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2970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烫伤是临床常见皮肤损伤的病症之一,主要是由于高温、致热源伤及人体表皮所致,即热水、蒸汽、火焰、电弧、生活中烧菜做饭等所致。西医治疗烫伤,主要采用清创、补充液体或蛋白质、抗感染、抗休克等综合治疗方法,存在着很多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蟾酥, 血竭,白石脂,乳香,血余炭,炉甘石,没药,百草霜,当门子,人中白,珍珠母,雄黄,铅丹,寒水石,儿茶,麻油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制备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由下述原料药制成蟾酥20-40份,血竭10-20份,白石脂 10-30份,乳香40-60份,血余炭80-120份,炉甘石20-40份,没药10-30份,百草霜30-50 份,当门子20-30份,人中白40-60份,珍珠母40-60份,雄黄10-30份,铅丹40-60份,寒水石40-60份,儿茶40-60份,麻油1900-2100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蟾酥30份,血竭15份,白石脂20份, 乳香50份,血余炭100份,炉甘石30份,没药20份,百草霜40份,当门子25份,人中白50 份,珍珠母50份,雄黄20份,铅丹50份,寒水石50份,儿茶50份,麻油2000份。其制备方法为上述药物除血竭、珍珠母外,其余药物放入麻油中浸泡3天,慢火熬制,呈焦黄色后用纱布滤过,待油冷却至80度时,将血竭和珍珠母研成细粉,加入到药油中,并不断搅拌,药油凉后即可使用。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蟾酥辛、温、有毒。归心经。消肿止痛,解毒辟秽。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风虫牙痛,牙龈肿烂,痧症腹痛等。血竭甘、咸、平、小毒。归心、肝经。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敛疮。用于跌打损伤,内伤瘀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外伤出血不止,瘰疬,臁疮溃久不合及痔疮等。白石脂甘、平。归肺、大肠经。涩肠,止血,固脱,收湿敛疮。主治久泻,久痢,崩漏带下,遗精,疮瘍不敛等。乳香辛、苦、微温。归心、肝、脾经。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消肿生肌。用于心腹疼痛,风湿痹痛,经闭痛经,跌打瘀痛,痈疽肿毒,肠痈,疮溃不敛。血余炭苦、涩、平。归肝、胃、肾经。止血、化瘀利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衄血, 尿血,崩中漏下,小便淋痛,痈肿,溃疡,流火,烫伤等。炉甘石甘、平、温。归肝、脾、肺经。明目去翳,收湿止痒,敛疮生肌。主治目赤肿痛,烂弦风眼,多泪怕光,溃疡不敛,皮肤湿疮,阴部湿痒等。没药苦、平。归肝、脾、心、肾经。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用于胸腹瘀痛,痛经,经闭,癥瘕,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百草霜苦、辛、温。归肝、肺、胃经。止血,消积,清毒散火。用于吐血,衄血,便血, 血崩,带下,食积,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外伤出血等。当门子辛、温。归心、肝、脾经。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消肿。用于热病宰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血瘀经闭,癥瘕积聚,心腹急痛,跌打损伤,痹痛麻木,口疮等。人中白咸、凉。归肺、心、膀胱经。清热降火;止血化瘀。主治肺痿劳热,吐血,衄血,喉痹,口舌生疮,诸湿溃烂,烫火伤等。