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5692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丝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丝。
背景技术
在将导管插入到消化管、血管等的生物体管腔中时,为了将该导管诱导至生物体管腔的目标位置而使用导丝。该导丝穿插到导管内来使用。另外,还使用内窥镜进行生物体管腔等的观察和处置,为了将该内窥镜和插入到内窥镜的腔管中的导管诱导至生物体管腔等的目标位置,也使用导丝(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的导丝具有主体部和前端部,该前端部设在主体部的前端侧且在相对 于主体部的轴线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前端部构成为,从主体部侧依次连续设置有第一弯曲部、向与第一弯曲部相反的方向弯曲的第二弯曲部和向与第二弯曲部相反的方向弯曲的第三弯曲部。另外,前端部由呈平板状的细长的部件构成,能够容易地向其面方向弯曲。在这样的专利文献I的导丝中,即使其前端部进入到旁支中,由于柔软的前端部发生弯曲,并以弯曲的部分为先头前进至主血管中,所以能够防止导丝误入至旁支中。但是,在专利文献I的导丝中,由于前端部由呈平板状的细长的部件构成,所以容易向其面方向弯曲,但是反过来说,难以向除此之外的方向(尤其是与面方向正交的方向)弯曲。也就是说,前端部并没有成为容易向任意方向弯曲的结构。因此,由于旁支的位置、延伸方向等,无法发挥上述那样的功能(也就是说,前端部不能如手术者所希望地那样弯曲),从而不能防止误入至旁支。专利文献I :国际公开W02007/1055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ー种使前端部容易向任意方向弯曲,且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其误入至旁支中的导丝。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导丝,其特征在干,具有呈线状的芯线,所述芯线由具有挠性的金属材料构成,所述芯线的前端部具有多个易变形部,所述易变形部在所述芯线的轴线方向上并列地设置,且易于向在以所述芯线的轴线为法线的面上的特定方向发生变形,各所述易变形部的相邻的所述易变性部彼此的容易变形的方向不同。在本发明的导丝中,优选地,各所述易变形部相对于所述芯线的轴线呈非旋转对称的形状。在本发明的导丝中,优选地,各所述易变形部呈板片状,各所述易变形部的相邻的所述易变性部彼此的面方向不同。在本发明的导丝中,优选地,各所述易变形部的相邻的所述易变形部彼此以连结的方式设置。在本发明的导丝中,优选地,所述芯线的前端部具有在所述芯线的轴方向上并列地设置的多个欠缺部,各所述欠缺部的相邻的所述欠缺部彼此以在所述芯线的圆周方向上错开的方式设置,所述芯线的形成有所述欠缺部的部位构成所述易变形部。在本发明的导丝中,优选地,各所述欠缺部以隔着所述芯线的中心轴而相対的方式成对形成。在本发明的导丝中,优选地,各所述易变形部的容易变形的方向,从位于所述芯线的前端侧的所述易变形部,向着位于基端侧的所述易变形部,依次沿所述芯线的一方的圆周方向连续地错开。在本发明的导丝中,优选地,各所述易变形部的容易变形的方向,从位于所述芯线的前端侧的所述易变形部,向着位于基端侧的所述易变形部,依次以等间隔错开。在本发明的导丝中,优选地,所述多个易变形部中的位于所述芯线的最前端侧的易变形部的容易变形的方向,与位于最基端侧的易变形部的容易变形的方向,在所述一方的圆周方向上错开90°以上。 在本发明的导丝中,优选地,多个所述易变形部中的位于所述芯线的最前端侧的易变形部构成所述芯线的前端。在本发明的导丝中,优选地,所述芯线的至少所述前端部被覆盖层覆盖。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图I所示的导丝具有的芯线的前端部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图I所示的导丝具有的芯线的前端部的变形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I所示的导丝具有的芯线的前端部的变形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I所示的导丝具有的芯线的前端部的变形的立体图。图6是示意地表示图I所示的导丝在血管内前进的情况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8是图7中的A-A线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导丝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參照

