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8729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施疗件(施療子)的按摩装置,该施疗件包括接触构件和支承该接触构件的旋转轴,将接触构件按压至使用者来进行施疗动作。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I的按摩装置的按摩球中,在具有挠性的中空状的表皮部内部填充有磁性粘性流体。而且,在变更对使用者赋予的按摩感的硬度时,磁性粘性流体的硬度被变更。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45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_4]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上述按摩装置中,需要在按摩球中设置磁性粘性流体和电磁铁。因此,按摩球的构造、即用于施疗动作的接触构件的构造变得复杂。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的接触构件来变更对使用 者赋予的按摩感的硬度的按摩装置。
_7]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按摩装置。该装置具备施疗件,该施疗件包括接触构件和支承该接触构件的旋转轴,将上述接触构件按压至使用者来进行施疗动作。上述接触构件构成为在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上具有不同的硬度。通过变更上述接触构件对于使用者的接触位置,来变更对使用者赋予的按摩感的硬度。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的接触构件容易地变更对使用者赋予的按摩感的硬度。


图1的(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的构造的侧视图,图1的(b)是该按摩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按摩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框图。图3的(a)是表示图1的按摩装置的施疗件的构造的侧视图,图3的(b)是表示卸下臂后的状态的施疗件的主视图。图4的(a) (C)是表示卸下臂后的状态的施疗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构造的主视图。图5是表不图4的按摩球的按压力与位移量的关系的图表。图6的(a)和(b)是表示卸下臂后的状态的施疗件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构造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卸下臂后的状态的施疗件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构造的主视图。图8是表示卸下臂后的状态的施疗件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构造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卸下臂后的状态的施疗件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构造的主视图。图10是表示卸下臂后的状态的施疗件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构造的主视图。图11的(a)和(b)是表示卸下臂后的状态的施疗件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构造的截面图。图12的(a)和(b)是示意性地表示按摩球与使用者的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 图3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10。如图1所示,按摩装置10是具备靠背13的椅子型装置。下面,如下规定设置了按摩装置10的状态下的方向。将与地面A垂直的方向作为“高度方向Y”。另外,将在高度方向Y上从地面A朝向使用者100的方向作为“上方”。另外,将在高度方向Y上从使用者100朝向地面A的方向作为“下方”。将与地面A平行的、按摩装置10的长边方向作为“深度方向V’。另外,将在深度方向Z上从使用者100的背面侧朝向正面侧的方向作为“前方”。另外,将在深度方向Z上从使用者100的正面侧朝向 背面侧的方向作为“后方”。将与深度方向Z及高度方向Y正交的按摩装置10的短边方向作为“宽度方向V’。另外,将在宽度方向X上从使用者100的右手侧朝向左手侧的方向作为“左方”。另外,将在宽度方向X上从使用者100的左手侧朝向右手侧的方向作为“右方”。如图1的(a)所示,按摩装置10的座部12被左右一对的支承腿11支承(在该图中,只示出一侧的支承腿11)。在座部12的后方的端部以能够相对于座部12倾斜的方式设置有靠背13。在座部12的前方的端部以能够相对于座部12倾斜的方式设置有脚凳(才
