉搓与捶打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摩装置,尤指是涉及一种椅背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指出,由于全球人口结构快速老化的转变,使得高龄人口激增,而为了改善老人的慢性与退化性疾病,在中医与西医的学理上均提倡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加速消散堆积在人体内的废物,使疲劳酸痛迅速消除,身体的抵抗力和自然疗效能够得到提升,于是许多运动器材与按摩器就应运而生,座椅式按摩椅即为其中一种。一般的微电脑按摩椅兼具有揉捏、滚动、捶打、指压、推拿及振颤等功效,故成为居家保健按摩的良品。
传统式的按摩球推拿,其一组马达仅能带动一组按摩球旋转,多组的按摩球则必须增设多组的马达,这种设计除了增加成本的外,还耗费电力能源,且其仅具有单纯揉捏的功能,无法提供不同角度及非同心圆的推拿揉捏效果,故无法依据使用者的需要而调节俯仰角度;或即使其可由一组马达同步带动,并利用两推拿揉捏球以内外八字方位的交替旋转揉捏与推拿,但因受限于其可按摩的区域范围,故仍需要改进。
目前的按摩椅结构其主要的按摩效果来自于椅背架中一组可上下移动的按摩装置,其利用按摩元件支撑使用者上半身按摩部的重量,通过产生在按摩元件上的反作用力,对按摩部施加一按摩力。使用者的背部可直接靠向该按摩装置。该按摩装置驱动数组按摩轮体,以适当地顶动使用者的背部,从而达到按摩的效果。公知按摩轮体的设置方式以直列方式设置,如此其与使用者背部接触的宽幅仅有按摩轮体的厚度而已,故其整体按摩的面积十分有限;且因按摩装置移动时,按摩轮体会有滚动的现象,对于使用者即会产生上、下两方向的按摩方向,其按摩搓揉的方向性甚少,而使得其按摩效果自然相对减弱,故有改进的必要。
根据目前台湾、日本、美国专利的搜索结果,可将按摩椅的按摩装置根据按摩元件与前推机构的种类分类如下一、按摩元件种类1.两轮式由两个对称的按摩元件支撑使用者上半身按摩部的重量,因重量由两个按摩元件支撑,故按摩力道较重,穴道按摩刺激效果较佳。由于只有两轮式按摩元件作动,故按摩模式较为简易。
2.四轮式请参阅图1,其为中国台湾专利508237中所公开的椅背按摩装置示意图,其中由四个按摩元件101来支撑使用者上半身按摩部的重量,因重量由四个按摩元件101支撑,故按摩力道较为均匀柔和,穴道刺激温和,且按摩模式较为多样化。按摩装置102上下各设有螺杆与连杆的位置变更装置103与104,位置变更装置103与104具有改变摆臂105与106的摆动角度的功能,以使按摩装置102产生摆置。但按摩元件101因受到彼此位置的限制,故揉搓的幅度范围窄小。
3.多轮式通过多个外形不同的按摩元件,改变按摩部的受力状态,其按摩模式较为多样化。但因按摩力道小,故按摩穴道效果较差,且揉搓范围受到按摩元件彼此位置的牵制,故揉搓幅度范围也窄小。
二、前推机构种类1.螺杆与连杆利用驱动源驱动螺杆旋转,导引块产生左右位移,使装设于导引块上的支撑手臂,通过连杆的导引产生前推作动。
2.气垫气压式利用气垫充气时所产生的推力推动装设于连杆上的摆臂,通过连杆与导轨,使上下按摩元件产生前推作动。
3.齿轮与齿排(1)直线型前推请参阅图2,其为中国台湾专利576195中所公开的椅背按摩装置示意图,其中利用驱动源6驱动齿轮旋转,通过机架51上相互啮合的固定式齿排52导引,并在位移轴64与机架51之间装设有相互配合的传动结构65,使装设于齿轮移动轴67上的按摩装置76产生直线前后位移。
(2)圆弧型前推利用利用驱动源驱动齿轮旋转,通过机架上相互啮合的圆弧型齿排导引,使装设于固定枢轴端上的按摩装置,产生旋转前推作动。
而且目前中国台湾市面上的按摩椅大多以椅背呈S型的轨道为主,该椅背按摩装置无法作前后位移的运动,且仅能沿着轨道上下移动,以贴附使用者背部曲线,此固定式S型的轨道无法符合不同高矮胖瘦人种的背部曲线,故按摩元件无法贴附使用者的背部曲线,导致按摩的效果降低。此外,在中国台湾市面上的按摩椅受限于日本专利的情况下,中国台湾制造商仅能生产此种无前推机构的S型轨道导引的中、低阶按摩椅。