本发明的导丝的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图I所示的导丝所具有的芯线的前端部的俯视图,图3至图5是分别表示图I所示的导丝具有的芯线的前端部的变形的立体图,图6是示意表示图I所示的导丝在血管内前进的情况的说明图。此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图2 图5也是同样地)中的右侧称为“基端”,将左侧称为“前端”。另外,在图1(图2 图5也是同样地)中,为了易于理解,示意地将导丝的粗度方向夸张地图示,长度方向和粗度方向的比例与实际不同。另外,如图1(图2 图5也是同样地)所示,将相互正交的三个轴设为X轴、y轴以及z轴,其中的z轴与芯线的轴线方向平行地设定。图I所示的导丝是插入到导管(也包含内窥镜)的内腔中来使用的导管用导丝(经内窥镜用导丝)。导丝I由芯线(导丝主体)2和覆盖芯线2的覆盖层3构成,该芯线由具有可挠性或者柔软性的芯线材(线材)构成。导丝I的全长没有被特别地限定,但优选为200 5000mm左右。芯线2由一根连续的芯线材(线材)构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芯线2也可以为例如通过焊接而将相同或者不同材料的多根芯线材(线材)接合并连结的芯线。这样的芯线2由位于基端侧的主体部21、设在主体部21的前端侧的前端部22、和连结主体部21以及前端部22的锥形部23构成。 主体部21的外径在轴线方向的大致整个区域中是恒定的。另外,主体部21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但是,作为主体部21的形状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例如通过使主体部21具有至少ー个锥形部,而使外径在主体部21的轴线方向的各部分上不同。在主体部21的前端侧,与主体部21没有层差地设有锥形部23。锥形部23从芯线2的基端侧向着前端侧而使横截面积逐渐減少。另外,锥形部23的横截面积呈圆形。通过具有这样的锥形部23,而能够使芯线2的刚性(弯曲刚性、扭转刚性)向着前端方向逐渐减少。该结果为,导丝I在前端部得到良好的柔软性,提高了向血管的追随性、安全性,并且,能够防止折曲等。在锥形部23的前端侧设有前端部22。如图I所示,前端部22由在芯线2的轴线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四个易变形部构成,即由第一易变形部221、第二易变形部222、第三易变形部223以及第四易变形部224构成。各易变形部221 224易于向在以芯线2的轴线(z轴)为法线的面(也就是说,xy平面)上的特定方向变形。換言之,各易变形部221 224在xy平面观察时,在该面上的向一方向的变形比向其他方向的变形容易。此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各易变形部221 224的变形比其他方向容易的方向称为“容易变形的方向”。另外,各易变形部221 224设置为,相互的容易变形的方向不同。第一易变形部221、第二易变形部222、第三易变形部223以及第四易变形部224从芯线2的前端侧向着基端侧以该顺序(在芯线2的轴线方向上并列地)配置。这些易变形部221 224中,位于最基端侧的第四易变形部224与锥形部23的前端连结。另外,位于最前端侧的第一易变形部221构成芯线2的最前端。易变形部221 224的相邻的易变形部彼此(不经由其他的部位)连结地设置。也就是说,第二易变形部222以连结在第一易变形部221上的方式设置,第三易变形部223以连结在第二易变形部222上的方式设置,第四易变形部224以连结在第三易变形部223上的方式设置。由此,由于能够使前端部22的全长缩短,所以使导丝I的操作性提高。