卜7 > ) 14。在座部12的左方的端部和右方的端部设置有在深度方向Z上延伸的扶手15。在靠背13的宽度方向X的中央部设置有对使用者100的背部进行按摩的按摩机构20。按摩机构20包括两个施疗件30。各施疗件30包括按压至使用者100的作为接触构件的按摩球32。另外,按摩机构20包括能够变更施疗件30相对于使用者100的位置的上下驱动部21、前后驱动部22以及左右驱动部23。上下驱动部21包括在靠背13内沿靠背13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导轨(guiderail) 24。通过设置于上下驱动部21的驱动电动机的驱动,施疗件30沿着导轨24向靠背13的上方和下方移动。另外,通过设置于前后驱动部22的驱动电动机的驱动,施疗件30在深度方向Z上向前方和后方移动。另外,通过设置于左右驱动部23的驱动电动机的驱动,施疗件30在宽度方向X上向右方和左方移动。 施疗件30包括支承按摩球32的旋转轴3IA (参照图3)。在此,将按摩球32的表面与使用者接触且未变形时的从按摩球32的中心、即旋转轴31A的中心轴到使用者100的距离作为“基准距离”。将从旋转轴31A的中心轴到使用者100的距离比该基准距离短时的两个距离之差作为按摩球32的“位移量”。按摩球32处于基准位置时的位移量为“O”。另外,将从靠背13到按摩球32的中心的距离作为按摩球32的“突出量”。另外,将使按摩球32按压至使用者100的力的大小作为按摩球32的“按压力”。通过按摩球32按压至使用者100,按摩球32发生弹性变形。伴随于此,从按摩球32的中心到使用者100的距离变得比基准距离短,因此,按摩球32的位移量变大。即,随着按摩球32的按压力变大,按摩球32的变形量和按摩球32的位移量变大。如图2所示,按摩装置10所具备的控制部40对上下驱动部21、前后驱动部22以及左右驱动部23的驱动进行控制。另外,在按摩球32中设置有作为压力检测部的负荷传感器(load cell)41。负荷传感器41向控制部40输出与按摩球32的按压力相应的信号。控制部40通过驱动按摩机构20的各驱动部25 27,使施疗件30进行施疗动作。此外,施疗动作表示对使用者100的身体即肩、背部以及腰等施疗部位实施揉、拍打的按摩的施疗件30的动作。控制部40在进行施疗动作时,与负荷传感器41的输出信号相应地实施按摩机构20的反馈控制,使得对使用者100赋予的按压力依照预先设计的按摩疗程(massagecourse)成为目标值。说明由控制部40进行的反馈控制。控制部40计算负荷传感器41的检测值与按照按摩疗程的期望的按压力之间的差。控制部40计算将预先设计的系数乘以所计算出的差所得的数值,并且根据该计算出的数值变更施疗件30的由前后驱动部22产生的突出量。由此,按摩球32的按压力成为与按摩疗程对应的期望的按压力。参照图3来说明施疗件30的构造。此外,图3的(b)表示从施疗件30卸下臂31后的状态的施疗件30的正面构造。如图3的(a)所示,施疗件30包括从按摩机构20的主体部相对于靠背13向前方延伸的臂31。施疗件30的旋转轴3IA以能够相对于臂31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臂31的前端部。按摩球32安装于旋转轴31A。此外,旋转轴3IA的轴向与宽度方向X —致。如图3的(b)所示,通过在宽度方向X即旋转轴31A的宽度方向上将以层状重叠的圆筒形状的多个挠性构件相互粘接,来构成按摩球32。在本例中,在按摩球32的轴向的中央部设置有硬质部32B。在按摩球32的轴向上在硬质部32B的右侧和左侧分别设置有比硬质部32B软的软质部32A。此外,在图3的(b)中,以点的浓度表现出按摩球32的硬度的差异。点的浓度淡的部分表示软的部分,而点的浓度浓的部分表示硬的部分。说明通过控制部40进行的按摩。在对使用者100的颈部进行按摩时,按摩球32的轴向的端面按压至颈部,并且控制按摩球32的动作使得按摩球32在轴向上移位。右侧的按摩球32的左方的端部的软质部32A按压至颈部的右侧。另外,左侧的按摩球32的右方的端部的软质部32A按压至颈部的左侧。即,在两个按摩球32的软质部32A从宽度方向X的两侧夹住颈部的状态下进行按摩。由此,对使用者100赋予与软质部32A的硬度对应的软的按摩感。在对使用者100的背部、肩等施疗部位进行按摩时,按摩球32的径向的端面按压至施疗部位,并且控制按摩 球32的动作使得按摩球32在径向上移位。即,两个软质部32A和硬质部32B按压至施疗部位。由此,对使用者赋予与硬质部32B的硬度对应的硬的按摩感。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所示的优点。(I)按摩装置10的按摩球32的硬度在旋转轴31A的轴向上不同。另外,通过变更按摩球32相对于使用者100的接触位置,来变更对使用者100赋予的按摩感的硬度。在本例中,在将按摩球32的旋转轴3IA的轴向上的端面按压至使用者100时,对使用者100赋予的按摩感的硬度变软。另外,在将按摩球32的径向的端面按压至使用者100时,对使用者100赋予的按摩感的硬度变硬。这样,通过变更按摩球32相对于使用者100的接触位置,能够通过一个按摩球32进行变化丰富的按摩。因而,根据按摩装置10,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的按摩球32来变更对使用者100赋予的按摩感的硬度。