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369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导丝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导丝(1)包括:具有挠性的长条的导丝主体(2);以及覆盖导丝主体(2)的前端部并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前端侧覆盖层(6),所述导丝具有筒状部件(7),所述筒状部件(7)插入穿过导丝主体(2),且其前端部位于前端侧覆盖层(6)的基端部附近,在筒状部件(7)上形成有由于熔融向导丝主体(2)侧凹陷变形的多个熔融部(77),通过熔融部(77)与导丝主体(2)压接,筒状部件(7)被固定于导丝主体(2),多个熔融部(77)沿着筒状部件(7)的轴向不均匀地形成。
【专利说明】导丝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导丝。

【背景技术】
[0002]在将导管插入消化管、血管等生物体管腔内时,为了将该导管引导至生物体管腔的目标部位,可以使用导丝。该导丝插入穿过导管内而使用。另外,也进行使用了内窥镜的生物体管腔等的观察、处置,也使用导丝将该内窥镜、插入到内窥镜的管腔中的导管引导至生物体管腔等的目标部位。
[0003]作为这样的导丝,已知有如下的导丝,其包括:长条的导丝主体;覆盖导丝主体的前端部的树脂覆盖层;以及配置于树脂覆盖层的基端侧的环状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虽然记载于专利文献1、2的这些导丝规定树脂覆盖层的基端外径和环状部件的前端外径而防止树脂覆盖层的卷起,但是人们需要能够进一步防止卷起的导丝。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07367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W02011/1184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丝,该导丝能够可靠地防止覆盖层的基端侧的部分卷起而使与导丝组合使用的导管等那样的医疗器具卡到该卷起的部分上。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1]这样的目的通过下述(I)~(5)的本发明来达成。
[0012](I) 一种导丝,包括:具有挠性的长条的导丝主体;以及覆盖该导丝主体的前端部并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前端侧覆盖层,其特征在于,
[0013]所述导丝具有筒状部件,所述筒状部件插入穿过所述导丝主体,且其前端部位于所述前端侧覆盖层的基端部附近,
[0014]在所述筒状部件上形成有由于熔融向所述导丝主体侧凹陷变形的多个熔融部,通过所述熔融部与所述导丝主体压接,所述筒状部件被固定于所述导丝主体。
[0015](2)记载于上述(I)的导丝,所述多个熔融部沿着所述筒状部件的轴向不均匀地形成。
[0016](3)记载于上述(I)或(2)的导丝,所述筒状部件的相当于所述熔融部的部位比其他部位刚性低。
[0017](4)记载于上述(I)至(3)中任一项的导丝,所述熔融部形成于所述筒状部件的基端部。
[0018](5)记载于上述(4)的导丝,所述筒状部件具有外径朝向基端侧逐渐减少的锥形部,并在该锥形部上形成有所述熔融部。
[0019]发明的效果
[0020]根据本发明,通过筒状部件的熔融部将筒状部件与导丝主体牢固地固定,所以导丝主体即使在筒状部件附近弯曲,筒状部件也沿着导丝主体弯曲。因此,由于能够显现圆滑的弯曲而不在筒状部件与导丝主体之间形成无用的间隙,所以能够防止前端侧覆盖层的基端侧卷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I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0022]图2是图1所示导丝具有的筒状部件的放大剖视图。
[0023]图3是表示图2所示筒状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剖视图。
[0024]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2实施方式具有的筒状部件的俯视图。
[0025]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3实施方式具有的筒状部件的俯视图。
[0026]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4实施方式具有的筒状部件的俯视图。