另外,第一易变形部221和第二易变形部222之间的连结部、第二易变形部222与第三易变形部223之间的连结部、第三易变形部与第四易变形部224之间的连结部分别位于芯线2的中心轴J上。由此,易于将扭矩传递至前端部22,另外,由于能够将手握侧的推入力可靠地传递至前端侧,所以使导丝I的操作性提高。接下来,说明各易变形部221 224的结构,但各易变形部221 224具有相互同样的结构,以下以第一易变形部221为代表来进行说明,而省略其他的易变形部222 224的说明。如图I所示,第一易变形部221的俯视形状呈长方形的板片状(平板状)。另外,第一易变形部221设置为,使其长边方向与芯线2的轴线方向(z轴方向)一致。这样的第一易变形部221的向其面方向的弯曲比向其他方向的弯曲容易。也就是说,第一易变形部221的面方向与容易变形的方向一致。这样,通过使第一易变形部221成为板片状,而能够使第一易变形部221成为简单的结构。第一易变形部221的长度L(长边方向中的长度)没有被特别地限定,但优选为0. Imm 50. Omm左右,更优选为I. Omm 10. Omm左右。由此,能够抑制前端部22的全长,同时能够使第一易变形部221向容易变形的方向比较大幅地弯曲。另外,第一易变形部221的宽度W(短边方向中的长度)没有被特别地限定,但优选为比锥形部23的最小直径大,且比锥形部23的最大直径(主体部21的直径)小。具 体地,宽度W虽然基于锥形部23的直径而不同,但优选为0. Imm I. Omm左右,更优选为0. 5mm 0. 9_左右。由此,能够充分确保第一易变形部221的机械强度,并且,能够抑制第一易变形部221的扩开宽度,且将前端部22保持得比较细,从而能够谋求导丝I的操作性提闻。另外,第一易变形部221的厚度T没有被特别地限定,但优选为0. OOlmm I. Omm左右,更优选为0. 005_ 0. 3_左右。由此,能够确保第一易变形部221的向容易变形的方向的优良的弯曲性,同时能够充分地确保第一易变形部221的机械强度。以上,对第一易变形部221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易变形部221 第四易变形部224优选为具有相互相同的形状、大小。具有这样的形状的各易变形部221 224设置为,相邻的易变形部彼此的面方向(即,容易变形的方向)不同。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而能够在最前端碰到旁支时通过适当的易变形部发生弯曲。如图2所示,第一易变形部221设置为,使其面方向(与面正交的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另外,第二易变形部222使其面方向相对于第一易变形部221的面方向,沿图2中顺时针(向芯线2的一方的圆周方向(围绕中心轴J))倾斜大约45°。另外,第三易变形部223使其面方向相对于第二易变形部222的面方向,沿图2中顺时针倾斜大约45°。另夕卜,第四易变形部224使其面方向相对于第三易变形部223的面方向,沿图2中顺时针倾斜大约45°在这样的结构的前端部22中,即使从任意方向施加应力,第一易变形部221 第四易变形部224的至少ー个易变形部也会容易地向其变形容易的方向弯曲(变形)。具体地,若向前端部22施加图2所示的“第一应カ(X轴方向的应力。也包含向z轴方向倾斜的应力)”,则如图3所示,主要是第一易变形部221容易地向其面方向(容易变形的方向)弯曲。由此,前端部22随着第一应カ而弯曲。另外,若向前端部22施加图2所示的“第二应カ(y轴方向的应力。也包含向z轴方向倾斜的应力)”,则如图4所示,主要是第三易变形部223容易地向其面方向(容易变形的方向)弯曲。由此,前端部22随着第二应カ而弯曲。另外,若向前端部22施加图2所示的“第三应カ(第一易变形部221的面方向与第二易变形部222的面方向之间的方向的应力。也包含向z轴方向倾斜的应カ)”,则如图5所示,第一易变形部221以及第二易变形部222分别容易地向其面方向弯曲。由此,前端部22 —边扭转一边随着第三应カ而弯曲。根据这样的导丝1,即使如图6 (a)所示地导丝I的最前端进入到旁支中,只要操作导丝I使其在主血管中前迸,则位于导丝I的前端部的多个易变形部221 222中的至少一个易变形部会向其容易变形的方向弯曲(參照图6(b)),由此使导丝I的最前端返回到主血管中,并在主血管中前进(參照图6(c))。这样,能够抑制导丝I误入到旁支中。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易变形部221 224的面方向(容易变形的方向)从最前端侧的第一易变形部221到最基端侧的第四易变形部224依次向芯线2的一方的圆周方向(图2中顺时针方向)连续地错开。換言之,通过图2中顺时针旋转,使第一易变形部221的面与第二易变形部222的面所呈角为0 1,使第一易变形部221的面与第三易变形部223的面所呈角为0 2,使第一易变形部221的面与第四易变形部224的面所呈角为03吋,满足0 I < 0 2 < 0 3的关系。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使导丝I的操作性进ー步地提高,从而 能够进一歩地防止误入到旁支中。