(2)通过使硬度不同的多个构件(软质部32A和硬质部32B)在旋转轴31A的轴向上重叠来构成按摩装置10的按摩球32。在该结构中,硬质部32B与软质部32A的边界明确,因此,通过改变按摩球32相对于使用者100的接触位置,能够使使用者100明确地识别按摩感的硬度的差异。(3)在按摩装置10的按摩球32中,按摩球32的旋转轴3IA的轴向上的端部即软质部32A的硬度比硬质部32B的硬度软。因此,在将按摩球32的右方的端面按压至使用者100时和将按摩球32的左方的端面按压至使用者100时,都能够对使用者100赋予与软质部32A的硬度对应的按摩感。(4)按摩装置10具备靠背13。靠背13包括按摩机构20,该按摩机构20能够相对于靠背13在深度方向Z、高度方向Y以及宽度方向X上变更按摩球32的位置。而且,按摩机构20通过将按摩球32的径向的端部按压至使用者100,来使对使用者100赋予的按摩感的硬度变硬。另外,通过将按摩球32的轴向的端部按压至使用者100,使对使用者100赋予的按摩感的硬度变软。这样,根据按摩装置10,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的按摩球32容易地变更对使用者100赋予的按摩感的硬度。(5)按摩机构20通过变更 按摩球32的按压力,来变更对使用者100赋予的按摩感的硬度。在将按摩球32的旋转轴31A的轴向上的端面按压至使用者100的状态下,在左右驱动部23的驱动力小时按摩球32的按压力变小。此时,主要是软质部32A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对使用者100赋予的按摩感变软。另外,在将按摩球32的旋转轴31A的轴向上的端面按压至使用者100的状态下,在左右驱动部23的驱动力大时按摩球32的按压力变大。此时,除了软质部32A以外,硬质部32B也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对使用者100赋予的按摩感变硬。(6)按摩装置10具备检测按摩球32对使用者100的按压力的负荷传感器41。而且,根据负荷传感器41的检测值来控制按压力。由此,在将按摩球32的旋转轴31A的轴向上的端面按压至使用者100的状态下,能够通过对按摩球32的按压力进行控制,分开使用软质部32A和硬质部32B。因此,能够通过对按摩球32的按压力进行控制,适当地控制对使用者100赋予的按摩感的硬度。(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4和图5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10。第二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10如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10的按摩球32进行变更。即,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按摩球32中,软质部32A的径向的大小比硬质部32B的径向的大小大。
下面,示出该变更后的部分的详细内容。此外,对于其它点,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因此对共通的结构附加相同的符号并适当地省略其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图4的(a)表示以小的按压力将按摩球32的径向的端面按压至使用者100使得按摩球32在径向上移位的状态。在该情况下,只有软质部32A被按压至使用者100。因此,软质部32A发生弹性变形。由此,能够对使用者100赋予软的按摩感。图4的(b)表示以比图4的(a)的状态强的按压力将按摩球32的径向的端面按压至使用者100使得按摩球32在径向上移位的状态。在该情况下,软质部32A和硬质部32B这双方被按压至使用者100。因此,软质部32A和硬质部32B发生弹性变形。由此,能够对使用者100赋予硬的按摩感。图5是表示按压按摩球32的径向的端面、且按摩球32在径向上移位时的按压力与按摩球32的位移量的关系的图表。从软质部32A与使用者100接触的状态(参照图4的(a))到硬质部32B开始与使用者100接触的状态(参照图4的(b))为止,随着按摩球32的移位,主要是软质部32A发生变形。当按压力变得比硬质部32B开始与使用者100接触的状态(参照图4的(b))大时,硬质部32B开始变形(参照图4的(C))。这样,软质部32A和硬质部32B的径向的大小互不相同,由此,能够与按压力相应地对使用者赋予硬度互不相同的两种按摩感。根据第二实施方式,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I)的优点、即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的按摩球变更对使用者100赋予的按摩感的硬度的效果和(2) ¢)的优点以外,还能够得到以下所示的优点。(7)按摩装置10的按摩球32的与旋转轴31A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的形状是圆形,硬质部32B的直径的大小与软质部32A的直径的大小互不相同。由此,能够与按摩球32对使用者100的按压力相应地变更对使用者100赋予的按摩感的硬度。