[0027]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5实施方式具有的筒状部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基于附图所示优选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导丝。
[0029]<第I实施方式>
[0030]首先,说明本发明的导丝的第I实施方式。
[0031]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I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导丝具有的筒状部件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筒状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图。
[0032]此外,为了方便说明,以下将图1中(后述的图2和图3也同样)的右侧称作“基端”,将左侧称作“前端”。另外,在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分别将导丝的长度方向缩短,将导丝的宽度方向夸大地示意性地图示,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比例与实际不同。
[0033]图1和图2所示的导丝I是插入导管(也包括内窥镜)的内腔中使用的导管用导丝,其包括长条的导丝主体2、螺旋状的线圈4、前端侧覆盖层6 (以下称为“树脂覆盖层6”)以及从导丝主体2突出设置的筒状部件7。
[0034]导丝I的全长不特别限定,但优选200~5000mm左右。另外,导丝I的平均外径不特别限定,但优选0.2~1.2mm左右。
[0035](导丝主体)
[0036]如图1所示,导丝主体2由配置于前端侧的第I导丝21和配置于第I导丝21的基端侧的第2导丝22构成。第I导丝21与第2导丝22通过焊接牢固地连接。
[0037]作为第I导丝21与第2导丝22的焊接方法,不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使用了激光器的点焊接、对接缝焊等电阻对焊等,但优选电阻对焊。
[0038]第I导丝21是具有弹性的线材。第I导丝21的长度不特别限定,但优选20~100mm 左右。
[003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导丝21在其两端部具有长度方向上外径恒定的外径恒定部211、212,在外径恒定部211、212之间具有朝向前端方向外径逐渐减少的锥形部(第I外径递减部)213。
[0040]由于具有这样的锥形部213,能够使第I导丝21的刚性(弯曲刚性、扭转刚性)朝向前端方向逐渐减少,其结果是,导丝I在其前端部得到良好的柔软性,对血管的追随性、安全性提高,并且也能够防止折弯等。
[0041]锥形部213的长度不特别限定,但优选10~100mm左右,更优选20~300mm左右。当处于所述范围内时,能够使沿着长度方向的刚性变化更平缓。
[0042]在本实施方式中,锥形部213形成为其外径朝向前端方向以大致恒定的减少率连续地减少的锥形。换句话说,锥形部213的锥角度沿着长度方向大致恒定。由此,在导丝I中,能够使沿着长度方向的刚性变化更平缓。
[0043]此外,也可与这样的结构不同,锥形部213的锥角度沿着长度方向变化,例如,也可以多次交替地反复形成锥角度较大的部位和锥角度较小的部位。该情况下,也可以有锥形部213的锥角度为零的位置。
[0044]优选第I导丝21的构成材料由金属材料构成,例如能够使用不锈钢(例如SUS304、SUS303、SUS316、SUS316L、SUS316J1、SUS316J1L、SUS405、SUS430、SUS434、SUS444、SUS429、SUS430F、SUS302等)、呈现伪弹性的合金(包含超弹性合金。)等各种金属材料,但优选超弹性合金。由于超弹性合金比较柔软且具有复原性,并难以产生弯曲,所以通过由超弹性合金构成第I导丝21,而使导丝I在其前端侧的部分得到足够的相对于弯曲的柔软性和复原性,能够提高对复杂地弯曲、折曲的血管的追随性,并能够得到更优异的操作性,并且即使第I导丝21反复弯曲、折曲变形,因为在第I导丝21上由于复原性而难以产生弯曲,所以能够防止在导丝I的使用中因在第I导丝21上产生弯曲而导致操作性降低。
[0045] 在伪弹性合金中,包含基于拉伸导致的应力-变形曲线为任意形状的合金,也包含能够显著地测定As、Af、Ms、Mf等相变点的合金以及不能测定上述相变点的合金,还包含根据应力而大幅变形且由于应力的去除而大致恢复至原来的形状的全部合金。
[0046]作为超弹性合金的优选组成,可列举49~52原子% Ni的N1-Ti合金等的N1-Ti类合金、38.5~41.5重量% Zn的Cu-Zn合金、I~10重量% X的Cu-Zn-X合金(X为Be、S1、Sn、Al、Ga中的至少一种)、36~38原子% Al的N1-Al合金等。在此之中,尤其优选上述N1-Ti类合金。
[0047]在第I导丝21的基端部连结有第2导丝22的前端部。第2导丝22是具有弹性的线材。第2导丝22的长度不特别限定,但优选20~4800mm左右。