珍珠母咸、寒,归心、肝经。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心安神。用于惊悸失眠、心神不宁。雄黄辛、苦、温、有毒。归心、肝、胃经。燥湿,祛痰,杀虫,解毒。用于痈疽疔疮,走马牙疳,喉风喉痹,疥癣,缠腰火丹,湿毒疮,痔疮,蛇虫咬伤,虫积,惊痫,疟疾,哮喘等。铅丹辛、咸、寒、有毒。归心;脾;肝;胆;肾经。解毒祛腐,收湿敛疮,坠痰镇惊。 用于痈疽疮疡,外痔,湿疹,烧烫伤,溃疡,金疮出血,口疮,目翳,惊痫癫狂,疟疾,痢疾,吐逆反胃等。寒水石咸、寒。归心、胃、肾经。清热降火,利窍,消肿。用于时行热病,壮热烦渴, 咽喉肿痛,水肿,尿闭,口舌生疮,痈疽,丹毒,烫伤。儿茶涩、凉。归心、肺经。收湿敛疮,止血定痛,清热化痰。用于疮疡,久溃不敛, 湿疮流水,牙疳,口疮,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血崩,外伤出血,痔疮痈肿,痰热咳嗽等。从中医的角度看,烧伤为火热毒邪侵害人体,损伤肌肤,煎灼津液,耗伤阴血,火毒蕴结皮肉,气血瘀滞,故出现皮肤潮红、疼痛;气血腐败,故皮肤腐烂,重者伤及体内,热毒损及脏腑,以致脏腑不和,阴阳失衡,诸症丛生。该病的病机以火毒蕴结皮肉,经络气血瘀滞为本,根据治病求本原则,治疗宜清热泻火解毒,活血化瘀止痛。本发明中蟾酥、当门子、珍珠母、寒水石清热降火,消肿止痛;血竭、白石脂、乳香、没药、血余炭、百草霜、人中白活血止痛,化瘀生肌;炉甘石、雄黄、铅丹、儿茶解毒祛腐,敛疮生肌;麻油生肌润皮,防止创面干裂出血。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烫伤具有独特的疗效,全方合用,共奏清热降火、消肿止痛、活血止痛、化瘀生肌、解毒祛腐,敛疮生肌之效,能有效地降低创面局部温度,迅速缓解疼痛, 防止继发性损伤,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渗出,抗菌消炎防休克,加速皮肤再生,促进创面愈合,并具有防止瘢痕形成的作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于2006年至2011年临床观察烫伤200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I、一般资料200例患者中,年龄6岁-65岁,均为不同部位的烫伤。2、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烫伤的诊断标准有明确的沸水、火焰等损伤史可查。(I)I度(红斑)轻度红、肿、热、痛,感觉过敏,不起水泡,表皮干燥;(2)11度(水泡)a,浅II度剧痛,感觉过敏,温度增高,有水疱,基底潮湿,呈均匀红色,水疱明显。b.深II度痛觉迟钝,水疱或有或无,揭去表皮,基底干燥苍白,有小出血点,水肿明显;
(3)111度(焦痂)感觉消失,无弹力,坚硬如皮革样,蜡白,焦黄或炭化,干燥后可见皮下筋脉阻塞如树枝状。3、治疗方法3. I处方蟾酥30g,血竭15g,白石脂20g,乳香50g,血余炭100g,炉甘石30g,没药20g,百草霜40g,当门子25g,人中白50g,珍珠母50g,雄黄20g,铅丹50g,寒水石50g,儿茶 50g,麻油 2000g。3. 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除血竭、珍珠母外,其余药物放入2000g麻油中浸泡3天,慢火熬制,呈焦黄色后用纱布滤过,待油冷却至80度时,将血竭和珍珠母研成细粉, 加入到药油中,并不断搅拌,药油凉后即可使用。创面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再用I %新洁尔灭液清洗消毒,然后将药油外涂或用无疤痕烫伤油纱布按创面大小敷贴,行暴露、半暴露或包扎疗法均可,一般最好暴露创面。I度及浅II度烫伤每天用药2次,深II度及III度烫伤每天用药4次。4、治疗结果4. I治疗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治愈全身症状消失,创面愈合;好转全身症状消失,创面未完全愈合;未愈全身症状未见改善,创面感染不能控制。4. 2结果200例患者中,均于敷药后3 IOmin疼痛即减轻,其中I度创面平均3 天治愈,浅II度创面平均8天治愈,深II度创面平均15天治愈,III度创面平均25天治愈,有效率100%。