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叶中具有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作用的毛蕊花糖苷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715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黄叶中具有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作用的毛蕊花糖苷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活作 用的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制备工艺。
技术背景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免疫复合物形成为主)全世界发病率高,在我国肾病的发病率高达5%,其中40%属免疫性肾病。肾小球肾炎发病期长, 病程可达数月乃至数年,治疗过程常常出现反跳,进一步发展严重时,可导致 肾功能衰竭。现代医学在治疗手段上,除对症,支持疗法外,在免疫治疗上的 武器仍是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在重症时加用激素短程冲击、四联疗法、抗 凝、纤溶、透析等,无更多突破,其共同特点是难以避免的副作用(骨髓抑制, 性腺抑制,肾毒性,易感等)。近年来已上市的中药制剂多为复方药,虽然在临床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至今未见有中药单体药品的报道。无论从国内,国际上紧迫需要一种高效、 低毒的天然单体药物。本项目研究领域属国家中药新药开发研究的创新领域工程,主要研究内容 是以《新药审批办法》为依据,进行了有关中药1类新药的综述、药学、临床 三个方面的全部研究内容,其技术手段主要涉及到中药化学、化学分析、中药 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中药制剂、临床研究等多学科的配合,项目主要研 究目的为取得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国家级1类新药证书。地黄叶性味甘、凉,味甘能补益虚损,性凉有清热之功。地黄叶之归经主要
滋阴清热,凉血止血;充填真阴,恢复肾之封藏之职,则能摄精而使蛋白之精 微不从尿中泄出;阴充血足,则血脉通利,瘀滞自然疏通;肾阴得补,则肾之 气化之职复常,而能使水湿渗泄于外;肝肾乙癸同源,滋水涵木,则能柔肝以 平抑肝阳上亢之泉。地黄叶主产于河南省怀庆地区,在我国陕西、河北等地也有野生和栽培,药 用地黄年产数十万吨,而地上部分至今为止仅作为饲料和地里的自然肥料之用。 地黄叶有效成分药用价值的开发,必将带来地黄及地黄叶的综合利用,使地黄叶变废为宝,为贯彻我国农村的〃三农〃政策,提高农民收入,作出一定的贡献。 2、 发明内容毛蕊花糖苷是我研究所经多年的研究开发,从地黄叶中经过提取、分离、 精制得到的具有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作用的活性化合物(毛蕊花糖苷英文名称 为Acteoside 或 Verbascoside 或 Kusaginin ; 化学名称为 P -D-Glucopyranoside, 2_ (3,4-dihydroxyphenyl)ethyl 3_0_(6-deoxy- a -Z_mannopyranosyl)-4_[3-(3, 4-dihydroxyphenyl)-2-propenoate], (E)-。), 是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主持开发的多年研究成果,并于2000年获得国家 科技部中央院所专项基金的资助,现已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批标 准,完成了治疗慢性肾炎的机理研究;主要药效学实验;生产工艺实验(包括 工业化提取分离工艺);质量控制标准;质量影响因素实验;长期稳定性实验; 大鼠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实验;致畸、致突变实验; 一般药理学实验;药代动 力学实验等临床前的研究工作。
本研究治疗慢性肾肾炎的特点
(1) 药效学结果显著
经口服毛蕊花糖苷给药,①对小鼠和大鼠IgG加速型肾毒血清肾炎有明显 的治疗作用,表现在明显降低尿蛋白、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尿素氮、胆固醇 和肌酐,形态学观察中发现毛蕊花糖苷可减轻肾组织的病损(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纤维素样坏死,新月体形成等)及IgG在肾小球的沉积;②在大鼠C-BSA肾炎模型上,明显降低尿蛋白、尿素氮、胆固醇和肌酐,形态学 观察有明显改善(包括肾小球增大、系膜增生、小球内细胞增多等)亦可减少 IgG和C3补体在肾小球的沉积;③对大鼠被动Heymann的肾炎试验中可明显降低动物尿蛋白量,降低总胆固醇和肌酐,尿素氮含量也有降低的趋势,免疫荧光 检査结果显示,IgG和C3补体沉积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沉积颗粒变小、稀疏, 荧光强度减弱,可明显抑制IgM抗体的形成;④对体液免疫呈抑制作用;对正 常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迟发型超敏反应无明显作用,而对免疫低下小鼠的 迟发型超敏反应有增强作用,显示对细胞免疫有一定调节作用,并可提高小 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2) 明确的多途径作用机制 目前所有的肾炎治疗药物如类固醇类制剂、免疫抑制剂、抗凝剂和中草药,其治疗作用机理单一或比较模糊,因此在治疗发病复杂、病征多元化的肾炎病 时,常采用联合或冲击应用,在取得了一定疗效的同时加大了毒副作用,产生 其它的药源性损害,延缓了预后恢复。因此挖掘具有复合作用机制的治疗药物, 减少使用药物的种类和用量,是一个全新的方向。
该药物在兔、大小鼠多类动物和多种肾炎模型均有明显治疗效果的基础上, 进行了体内体外、模型正常、免疫抗凝等多角度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它具有较明确的免疫调节和抗凝双重作用机制,具备临床中单独或重点应用的实验学基础和可行性。其作用机制如下
免疫调节特点①抑制抗体的生成,②抑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③抑制白细胞 相关抗原的积聚,④抑制白细胞亚型对肾小球的浸润,⑤抑制粘附因子的表达, (D抑制囊上皮细胞的增殖,⑦减少过氧分物的堆积,⑧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的功 能,⑨提高CD4/CDs的比值,提高细胞免疫水平。血液流变学特点①抑制凝血速率,②縮短凝血时间,③抗血小板聚集的趋势, ④加快增生组织的降解(3) 治疗方式的多样性为使该药物能较快的为中西医认可并应用,和临征个性化治疗的需要,我 们进行了合并用药研究,包括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抗凝剂(本项研究中)。 实验结论如下1、治疗效果梯度增强;2、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和 用药时间明显降低;3、试验动物的体重、血象、器官指数和死亡数均有所好转。 因此本药有在临床应用中有合并西药,减毒增效的可行性,临床的多样化使用 可增加医生的使用机会和使用范围。(4) 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已进行的大小鼠的急毒试验、大鼠的长毒试验、至畸、致突变试验均表明 该药物具有无毒安全的特点,这将极其有利于它的临床广泛应用。本研究提取分离的制备工艺特点(1) 本工艺采用了乙醇提取,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丙酮精制,酸水重结晶的 方法,步骤明确。(2) 本工艺适宜工业化生产,量化程序可靠,操作简单。(3) 本工艺的率高,得率可达5%。(4) 本工艺生产得到的毛蕊花糖苷纯度可达90%以上。 毛蕊花糖苷化合物结构:3.