[004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导丝22在其两端部具有长度方向上外径恒定的外径恒定部221、222,在外径恒定部221、222之间具有朝向前端方向外径逐渐减少的锥形部(第2外径递减部)223。此外,外径恒定部221的外径与第I导丝21的外径恒定部212的外径大致相坐寸ο
[0049]由于第2导丝22具有锥形部223,能够使第2导丝22的刚性(弯曲刚性、扭转刚性)朝向前端方向逐渐减少,其结果是,向生物体插入导丝I时的操作性、安全性提高。
[0050]在本实施方式中,锥形部223形成为其外径朝向前端方向以大致恒定的减少率连续地减少的锥形。换句话说,锥形部223的锥角度沿着长度方向大致恒定。由此,在导丝I中,能够使沿着长度方向的刚性变化更平缓。
[0051]此外,也可与这样的结构不同,锥形部223的锥角度沿着长度方向变化,例如,也可以多次交替地反复形成锥角度较大的部位和锥角度较小的部位。该情况下,也可以有锥形部223的锥角度为零的位置。
[0052]优选第2导丝22的构成材料(原材料)由金属材料构成,能够使用不锈钢(例如SUS304、SUS303、SUS316、SUS316L、SUS316J1、SUS316J1L、SUS405、SUS430、SUS434、SUS444、SUS429、SUS430F、SUS302等SUS的全部种类)、钢琴线、钴类合金、伪弹性合金等各种金属材料。
[0053]其中,钴类合金在作为金属丝时的弹性模量高,且具有适度的弹性限度。因此,由钴类合金构成的第2导丝22具有特别优异的转矩传递性,极难产生压屈等问题。作为钴类合金,只要是包含Co来作为构成元素的合金,就可以使用任意的合金,但是优选将Co作为主成分的合金(Co基合金:在构成合金的元素中,Co的含有率在重量比中最多的合金),更优选使用Co-N1-Cr类合金。由于这样组成的合金即使在常温下的变形也具有塑性,所以能够例如在使用时等容易地变形成所期望的形状。另外,这样组成的合金,其弹性系数高且即使高弹性极限也能够冷成形,由于高弹性极限,能够在充分地防止压曲的发生的同时使其小径化,能够具有插入到规定部位所需的充分的柔软性和刚性。
[0054]另外,作为第2导丝22的构成材料,在使用了不锈钢的情况下,导丝I能够获得更优异的推入性以及转矩传递性。
[0055]在导丝I中,第I导丝21与第2导丝22由同一种类的合金构成。该合金为呈现伪弹性的合金,例如可列举N1-Ti类合金。
[0056]此外,在导丝I中,第I导丝21和第2导丝22也可由不同种类的合金构成。该情况下,优选第I导丝21由比第2导丝22的构成材料的弹性模量小的材料构成。由此,导丝I的前端侧的部分具有优异的柔软性,并且基端侧的部分富有刚性(弯曲刚性、扭转刚性)。其结果是,导丝I在得到优异的推入性、转矩传递性而确保良好的操作性的同时,在前端侧得到良好的柔软性、复原性而对血管的追随性、安全性提高。
[0057]另外,作为第I导丝21、第2导丝22的具体组合,尤其优选由超弹性合金(N1-Ti合金)构成第I导丝21并由不锈钢构成第2导丝22。由此,上述效果更加显著。
[0058]以上,对导丝主体2进行了说明。
[0059](线圈)
[0060]在这样的导丝主体2的前端部的外周,延伸配置有线圈4。该线圈4是将线材卷绕成螺旋状而成的部件,并覆盖导丝主体2的前端部的外周。导丝主体2插入穿过线圈4内侧的大致中心部。另外,在导丝I中,线圈4与导丝主体2接触,即,与导丝主体2的外周紧贴,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与导丝主体2的外周分离开。
[0061]另外,在导丝I中,线圈4在没有施加外力的状态下,卷绕成螺旋状的线材彼此之间没有间隙,但是也可以与图示不同,在没有施加外力的状态下,在卷绕成螺旋状的线材彼此之间空开间隙。
[0062]线圈4优选为由X射线不透过性金属材料(具有X射线造影性的材料)构成,作为该材料,例如可列举金、钼、钨等贵金属或者包含这些贵金属的合金(例如钼-铱合金)等。由于以X射线不透过材料构成,所以在导丝I中得到X射线造影性,能够在X射线透视下在确认前端部的位置的同时插入生物体内,所以优选。
[0063]线圈4的基端部经由固定材料31固定于导丝主体2的锥形部213上,线圈4的前端部经由固定材料32固定于导丝主体2的外径恒定部211上。固定材料31和32分别例如由粘结剂构成,也可以由焊锡(焊料)构成。
[0064](树脂覆盖层)
[0065]另外,导丝I具有树脂覆盖层6,其一并覆盖导丝主体2的前端部、线圈4以及固定材料31、32。该树脂覆盖层6紧贴着导丝主体2的前端部的外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覆盖层6没有进入线圈4内,但也可以进入线圈4内。
[0066]树脂覆盖层6可以出于各种目的形成,作为其一例,以能够提高滑动性而使导丝I的操作性提高、能够提高将导丝I插入血管等时的安全性为目的而设置。
