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鼻中隔气囊墙的鼻腔止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722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鼻中隔气囊墙的鼻腔止血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鼻腔止血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带鼻中隔气囊墙的鼻腔止血器。
背景技术
鼻腔多囊袋止血器,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分为鼻内段和鼻外段,所述鼻内段中部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连接有一个中气囊袋,所述导管内设置有第一支管,该第一支管一端分叉分别与两个中气囊袋连通,所述第一支管另一端与鼻外段外端设置的单向阀连通。中气囊袋为上下两个气囊袋,故充气后能在鼻腔内上下(鼻腔顶、底)得到充分的延伸扩张,以达到迅速充气压迫止血作用,并有一定防止血器向后滑动作用。同时上下气囊分散了两侧压力, 减轻了局部压迫疼痛,又使上下(鼻腔顶、底)部位得到充分的压迫止血作用。但是在做单纯鼻中隔手术或同时含有鼻中隔手术的鼻腔手术在手术后,中隔软骨切掉,使用该鼻腔多囊袋止血器时,气囊充气会推动中隔粘膜过度向另一侧移动,导致鼻中隔粘膜破裂,同时会导致手术后鼻中隔粘膜间形成血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鼻中隔手术或同时含有鼻中隔手术的鼻腔手术在手术后,快速、有效、持久的带鼻中隔气囊墙的鼻腔止血器。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鼻中隔手术后,快速、有效、 持久的带鼻中隔气囊墙的鼻腔止血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鼻中隔气囊墙的鼻腔止血器,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分为鼻内段和鼻外段,所述鼻内段中部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连接有一个中气囊袋,所述导管内设置有第一支管,该第一支管一端分叉分别与两个中气囊袋连通,所述第一支管另一端与鼻外段外端设置的单向阀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内段中部设置有鼻中隔气囊墙, 该鼻中隔气囊墙固定在鼻内段外壁上,其中两个中气囊袋均位于鼻中隔气囊墙一侧。中气囊袋为上下两个气囊袋,故充气后能在鼻腔内上下(鼻腔顶、底)得到充分的延伸扩张,以达到迅速充气压迫止血作用,并有一定防止血器向后滑动作用。最重要的是避免现行鼻腔气囊充气后呈球形扩张致鼻腔两侧张力过大而引起患者局部压迫疼痛难忍,而又不能起到使气囊充气后充分延伸至上下方(鼻腔顶、底)达到压迫止血作用。而使用上下气囊则分散了两侧压力,减轻局部压迫疼痛,又能使上下(鼻腔顶、底)部位得到充分的压迫止血作用。在此基础上又设置鼻中隔气囊墙,单纯鼻中隔手术和同时含有鼻中隔手术的鼻腔手术在手术后,中隔软骨切掉,使用该鼻腔多囊袋止血器时,由于鼻中隔气囊墙挡住,气囊充气不会推动中隔粘膜过度向另一侧移动,导致鼻中隔粘膜破裂,有效保护了鼻中隔粘膜,不会导致手术后鼻中隔粘膜间形成血肿,使得鼻腔止血器更加完善。上述单向阀为三腔单向阀,所述第一支管与三腔单向阀的的第一接口相连。三腔单向阀是鼻腔多囊袋止血器从前鼻孔插入鼻腔后进行注气、注水的阀门,具有控制气体和液体溢出的作用。上述鼻内段后部的外圆周上套设有后水囊,该后水囊由导管内设置的第二支管与三腔单向阀右边的第二连接口相连。充水后具有对后鼻孔以及后鼻孔出血点的填塞压迫止血作用。防止血液从鼻咽部向口咽部下流。采用注水囊的目的,经实验证明,注入水能长时间保持其体积,对局部压迫稳定性较好,而注气则较快蒸发不能保持其体积,对局部填塞压迫稳定性相对较差,短时间内易再发出血。上述鼻内段前端套有鼻孔调节塞,该鼻孔调节塞与鼻内段螺纹配合,靠近该鼻孔调节塞的鼻内段上套设有前气囊,该前气囊由导管内设置的第三支管与三腔单向阀的左边的第三连接口相连。充气后具有填塞前鼻孔起止血作用。同时调节鼻孔调控塞,达到改变前气囊大小,还和前气囊一起阻止血液从前鼻孔溢出的作用。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根据鼻腔的解剖生理构造,并进行了鼻前孔至鼻咽部后壁的长度测定,按人性化设计一种鼻腔止血器一鼻腔多囊袋调控止血器,同时增加鼻中隔气囊墙,鼻中隔手术后能有效保护了鼻中隔粘膜,不会导致手术后鼻中隔粘膜间形成血肿。 该鼻腔止血器操作简单易行,止血效果可靠,是一种理想止血方法,能迅速、有效、持久、可靠的止血方法能够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痛苦,易于被患者接受。能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以及基层医院对鼻腔出血及鼻腔手术后出血等的止血作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鼻腔多囊袋止血器,包括导管1,所述导管1 分为鼻内段Ia和鼻外段lb,所述鼻内段Ia中部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连接有一个中气囊袋2, 所述鼻内段Ia中部设置有鼻中隔气囊墙10,该鼻中隔气囊墙10固定在鼻内段Ia外壁上, 其中两个中气囊袋2均位于鼻中隔气囊墙10 —侧。