5、典型病例I、黄某,男,17岁,学生。左足背部处被沸油烫伤,面积约6cmX8cm,局部火肿,皮肤溃烂,起泡,流黄水,灼热,疼痛,活动受限。经清创消毒后,使用本发明药物,每日3次,使用后暴露创面。3天后局部肿痛及渗液减少,5天后痛止肿消,7天后创面结痂自愈。随访3 个月,疮面愈后不留瘢痕。2、刘某,女,35岁,工人。大腿被开水烫伤,皮肤局部溃烂,有出血及渗液,起泡,疼痛。使用本发明药物,每天3次,暴露创面。I天之后,疼痛大大减轻,渗出液减少,局部烧灼感尚有,5天之后疼痛消失,10天后创面自愈。随访3个月,疮面愈后不留瘢痕。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实施例1,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是由蟾酥20g,血竭10g,白石脂10g,乳香 40g,血余炭80g,炉甘石20g,没药IOg,百草霜30g,当门子20g,人中白40g,珍珠母40g,雄黄10g,铅丹40g,寒水石40g,儿茶40g,麻油1900g制成,其制备方法为上述药物除血竭、 珍珠母外,其余药物放入1900g麻油中浸泡3天,慢火熬制,呈焦黄色后用纱布滤过,待油冷却至80度时,将血竭和珍珠母研成细粉,加入到药油中,并不断搅拌,药油凉后即可使用。实施例2,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是由蟾酥30g,血竭15g,白石脂20g,乳香
550g,血余炭100g,炉甘石30g,没药20g,百草霜40g,当门子25g,人中白50g,珍珠母50g,雄黄20g,铅丹50g,寒水石50g,儿茶50g,麻油2000g制成,其制备方法为上述药物除血竭、 珍珠母外,其余药物放入2000g麻油中浸泡3天,慢火熬制,呈焦黄色后用纱布滤过,待油冷却至80度时,将血竭和珍珠母研成细粉,加入到药油中,并不断搅拌,药油凉后即可使用。实施例3,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是由蟾酥40g,血竭20g,白石脂30g,乳香 60g,血余炭120g,炉甘石40g,没药30g,百草霜50g,当门子30g,人中白60g,珍珠母60g,雄黄30g,铅丹60g,寒水石60g,儿茶60g,麻油2100g制成,其制备方法为上述药物除血竭、 珍珠母外,其余药物放入2100g麻油中浸泡3天,慢火熬制,呈焦黄色后用纱布滤过,待油冷却至80度时,将血竭和珍珠母研成细粉,加入到药油中,并不断搅拌,药油凉后即可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膽醉20-40份,血竭10-20份,白石脂10-30份,乳香40-60份,血余炭80-120份,炉甘石20-40份,没药10-30份,百草霜30-50份,当门子20-30份,人中白40-60份,珍珠母 40-60份,雄黄10-30份,铅丹40-60份,寒水石40-60份,儿茶40-60份,麻油1900-2100份; 其制备方法为上述药物除血竭、珍珠母外,其余药物放入麻油中浸泡3天,慢火熬制,呈焦黄色后用纱布滤过,待油冷却至80度时,将血竭和珍珠母研成细粉,加入到药油中,并不断搅拌,药油凉后即可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蟾酥30份,血竭15份,白石脂20份,乳香50份,血余炭100份,炉甘石30份,没药20 份,百草霜40份,当门子25份,人中白50份,珍珠母50份,雄黄20份,铅丹50份,寒水石 50份,儿茶50份,麻油2000份。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是蟾酥,血竭,白石脂,乳香,血余炭,炉甘石,没药,百草霜,当门子,人中白,珍珠母,雄黄,铅丹,寒水石,儿茶,麻油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烫伤。
文档编号A61K35/56GK102600332SQ20121011284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9日
发明者崔英坤, 李孝芹 申请人:崔英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