[0067]这样的树脂覆盖层6由富有柔软性的材料(软质材料、弹性材料)构成,作为其材料,不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氯乙烯、聚酯(PET、PBT等)、聚酰胺、聚酰亚胺、聚氨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有机硅树脂、氟类树脂(PTFE、ETFE、PFA等)或者这些材料的复合材料、胶乳橡胶、硅氧橡胶等各种橡胶材料、或者组合了这些材料中的两种以上的复合材料。而且,在这些材料中特别地优选聚氨酯类树脂。在树脂覆盖层6主要由聚氨酯类树脂构成的情况下,导丝I的前端部的柔软性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向血管等插入时,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损伤血管内壁等,安全性极高。
[0068]另外,树脂覆盖层6的前端面61带有圆角。由此,能够防止前端面61损伤血管等的体腔的内壁。另外,树脂覆盖层6的基端63位于导丝主体2(第I导丝21)的外径恒定部 212。
[0069]在这样的树脂覆盖层6中可以分散有由X射线不透过材料构成的粒子(填充物)。在该情况下,在导丝I中可以得到X射线造影性,能够在X射线透视下在确认前端部的位置的同时插入生物体内。作为X射线不透过材料,不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钼、钨等贵金属或含有这些贵金属的合金材料。
[0070]树脂覆盖层6的厚度不特别限定,考虑树脂覆盖层6的形成目的、构成材料、形成方法等适当选取,通常其平均厚度优选为5~500 μ m左右,更优选为10~350 μ m左右。而且,树脂覆盖层6也可以是两层以上的层叠体。
[0071](覆盖层9)
[0072]覆盖层9形成为覆盖导丝主体2的基端部,具体而言,覆盖从第2导丝的基端部到锥形部223的大致整个区域。覆盖层9为内层91、外层92、线状体93按此顺序形成(层叠)于导丝主体2的外周上而成。
[0073]内层91形成于导丝主体2的外周上。作为内层91中的树脂材料,不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氟类树脂材料。另外,在内层91中分别含有组成不同的两种氟类树脂材料,作为这两种树脂材料,例如能够将一方设为聚四氟乙烯(PTFE),而将另一方设为聚氟化乙烯丙烯(FEP)。
[0074]并且,由于内层91层形成于导丝主体2的外周上,例如处于提高与该导丝主体2的密合性的目的,在内层91的构成材料中含有作为粘合剂起作用的树脂材料。作为该树脂材料,不特别限定,但例如可以列举聚砜、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芳撑酮(polyaryleneketone)、聚苯硫醚、聚芳撑硫醚(polyarylene sulfide)、聚酰胺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酰亚胺砜、聚芳基砜、聚芳醚砜、聚酯、聚醚砜等。
[0075]此外,内层91的厚度不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0.001~0.020mm,更优选0.001~0.010mm。
[0076]外层92形成于内层91上。作为外层92中的树脂材料,不特别限定,但与内层91同样地,例如优选使用氟类树脂材料。作为该氟类树脂材料,例如能够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聚氟化乙烯丙烯(FEP)等。
[0077]此外,外层92的厚度不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0.001~0.030mm,更优选0.001~
0.015mmo
[0078]线状体93形成于外层92上。该线状体93卷绕成螺旋状(参照图1)。由此,线状体93设置在第2导丝22的大致整个外周。另外,线状体93以相邻的线彼此分离的方式稀疏地卷绕。在本实施方式中,线状体93的形成数量为I条或多条。在线状体93的形成数量为多条的情况下,各线状体93各自的螺旋的卷绕方向既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0079]根据这样的线状体93,第2导丝22 (导丝主体2)具有在其外表面由线状体93构成的多个凸部94和形成于相邻的凸部94(线状体93)之间的凹部95。
[0080]作为线状体93中的树脂材料,不特别限定,但与内层91同样地,例如优选使用氟类树脂材料。作为该氟类树脂材料,例如能够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聚氟化乙烯丙烯(FEP)等。
[0081]在导丝I中,凸部94 (线状体93)的摩擦系数小于凹部95的底部951 (外层92露出的部分)的摩擦系数。
[0082](筒状部件)
[0083]筒状部件7由圆筒状(环状)的部件构成,配置、固定于导丝主体2(第I导丝21)的外径恒定部212。另外,筒状部件7设置成从导丝主体2向外周突出。