也就是说,如上述那样地,在来自属于各易变形部221 224的容易变形的方向的任意的方向的应力作用在前端部22上的情况下,各易变形部221 224中的对应的易变形部向其容易变形的方向弯曲。另ー方面,在来自不属于各易变形部221 224的容易变形的方向的任意的方向的应力作用在前端部22上的情况下,相邻的两个易变形部向各自的容易变形的方向弯曲。这样,前端部22即使被施加来自任意方向的应力,在轴线方向的比较狭窄的ー个区域中也会弯曲,因此能够使弯曲部分的曲率半径縮小。由此,能够使进入到旁支中的最前端容易地返回至主血管,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误入到旁支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易变形部221 224的上述连续的错开为等间隔(45°间隔)。因此,相对于来自任意方向的应力,前端部22大致均匀地变形。由此,使导丝I的操作性进一步提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最前端侧的第一易变形部221的容易变形的方向与位于最基端侧的第四易变形部224的容易变形的方向在芯线2的上述一方的圆周方向上错开90°以上。因此,相对于来自任意方向的应力,前端部22大致均匀地变形。由此,导丝I的操作性进ー步提高,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误入到旁支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易变形部221构成芯线2的前端,所以靠导丝I的最前端近的部位容易弯曲。由此,即使导丝I的最前端进入到旁支中,导丝I的前端部会立即弯曲,而使最前端返回至主血管中。因此,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导丝I误入到芳支中。这样的前端部22(各易变形部221 224)例如在将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芯材配置在模具中的状态下进行冲压加工,由此能够简单地形成。但是,作为前端部22的形成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对平板状的线材进行扭转而形成,也可以通过对预先切割为规定大小的平板状的线材进行焊接而形成。构成芯线2的芯线材的构成材料没有被特别地限定,例如能够列举出不锈钢(例如 SUS304、SUS303、SUS302、SUS316、SUS316L、SUS316JU SUS316J1L, SUS405、SUS430、SUS434、SUS444、SUS429、SUS430F、SUS302等SUS的全部种类)、钢琴线、铁-钴类合金、碳素钢(也包含极低碳素钢、低碳素钢等)、软钢、硬钢、镍钢、镍铬钢、镍铬钥钢等的铁基合金(以铁为主的合金)、其他的钴类合金、钛类合金、镍类合金等的各种金属材料。即使在这些材料中,不锈钢与后述的超弾性合金相比強度以及刚性高,由此,能够付与导丝I优良的推压性以及扭矩传递性,从而为优选。另夕卜,作为构成芯线2的芯线材的构成材料,也能够使用显示出伪弹性(pseudoelasticity)的合金(包括超弹性合金),尤其作为显示出伪弹性的合金,优选为超弾性合金。由于超弹性合金富有柔软性,具有复原性,并难以打卷,所以通过由超弾性合金构成芯线2 (尤其,其前端部),而使导丝I在其前端侧的部分上得到充分的柔软性和相对于弯曲的复原性,能够提高相对于复杂地弯曲、折曲的血管等的追随性,从而得到更优良的操作性,并且,即使芯线2反复弯曲、折曲变形,基于芯线2所具有的复原性也不会打卷,因此能够防止在导丝I的使用中因在芯线2上打卷而导致的操作性的降低。 