附图1是原药材经提取、纯化成粗提取物工艺图,图2是粗提取物精制成毛蕊 花糖苷的工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千燥的地黄叶碎叶片,以酸性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60分钟,合并两 次提取液,浓縮,浓縮液加入乙醇至含醇量40%,放置过夜。滤过,上清夜加 水稀释至含醇量15%,放置过夜,取上清液加入到己处理合格的SP825大孔树脂 柱上,先以水洗脱,再以15%乙醇洗脱,再以40%乙醇洗脱,收集40%乙醇洗脱 液浓縮至小体积(无醇味)后,低温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60目筛)。丙酮 溶解,滤过,活性炭脱色,滤过。浓縮丙酮至小体积,低温真空干燥,粉碎成 细粉(80目筛),以酸水重结晶。
权利要求
1、 毛蕊花糖苷的制备工艺特征在于以地黄叶为原料,用酸性乙醇提取,浓縮, 采用稀醇沉淀除去叶绿素,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分离,丙酮溶解,活性炭脱 色,酸水重结晶得到毛蕊花糖苷,以毛蕊花糖苷为原料制成中药制剂,用 于临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2、 权力要求1所述的毛蕊花糖苷英文名称为Acteoside或Verbascoside或 Kusaginin ; 化学名禾尔为 P -D-Glucopyranoside,2-(3,4-dihydroxyphenyl)ethyl 3-0-(6-deoxy- a -Z-mannopyranosyl)-4-[3-(3,4-dihydroxyphenyl)-2-propenoate],(E)-。
3、 按权力要求1所述的毛蕊花糖苷原料来源为地黄叶,地黄叶为新鲜或脱水 后的绿色干燥叶片或碎片。
4、 按权力要求l所述的酸性乙醇的pH值为1.5-6.5
5、 按权力要求1所述的稀醇沉淀的乙醇浓度为10-90%。
6、 按权力要求1所述的大孔吸附树脂为聚苯乙烯型大孔吸附树脂。
7、 按权力要求1所述的酸水重结晶时其酸水的pH值为1.5-6.5。
8、 按权力要求1所述毛蕊花糖苷的纯度为90%以上。
9、 按权力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滴丸剂,微丸剂, 分散片等口服固体制剂。
10、 按权力要求l所述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是指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病变,引 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或纤维素样坏死或新月体形成等以及IgA、 IgM、 IgG等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上的沉积。
11、 按权力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是指通过口服毛蕊花糖苷及其制 剂,可以降低、减少人体尿中尿蛋白和红细胞,升高血浆中白蛋白、降低 血中尿素氮、胆固醇和肌酐,减轻肾组织的病损(包括降低肾小球毛细血 管基底膜增厚,减少纤维素样坏死,减少新月体形成等)。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具有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活作用的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制备工艺。毛蕊花糖苷是我研究所经多年的研究开发,从地黄叶中经过提取、分离、精制得到的具有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作用的活性化合物,是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主持开发的多年研究成果,并于2000年获得国家科技部中央院所专项基金的资助,现已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批标准,完成了治疗慢性肾炎的机理研究;主要药效学实验;生产工艺实验(包括工业化提取分离工艺);质量控制标准;质量影响因素实验;长期稳定性实验;大鼠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实验;致畸、致突变实验;一般药理学实验;药代动力学实验等临床前的研究工作。地黄叶主产于河南省怀庆地区,在我国陕西、河北等地也有野生和栽培,药用地黄年产数十万吨,而地上部分至今为止仅作为饲料和地里的自然肥料之用。地黄叶有效成分药用价值的开发,必将带来地黄及地黄叶的综合利用,使地黄叶变废为宝,为贯彻我国农村的“三农”政策,提高农民收入,作出一定的贡献。
文档编号A61P13/00GK101121740SQ20061010435
公开日2008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9日
发明者伟 何, 王宏洁, 边宝林 申请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