[0084]筒状部件7的内径Φ(11比外径恒定部212的外径Φ(12稍大,SP,满足Φ(11>Φ(12的关系,在筒状部件7的内周面与外径恒定部21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S。此外,作为间隙S的厚度D,不特别限定,但优选5~30 μ m左右。通过将间隙S的厚度D设为这样的厚度,间隙S变得更小,第I导丝21与筒状部件7的一体感增加,操作性提高。另外,在未焊接的状态下,由于筒状部件7能够相对于导丝主体2移动,能够通过后述的制造方法简单地制造导丝I。
[0085]另外,筒状部件7的前端71与树脂覆盖层6接触,树脂覆盖层6的基端63进入筒状部件7的内侧(间隙S)。换句话说,筒状部件7的前端71位于比树脂覆盖层6的基端63更靠前端侧的位置。因此,树脂覆盖层6的基端63未在导丝I的表面上露出(未面对导丝I的外部)。
[0086]另外,筒状部件7的外径(最大外径)Φ d3大于树脂覆盖层6的筒状部件7的前端71所处部分的外径Φ(14。根据这样的筒状部件7,树脂覆盖层6的基端63位于比筒状部件7的外周面更靠内侧的位置。
[0087]另外,筒状部件7的外径Φ d3小于(或者等于)树脂覆盖层6的最大外径Φ d5。筒状部件7的长度也短于树脂覆盖层6的长度。根据这样的大小关系,例如当导丝I在生物体管腔内移动时,在导丝I的前端部,滑动性高的树脂覆盖层6比筒状部件7更优先地抵接于形成生物体管腔的壁部。由此,能够不降低导丝I的操作性地进行操作。
[0088]作为筒状部件7的长度,不特别限定,但优选0.5~2mm左右。通过设为这样的长度,能够将筒状部件7设为发挥其功能所需的足够的长度,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由筒状部件7变得过长引起的导丝I的操作性下降。
[0089]具体而言,由于设有导丝主体2的筒状部件7的部分Sll比其前端侧的部分S12和基端侧的部分S13刚性高,所以与部分S12、S13相比难以弯曲变形。当这样的难以弯曲的部分Sll较长时,导丝I的操作性(尤其是追随性)有可能恶化。因此,通过将筒状部件7设为上述的长度,并尽可能缩短难以弯曲变形的部分S11,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上述操作性的下降。
[0090]筒状部件7的基端部由朝向基端方向外径逐渐减小的锥形部76构成。而且,在该锥形部76处,筒状部件7固定(接合)在导丝主体2上。由于具有这样的锥形部76,能够使包含了筒状部件7的导丝主体2的刚性(弯曲刚性、扭转刚性)朝向前端方向逐渐变化。另外,以筒状部件7的基端为边界,能够将其前端侧与基端侧的刚性差抑制得更小。其结果是,导丝I对血管的追随性提高,并且也能够防止折弯等。
[0091]另外,锥形部76也进一步作为填埋导丝主体2与筒状部件7之间的台阶的台阶填埋部起作用。因此,导管的前端沿着锥形部76的外周面(一边与外周面滑动)地由筒状部件7引导。这样,通过利用锥形部76填埋导丝主体2与筒状部件7之间的台阶,能够防止导管的卡住。
[0092]在锥形部76上形成有由于熔融向导丝主体2侧凹陷变形的多个熔融部77,通过熔融部77与导丝主体2压接,筒状部件7固定于导丝主体2上。
[0093]熔融部77例如能够通过对筒状部件7从外周侧照射激光等能量而使筒状部件7熔融、热变形而形成。另外,能够在通过上述激光照射形成熔融部77的同时形成锥形部76。
[0094]具体而言,例如,如图3的(a)所示,首先,准备未与第2导丝22焊接且前端侧形成有树脂层6的第I导丝21、外径在长度方向上恒定的筒状部件7,并将筒状部件7从第I导丝的基端侧插入,使其与树脂覆盖层6的基端部抵接。在该状态下,筒状部件7成为能够相对于第I导丝21滑动的状态。
[0095]接着,如图3的(b)所示,在筒状部件7的基端部的多个位置,向以箭头表示的部分呈点状(岛状)地照射激光。
[0096]于是,照射了激光的部分熔融而以向导丝主体2侧凹陷的方式热变形,通过该变形形成的熔融部77具有某种程度的压力地与导丝主体2抵接(压接)。由此,成为将筒状部件7的基端部铆接于导丝主体2的状态,筒状部件7被固定于导丝主体2。进一步,如图3的(c)所示,在保留凹陷的同时用流达(Ieutor)研磨熔融部77的前后而形成锥形部76。虽然在熔融部77的形成过程中例如由于熔融部77的形成而会从其周围产生毛刺等,但能够在除去该毛刺等的同时形成锥形部76。
[0097]通过利用按这种方式形成的熔融部77将筒状部件7固定于导丝主体2,即使不借助例如粘结剂、焊锡等其他部件也能够将筒状部件7固定在导丝主体2上,所以导丝I的结构变简单,并且导丝I的制造变容易。另外,例如,在借助上述的粘结剂、焊锡将筒状部件7固定在导丝主体2上的情况下,必须将粘结剂、焊锡填充到间隙S中,为了在间隙S中填充粘结剂、焊锡,需要一定程度增大间隙S的厚度D。由此,筒状部件7相对于导丝主体2的摇晃变大,有可能引起操作性的恶化。与之相对,在导丝I中,由于通过熔融部77固定,所以能够更小地设定间隙S的厚度D,能够有效地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