(8)按摩机构20通过变更按摩球32的按压力来变更对使用者100赋予的按摩感的硬度。而且,通过按摩机构20来变更按压力,由此变更对使用者100赋予的按摩感的硬度。在将按摩球32的径向的端面按压至使用者100的状态下,在按摩球32的按压力小时、即前后驱动部22的突出量小时,主要是软质部32A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对使用者100赋予的按摩感变软。另外,在按摩球32的按压力大时、即前后驱动部22的突出量大时,除了软质部32A以外,硬质部32B也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对使用者100赋予的按摩感变硬。(9)另外,在将按摩球32的径向的端面按压至使用者100的状态下,通过对按摩球32的按压力进行控制,能够在主要是软质部32A变形的状态与主要是硬质部32B变形的状态(软质部32A和硬质部32B变形的状态)之间进行变更来进行按摩。因此,能够适当地控制对使用者100赋予的按摩感的硬度。(其它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还能够如下所示那样进行变更。另外,以下的变形例并不只适用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还能够将不同的变形例之间相互组合起来实施。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按摩球32由软质部32A和硬质部32B这两个构件构成,但也能够采用由一个构件构成的按摩球32。具体地说,如图6的(a)所示,也可以通过改变一个构件的构造来改变按摩球32的轴向(和/或辐射方向)上的硬度。在该情况下,随着从轴向的外侧朝向内侧,按摩球32的硬度逐渐变大。作为为了改变轴向的硬度而使其构造变化的结构,例如列举有使用发泡材料作为按摩球32的材料、并且使该发泡材料的发泡倍率变化。此外,作为发泡材料,能够使用通过发泡剂使丁腈橡胶(NBR)、天然橡胶(NR)、氯丁橡胶(CR)、乙丙橡胶(EPDM)或聚氨酯(polyurethane)等发泡所得的材料。 在图6的(a)所示的变形例中,也能够如图6的(b)所示那样在按摩球32的整个外周上设置由非发泡材料构成的薄的外周层32F。另外,也能够在图6的(a)所示的变形例结构以外的按摩球32、例如图3所示的按摩球32或图4所示的按摩球32中,在软质部32A和硬质部32B中的至少一方设置上述外周层32F。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设置比软质部32A硬的构件作为外周部32F。此外,例如能够通过浸溃(dipping)来涂布非发泡且具有弹性的材料,从而制造外周层32F。作为涂布的材料,能够使用聚氨酯、丁腈橡胶(NBR)等。

在具有外周层32F的按摩球32中,与未设置外周层32F的情况相比,按摩球32的外周硬。因此,通过变更使按摩球32与使用者100接触的时间,能够如下对使用者100赋予不同的按摩感。例如,在使按摩球32接触的时间比较短的情况下,对使用者100赋予用按摩球32拍打的感觉。另外,在使按摩球32接触的时间比较长的情况下,对使用者100赋予用按摩球32揉的感觉。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软质部32A与硬质部32B的边界部与旋转轴31A的轴向正交的方式构成按摩球32,但也能够如下变更软质部32A与硬质部32B的边界部的形状。例如也能够如图7所示那样,以在按摩球32的主视图中软质部32A与硬质部32B的边界部中的至少一方(在图7中是两侧的边界部)相对于轴向倾斜的方式构成按摩球32。.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以软质部32A和硬质部32B的直径的大小互不相同的方式构成按摩球32,但也能够以软质部32A和硬质部32B中的至少一方的直径的大小连续变化的方式构成按摩球32。作为其一例,列举有以下的(A)和(B)。此外,在此,将软质部32A的轴向的最外侧的部分的直径作为软质直径R1,将软质部32A的轴向的最内侧的直径作为软质直径R2。另外,将硬质部32B的轴向的最外侧的部分的直径作为硬质直径R3,将硬质部32B的轴向的中央部的直径作为硬质直径R4。(A)对于软质部32A,将软质直径Rl设为比软质直径R2小,并且使直径随着从软质直径Rl的部分向软质直径R2的部分逐渐变大。另外,对于硬质部32B,使硬质直径R3与硬质直径R4为相互相同的大小,并且设为比软质直径R2小。另外,将硬质直径R3的部分与硬质直径R4的部分之间的硬质部32B也设为与硬质直径R3、R4相同的大小的直径。(B)在上述(A)的方式中,如下变更硬质部32B的直径。即,使硬质直径R3与软质直径R2为相同的大小,并且将硬质直径R4设为比硬质直径R3大。另外,使直径从硬质直径R3的部分向硬质直径R4的部分逐渐变大。.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由直径和硬度互不相同的两种构件、即软质部32A和硬质部32B构成按摩球32,但也能够还包括其它构件来构成按摩球32。即,也能够如图8所示那样,在软质部32A与硬质部32B之间设置中间部32C,该中间部32C的直径比软质部32A小且比硬质部32B大,并且比软质部32A硬且比硬质部32B软。