所述导管1内设置有第一支管3,该第一支管3 —端分叉分别与两个中气囊2连通,所述第一支管3另一端与鼻外段Ib外端设置的三腔单向阀4中间的第一接口如相连。鼻内段Ia后部的外圆周上套设有后水囊5,后水囊5后面的鼻内段Ia尾端为圆锥形。对当止血器从前鼻孔插入鼻腔时,有探测鼻腔后部的深度及鼻咽后壁的减压作用,当止血器充气、充水后又起一定支撑稳定作用。该后水囊5 由导管1内设置的第二支管6与三腔单向阀4右边的第二连接口 4b相连。所述鼻内段Ia 前端套有鼻孔调控塞9,该鼻孔调控塞9与鼻内段Ia螺纹配合,靠近该鼻孔调控塞9的鼻内段Ia上套设有前气囊7,该前气囊7由导管1内设置的第三支管8与三腔单向阀4的左边的第三连接口 4c相连。10为鼻腔简略结构,整个鼻腔多囊袋止血器较理想的把鼻腔填满。使用方法当鼻腔气囊墙面向鼻中隔侧插入鼻腔,进行单纯的鼻中隔手术或同时含有鼻中隔手术的鼻腔手术,在手术后止血时,将本实用新型的带鼻中隔墙的鼻腔止血多囊袋器尾部伸入鼻孔内,至到鼻腔多囊袋调止血器受阻即可。用注射器从三腔单向阀4的第二连接口 4b注入约10 15毫升水到后水囊5,同时询问患者感到鼻后部发胀为度,然后轻轻牵拉止血器向前,此时检查口咽部无血液往口咽部下流,然后再用注射器经三腔单向阀4的第一连接口如向中气囊袋2注入气体,以患者感鼻部发胀为度;再用注射器经三腔单向阀4的第三连接口如向前气囊7注入气体或水,见前鼻孔处气或水囊充水填塞压迫无血液流出后,再次检查口咽后壁无活动性出血后,此时再将鼻孔调控塞9向前鼻孔内推入,堵塞前鼻孔,进一步使前气或水囊7加压止血。防止鼻腔多囊袋止血器向后滑动,以致因其再发出血。如必要时,可在其鼻孔调控塞9前方再用固定夹固定,以进一步增强稳固性。 (2)当鼻腔出血或手术后进行止血后,取出方法,首先用注射器从三腔单向阀4中的第二连接口 4b抽出后水囊内的水,检查口咽部无出血后,再从三腔单向阀4中第一连接口如抽出两中气囊袋内的气体,观察数小时无出血后,再从三腔单向阀4第三连接口如抽出前气或水囊内的气或水,缓慢取出止血器。
权利要求1.一种带鼻中隔气囊墙的鼻腔止血器,包括导管(1 ),所述导管(1)分为鼻内段(la)和鼻外段(lb),所述鼻内段(Ia)中部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连接有一个中气囊袋(2),所述导管 (1)内设置有第一支管(3),该第一支管(3) —端分叉分别与两个中气囊袋(2)连通,所述第一支管(3)另一端与鼻外段(Ib)外端设置的单向阀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内段(Ia)中部设置有鼻中隔气囊墙(10),该鼻中隔气囊墙(10)固定在鼻内段(Ia)外壁上,其中两个中气囊袋(2 )均位于鼻中隔气囊墙(10 ) —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鼻中隔气囊墙的鼻腔止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为三腔单向阀(4),所述第一支管(3)与三腔单向阀(4)的的第一接口(4c)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鼻中隔气囊墙的鼻腔止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内段(Ia) 后部的外圆周上套设有后水囊(5),该后水囊(5)由导管(1)内设置的第二支管(6)与三腔单向阀(4)右边的第二连接口(4b)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鼻中隔气囊墙的鼻腔止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内段(Ia) 前端套有鼻孔调节塞(9),该鼻孔调节塞(9)与鼻内段(Ia)螺纹配合,靠近该鼻孔调节塞 (9)的鼻内段(Ia)上套设有前气囊(7),该前气囊(7)由导管(1)内设置的第三支管(8)与三腔单向阀(4)的第三连接口(4a)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鼻中隔气囊墙的鼻腔止血器,导管分为鼻内段和鼻外段,鼻内段中部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连接有一个中气囊袋,导管内设置有第一支管,第一支管一端分叉分别与两个中气囊袋连通,第一支管另一端与鼻外段外端设置的单向阀连通。鼻内段中部设置有鼻中隔气囊墙,鼻中隔气囊墙固定在鼻内段外壁上,两个中气囊袋均位于鼻中隔气囊墙一侧。本实用新型根据鼻腔的解剖生理构造,人性化设计,同时增加鼻中隔气囊墙,鼻中隔手术后能有效保护了鼻中隔粘膜,不会导致手术后鼻中隔粘膜间形成血肿。该鼻腔止血器操作简单易行,止血效果可靠,是一种理想止血方法,能迅速、有效、持久、可靠的止血方法能够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痛苦,易于被患者接受。
文档编号A61B17/12GK201996605SQ20112005625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7日
发明者邓艺婷 申请人:邓艺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