故鉴于公知方式的缺陷,发明人经过悉心试验与研究,终于研发出本申请的椅背按摩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椅背按摩装置,其能够改善传统按摩椅的按摩模式与按摩区域范围,以使按摩元件能更贴附使用者的背部曲线。
本发明的主要构思为提供一种椅背按摩装置的摆置机构,其包含一摆臂、至少两旋臂以及至少两传动机构。其中所述旋臂的一端共同枢接于该摆臂的一端;以及所述传动机构分别装设于该摆臂上,利用其所具有的一活动杆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旋臂枢接,以驱动所述旋臂前后摆动。
根据上述技术构思,其中所述传动机构为一马达。
根据上述技术构思,其中所述传动机构为一气压缸。
根据上述技术构思,其中所述传动机构为一油压缸。
根据上述技术构思,其中所述传动机构为一电磁缸。
根据上述技术构思,其中所述旋臂前后摆动产生仿真人掐揉按摩动作。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构思为提供一种椅背按摩装置的前推机构,其包含至少一齿条与一驱动齿轮组、一驱动机构以及至少一摆置机构。其中该驱动机构利用其所具有的一马达与一减速器以驱动该驱动齿轮组;以及该摆置机构通过一支撑机构枢接于该齿条上,并随该齿条前后移动。
根据上述技术构思,其中该摆置机构随该齿条前后移动产生指压按摩动作。
本发明的又一技术构思为提供一种椅背按摩装置的揉搓机构,其包含一揉搓轴、一驱动机构以及至少一摆置机构。其中该驱动机构利用其所具有的一马达与一减速器以驱动该揉搓轴;以及该摆置机构利用该揉搓轴枢接于一支撑机构上,并随该揉搓轴前后摆动。
根据上述技术构思,其中该摆置机构随该揉搓轴前后摆动产生揉搓按摩动作。
本发明的又一技术构思为提供一种椅背按摩装置的捶打机构,其包含一偏心轴、一驱动机构以及至少一摆置机构。其中该驱动机构利用其所具有的一马达与一减速器驱动该偏心轴;以及该摆置机构枢接于该偏心轴上,并随该偏心轴前后震动。
根据上述技术构思,其中该摆置机构随该偏心轴前后震动产生捶打按摩动作。
本发明的又一技术构思为提供一种椅背按摩装置,其包含一机架、一驱动马达以及至少一前推机构。其中该驱动马达装设于该机架上,用以驱动一螺杆;以及该前推机构受该螺杆的驱动,上下滑动于该机架上。
根据上述技术构思,其利用该前推机构所具有的一摆置机构产生仿真人掐揉或指压按摩动作。


图1其为中国台湾专利508237的椅背按摩装置示意图;图2其为中国台湾专利576195的椅背按摩装置示意图;图3其为本发明的摆置机构示意图;图4A、图4B其分别为本发明的摆置机构的按摩元件相对突出程度示意图;图5其为本发明的椅背按摩装置示意图;及图6A、图6B其分别为本发明的椅背按摩装置具有四轮按摩元件按摩模式与两轮按摩元件按摩模式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1、304、305按摩元件102、76 按摩装置103、104位置变更装置105、106摆臂6 驱动源51 机架52 固定式齿排64 位移轴 65 传动结构67 齿轮移动轴 300 摆置机构301 摆臂302、303旋臂306、307传动元件308、309活动杆
310、311传动机θ、θ’、θ”旋摆角度312、312’、312” 按摩元件的相对距离500椅背按摩装置501 支撑机构510前推机构520 揉搓机构511、522、532、604驱动马达 530 捶打机构512前后位移轴 513 齿条514驱动齿轮组 515 履带轮组516齿轮521 揉搓轴531偏心轴 533 捶打臂601驱动装置602 使用者肩部603使用者臀部大盘骨处 605 螺杆606机架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将可由以下的实施例说明而能够被充分的了解,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说明书来实现本发明申请的技术方案,然而下面的实施例近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3,其为本发明的摆置机构示意图。该摆置机构300包含摆臂301、旋臂302与303、按摩元件304与305及传动元件306与307,且传动元件306与307分别具有活动杆308与309及传动机构310与311,其中该传动机构310为马达、气压缸、油压缸与电磁缸的中的任意一个。旋臂302与303连接于摆臂301,经由上下传动机构310与311的活动杆308与309的控制,以调整旋臂302与303之间的旋摆角度θ及改变按摩元件304与305之间的相对距离312与相对突出程度。