在伪弹性合金中,包含基于拉伸的应力-变形曲线的任意的形状,还包含能够显著地測定As、Af, Ms、Mf等的相变点、和不能測定的合金,还包含基于应カ而大幅变形(形变)、且由于应カ的去除而大致恢复原本的形状的全部合金。作为超弹性合金的优选组成,能够列举出49 52原子% Ni的Ni-Ti合金等的Ni-Ti类合金、38. 5 41. 5重量% Zn的Cu-Zn合金、I 10重量% X的Cu-Zn-X合金(X为Be、Si、Sn、Al、Ga中的至少ー种)、36 38原子% Al的Ni-Ti类合金等。在此之中尤其优选的是,上述的Ni-Ti类合金。此外,Ni-Ti类合金所代表的超弾性合金在后述的覆盖层3的紧贴性方面也很优良。钴类合金在作为导丝时的弾性率高,且具有适度的弾性限度。由此,由钴类合金构成的导丝在扭矩传递性上优良,且极难产生压屈等的问题。作为钴类合金只要是包含Co来作为构成元素的合金,就可以使用任意的合金,但是优选作为主成分而包含Co的合金(Co基合金在构成合金的元素中,Co的含有率在重量比中最多的合金)。更优选使用Co-Ni-Cr类合金。通过使用这样的组成的合金,而能够使上述效果更加明显。另外,这样的组成的合金,其弾性系数高且由于即使作为高弹性限度也能够冷轧成形,为高弹性限度,由此能够充分防止压屈的发生,同时能够使其小径化,能够成为具有用于插入到规定部位中的充分的柔软性和刚性的合金。如上述那样地,芯线2也可以是将不同材料的多根芯线材(线材)连结而成的芯线,例如,能够由前端侧的第一芯线和接合在第一芯线的基端上的第二芯线构成。在该情况下,第一芯线优选由上述的超弾性合金构成,尤其优选由Ni-Ti类合金构成,第二芯线优选由上述的不锈钢构成。而且,第一芯线与第二芯线的边界部(接合部)可以处于比锥形部23靠近基端侧的位置、锥形部23的基端、锥形部23的中途的位置中的任意的位置。在芯线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覆盖其全部或者一部分的覆盖层3。该覆盖层3,在图I所示的构成中,覆盖芯线2的全体。该覆盖层3能够以多种目的形成,但尤其优选为以降低导丝I的摩擦(滑动阻カ)且使滑动性提高为目的而形成。由此,导丝I的操作性提高。尤其,通过使前端部22被覆盖层3覆盖,而能够使导丝I的前端部的表面没有层差。覆盖层3的厚度没有被特别地限定,考虑覆盖层3的形成目的和构成材料、形成方法等而适当设置,但通常其厚度(平均)优选为30 300 iim左右,更优选为50 200iim左右。当覆盖层3的厚度太薄时,有可能无法充分发挥覆盖层3的形成目的。另外,当覆盖层3的厚度太厚时,有可能对芯线2(导丝I)的物理特性产生影响。此外,覆盖层3也可以为两层以上的层积体。另外,使覆盖层3的前端面带圆角。由此,在导丝I向血管等插入时,能够可靠地防止胆管、血管的内壁等被覆盖层3(导丝I)的前端面弄伤。构成覆盖层3的树脂没有被特别地限定,例如能够列举出聚氨酷、聚こ烯、聚丙烯、こ烯-丙烯共聚物等的聚烯烃、聚四氟こ烯等的氟化こ烯树脂、聚对苯ニ甲酸こニ醇酯等的聚酯、聚氯こ烯、聚酰胺、聚酰亚胺、こ烯-こ酸こ烯酯共聚物、こ烯-こ烯丙烯酸酯共聚物、ABS树脂、AS树脂、丁ニ烯-苯こ烯共聚物、聚异戊ニ烯、聚丁ニ烯等,也能够将这些中的ー种或者两种以上组合来使用,但是尤其从柔软性和对芯线2的紧贴性优良的理由出发,优选为聚氨酯等的柔软性比较高的材料。 另外,优选为,在导丝I的至少前端部的外表面镀上亲水性材料。由此,亲水性材料湿润而产生润滑性,从而使导丝I的摩擦(滑动阻カ)降低,而使滑动性提高。因此,使导丝I的操作性提高。作为亲水性材料能够列举出例如纤维素类高分子物质、聚氧化こ烯类高分子物质、马来酸酐类高分子物质(例如,甲基こ烯甲醚-马来酸酐共聚物那样的马来酸酐共聚物)、丙烯酰胺类高分子物质(例如,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基酯-ニ甲基丙烯酰胺(PGMA-DMAA)的嵌段共聚物)、水溶性尼龙、聚こ烯醇、聚こ烯基吡咯烷酮等。在多数情况下,这样的亲水性材料因湿润(吸水)而发挥润滑性,从而使其与同导丝I一井使用的导管(管体)或者内窥镜的内壁之间的摩擦阻力(滑动阻力)減少。由此,使导丝I的滑动性提高,从而使导丝I在导管内的操作性更加良好。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芯线2的外周面(表面)上实施用于提高与覆盖层3的紧贴性的处理(粗糙化处理、化学处理、热处理等)。另外,在覆盖层3的位于导丝I的前端部的部位上,也可以添加由具有X射线造影性的金属粉末(金属粒子)构成的造影剤。作为该金属材料没有被特别地限定,能够列举出例如钨、金、钼等的贵金属,但尤其优选为钨。