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按摩球32采用了在一个硬质部32B的两侧配置软质部32A而成的结构,但例如也能够如以下的(A)或(B)那样变更按摩球32的结构。(A)也能够如图9所示那样,设置四个软质部32A,并且在相邻的软质部32A之间分别设置硬质部32B。在该情况下,还能够设定使用者100不能辨别各软质部32A的间隔作为在轴向上相邻的软质部32A之间的间隔。在这样设定各软质部32A的间隔时,对使用者100赋予从左端的软质部32A到右端的软质部32A的所有的软质部32A以一个面接触的感觉。(B)也能够如图10所示那样,在旋转轴31A的轴向上,在一个软质部32A的两侧配置硬质部32B。在该情况下,使软质部32A的外周面与使用者100接触,并且使按摩球32在径向上移动,由此能够对使用者100赋予软的按摩感。另外,使硬质部32B的轴向的端面与使用者100接触,并且使按摩球32在轴向上移动,由此能够对使用者100赋予硬的按摩感。.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旋转轴3IA的轴向上以层状配置了按摩球32的软质部32A和硬质部32B,但也能够如图11的(a)、(b)所示那样,以被软质部32A覆盖的方式在其内部配置硬质部32B。.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具有相对于靠背13的中心线左右对称的构造的两个按摩球32,但也能够使两个按摩球32的构造为左右非对称。例如,也能够省略右侧的按摩球32中的右端的软质部32A,省略左侧的按摩球32中的左端的软质部32A。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圆筒形状的按摩球32,但也能够代替它而采用球状的按摩球。在该情况下,在 旋转轴31A的轴向的内侧部分设置相当于硬质部32B的弹性构件,相对于该弹性构件在轴向的外侧设置相当于软质部32A的弹性构件,由此能够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优点一致的优点。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在宽度方向X上相邻的方式设置了两个施疗件30,但也能够设置一个施疗件30、或设置三个以上的施疗件30。另外,在如上述各实施方式那样设置两个以上的施疗件30的情况下,例如也能够采用以下的(A)和(B)中的至少一个结构。(A)在一个施疗件30与另一个施疗件30之间,使宽度方向X和高度方向Y的位置中的至少一方互不相同。(B)在一个施疗件30与另一个施疗件30之间,使施疗件30的形状和材质中的至少一方互不相同。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采用了负荷传感器41作为用于检测按摩球32的按压力的传感器,但也能够代替它而使用其它压力传感器或除了它以外还使用其它压力传感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根据通过负荷传感器41检测的按摩球32的按压力来控制通过前后驱动部22产生的施疗件30的突出量,但施疗件30的突出量的控制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也能够如图12的(a)和图12的(b)所示那样,在按摩球32的中心处设置作为距离传感器的激光位移计42,根据按摩球32的移动距离(位移量)来控制通过前后驱动部22产生的施疗件30的突出量。在该情况下,例如通过控制部40如下进行控制。控制部40判断激光位移计42的检测值、即从激光位移计42到使用者100的距离LI是否小于作为判定值的距离L0。以按摩球32位于即将与使用者100接触的位置时为基准位置,采用与该基准位置处的从激光位移计42到使用者100的距离相当的距离作为距离LO0而且,在距离LI小于距离LO时,控制部40判定为按摩球32未与使用者100接触。另外,在距离LI为距离LO以上时,控制部40判定为按摩球32与使用者100接触。此时,控制部40能够计算出从距离LO减去距离LI所得的距离L2作为按摩球32的位移量。控制部40在计算出的距离L2小于零(O)时,调整突出量使得按摩球32与使用者100接触。另外,在距离L2为零(O)以上时,调整突出量使得按摩球32的位移量成为目标位移量。.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在座部12的后部具备靠背13的按摩装置10,但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能够在使用者100躺着的状态下进行按摩的床式的按摩装置。另外,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在用于使用者把持的把持部设置有施疗件30的手持式的按摩装置。