旋臂302与303之间的旋摆角度θ以及按摩元件304与305上下相对距离312与相对突出程度调整的方式为当摆臂301上的上下传动机构310与311的活动杆308与309同时作前推的运动时,相对距离312’与旋摆角度θ’将变小;反之,当传动机构310与311的活动杆308与309同时作后退的运动时,相对距离312”与旋摆角度θ”将变大,通过活动杆308与309连续反复的前推后退的运动可产生仿真人掐揉按摩运动。
请参阅图4A、图4B,其分别为本发明的摆置机构的按摩元件相对突出程度示意图。当摆臂301上的传动机构310的活动杆308作前推的运动,而传动机构311的活动杆309作后退的运动时,按摩元件304相对于按摩元件305的突出程度较大,如图4A所示,其可在使用者的肩部产生仿真人掐搓按摩动作。而且,当摆臂301上的传动机构310的活动杆308作的后退运动,而传动机构311的活动杆309作前推的运动时,按摩元件304相对于按摩元件305的突出程度较小,如图4B所示,其可在使用者的臀部大盘骨处产生仿真人掐搓按摩动作。
请参阅图5,其为本发明的椅背按摩装置示意图。该椅背按摩装置500包含支撑机构501、一对摆置机构300、前推机构510、揉搓机构520与捶打机构530。其中该前推机构510枢接于支撑机构501,该前推机构510具有驱动马达511、前后位移轴512、齿条513以及驱动齿轮组514;驱动马达511以履带轮组515带动驱动齿轮组514,使前后位移轴512利用齿轮516在齿条513上产生一前后位移的运动,带动摆置机构300上的按摩元件304与305产生一指压按摩运动。
揉搓机构520以揉搓轴521将摆置机构300分别枢接于支撑机构501的两侧,并以驱动马达522驱动揉搓轴521旋转,使摆置机构300上的按摩元件304与305产生一揉搓按摩运动。捶打机构530以偏心轴531枢接于支撑机构501的一端,并以驱动马达532驱动偏心轴531旋转,带动与摆置机构300连接的捶打臂533,使摆置机构300上的按摩元件304与305产生一捶打按摩运动。
请参阅图6A、图6B,其分别为本发明的椅背按摩装置具有四轮按摩元件按摩模式与两轮按摩元件按摩模式的示意图。前推机构510利用驱动马达604驱动螺杆605在机架606上上下滑动;在前推机构510与驱动装置601的配合下,使用者可改变按摩元件304与305之间的相对突出程度,以产生四轮或两轮按摩元件的指压、揉搓及捶打按摩模式。当按摩元件304与305之间的相对突出程度较小时,将由四个按摩元件304与305支撑使用者上半身按摩部的重量,故所产生的按摩力道较为柔和均匀,且在配合微电脑的运算控制下,可在使用者的肩部602与臀部大盘骨处603产生掐搓按摩模式,此即为四轮按摩元件按摩模式,如图6A所示。而当按摩元件304与305之间的相对突出程度较大时,将由按摩元件304或305中同一侧的两个按摩元件支撑使用者上半身按摩部的重量,因重量仅由两按摩元件304或305中的一组支撑,故按摩力道较重,穴道按摩刺激效果较佳,此即为两轮按摩元件按摩模式,如图6B所示。
综上所述,通过简易结构的可调式旋臂,改变上下按摩元件之间的一相对距离,产生一仿真人掐搓按摩模式。且在前推机构与电控装置的配合下,使用者可选择上或下按摩元件的相对突出程度,以产生两轮或四轮按摩元件的指压、揉搓与捶打等按摩模式,并可改变指压、揉搓与捶打时的受力,以刺激人体穴道,舒解紧绷的肌肉。本发明以创新的摆置机构设计回避日本专利,并提供多种按摩模式供使用者选择,使按摩椅朝仿真人按摩的目标前进。