由此,在X射线透视下将导丝I插入至胆管那样的生物体管腔的目标部位时,能够可靠地把握导丝I的前端部位于生物体管腔的哪个位置。此外,覆盖层3中的造影剤的平均粒径(平均直径)没有被特别地限定,但优选为0. 5 4. 0 u m,更优选为I. 0 I. 5 u m。<第二实施方式>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8是图7中的A-A线剖视图。此外,在图7以及图8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覆盖层的图示。以下,參照该图说明本发明的导丝的第二实施方式,但是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省略同样事项的说明。如图7所示,在导丝IA的前端部22A,在芯线2A的轴方向上并列地设置有多对以隔着芯线2A的中心轴J而相对的方式形成的成对的欠缺部。具体地,在前端部22A的最前端侧形成有一对欠缺部221Aa、221Ab。在一对欠缺部221Aa、221Ab的基端侧,与其隔开间隔地形成有一对欠缺部222Aa、222Ab。在一对欠缺部222Aa、222Ab的基端侧,与其隔开间隔地形成有一对欠缺部223Aa、223Ab。在一对欠缺部223Aa、223Ab的基端侧,与其隔开间隔地形成有一对欠缺部224Aa、224Ab。
另外,一对欠缺部221Aa、221Ab、一对欠缺部222Aa、222Ab、一对欠缺部223Aa、223Ab以及ー对欠缺部224Aa、224Ab分别在芯线2A的轴线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作为该间隔没有被特别地限定,例如优选为0. OOlmm 0. 5mm,更优选为0. 05mm 0. 2mm。由此,由于能够抑制前端部22A的全长,所以导丝IA的操作性提高。在导丝IA中,前端部22A的形成有一对欠缺部221Aa、221Ab的部位构成第一易变形部221A,形成有一对欠缺部222Aa、222Ab的部位构成第二易变形部222A,形成有ー对欠缺部223Aa、223Ab的部位构成第三易变形部223A,形成有一对欠缺部224Aa、224Ab的部位构成第四易变形部224A。如图8所示,一对欠缺部221Aa、221Ab以隔着芯线2A的中心轴J而相对的方式形成。各欠缺部221Aa、221Ab呈未到达中心轴J的槽状。另外,各欠缺部221Aa、221Ab的底面以平面来构成。另外,各欠缺部221Aa、221Ab的底面隔着中心轴J成为大致平行。这样的欠缺部221Aa、221Ab呈相互大致相同的形状、大小。
作为各欠缺部221Aa、221Ab的芯线2A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没有被特别地限定,但优选为0. OOlmm 5. Omm,更优选为0. 05mm I. 0mm。由此,能够抑制前端部22A的全长,同时使各易变形部22IA 224A的变形量増大。如图8所示,形成有这样的一对欠缺部221Aa、221Ab而成的第一易变形部22IA在xy平面中观察时,呈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细长状。这样的第一易变形部221A容易在与其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变形,即容易在X轴方向上变形。此外,由于形成有一对欠缺部222Aa、222Ab而成的第二易变形部222A、形成有一对欠缺部223Aa、223Ab而成的第三易变形部223A以及形成有一对欠缺部224Aa、224Ab而成的第四易变形部224A,与第一易变形部221A为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其说明。第二易变形部222A相对于第一易变形部221A向图7中箭头方向(围绕芯线2'的一方的中心轴J旋转)错开大约45°。也就是说,一对欠缺部222Aa、222Ab相对于ー对欠缺部221Aa、221Ab向图7中箭头方向错开大约45°。与此同样地,第三易变形部223A相对于第二易变形部222A向图7中箭头方向错开大约45°。第四易变形部224A相对于第三易变形部223A向图7中箭头方向错开大约45°。这样,通过在前端部22A形成欠缺部,能够简单地形成各易变形部221A 224A。