[0098] 另外,由于熔融部77通过熔融而被退火,筒状部件7的相当于熔融部77的部位比其他部分(未形成熔融部77的部位,例如前端部)刚性低。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熔融部77仅形成于筒状部件7的基端部,筒状部件7的基端部的刚性比其他部分(中央部和前端部)低。由此,能够使筒状部件7的刚性(弯曲刚性、扭转刚性)朝向前端方向变化,提高导丝I对血管的追随性,并且也能够防止折弯等。
[0099]即,通过沿着筒状部件7的长度方向(轴向)不均匀地形成熔融部77,能够使筒状部件7的刚性在长度方向上变化,能够发挥优异的操作性或者赋予所期望的操作性。
[0100]在这里,优选熔融部77不与导丝主体2焊接。即,优选熔融部77与导丝主体2不通过熔融而一体化。由此,能够降低对导丝主体2的热损伤,并构成具有优异的操作性和可靠性的导丝I。
[0101]另外,优选多个熔融部77沿着筒状部件7的周向均匀(等间隔)地形成。另外,优选各熔融部77的形状、大小相互大致相等。由此,沿着筒状部件7的周向,筒状部件7与导丝主体2的接合状态变得均匀(恒定),导丝I的操作性提高。此外,多个熔融部77的相邻的熔融部既可以彼此分离,也可以接触。
[0102]筒状部件7由比构成树脂覆盖层6的树脂材料更硬质的材料构成,作为这种材料,优选使用金属材料。作为金属材料,例如可列举不锈钢、超弹性合金、钴类合金、金、钼、钨等贵金属或者含有这些贵金属的合金(例如钼-铱合金)等。尤其从硬质且加工容易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使用钼-铱合金。
[0103]由于具有这样的筒状部件7,从导管的前端超过筒状部件7开始直到与树脂覆盖层6抵接的期间,防止了导管的前端与树脂覆盖层6的基端63接触。其结果是,即使基端63有少许卷起,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导管的前端卡在该基端63上。
[0104]另外,在导丝I中,通过筒状部件7的熔融部77,筒状部件7与导丝主体2牢固地固定,所以导丝主体2即使在筒状部件7附近弯曲,筒状部件7也沿着导丝主体2弯曲。因此,由于能够显现圆滑的弯曲而不在筒状部件7与导丝主体2之间形成无用的间隙,能够防止前端侧覆盖层6的基端侧卷起。
[0105]〈第2实施方式〉
[0106]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导丝的第2实施方式。
[0107]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2实施方式具有的筒状部件的俯视图。
[0108]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导丝,但以与第I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
[0109]本实施方式的导丝除了筒状部件的结构不同以外,与第I实施方式的导丝相同。
[0110]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导丝IA具有的筒状部件7A的外径在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中大致恒定。即,没有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锥形部。另外,在这样的筒状部件7中,在其基端侧形成有多个熔融部77。相反地,在筒状部件7的前端侧不形成熔融部77。
[0111]这样,通过将熔融部77形成于筒状部件7的基端部,能够发挥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另外,由于在筒状部件7的前端部不形成熔融部77,所以能够将形成熔融部77时的热进一步与树脂覆盖层6分离,能够进一步减少传递给树脂覆盖层6的热,能够有效地抑制树脂覆盖层6熔化。
[0112]通过这样的第2实施方式,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0113]〈第3实施方式〉
[0114]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导丝的第3实施方式。
[0115]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3实施方式具有的筒状部件的俯视图。
[0116]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导丝,但以与第I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
[0117]本实施方式的导丝除了筒状部件的结构不同以外,与第I实施方式的导丝相同。
