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类叶牡丹的总皂苷和总生物碱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071阅读:6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类叶牡丹的总皂苷和总生物碱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含类叶牡丹的总皂苷和总生物碱药物组合物,其有效成分是类叶牡丹的总生物碱和总皂苷,类叶牡丹总生物碱与总皂苷的质量比例为1∶10-1∶100。本发明将类叶牡丹的总皂苷类成分与总生物碱类成分有机地组合起来,共同发挥“祛风除湿、抗炎镇痛”的功效。实验证明,该组合物对抗非特异性和特异性炎症模型具有抑制作用,且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能够显著提高RA大鼠滑膜细胞的凋亡率,从而阻止关节的进一步破坏,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而且生物碱与皂苷类化合物合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不同与以饮片配伍为基础的中药复方,该组合物的化学成分比较明确,超过50%的化学成分可以获得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因此易于进行质量控制,能够满足现代制药工业的要求。
【专利说明】一种含类叶牡丹的总皂苷和总生物碱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类叶牡丹的总皂苷和总生物碱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含有一定比例的类叶牡丹总生物碱和类叶牡丹总皂苷,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疾病,同时组合应用具有减毒增效作用。
【背景技术】
[0002]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及类风湿性疾病疗效肯定,中药在减轻患者症状,改善免疫功能和机体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效果显著。但是,以往的抗风湿及类风湿性中药多数由大复方构成,在实际生产中难以满足药品“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的要求;而中药活性单体或者单一的药材提取物又失去了中药多途径、多靶点整合调节的特点,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因此,需要开发疗效确切、化学组成相对简单的活性组分配伍中药,使之能够适应现代医药工业和药物评价体系的要求。
[0003]类叶牡丹(Radix et Rhizoma Leonticis)为小檗科红毛七属植物红毛七Caulophyllum robustum Maxim.的根状莖及根,具有抗炎、镇痛、抑菌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小鼠腹腔注射根茎的水、乙醇和乙醚提取物1000mg/kg,出现活动减少,共济失调,惊厥死亡。类叶牡丹的毒性主要来自其所含的生物碱类成分包括木兰碱、塔斯品碱、甲基金雀花碱、d-羽扇豆碱等,这些成分也是其抗炎镇痛作用的主要成分。另外,类叶牡丹中还含有大量皂苷类成分,包括葳严仙皂苷A、B、C、D、E等,皂苷类成分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但不具有镇痛作用。
[0004]类叶牡丹的总皂苷组分和总生物碱组分均有抗炎作用,镇痛的有效组分是总生物碱提取物,总皂苷组分单独使用镇痛作用不明显,而总皂苷组分与总生物碱组分混合使用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总生物碱组分,提示类叶牡丹中总生物碱和总皂苷在镇痛方面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同时也提示在用于镇痛的中药配伍上,用含有总皂苷组分和总生物碱组分的中药配伍可能有增效作用,并可减低生物碱的用量,使其在安全范围内,达到避免生物碱毒副作用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类叶牡丹总生物碱和总皂苷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有效成分是类叶牡丹总生物碱和总皂苷,类叶牡丹总生物碱和总皂苷的质量比为1: 10 ~1: 100。
[0006]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与药物允许的赋形剂或敷料制备成药物制剂,制剂形式为液体制剂或固体制剂。
[0007]类叶牡丹总皂苷和总生物碱可以采用相关领域技术人员了解的各种方法制备获得,包括化学合成和生物转化方法。
[0008]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含有木兰碱,塔斯品碱和甲基金雀花碱,其含量范围为5-20%,这些化合物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或生物转化的途径获得;含有葳严仙皂苷A、葳严仙皂苷B、葳严仙皂苷C、葳严仙皂苷D、葳严仙皂苷G、3-0-a-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28-0-13-D-吡喃葡萄糖-(I — 6)-β-?-吡喃葡萄糖苷、常春藤皂苷元-28-0-a-L-吡喃鼠李糖-(I — 4) — β -D-吡喃葡萄糖(I — 6) - β -D-吡喃葡萄糖苷,常春藤皂苷元-3_0-13-D-吡喃葡萄糖-(I — 3)-a-L-吡喃阿拉伯糖苷、3-0- β -D-吡喃葡萄糖- (I — 3)-a -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一28-0-a -L-吡喃鼠李糖-(I — 4) — β -D-吡喃葡萄糖苷、3-0- β -D-吡喃葡萄糖-(I — 2) [ β -D-吡喃葡萄糖-(I — 3) ] - a -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0- a -L-吡喃鼠李糖-(I — 4) —β-D-吡喃葡萄糖-(I — 6)-β-?-吡喃葡萄糖苷)、3-0-13-D-吡喃葡萄糖-(I — 2) - a -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0-a-L-吡喃鼠李糖-(I — 4) —β-D-吡喃葡萄糖-(1- 6)-β-?