<第三实施方式>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以下,參照该图说明本发明的导丝的第三实施方式,但是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省略同样事项的说明。如图9所示,在导丝IB的前端侧设有前端部22B。如图9所示,前端部22B由在芯线2B的轴线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四个易变形部,即第一易变形部221B、第二易变形部222B、第三易变形部223B以及第四易变形部224B构成。这四个易变形部221B 224B由干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易变形部221 224为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其说明。在导丝IB中,四个易变形部221B 224B分别经由呈线状的线状部225Ba 225Bc而连结。具体地,第一易变形部221B和第二易变形部222B经由线状部225Ba连结,第二易变形部222B和第三易变形部223B经由线状部225Bb连结,第三易变形部223B和第四易变形部224B经由线状部225Bc连结。
线状部225Ba 225Bb相互同轴地设置,且位于芯线2B的中心轴J上。由此,易于将扭矩传递至前端部22B,而使导丝IB的操作性提高。而且,由于使前端部22B的柔软性提高,所以使导丝IB的安全性提高。作为线状部225Ba 225Bb的横截面形状没有被特别地限定,但优选为圆形。由此,由于能够使线状部225Ba 225Bc向其直径方向的任一方向均等地变形,所以能够使导丝IB的操作性提高。另外,在线状部225Ba 225Bb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情况下,作为其直径没有被特别地限定,但优选为例如0. OOlmm 0. 90mm左右,更优选为0. Olmm 0. 5mm左右。通过使线状部225Ba 225Bb的直径处于上述范围内,而能够同时满足前端部22B的机械强度和变形容易性。另タ卜,作为线状部225Ba 225Bb的长度没有被特别地限定,优选为例如0. Olmm 5. Omm左右,更优选为0. Imm I. Omm左右。通过使线状部225Ba 225Bb的长度处于上述范围内,而能够抑制前端部22B的全长,并且能够使导丝IB的操作性提高。在这样的结构的导丝IB中,在向前端部22B施加应カ时,四个易变形部221B 224B中的至少ー个易变形部向容易变形的方向发生变形,并且三个线状部225Ba 225Bc中的至少ー个线状部发生变形。〈第四实施方式〉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导丝的分解图。以下,參照该图说明本发明的导丝的第四实施方式,但是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省略同样事项的说明。如图10所示,在导丝IC的前端部22C上,从前端侧依次形成有第一易变形部221C、第二易变形部222C、第三易变形部223C以及第四易变形部224C。图11表示将四个易变形部221C 224C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情况。如同图所示, 位于最前端侧的易变形部(第一易变形部)221C具有三角形的平面形状,其他的三个易变形部(第二易变形部、第三易变形部以及第四易变形部)222C 224C分别具有梯形的平面形状。另外,各易变形部221C 224C在其平面视图中,相对于芯线2C的中心轴J而呈轴対称的形状。另外,各易变形部221C 224C呈其宽度(隔着芯线2C的中心轴J而相对的边的分离距离例如,第一易变形部221C的边221Ca、221Cb的分离距离)从基端侧向着前端侧逐渐減少的形状。另外,在相邻的ー对易变形部中,位于前端侧的易变形部的基端侧的宽度与位于基端侧的易变形部的前端侧的宽度相等。具体地,第一易变形部221C的基端侧的宽度Wl与第二易变形部222C的前端侧的宽度W2相等,第二易变形部222C的基端侧的宽度W3与第三易变形部223C的前端侧的宽度W4相等,第三易变形部223C的基端侧的宽度W5与第四易变形部224C的前端侧的宽度W6相等。通过这样地构成,使导丝IC的刚性平滑地減少,从而能够提高导丝IC的操作性,并且通过使前端变得柔软也能够使安全性提高。另外,各易变形部221C 224C的隔着中心轴J相对的边的、相对于中心轴J的倾斜角0丨 0 4相互相等。