[0118]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导丝IB具有的筒状部件7B的外径在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中大致恒定。即,没有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锥形部。
[0119]另外,熔融部77形成为前端侧相对于筒状部件7B的外周面的占有率比基端侧相对于筒状部件7B的外周面的占有率低。由此,能够朝向前端方向逐渐提高筒状部件7B的刚性,导丝I对血管的追随性提高,并且也能够防止折弯等。
[0120]具体而言,多个熔融部77以相互大致相同的形状、大小构成,且形成为筒状部件7B的外周面的每单位面积所包含的数量(即密度)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递减。另外,熔融部77形成在筒状部件7B的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中。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朝向前端方向逐渐提高筒状部件7B的刚性。
[0121]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筒状部件7B的基端部、前端部均形成有熔融部77。通过在筒状部件7B的基端部和前端部分别形成熔融部77并分别降低基端部和前端部的刚性,从而与不形成熔融部77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筒状部件7的基端部和前端部容易变形,并提高导丝主体2相对于变形的追随性。
[0122]通过这样的第3实施方式,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0123]〈第4实施方式〉
[0124]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导丝的第4实施方式。
[0125]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4实施方式具有的筒状部件的俯视图。
[0126]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导丝,但以与第I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
[0127]本实施方式的导丝除了筒状部件的结构不同以外,与第I实施方式的导丝相同。
[0128]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导丝IC具有的筒状部件7C的外径在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中大致恒定。即,没有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锥形部。
[0129]另外,熔融部77形成为前端侧相对于筒状部件7C的外周面的占有率比基端侧相对于筒状部件7C的外周面的占有率低。由此,能够朝向前端方向逐渐提高筒状部件7C的刚性,导丝I对血管的追随性提高,并且也能够防止折弯等。
[0130]具体而言,多个熔融部77形成为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其面积递减。另外,熔融部77形成在筒状部件7C的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中。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朝向前端方向逐渐提高筒状部件7C的刚性。
[0131]通过这样的第4实施方式,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0132]〈第5实施方式〉
[0133]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导丝的第5实施方式。
[0134]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5实施方式具有的筒状部件的俯视图。
[0135]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导丝,但以与第I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
[0136]本实施方式的导丝除了筒状部件的结构不同以外,与第I实施方式的导丝相同。
[0137]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导丝ID具有的筒状部件7D的外径在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中大致恒定。另外,在这样的筒状部件7中,在其前端侧形成有多个熔融部77。相反地,在筒状部件7的基端侧不形成熔融部77。