即使本发明已由上述的实施例详细叙述而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各种修饰,然而均不脱离如权利要求书所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椅背按摩装置的摆置机构,其包含一摆臂;至少两旋臂,其一端共同枢接于该摆臂的一端;以及至少两传动机构,其分别装设于该摆臂上,利用其所具有的一活动杆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旋臂枢接,以驱动所述旋臂前后摆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背按摩装置的摆置机构,其中所述传动机构为一马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背按摩装置的摆置机构,其中所述传动机构为一气压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背按摩装置的摆置机构,其中所述传动机构为一油压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背按摩装置的摆置机构,其中所述传动机构为一电磁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背按摩装置的摆置机构,其中所述旋臂前后摆动产生仿真人掐揉按摩动作。
7.一种椅背按摩装置的前推机构,其包含至少一齿条与一驱动齿轮组;一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利用其所具有的一马达与一减速器以驱动该驱动齿轮组;以及至少一摆置机构,其通过一支撑机构枢接于该齿条上,并随该齿条前后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椅背按摩装置的前推机构,其中该摆置机构随该齿条前后移动产生指压按摩动作。
9.一种椅背按摩装置的揉搓机构,其包含一揉搓轴;一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利用其所具有的一马达与一减速器以驱动该揉搓轴;以及至少一摆置机构,其利用该揉搓轴枢接于一支撑机构上,并随该揉搓轴前后摆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椅背按摩装置的揉搓机构,其中该摆置机构随该揉搓轴前后摆动产生揉搓按摩动作。
11.一种椅背按摩装置的捶打机构,其包含一偏心轴;一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利用其所具有的一马达与一减速器驱动该偏心轴;以及至少一摆置机构,其枢接于该偏心轴上,并随该偏心轴前后震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椅背按摩装置的捶打机构,其中该摆置机构随该偏心轴前后震动产生捶打按摩动作。
13.一种椅背按摩装置,其包含一机架;一驱动马达,其装设于该机架上,用以驱动一螺杆;以及至少一前推机构,其受该螺杆的驱动,在该机架上上下滑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椅背按摩装置,其利用该前推机构所具有的一摆置机构产生仿真人掐揉或指压按摩动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椅背按摩装置,该椅背按摩装置以一改进的摆置机构改变两按摩元件之间的一相对突出程度与一上下的相对距离,并利用该摆置机构转换两轮或四轮按摩元件作动,改变指压、揉搓、捶打按摩时的受力状态,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而且利用该按摩元件的该相对距离变化,当该椅背按摩装置沿着按摩部至使用者的肩部与臀部大盘骨处时,配合一前推机构与该按摩元件的该相对突出程度,可仿真人掐搓按摩动作,以提升按摩椅的功能。
文档编号A61H15/00GK1989921SQ200510135790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9日
发明者丁纯乾, 粘永峰, 林玄岳, 陈飞旭 申请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