此外,作为倾斜角0 1 0 4没有被特别地限定,但优选为例如5度 80度,更优选为10度 45度。以上,针对图示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导丝,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构成导丝的各部分能够置换为,能够发挥同样的功能的任意结构。另外,也可以添加任意的构成物。另外,本发明的导丝也可以是,将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两个以上的结构(特征)进行组合的导丝。另外,本发明的导丝的用途并不限于在上述的经内窥镜手术中使用的情况,也能够使用于例如,治疗CTO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慢性完全闭塞)时的操作和、血管造影和PTCA等中。エ业实用性根据本发明,即使导丝的最前端进入到旁支中,只要操作导丝以使其在主血管中前进,就能够使位于导丝的前端部的多个易变形部中的至少ー个易变形部向其容易变形的 方向容易地弯曲,由此使导丝的最前端返回至主血管且在主血管中前进,从而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导丝误入到旁支中。因此,具有エ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 具有呈线状的芯线,所述芯线由具有挠性的金属材料构成, 所述芯线的前端部具有多个易变形部,所述易变形部在所述芯线的轴线方向上并列地设置,且易于向在以所述芯线的轴线为法线的面上的特定方向发生变形, 各所述易变形部的相邻的所述易变性部彼此的容易变形的方向不同。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易变形部相对于所述芯线的轴线呈非旋转对称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易变形部呈板片状, 各所述易变形部的相邻的所述易变性部彼此的面方向不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易变形部的相邻的所述易变形部彼此以连结的方式设置。
5.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的前端部具有在所述芯线的轴方向上并列地设置的多个欠缺部,各所述欠缺部的相邻的所述欠缺部彼此以在所述芯线的圆周方向上错开的方式设置,所述芯线的形成有所述欠缺部的部位构成所述易变形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欠缺部以隔着所述芯线的中心轴而相对的方式成对形成。
7.如权利要求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易变形部的容易变形的方向,从位于所述芯线的前端侧的所述易变形部,向着位于基端侧的所述易变形部,依次沿所述芯线的一方的圆周方向连续地错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易变形部的容易变形的方向,从位于所述芯线的前端侧的所述易变形部,向着位于基端侧的所述易变形部,依次以等间隔错开。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易变形部中的位于所述芯线的最前端侧的易变形部的容易变形的方向,与位于最基端侧的易变形部的容易变形的方向,在所述一方的圆周方向上错开90°以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丝。该导丝(1)具有呈线状的芯线(2),该芯线由具有可挠性的金属材料构成,芯线(2)的前端部(22)具有多个易变形部(221~224),该易变形部在芯线(2)的轴线方向上并列地设置,且易于向在以芯线(2)的轴线为法线的面(xy平面)上的特定方向发生变形,各易变形部(221~224)的相邻的易变性部彼此的容易变形的方向不同。
文档编号A61M25/01GK102753231SQ20118000844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5日
发明者田野丰, 黑泽知兼 申请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