-吡喃葡萄糖-(I — 4)-a-L-吡喃鼠李糖-(I — 4) —β-D-吡喃葡萄糖-(I — 6)-β-?-吡喃葡萄糖苷、齐墩果酸-3-0-β-D-吡喃葡萄糖-(I — 2)-a-L-吡喃阿拉伯糖苷、3-0-13_D-吡喃葡萄糖-(I — 2)-a-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皂苷元-28-0-a-L-吡喃鼠李糖-(I — 4) — β -D-吡喃葡萄糖(I — 6)-β-?-吡喃葡萄糖苷、3-0-β-D-吡喃葡萄糖-(I — 3)-a-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皂苷元-28-0-a-L-吡喃鼠李糖-(I — 4) — β -D-吡喃葡萄糖(I — 6)-β-?-吡喃葡萄糖苷、刺囊酸-3-0-β-D-吡喃葡萄糖-(I — 2)-a-L-吡喃阿拉伯糖苷,3-0-β -D-吡喃葡萄糖- (I — 2) - a -L-吡喃阿拉伯糖-刺囊酸皂-28-0-a-L-吡喃鼠李糖-(I — 4) —β-D-吡喃葡萄糖-(I — 6)-β-?-吡喃葡萄糖苷,3-0-13-D-吡喃葡萄糖-(I — 2)-β-?-吡喃葡萄糖-(I — 6)-β-?-吡喃葡萄糖苷、3-0-β-D-吡喃葡萄糖-(I — 2) [ β -D-吡喃葡萄糖-(I — 3)]-a-L-吡喃阿拉伯糖-刺囊酸皂苷元-28-0- a -L-吡喃鼠李糖-(I — 4) — β -D-吡喃葡萄糖-(I — 6) - β -D-吡喃葡萄糖苷等,其含量范围为10-70%,这些化合物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或生物转化的途径获得。
[0009]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 供该组合物在治疗风湿或者类风湿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该组合物也可与其他药物组合,在制备治疗风湿或者类风湿性疾病辅助药物中的应用。
[0010]本发明将类叶牡丹的总皂苷类成分与总生物碱类成分有机地组合起来,共同发挥“祛风除湿、抗炎镇痛”的功效。实验证明,该组合物对抗非特异性和特异性炎症模型具有抑制作用,且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能够显著提高RA大鼠滑膜细胞的凋亡率,从而阻止关节的进一步破坏,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而且生物碱与皂苷类化合物合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不同与以饮片配伍为基础的中药复方,该组合物的化学成分比较明确,超过50%的化学成分可以获得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因此易于进行质量控制,能够满足现代制药工业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结合以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2]实施例1
[0013]取类叶牡丹药材粗粉,以适量5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药材,提取液冷却过夜后过滤,滤液浓缩上DlOl大孔吸附树脂,先用水冲洗,然后用30-70%的乙醇冲洗,洗脱物浓缩、冷冻干燥即得。采用HPLC-ELSD法对提取物进行检测,分析条件是AgilentExtend-C18,流动相为H2O-CH3CN,水相在30min内从70%线性降低至10%;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105°C,载气流速2.7L/min ;分别以葳严仙皂苷B,D,G、1nticinD、类叶牡丹苷D,塔斯品碱、甲基金雀花碱为检测成分,采用外标法测定其含量。其中葳严仙皂苷B,D,G的含量分别为1%,9%,27%,lonticin D的含量为5%,类叶牡丹苷D的含量为8%。塔斯品碱、甲基金雀花碱含量分别为0.2%,0.3%。
[0014]实施例2组合物I (类叶牡丹总碱:类叶牡丹总皂苷=I: 40)镇痛作用实验将痛域值筛选合格的雌性小鼠,随机分组,禁食6h后,其中3组分别灌胃不同剂量的总提取物,一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一组灌胃去痛片,另三组分别灌胃1%。总生物碱、4%总皂苷、0.5%。总生物碱与2%总皂苷的混合物给药剂量。测定给药前、给药后0.5、1、2、3及4h小鼠的痛阈值,超过60s按60s计算。实验结果见表1。
[0015]表1类叶牡丹供试品对小鼠热板镇痛实验的影响
[0016]
【权利要求】
1.一种含类叶牡丹总生物碱和总皂苷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有效成分是类叶牡丹总生物碱和总皂苷,类叶牡丹总生物碱和总皂苷的质量比为1: 10~1: 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叶牡丹总生物碱和总皂苷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类叶牡丹总生物碱与总皂苷的质量比为1: 10~1: 4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含类叶牡丹总生物碱和总皂苷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该组合物与药物允许的赋形剂或敷料制备成药物制剂,制剂形式为液体制剂或固体制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类叶牡丹总生物碱和总皂苷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药物制剂的给药形式为口服给药或注射给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类叶牡丹总生物碱和总皂苷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叶牡丹总生物碱和总皂苷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该组合物与其他药物组合,在制备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A61K36/29GK103655663SQ201210332553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1日
【发明者】匡海学, 李国玉, 吕邵娃, 王秋红, 夏永刚 申请人:匡海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