[0138]这样,通过仅在筒状部件7的前端部形成熔融部77,能够使筒状部件7D的前端部的刚性比基端部的刚性小。因此,导丝I对血管的追随性提高。
[0139]通过这样的第5实施方式,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0140]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导丝的图示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构成导丝的各部分可以与能够发挥同样功能的任意结构的部件置换。而且,也可以附加任意的构成物。
[0141]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导丝主体为接合了两条导丝的部件,但是导丝主体也可以由I条导丝构成。
[0142]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筒状部件为圆管状,但筒状部件也可以例如在其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中形成有连通内外的狭缝,即横截面形状为C字状的形状。
[0143]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44]本发明的导丝包括:具有挠性的长条的导丝主体;以及覆盖该导丝主体的前端部并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前端侧覆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具有筒状部件,所述筒状部件插入穿过所述导丝主体,且其前端部位于所述前端侧覆盖层的基端部附近,在所述筒状部件上形成有由于熔融向所述导丝主体侧凹陷变形的多个熔融部,通过所述熔融部与所述导丝主体压接,所述筒状部件被固定于所述导丝主体。因此,通过筒状部件的熔融部,筒状部件与导丝主体牢固地固定,所以导丝主体即使在筒状部件附近弯曲,筒状部件也沿着导丝主体弯曲。因此,由于能够显现圆滑的弯曲而不在筒状部件与导丝主体之间形成无用的间隙,能够防止前端侧覆盖层的基端侧卷起。
[0145]因此,本发明的导丝具有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46]fa号说明
[0147]1、1A、1B、1C、1D 导丝
[0148]2导丝主体
[0149]21第I导丝
[0150]211外径恒定部
[0151]212外径恒定部
[0152]213锥形部
[0153]22第2导丝
[0154]221外径恒定部
[0155]222外径恒定部
[0156]223锥形部
[0157]31固定材料
[0158]32固定材料
[0159]4 线圈
[0160]6树脂覆盖层(前端侧覆盖层)
[0161]61前端面
[0162]63 基端
[0163]7、7A、7B、7C、7D 筒状部件
[0164]71 前端
[0165]76锥形部
[0166]77熔融部
[0167]9覆盖层
[0168]91 内层
[0169]92 外层
[0170]93线状体
[0171]94 凸部
[0172]95 凹部
[0173]951 底部
[0174]Sll 部分
[0175]S12 部分
[0176]S13 部分。
【权利要求】
1.一种导丝,包括:具有挠性的长条的导丝主体;以及覆盖该导丝主体的前端部并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前端侧覆盖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丝具有筒状部件,所述筒状部件插入穿过所述导丝主体,且所述筒状部件的前端部位于所述前端侧覆盖层的基端部附近, 在所述筒状部件上形成有由于熔融向所述导丝主体侧凹陷变形的多个熔融部,通过所述熔融部与所述导丝主体压接,所述筒状部件被固定于所述导丝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中, 所述多个熔融部沿着所述筒状部件的轴向不均匀地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丝,其中, 所述筒状部件的相当于所述熔融部的部位比其他部位刚性低。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中, 所述熔融部形成于所述筒状部件的基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丝,其中, 所述筒状部件具有外径朝向基端侧逐渐减少的锥形部,并在该锥形部上形成有所述熔融部。
【文档编号】A61M25/09GK104053470SQ201380005767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30日
【发明者】田野丰, 锅岛阳助 申请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