即,只要是包括按压至使用者的身体的施疗件30 (作为接触构件的按摩球32)的按摩装置,就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任意的按摩装置,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优点 一致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按摩装置,具备施疗件,该施疗件包括接触构件和支承该接触构件的旋转轴,将上述接触构件按压至使用者来进行施疗动作,该按摩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接触构件构成为在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上具有不同的硬度, 通过变更上述接触构件对于使用者的接触位置,来变更对使用者赋予的按摩感的硬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硬度不同的多个构件在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上重叠来构成上述接触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触构件的与上述旋转轴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的形状是圆形,上述接触构件在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上包括具有分别不同的大小的直径的硬部分和软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触构件由一个构件构成,通过该一个构件的构造变化,上述接触构件的硬度在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上连续地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触构件包括由发泡材料形成的部分,通过上述发泡材料的发泡倍率在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上不同,上述接触构件的硬度在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上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 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触构件包括由非发泡材料形成的外周层。
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触构件构成为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上的端部的硬度比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上的内侧的硬度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按摩装置是具备靠背的椅子型装置, 上述靠背包括具备上述施疗件的按摩机构,该按摩机构通过相对于上述靠背在深度方向、高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变更上述接触构件的位置,能够变更上述接触构件对于使用者的接触位置, 上述按摩机构通过将上述接触构件的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上的端部按压至使用者,来使对使用者赋予的按摩感的硬度变软,通过将上述接触构件的上述旋转轴的径向上的端部按压至使用者,来使对使用者赋予的按摩感的硬度变硬。
9.根据权利要求1 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变更上述接触构件对使用者的按压力,来变更对使用者赋予的按摩感的硬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 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检测上述接触构件对使用者的按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根据该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来控制上述按压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 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设置于上述旋转轴而检测从上述接触构件到使用者的距离的距离传感器,根据该距离传感器的检测值来控制上述距离。
全文摘要
按摩装置具备施疗件(30),该施疗件(30)包括接触构件(32)和支承该接触构件的旋转轴(31A),通过将接触构件(32)按压至使用者来进行施疗动作。接触构件(32)构成为在旋转轴(31A)的轴向上具有不同的硬度(32A、32B)。通过变更接触构件(32)对于使用者的接触位置,来变更对使用者赋予的按摩感的硬度。
文档编号A61H15/00GK103096862SQ20118004212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7日
发明者泉中健志, 筒井慎治, 谷口祥平, 乾景太, 池岛纱知子, 清水敬辅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